食品生物化学酶与维生素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食品生物化学酶与维生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生物化学酶与维生素课件.ppt(6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食品生物化学酶与维生素食品生物化学酶与维生素第1页,此课件共68页哦你能列举出生活中酶的应用吗?你能列举出生活中酶的应用吗?l酶为生活增资添彩第2页,此课件共68页哦本章内容本章内容 3.1 酶的概述酶的概述3.2 酶催化作用的特性酶催化作用的特性3.3 酶的组成酶的组成3.4 单体酶、寡聚酶、多酶复合体单体酶、寡聚酶、多酶复合体3.5 酶分子的活性中心及其催化作用机制酶分子的活性中心及其催化作用机制3.6 酶促反应动力学酶促反应动力学3.7 同工酶同工酶3.8 酶活性的调控酶活性的调控3.9 酶活力测定酶活力测定3.10 酶的分离、纯化酶的分离、纯化3.11 酶制剂与酶工程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
2、应用酶制剂与酶工程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3.12 辅酶与维生素辅酶与维生素第3页,此课件共68页哦 3.1 酶的概述酶的概述l3.1.1 酶的发展简史酶的发展简史l3.1.2 酶的分类酶的分类l3.1.3 酶的命名酶的命名第4页,此课件共68页哦3.1.1 酶的发展简史酶的发展简史l公元前两千多年,我国已有酿酒记载。公元前两千多年,我国已有酿酒记载。l一百余年前,一百余年前,Pasteur认为发酵是酵母细胞生命活动的结果。认为发酵是酵母细胞生命活动的结果。l1878年,年,Kuhne首次提出首次提出Enzyme一词。一词。l1897年,年,Buchner兄弟用不含细胞的酵母提取液,实现了发酵。
3、兄弟用不含细胞的酵母提取液,实现了发酵。l1926年,年,Sumner首次从刀豆中提纯出脲酶结晶,确立酶是蛋白质的观念,首次从刀豆中提纯出脲酶结晶,确立酶是蛋白质的观念,其具有蛋白质的一切性质。其具有蛋白质的一切性质。l1982年,年,Thomas R.Cech首次发现首次发现RNA也具有酶的催化活性,提出核酶也具有酶的催化活性,提出核酶(ribozyme)的概念。的概念。l1986年,年,Richard Lerrur和和Peter Schaltz运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了具有运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了具有酶活性的抗体(酶活性的抗体(catalytic antibody)。)。l1995年,年,J
4、ack W.Szostak研究室首先报道了具有研究室首先报道了具有DNA连接酶活性连接酶活性DNA片片段,称为脱氧核酶段,称为脱氧核酶(deoxyribozyme)。第5页,此课件共68页哦3.1.2 酶的分类与命名酶的分类与命名l1961 年国际生化协会酶命名委员会根据酶所催化的反应年国际生化协会酶命名委员会根据酶所催化的反应类型将类型将酶分为六大类酶分为六大类,分别用,分别用1、2、3、4、5、6 的编号的编号来表示,再根据底物中被作用的基团或键的特点将每一大来表示,再根据底物中被作用的基团或键的特点将每一大类分为若干个亚类,每个亚类可再分若干个亚类分为若干个亚类,每个亚类可再分若干个亚-
5、亚类,仍用亚类,仍用1、2、3、编号。故每一个酶的分类编号由用编号。故每一个酶的分类编号由用“”隔隔开的四个数字组成。开的四个数字组成。l编号之前常冠以编号之前常冠以酶学委员会的缩写酶学委员会的缩写EC。酶编号的前三个数。酶编号的前三个数字表明酶的特性:反应性质、反应物(或底物)性质、键字表明酶的特性:反应性质、反应物(或底物)性质、键的类型,第四个数字则是酶在亚的类型,第四个数字则是酶在亚-亚类中的顺序号。亚类中的顺序号。EC 1.1.1.27 大类大类 亚类亚类 亚亚类亚亚类 序号序号(如乳酸脱氢酶,即(如乳酸脱氢酶,即EC1.1.1.27)第6页,此课件共68页哦酶的分类酶的分类l1、氧
