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儿科护理第十二章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课件.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职)儿科护理第十二章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儿科护理第十二章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课件.pptx(7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儿科护理第十二章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第十二章第十二章泌尿系统疾病患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的护理学习目标1.掌握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2.熟悉小儿少尿、无尿的诊断标准,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治疗要点及健康教育。3.了解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护理情境患儿小越浮肿、有大量蛋白尿,被诊断为肾病综合征。听医生说孩子从尿中 丢失了大量蛋白,住院第 1 天,小越的妈妈特意给他做了他爱吃的荷包蛋、红烧 鱼,还炖了鸡肉,心想一定要赶快把儿子丢失的蛋白补上,可是医生却不让多吃。请思考:1.为什么医生不让患儿多补蛋白呢?2.你认为该怎样安排小越的饮食
2、呢?CONTENTS13CONTENTS目录小儿泌尿系统解剖及生理特点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的护理肾病综合征患儿的护理 244泌尿道感染患儿的护理 第 一 节小儿泌尿系统解剖及生理特点一、小儿泌尿系统的解剖特点1.肾脏 小儿年龄越小,肾脏相对越大。由于婴儿的肾脏相对较大,位置又低,加之腹壁肌肉薄而松弛,故对 2 岁以内健康小儿进行腹部触诊时易触及肾脏。2.输尿管 婴幼儿的输尿管长且弯曲,管壁肌肉及弹力纤维发育不良,容易受压及扭曲而发生尿潴留,诱发感染。3.膀胱 婴儿膀胱的位置比年长儿高,尿液充盈时易在腹部触及,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至盆腔内。4.尿道 新生女婴的尿道短,仅1 cm(性成熟期35 c
3、m),外口暴露,尿道且接近肛门,易受粪便污染。新生男婴的尿道虽较长(5 6 cm),但常有包茎,积垢时也可致上行性细菌感染。二、小儿泌尿系统的生理特点1.肾功能 新生儿出生时肾单位数量已达成人水平(每侧肾脏有肾单位 80 万 100 万个),出生后肾脏的 生理功能基本与成人相似,但储备能力差,调节机制不够成熟,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低、肾小管重 吸收及排泄功能不成熟、浓缩功能差等,易发生水肿、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小儿的肾功能 一般到 1 1.5 岁时开始达到成人水平。2.尿液特点 1)排尿次数 约 93%的新生儿在出生后 24 h 内开始排尿,约 99%的新生儿在出生后 48 h 内开始排尿
4、。在出 生后的最初几天,由于摄入量少,新生儿每日排尿仅 4 5 次;1 周后由于摄入量增加,新陈代谢旺 盛,而膀胱容量小,排尿次数可增至每日 20 25 次;1 岁时小儿每日排尿 15 16 次;幼儿每日排 尿 10 次;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每日排尿 6 7 次。2)尿量 小儿尿量的个体差异较大,主要与液体的摄入量、食物种类、气温、湿度、活动量和精神等因素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儿的尿量逐渐增多,如表 12-1 所示。3)尿液的性质 新生儿出生后头几天尿色较深,稍混浊,放置后可见红褐色沉淀,为尿酸盐结晶,多饮水即可 消失。正常婴幼儿的尿液在寒冷季节可因盐类结晶使尿液变混浊,放置后可出现乳白色沉
5、淀。新生 儿的尿比重较低,以后逐渐增高,1 岁后接近成人水平。新生儿最初几天因尿液中尿酸盐较多而呈强 酸性,以后接近弱酸性或中性。在正常情况下,新鲜清洁尿液离心后沉渣显微镜下检查可见红细胞 3个/HP,白细胞5个/HP,管型一般不出现;12 h尿沉渣计数(Addis计数)可见红细胞50万,白细胞计数 100 万,管型计数 5 000 个。知识拓展肾生理特点:肾小球滤过率低:水肿肾稀释功能好,但浓缩功能差:脱水肾小管调节功能差:水肿肾小管排泌功能差:给药第 二 节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的护理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onephritis,AGN)简称急性肾炎,是一组由不同病因所致感
