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4-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chap4-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hap4-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ppt(6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第三节 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1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 一.基本内涵 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及社会进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l 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通常用人均GDP来衡量)l 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升级l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2二.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钱纳里)第一阶段传统社会第二阶段工业化初期第三阶段工业化中期第四阶段工业化后期第五阶段后工业化社会第六阶段现代化社会3以农业为主 劳动密集型产业(轻型工业)资金密集型产业(重型工业)第三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 智能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
2、业第一阶段:传统社会l 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绝大部分人口从事农业,没有或极少有现代工业,生产力水平很低。l 传统社会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技术水平都比较落后。4第二阶段:工业化初期l 产业结构由以落后农业为主的传统结构逐步向以现代工业为主的工业化结构转变(食品、烟草、采掘、建材等)。l 区域开始走上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产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5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在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第三阶段:工业化中期阶段l 制造业内部由轻工业的迅速增长转向重工业的迅速增长,非农业劳动开始占主体,第三产业开始迅速发展,
3、这就是所谓的重化工业阶段。l 以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对资金需求量大(机械工业、电子工业)。l 区域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也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6第四阶段:工业化后期阶段l 在第一、第二产业获得较高水平发展的条件下,第三产业由平稳增长转入持续的高速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如金融、信息、广告、公共事业、咨询服务的。7第五阶段:后工业化社会l 制造业内部结构由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向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转换,同时生活方式现代化,高档耐用消费品在广大群众中推广普及。l 技术密集型产业分类:为生活服务的高档耐用消费品工业;改造、武装传统产业的新技术设备;新兴产业和产品,如新能源、
4、生物工程、航天技术等。8第六阶段:现代化社会l 第三产业开始分化,智能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开始从服务业中分离出来,并占主导地位;人们消费的欲望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变性,追求个性。9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发展阶段的关系l 两者密切相关。产业结构升级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l 各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处于特定发展阶段的区域,同时具有前后两个阶段产业结构所具备的某些特征。10中国三大地带发展阶段判断东部地区: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向工业化后期过渡阶段)l 人均GDP:沿海地区2000年10722元,比工业化中期阶段8832元的标准高出21.4%。l 就业结构:沿海地区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为44.7%,已
5、低于50%。非农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8%,农业比重仅为12%。l 制造业结构:2000年沿海地区重工业占56.9%,轻工业占43.1%。在重工业内部结构中,深加工工业又占74.1%,基本上建立了以深加工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11中国三大地带发展阶段判断中西部地区:处于工业化前期阶段l 其中,中部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后期,西部则基本上完成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刚刚进入到工业化初期阶段。l 人均GDP:中西部地区分别为5974元和4567元,低于工业化中期8832元的水平,而高于工业化前期4416元的水平。l 就业结构:中西部地区非农产业的就业比重仅为43.3%和37.9%,未达到工业化中期阶
6、段50%比重,但是高于35%的工业化前期门槛标准。l 产业结构:中西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分别为19.5%和21.3%,远高于工业化中期9%的指标,但是已经达到21%的进入工业化前期条件。中国三大地带发展阶段判断东部地区农业社会 工业化社会 现代社会传统社会工业化前期阶段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后期阶段后工业化阶段现代社会中部地区全国平均西部地区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区域产业结构有以下常见分类:l 两大类结构(生产资料生产和生活资料生产)l 农轻重结构(农业、轻工业、重工业)l 三次产业结构l 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l 地区主导产业与辅助产业l 14一.区域三次产