6、化还原酶类、氧化还原酶类 即催化生物氧化还原反应的酶,如脱氢酶、氧即催化生物氧化还原反应的酶,如脱氢酶、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羟化酶以及加氧酶类。化酶、过氧化物酶、羟化酶以及加氧酶类。l2、转移酶类、转移酶类 催化不同物质分子间某种基团的交换或转移的酶,如转催化不同物质分子间某种基团的交换或转移的酶,如转甲基酶、转氨基酶、已糖激酶、磷酸化酶等。甲基酶、转氨基酶、已糖激酶、磷酸化酶等。l3、水解酶类、水解酶类 利用水使共价键分裂的酶,如淀粉酶、蛋白酶、酯酶等。利用水使共价键分裂的酶,如淀粉酶、蛋白酶、酯酶等。l4、裂解酶类、裂解酶类 由其底物移去一个基团而使共价键裂解的酶,如脱羧酶、由其底物移去一
7、个基团而使共价键裂解的酶,如脱羧酶、醛缩酶和脱水酶等。醛缩酶和脱水酶等。l5、异构酶类、异构酶类 促进异构体相互转化的酶,如消旋酶、顺反异构酶等。促进异构体相互转化的酶,如消旋酶、顺反异构酶等。l6、合成酶类、合成酶类 促进两分子化合物互相结合,同时使促进两分子化合物互相结合,同时使ATP 分子中的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断裂的酶,如谷氨酰胺合成酶、谷胱甘肽合成酶等。高能磷酸键断裂的酶,如谷氨酰胺合成酶、谷胱甘肽合成酶等。第7页,此课件共68页哦第8页,此课件共68页哦酶的命名酶的命名(1)(1)习惯命名法习惯命名法A.A.根据作用底物来命名,如淀粉酶、蛋白酶等。根据作用底物来命名,如淀粉酶、蛋白酶
8、等。B.B.根据所催化的反应的类型命名,如脱氢酶、转移酶等。根据所催化的反应的类型命名,如脱氢酶、转移酶等。C.C.两个原则结合起来命名,例如丙酮酸脱羧酶等。两个原则结合起来命名,例如丙酮酸脱羧酶等。D.D.根据酶的来源或其它特点来命名,如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根据酶的来源或其它特点来命名,如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习惯命名缺乏系统性,有时出现一酶数名或一名数酶的情况。习惯命名缺乏系统性,有时出现一酶数名或一名数酶的情况。第9页,此课件共68页哦(2)(2)国际系统命名法国际系统命名法l系统名称包括底物名称、构型、反应性质,最后加一个系统名称包括底物名称、构型、反应性质,最后加一个酶字。例如:酶
9、字。例如:习惯名称习惯名称:谷丙转氨酶谷丙转氨酶 系统名称系统名称:丙氨酸:丙氨酸:-酮戊二酸氨基转移酶酮戊二酸氨基转移酶 酶催化的反应酶催化的反应:谷氨酸谷氨酸 +丙酮酸丙酮酸 -酮戊二酸酮戊二酸 +丙氨酸丙氨酸l 但因某些系统名称太长,为方便起见,有时仍用酶的但因某些系统名称太长,为方便起见,有时仍用酶的习惯名称。习惯名称。第10页,此课件共68页哦3.2 酶催化作用的特性酶催化作用的特性 u酶与一般催化剂的共同点酶与一般催化剂的共同点在反应前后没有质和量的变化;在反应前后没有质和量的变化;只能催化热力学允许的化学反应;只能催化热力学允许的化学反应;只能加速可逆反应的进程,而不改变反应的平
10、衡点。只能加速可逆反应的进程,而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都是通过降低反应分子的活化能来加快化学反应的都是通过降低反应分子的活化能来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速度第11页,此课件共68页哦反应总能量改变反应总能量改变 非催化反应活化能非催化反应活化能 酶促反应酶促反应 活化能活化能 一般催化剂催一般催化剂催化反应的活化能化反应的活化能 能能量量反反 应应 过过 程程 底物底物 产物产物 酶促反应活化能的改变酶促反应活化能的改变 n活化能:活化能:底物分子从初态转变到活化态所需的能量底物分子从初态转变到活化态所需的能量。即一般分。即一般分子成为能参加化学反应的活化分子所需的能量。活化能越低,活化子成为能参加化