6、染 后免疫反应引起的急性弥漫性肾小球炎性病变。临床以水肿、少尿、血尿及高血压为主要表现,重 者可出现严重循环充血、高血压脑病及急性肾衰竭,在泌尿系统疾病住院病例中占第一位,以 5 14 岁多见,男女比例为 2 1。绝大多数急性肾小球肾炎由 A 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称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 炎。急性肾小球肾炎也可见于其他细菌或病毒,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柯萨奇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感染,称为非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细菌或病毒感染机体后造成以肾小球为主 的免疫性损伤和炎症,引起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球基底膜断裂,从而导致水钠潴留及血尿等。本节主要叙述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7、。一、病因1.病原体 大多数患儿在发病前 1 3 周常有明确的感染病史,绝大多数为由感染引起的化脓性扁桃体炎、皮肤脓疱疮等。2.其他因素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发病与患儿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关。链球菌感染后,抗原-抗体 免疫复合物可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炎症病变。二、护理评估1.健康史评估 护士应评估患儿 1 3 周前是否有链球菌感染史;秋冬季有无呼吸道感染,如扁桃体炎、咽炎、猩红热等;夏秋季有无皮肤感染如脓疱疮等。护士应评估患儿既往有无类似疾病及其治疗情况等。2.身体状况评估 患儿的临床表现轻重悬殊。轻者可无临床症状,仅于尿检时发现异常;重者在病初 1 2 周内可出现严重循环充血、高血压脑病及
8、急性肾衰竭而危及生命。1)症状(1)水肿、少尿:病初患儿表现为晨起双眼睑水肿,1 2 天水肿波及全身,同时尿量减少。此 后 2 周内,随着尿量的增多,水肿逐渐消退。(2)血尿:30 50的患儿有肉眼血尿,尿色加深,酸性尿可呈茶色、烟灰水样,中性或偏 碱性尿则呈鲜红色或洗肉水样。肉眼血尿多在 1 2 周随尿量增加而消失,转为镜下血尿。(3)高血压:30 70的患儿有血压增高,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在 1 2周 随尿量增加而恢复正常。2)体征 水肿多数为轻、中度,指压凹陷不明显。3)重症病例 在病初的 1 2 周,如患儿的尿量持续减少,则可出现严重症状。(1)严重循环充血:表现为心悸、气
9、短、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颈 静脉怒张,两肺布满湿啰音,心率增快、心脏扩大,甚至出现奔马律,肝大。(2)高血压脑病:表现为血压急剧增高,可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复视或一过性失明,甚 至出现惊厥、昏迷。(3)急性肾衰竭:患儿有少尿、无尿、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呼吸深快、口唇呈樱桃红色等 氮质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的表现。知识拓展临床表现:口前驱期1.秋冬:上感2.夏天:皮肤感染3.5-10岁多见,男:女=2:14.临床表现轻重悬殊知识拓展临床表现非典型表现1.无症状病例有尿改变,无高血压、水肿等2.肾外症状性肾炎尿改变轻微,有高血压、水肿等3.具肾病表现的息性肾炎
10、水肿和蛋白尿突出3.辅助检查 1)血常规检查 急性期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可轻度降低,为血容量增加所致稀释性贫血,白细胞可增高或正常。2)尿常规检查 尿液检查可见尿蛋白为+,镜下除见大量红细胞外,可见少量白细胞和透明、颗粒或红 细胞管型,镜下血尿可持续 1 3 个月或更长时间。3)血生化及免疫学检查 患儿的血沉增快、抗链球菌溶血素O增高、补体下降。血尿素氮、肌酐明显升高。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均提示肾功能不全。4.社会心理评估 患儿多为年长儿,疾病在很多方面可使患儿心理负担加重,如疾病引起的不适,对住院治疗的 恐惧,对饮食限制的不适应,中断了日常与同伴的玩耍、游戏,不能上学而担心学习成绩下降,对
11、疾病的治疗效果、预后的担忧及疾病对身体的影响等,可表现为忧虑、紧张、抑郁、情绪低落、烦 躁易怒及不合作等。家长对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护理及预后的不了解及对住院时 间长、费用较高的担心,也将产生焦虑、失望、沮丧等心理。护士应评估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状态。三、治疗原则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为自限性疾病,无特效疗法。其治疗原则主要是彻底清除感染灶,采取对症治疗措施,观察严重症状的出现并及时处理。1)彻底清除感染灶 控制链球菌感染一般应用青霉素 10 14 天。2)对症治疗(1)利尿:常用噻嗪类髓袢利尿药。(2)降压:休息、利尿及限制水和钠的摄入。若患儿的血压仍高,则应给予其降压药,可
12、用钙 通道阻滞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严重循环充血伴肺水肿或高血压脑病的患儿可选硝普钠进 行治疗。(3)透析治疗:急性肾衰竭者必要时采用透析治疗。四、护理诊断(1)体液过多: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水钠潴留有关。(2)焦虑:与知识缺乏、正常活动中断、医疗性限制有关。(3)潜在并发症包括高血压脑病、严重循环充血、急性肾衰竭等。五、护理措施1.生活护理 1)饮食护理 护士应给予患儿高糖、高维生素、适量蛋白和脂肪的低盐饮食。水肿、少尿时应限制钠盐的摄 入(每日 1 2 g),同时加强食品的色、香、味、形,利用糖、醋及其他调料来满足味觉需要,增 强食欲。氮质血症者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给予优质动物蛋白每