7、业结构的演变及动因 三次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结构,其演进以及制造业内部结构的升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1.三次产业的划分l 克拉克的划分l 中国的划分15克拉克对三次产业的划分l Clack,英国,1940,经济进步的条件。第一次产业:一切直接取自于自然界的经济活动,主要有广义 的农业和矿业;第二次产业:一切对自然物进行加工的经济活动,主要有广义 的工业和建筑业;第三次产业:除第一、二次产业以外的所有社会经济活动,提 供服务是其主要特性。16一些边缘性产业,习惯上划为第二产业,如矿业、电力、供排水等。中国对三次产业的划分l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l 第二产业
8、:工业和建筑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等)l 第三产业: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17中国第三产业的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流通部门 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等;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地质勘探业、咨询服务业、居民和农业服务业、水利业、公路及航道养护等;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文化教育、广播电视、科研、卫生、体育及社会福利事业等;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及军队、警察等。18二.三次产业的演化规律 1.配第克拉克定律l 随着经济发展,以及人均国民收入水平
9、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再向第三产业转移;l 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的分布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劳动力的比重则呈现增加趋势。19不同产业间相对收入的差异,会促使劳动力向能够获得更高收入的部门移动。二.三次产业的演化规律20 2.库茨涅兹等人的研究l 第一,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区域内第一产业GDP的比重和吸收就业的份额不断下降;l 第二,在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创造财富的比重及占用劳动力比重都会提高,其中前者上升速度更快。在工业化后期,两个指标会不同程度下降;l 第三,第三产业创造GDP的比重及占用劳动力比重会持续上升,其中工业化中、前期,后
10、者上升速度更快。78-08年广东三大产业增加值比重变化21比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78-08年广东三大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变化22比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日本工业化进程l 日本国资源极度匮乏,工业基础薄弱。用近100年时间完成工业化过程。l 工业革命始于明治维新(1868)后,采用欧美技术建立装备制造工厂;l 19世纪后期(1880),发展资本主义,推进私有化,棉纺织工业得到大力发展;l 进入20世纪,通过掠夺资源,大力发展加工工业为主的重工业(电气、钢铁、机械、造船);l 二战后,经济遭受重创,不断调整经济结构,重点发展轻工业和农业,在解决温饱问题后重新发展加工业;l 20世
11、纪50年代中后期,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业,在汽车、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等行业重新占据优势。l 20世界90年代,结束工业化阶段,进入后工业化时期。23美国工业化进程l 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工业化进程历时近200年,现已进入后工业化时期。l 独立前后是农业大国,首先发展轻纺工业和食品工业,逐步实现向机械加工业转变,南北战争前基本建立起近代机器制造业;l 战争后,机器制造、钢铁、煤炭、汽车等工业得到快速发展,重工业逐渐代替了轻工业的主导地位,进入到重化工业阶段;l 20世纪70年代后,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主导的新的技术革命极大促进美国工业向高加工工业发展,并率先进入新经济时代。2
12、41.基本动因: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l 某产业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该产业产品需求的增加率/人均GDP的增加率。l 产业产品的收入弹性越高,意味着人们在增加的收入中,用于购买该产业产品的比重越大,该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比重提高的速度也越快。l 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弹性系数是此消彼长的关系。25三.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 1.基本动因: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 2.第二因素:各产业的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26经济发展中各产业产品收入弹性系数变化27l 温饱解决前:购买食品的支出大,第一产业产品的收入弹性高;l 温饱解决后:购买基本消费品的支出比重下降,第一产业产品收入弹性下降。需求转向
13、制造业(服装、日用品、家电等),第二产业产品的需求弹性系数上升,拉动第二产业迅速增长;l 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后:消费欲望转向各种形式的服务,第三产业的收入弹性提高,成为支持区域经济发展主要动力。l 结论:消费结构和市场结构的变化是GDP在产业间比重分配发生变化的基本原因。如何判断第一产业产品的高收入弹性转向二、三产业:恩格尔系数l 一般认为,进入温饱型生活后,二、三产业收入弹性将大幅上升。l 可用恩格尔系数来判断一个地区是否进入温饱型社会。l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消费品支出总金额。l 该系数一般随着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l 恩格尔系数分级(联合国颁布)极其富裕:20%以下
14、富裕:20%-30%相对富裕:30%-40%小康:40%-50%温饱:50%-59%贫困:60%以上28世界主要国家居民消费支出构成比较国 家年份食品酒精饮料及烟草等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杂项商品与服务韩国200415.692.434.2717.233.974.7316.5813.35 21.74日本200314.393.074.7526.914.053.9713.2211.87 17.77美国20036.992.164.5417.784.7518.6913.3311.58 20.19法国200414.243.284.9524.175.793.3217.4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chap4 区域经济 发展 产业结构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