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一单元讲课教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一单元讲课教案.ppt(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考与学相关考与学相关(xinggun)(xinggun)问问题题学生高考失分的原因 基础知识欠缺。“三基”不扎实,教材不熟、运用不活、理解不透是普遍问题。学习习惯欠缺。浮光掠影,马虎跳读,没有刻划,没有淘汰。文史常识欠缺。不喜欢记忆,积累不够。阅读能力欠缺。读不懂材料。读图识图欠缺。史图脱节,空间概念模糊。解题技巧欠缺。技巧不熟练,应变能力差。逻辑分析欠缺。不能正确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意图。文字表述(bio sh)欠缺。归纳概括能力欠缺,学术语言表述(bio sh)能力弱。答题规范欠缺。书写不工整,书写不规范。心理性格欠缺。记忆是根本(基础知识是根本;理解记忆显能力;活学活用才升华)高考试题考查准
2、确的史实记忆。试题虽不直接知识,但“变着法子”依然大量考查了记忆性史实把知识融入新情景,在准确记忆基础上的判断性考查;记忆过程伴随着概括、理解、迁移等历史思维能力。熟练基础上的灵活运用第一页,共43 页。曾经(cngjng)的四大文明古国 中华文明的延续与政治制度的外在保障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因为(yn wi)只有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才能延续下来。刘建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十六讲五千年文明(wnmng),两千年一统 是什么力量导致这一奇迹呢?第二页,共43 页。第一(dy)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一个主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两大矛盾:皇权(hunqun)与相权;中央和地方矛盾三大
3、趋势:君权不断加强;中央权力不断加强;监察和选官制度不断革新。第三页,共43 页。何为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君王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qunl)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专制主义是决策方式。何为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是国家权力(qunl)集中由中央政府统一行使的制度。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军、政、财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地方官员中央任免。中央集权是管理方式。二者之间的联系如何?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专制皇权强,则
4、中央集权比较有效;专制皇权弱,则中央集权不力。第四页,共43 页。2015年高考考试(kosh)说明(全国新课标卷)文科综合 古代中国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shq)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怎样认识把握中国古代(gdi)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发展和演变呢?第五页,共43 页。一、商周时期的政治(zhngzh)制度(一)政治制度(zhd)概况 公元前 2070年夏朝建立夏朝建立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商朝建立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西周建立成汤灭夏建立(jinl)商朝武王灭商建立西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驾于全
5、社会之上的公共出现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权力商王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商王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的政 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的政治制度 治制度出现王位继承传子的制度 出现王位继承传子的制度 实行内服与外服制度实行内服与外服制度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王权世袭,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这是禹太自私了呢,还是社会的进步?原因何在?这是禹太自私了呢,还是社会的进步?原因何在?原因:生产力水平进步导致贫富分化 贫富分化出 出现 现要了解商朝的状况可以通过哪些 要了解商朝的状况可以通过哪些历史材料 历史材料获得?获得?青铜器;甲骨文材料殷墟的考古发掘 第六页,共43 页。一、商周时
6、期(shq)的政治制度(二)分封制与宗法制(fzh)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井田制是西周分封制实行的经济基础(jngjjch)。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破坏,分封制也随之崩溃1、分封制目的:封邦建国,以藩屏周(巩固西周统治)内容:周王对同姓亲族、功臣、姻亲、附属国(古代帝王后代)“授土”“授民”,立诸侯国;规定诸侯必须服从政令、戍守王畿、定期朝觐、缴纳贡赋。作用:特点:以血缘为纽带,较大独立性,层层分封,等级森严辨析:西周的分封制又称“封建”,指“封邦建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是分封诸侯国的意思,和马克思主义所指的社会发展阶段中的封建制度不同。巩固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范围;确立了周王天下共