13、日0.5 g。水肿消退、血压恢复正常后,逐渐由低盐饮食过渡到普通饮食。由于小儿生长发育快,不宜长时间限制盐及蛋白质的摄入。2)休息 患儿起病2周内应卧床休息,出现高血压和心力衰竭者要绝对卧床休息。待水肿消退、血压正常、肉眼血尿消失可下床轻微活动或户外散步;1 2 个月内应该限制活动量,3 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血沉接近正常时可恢复上学,但应避免体育活动;Addis 计数正常后可恢复正常生活。2.病情观察及并发症监测 1)水肿情况 护士应注意观察患儿水肿的部位和变化程度,每日或隔日为其测体重 1 次,还可测量下肢外径;准确记录 24 h 的出入量。2)尿量及尿色情况 护士要及时、准确地留取患儿尿标
14、本并送验。尿量增加和肉眼血尿消失提示患儿病情好转;如 果持续少尿,甚至无尿,提示可能发生急性肾衰竭,护士应做好透析前的护理。3)生命体征、意识等的变化 护士应按时为患儿测量生命体征,定时巡视病房。如果患儿出现头痛、呕吐、眼花或一过性失 明、惊厥和血压突然升高等,提示高血压脑病;如果患儿出现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心率增快,肺 底闻及湿啰音、肝脏增大和不能平卧等,提示严重循环充血,护士应立即报告医生,使患儿取半卧 位,给予吸氧,遵医嘱给药。4)观察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 护士应注意观察药物发挥作用的时间和不良反应。特别是硝普钠,应现配现用并严格避光,护 士应准确控制剂给药量和速度,严密监测患儿血压和心
15、率的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3.心理护理 护士应告知患儿及其家长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是自限性疾病,绝大多数预后良好;为 患儿及其家长讲解相关知识;为患儿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提供合适的床上娱乐、学习用品,消除 患儿和父母的顾虑。六、健康教育(1)护士应选择恰当的方法向家长介绍患儿的病情,使其了解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 护理要点和预后判断等。(2)护士应告知家长休息是控制患儿病情进展的重要措施。(3)护士应告知患儿及其家长预防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根本方法是预防感染,一旦 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或皮肤感染,就要及早应用青霉素(或红霉素)彻底治疗。(4)护士应指导患儿在出院后按要求限制活动,
16、定期复查尿常规,每周 1 次;2 个月后每月复查 1 次,持续半年左右。第 三 节肾病综合征患儿的护理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高,使大量 血浆蛋白从尿中丢失的一种临床症候群。肾病综合征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不同程度的水肿 和高脂血症为主要特征。肾病综合征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和先天性 肾病综合征 3 大类。小儿时期发生的绝大多数(90%)肾病都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原发性肾病综合 征又分为单纯性肾病综合征和肾炎性肾病综合征。本节重点介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一、病因及发病机制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因目前尚
17、不十分清楚,可能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1.大量蛋白尿 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高,大量血浆蛋白漏入尿中是蛋白尿产生的原因。蛋白尿是导致肾病综 合征另外 3 大临床特点的基本原因。2.低蛋白血症 血浆蛋白从尿中大量丢失及肾小管对重吸收的蛋白的分解增加是导致低蛋白血症的主要原因。3.不同程度的水肿 低蛋白血症可使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水和电解质外渗到组织间隙而出现水肿;有效循环血量 减少、醛固酮分泌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利钠因子减少等可使水肿进一步加重。4.高脂血症 低蛋白血症促使肝脏合成脂蛋白增多,其中大分子脂蛋白难以从肾脏排出而导致高脂血症,主 要表现为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增高。知识拓
18、展临床表现1、单纯性肾病:具有肾病4大特征多见于2-7岁,男女水肿全身凹陷性水肿:其中以颜面、下肢及阴囊显著严重可有胸水、腹水而致呼吸困难2、肾炎性肾病:4大特征+血尿、高血压等多见于7岁以上儿童二、护理评估1.健康史评估 护士应询问患儿起病的急缓,有无明显的诱因,如感染、劳累等;是否为过敏体质;既往有无 相关病史,是初发还是复发;近期有无预防接种史;发病后是否用药治疗及用药后的反应等。2.身体状况评估 1)典型表现(1)单纯性肾病综合征:其临床特点为高度水肿、大量蛋白尿、高脂血症和低蛋白血症,即“三 高一低”。临床预后良好。水肿开始见于眼睑,后遍及全身,呈凹陷性,男孩多伴有阴囊水肿(阴囊 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科 护理 第十二 泌尿系统 疾病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