11、学反应的活化分子所需的能量。活化能越低,活化分子数目越多,反应进行的越快。分子数目越多,反应进行的越快。n一般认为酶降低了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一般认为酶降低了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第12页,此课件共68页哦中间复合物中间复合物(产物产物)学说学说l基本论点:基本论点:Michaelis与与 Menten于于1913年提出,年提出,酶催化时,酶催化时,酶活性中心首先与底物结合生成一种酶酶活性中心首先与底物结合生成一种酶E-底物底物S不稳定的中间不稳定的中间复合物(复合物(ES),此复合物再分解释放出酶,并生成产物),此复合物再分解释放出酶,并生成产物P,即为中间复合物学说。即为中间复合物学说。
12、S+EESE+P 酶如何使反应的活化能降低酶如何使反应的活化能降低而体现出极为强大的催化效而体现出极为强大的催化效率呢?率呢?第13页,此课件共68页哦酶催化作用的特性酶催化作用的特性l酶具有高度专一性酶具有高度专一性l一种酶只能作用于某一类或某一种特定的物质。这就是酶作用一种酶只能作用于某一类或某一种特定的物质。这就是酶作用的专一性。通常把被酶作用的物质称为该酶的底物。所以也可的专一性。通常把被酶作用的物质称为该酶的底物。所以也可以说一种酶只作用于一个或一类底物。如糖苷键、酯键、肽键以说一种酶只作用于一个或一类底物。如糖苷键、酯键、肽键等都能被酸碱催化而水解,但水解这些化学健的酶却各不相同,
13、等都能被酸碱催化而水解,但水解这些化学健的酶却各不相同,即它们分别需要在具有一定专一性的酶作用下才能水解。即它们分别需要在具有一定专一性的酶作用下才能水解。l酶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酶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l以分子比表示,酶催化反应的反应速度比非催化反应高以分子比表示,酶催化反应的反应速度比非催化反应高108 1020倍,比其它催化反应高倍,比其它催化反应高1071013倍。以转换数(每分钟每个酶倍。以转换数(每分钟每个酶分子能催化多少个反应物分子发生变化)表示,大部分酶为分子能催化多少个反应物分子发生变化)表示,大部分酶为1000,最大的可达一百万以上。,最大的可达一百万以上。第14页,此课件共68
14、页哦l酶活性的可调节性酶活性的可调节性l酶活力是受调节控制的、它的调控方式很多,包括抑制剂调节,酶活力是受调节控制的、它的调控方式很多,包括抑制剂调节,共价修饰调节、反馈调节、酶原激活及激素控制等。共价修饰调节、反馈调节、酶原激活及激素控制等。l酶活性的不稳定性酶活性的不稳定性l一般催化剂在一定条件下会因中毒而失去催化能力,而酶却较其一般催化剂在一定条件下会因中毒而失去催化能力,而酶却较其它催化剂更加脆弱,更易失去活性。强酸、强碱、高温等条件都它催化剂更加脆弱,更易失去活性。强酸、强碱、高温等条件都能使酶破坏而完全失去活性。所以酶作用一般都要求比较温和的能使酶破坏而完全失去活性。所以酶作用一般
15、都要求比较温和的条件,如常温、常压、接近中性的酸碱度等。条件,如常温、常压、接近中性的酸碱度等。l酶的催化活力与辅酶、辅基和金属离子有关酶的催化活力与辅酶、辅基和金属离子有关l有些酶是复合蛋白质,其中的小分子物质(辅酶、辅基及金属离子)有些酶是复合蛋白质,其中的小分子物质(辅酶、辅基及金属离子)与酶的催化活性密切相关。若将它们除去,酶就失去活性。与酶的催化活性密切相关。若将它们除去,酶就失去活性。l高效率、专一性以及作用条件温和使酶在生物体新陈代谢过程高效率、专一性以及作用条件温和使酶在生物体新陈代谢过程中发挥强有力的作用,酶活力的调控使生命活动中各个反应得中发挥强有力的作用,酶活力的调控使生