7、主的地位;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西周成为强国;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使得周政治文化有长期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三字经:“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说明什么?第七页,共43 页。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和争霸战争的发展,周朝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分封制”逐渐(zhjin)破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取消“分封制”,秦王朝在全国推行单一的“郡县制”。后朝仍有残留。发展(fzhn)演变思考:为什么分封制会走向(zuxing)崩溃?1)受封诸侯有很大的权力和独立性,便利了其势力的增长2)随着社会生产
8、力的发展,诸侯国力量增强;为了支配其他诸侯国,彼此进行争霸战争。3)王室衰微,血缘关系的疏远1、分封制第八页,共43 页。一、商周时期(shq)的政治制度22、宗法制、宗法制(确立(确立(qul)(qul)于夏,发展于商,完备于周)于夏,发展于商,完备于周)(二)分封制与宗法制(fzh)含义:宗法制是王族贵族按父系血缘关系分配和继承权力、财产、土地,维系政治等级,巩固政治统治的制度。内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嫡长子传宗继统的系统为大宗,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为小宗;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二者之间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家”“国”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
9、一致。作用:保证了贵族的垄断地位,强化王权;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形成了中国几千年宗法关系的基础。第九页,共43 页。与分封制的关系 与分封制的关系(gunx)(gunx):互为表里(h wi bio l)、相辅相成一、商周(shnzhu)时期的政治制度22、宗法制(确立于夏,发展于商,完备于周)(二)分封制与宗法制 与分封制的区别:与分封制的区别:分封制以政权为中心,以土地为纽带。宗法制以家族为中心,以血缘为纽带。分封制是西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政体),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分封制带有“家天下”的色彩,“国”乃是“家”的大而化之。从政权角度说,周王是最高统治者,是天下诸侯的“周天子”
10、,是君臣关系;从宗族角度说,周王是姬姓宗族的大家长,与诸侯是兄弟关系或父辈与子侄的关系。第十页,共43 页。材料:材料:根据礼书记载,西周时凡使用鼎,天子和诸侯用九鼎,卿七鼎,根据礼书记载,西周时凡使用鼎,天子和诸侯用九鼎,卿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凡使用乐器,天子用编钟四套,诸侯三套,大 大夫五鼎,士三鼎;凡使用乐器,天子用编钟四套,诸侯三套,大夫二套,士一套。夫二套,士一套。到春秋后期,就出现了 到春秋后期,就出现了“礼崩乐坏 礼崩乐坏”的局面。一些卿大夫在夺 的局面。一些卿大夫在夺取国君 取国君(gujn)(gujn)权力的同时,不但僭用诸侯之礼,甚至僭用天子之 权力的同时,不但僭用诸侯
11、之礼,甚至僭用天子之礼。按礼,天子的舞用 礼。按礼,天子的舞用“八佾 八佾(y)”(y)”(“佾 佾”是 是“乐舞行列 乐舞行列”的意 的意思,每列八人,八佾六十四人),这时季孙氏也用 思,每列八人,八佾六十四人),这时季孙氏也用“八佾舞于庭 八佾舞于庭”,孔丘斥责说:,孔丘斥责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礼乐制:即周礼。礼:泛指宗法等级制度的各种典章、规则、礼节、礼乐制:即周礼。礼:泛指宗法等级制度的各种典章、规则、礼节、仪式;乐:指音乐、舞蹈、歌咏等。仪式;乐:指音乐、舞蹈、歌咏等。周礼作为各级 周礼作为各级(j)(j)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 贵族的政
12、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一、商周时期的政治(zhngzh)制度(二)分封制与宗法制 第十一页,共43 页。一、商周(shnzhu)时期的政治制度(二)分封制与宗法制(fzh)33、分封制、宗法制、礼乐秩序、分封制、宗法制、礼乐秩序(zhx)(zhx)的关系?的关系?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也是其统治的核心;宗法制是西周分封的社会制度;礼乐制是维护分封的文化制度。前两者是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分封制是对权利的分配形式,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确立亲疏嫡庶的依据,是分封制的基础和纽带,是核心。礼乐秩序是保证分封制、宗法
13、制稳定推行的工具,用以规范贵族身份地位,确立政治文化和道德规范。第十二页,共43 页。点评:材料旨在说明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即在封建社会形成了君臣(jn chn)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反对理性、经验守旧的保守观念。宗法制在整个中国(zhnu)古代都存在,但教材只简要介绍了它在奴隶社会的影响,显得不足。对此,下述材料是一个补充。“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诸多特征,这些特征又都具有浓厚深刻的宗法色彩。中国封建的等级制度
14、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的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fndu)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政治又一特色。”中国历史纵与横思维拓展 第十三页,共43 页。4、分封制、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深远(shnyun)的影响(1)(1)分封制对当今行政区划的名称仍有一定的影响,比如齐鲁、分封制对当今行政区划的名称仍有一定的影响,比如齐鲁、燕京 燕京(ynjn)(ynjn)等。等。(2)(2)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姓就来源于古代的封国,如宋、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姓就来源于古代的封国,如宋、鲁、