16、命活动中各个反应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以有条不紊地进行。第15页,此课件共68页哦酶酶简单蛋白简单蛋白酶酶:脲酶、蛋白酶、淀粉酶、核糖核酸酶等。脲酶、蛋白酶、淀粉酶、核糖核酸酶等。复合蛋白复合蛋白酶酶酶蛋白酶蛋白辅因子辅因子(apoenzyme)(cofacter)辅酶辅酶(coenzyme)coenzyme)辅基辅基(prosthetic group)(prosthetic group)全酶全酶(holoenzyme(holoenzyme)=酶蛋白酶蛋白 +辅因子辅因子3.3 酶的组成酶的组成:决定酶反应的专一性及高效率。:决定酶反应的专一性及高效率。:直接对电子、原子或某些化学基团起传递作用
17、。:直接对电子、原子或某些化学基团起传递作用。第16页,此课件共68页哦l辅酶和辅基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只是它们与辅酶和辅基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只是它们与蛋白质部分结合的牢固程度不同而已。蛋白质部分结合的牢固程度不同而已。l通常把那些与酶蛋白结合得比较松的、用透析法可以通常把那些与酶蛋白结合得比较松的、用透析法可以除去的小分子有机物叫做除去的小分子有机物叫做辅酶辅酶。l与酶蛋白共价键结合的比较紧的、用透析法不能除与酶蛋白共价键结合的比较紧的、用透析法不能除去的小分子物质叫做去的小分子物质叫做辅基辅基。l两者单独存在都没有催化能力,酶的蛋白质部分称酶蛋两者单独存在都没有催化能力,酶的蛋白
18、质部分称酶蛋白,酶蛋白与其辅因子一起合称为白,酶蛋白与其辅因子一起合称为全酶全酶。第17页,此课件共68页哦3.4 单体酶、寡聚酶、多酶复合体单体酶、寡聚酶、多酶复合体 l根据酶蛋白分子的特点又可将酶分为三类。根据酶蛋白分子的特点又可将酶分为三类。单体酶单体酶 单体酶只有一条多肽链,属于这一类的酶很少,一般都是催化单体酶只有一条多肽链,属于这一类的酶很少,一般都是催化水解的酶,如溶菌酶、胰蛋白酶等。水解的酶,如溶菌酶、胰蛋白酶等。寡聚酶寡聚酶 寡聚酶由几个甚至几十个亚基组成,这些亚基可以是相同寡聚酶由几个甚至几十个亚基组成,这些亚基可以是相同的多肽链,也可以是不同的多肽链。亚基之间不是共价结合
19、,彼此很的多肽链,也可以是不同的多肽链。亚基之间不是共价结合,彼此很容易分开。容易分开。多酶体系多酶体系(多酶复合体)(多酶复合体)多酶体系是由几种酶彼此嵌合形多酶体系是由几种酶彼此嵌合形成的复合体。由成的复合体。由2个以上功能相关的酶组成,酶成员之间分工合作,依个以上功能相关的酶组成,酶成员之间分工合作,依次催化一个系列反应。它有利于一系列反应的连续进行。如脂肪酸合次催化一个系列反应。它有利于一系列反应的连续进行。如脂肪酸合成酶体系、呼吸链酶系等。成酶体系、呼吸链酶系等。第18页,此课件共68页哦3.5 酶分子的活性中心及其催化作用机制酶分子的活性中心及其催化作用机制l3.5.1 酶分子的活
20、性中心酶分子的活性中心l酶是生物大分子,酶作为蛋白质,其分子体积比底物分子酶是生物大分子,酶作为蛋白质,其分子体积比底物分子体积要大得多。在反应过程中酶与底物接触结合,只限于体积要大得多。在反应过程中酶与底物接触结合,只限于酶分子的少数基团或较小的部位。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酶分子的少数基团或较小的部位。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底物发生化学反应的部位,称为合,并催化底物发生化学反应的部位,称为酶的活性中心酶的活性中心。(图图 酶活性中心示意图酶活性中心示意图)对于不需要辅酶因子的酶来说,活性中心是酶分子中在三维结构上比较靠近的少数几对于不需要辅酶因子的酶来说,活性中心是酶分子中在三维结构上
21、比较靠近的少数几个氨基酸残基或这些残基上某些基团,它们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甚远,通过肽链的折个氨基酸残基或这些残基上某些基团,它们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甚远,通过肽链的折叠、盘绕而空间构象上相互靠近(图叠、盘绕而空间构象上相互靠近(图A););对于需要辅因子的酶来说,辅酶、辅基往往就是活性中心的组成部分。对于需要辅因子的酶来说,辅酶、辅基往往就是活性中心的组成部分。第19页,此课件共68页哦图图 酶活性中心示意图酶活性中心示意图l酶的活性中心通常有两个功能部位:酶的活性中心通常有两个功能部位:结合部位结合部位(负责识别特定的底物并与之结合,他决定酶的底物专一(负责识别特定的底物并与之结合,他决定
22、酶的底物专一性)性)催化部位催化部位(决定酶的催化效率)。(决定酶的催化效率)。l底物通过各类次级键与活性中心结合(图底物通过各类次级键与活性中心结合(图B)第20页,此课件共68页哦l构成酶活性中心的氨基酸有天冬氨酸、谷氨酸、丝构成酶活性中心的氨基酸有天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组氨酸、半胱氨酸、赖氨酸等,它们的侧链氨酸、组氨酸、半胱氨酸、赖氨酸等,它们的侧链上分别含有羧基、羟基、咪唑基、巯基、氨基等极上分别含有羧基、羟基、咪唑基、巯基、氨基等极性基团,这些集团若经化学修饰,如氧化、还原、性基团,这些集团若经化学修饰,如氧化、还原、酰化、烷化等,则酶的活性丧失,因此称这些基团酰化、烷化等,则酶
23、的活性丧失,因此称这些基团为为必需基团必需基团。l结构基团结构基团第21页,此课件共68页哦l3.5.2 酶的催化作用机制酶的催化作用机制l(1)锁钥假说锁钥假说(lock and key hypothesis):l认为酶的活性中心是酶与底物结合并进行催化反应的部位,其认为酶的活性中心是酶与底物结合并进行催化反应的部位,其形状与底物分子的一部分基团形状互补。在催化过程中,底物形状与底物分子的一部分基团形状互补。在催化过程中,底物分子或其一部分就像钥匙一样,只有契合到特定的活性中心部分子或其一部分就像钥匙一样,只有契合到特定的活性中心部位的某一适当位置,才能进行催化反应,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位的某
24、一适当位置,才能进行催化反应,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锁。又称为刚性模版理论又称为刚性模版理论酶作用的专一性酶作用的专一性第22页,此课件共68页哦l(2)诱导契合假说(诱导契合假说(inducedfit hypothesis):l该学说认为酶表面并没有一种与底物互补的固定形状,当酶该学说认为酶表面并没有一种与底物互补的固定形状,当酶分子与底物接近时,酶受底物的诱导而发生有利于结合底物分子与底物接近时,酶受底物的诱导而发生有利于结合底物的构象变化,同时底物构象也发生改变,酶与底物互补契合,的构象变化,同时底物构象也发生改变,酶与底物互补契合,进行反应。进行反应。第23页,此课件共68页哦3.6
25、酶促反应动力学酶促反应动力学 q研究内容:研究内容:酶促反应的动力学是研究酶促反应的速度以及酶促反应的动力学是研究酶促反应的速度以及影响速度的各种因素的科学。影响速度的各种因素的科学。q影响因素包括:影响因素包括:酶浓度、底物浓度、酶浓度、底物浓度、pHpH、温度、抑制剂、激活剂等。、温度、抑制剂、激活剂等。研究一种因素的影响时,其余各因素均恒定。研究一种因素的影响时,其余各因素均恒定。第24页,此课件共68页哦3.6.1 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p所有的酶反应,如果其它条件恒定,则反应速度决定于酶所有的酶反应,如果其它条件恒定,则反应速度决定于酶浓度和底物浓度。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食品 生物化学 维生素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