15、郑、陈等。鲁、郑、陈等。(3)(3)宗法制对中国人的姓氏、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等都有一定的 宗法制对中国人的姓氏、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如 影响。如a.“a.“尊宗敬祖 尊宗敬祖”、“认祖归宗 认祖归宗”等现象 等现象b.b.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 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 c.c.任人唯亲、唯上是从的作风 任人唯亲、唯上是从的作风 d.d.干部职务终身制 干部职务终身制 一、商周(shnzhu)时期的政治制度(二)分封制与宗法制 第十四页,共43 页。位于浙江省浦江县的“郑氏义门”,自南宋开始,历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达三百六十余年,鼎盛(dngshng)时有三千多人同
16、吃一锅饭。其孝义家风多次受到朝廷旌表,明太祖朱元璋曾亲赐“江南第一家”。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A封建国家的倡导 B分封制的产物 C君主专制的需要 D宗法制的影响【即时(jsh)巩固】D【解析】浙江郑氏十五世同居共食达三百六十余年,孝义家风(ji fn)浓厚,体现的是郑氏家族的团结,重视血缘亲情,这是宗法观念的反映,其根源是宗法制的影响。故选D。第十五页,共43 页。一、商周时期的政治(zhngzh)制度(三)中国(zhn u)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宗法制为核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的政治结构。(浓厚的部族色彩)2、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有相对(xingdu)的延续性和稳定性。3、有专制色彩
17、,但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考察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如果从社会形态来说,可以划考察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如果从社会形态来说,可以划分为奴隶社会政治制度和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如果从政治体制分为奴隶社会政治制度和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如果从政治体制来说,可以划分为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如郡县制);如果从来说,可以划分为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如郡县制);如果从权力系统来说,可以划分为血缘集权统治和政治集权统治。中权力系统来说,可以划分为血缘集权统治和政治集权统治。中国古代国古代早期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不不包括包括 A.A.王位世袭王位世袭 B.B.等级森严等级森严 C.C.
18、有浓厚血缘色彩有浓厚血缘色彩 D.D.中央高度集权中央高度集权第十六页,共43 页。商周是我国古代民族(mnz)和国家产生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后世影响巨大,备考复习时应关注这两个重要的隐性概念。【民族(mnz)】马克思主义认为(rnwi),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国家】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根据国家三要素理论,在一个领土范围内居住着一个人民(同一民族或有共同的认同感),在这个人民中行使一个合法的政治权力,国家便产生了
19、。恩格斯指出:国家是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构成这种权力的,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物质的附属物,如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第十七页,共43 页。点评:所有论点都涉及宗室制度与皇权制度之间的矛盾和统一,而任何一种看法和措施,都不可能妥善处理和解决好宗室与皇权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在受宗法制度影响极为(j wi)深刻的中国封建社会,对于最高统治者来说,宗室问题好似一把双刃剑。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全国税粮总收入为2285万石,而各王府的岁禄开支就达853万石,约占全国税粮总收入的37%,成为国家经费中的最大开支。日益膨胀(png zhng)的皇族宗室人口和负担,成为明朝中晚期最严重的问题。可以
20、说,与明太祖屏藩愿望相反,宗室问题,正是导致明朝衰亡的重要原因。历代皇族称宗室。宗室的最大问题是在嫡长子继承大统后,余子(y z)要不要分封。这曾引起长期的争论,主要看法有:第一,认为封国建藩有利于国家。第二,认为封国建藩不利于国家。第三,认为宗室不可能不封,关键是如何进行管理第十八页,共43 页。带着问题读史根据(gnj)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概括指出西周分封制的特点。(周)武王追思先圣(xin shn)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所于管,弟叔
21、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史记(sh j)周本纪步骤一:整理设问,理清目标与途径目标 限制性条件 途径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西周分封制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第十九页,共43 页。划分材料层次 概括关键词由得出【分封先王的后代】由得出【分封功臣】由得出【分封同姓贵族】由得出【层层封授】概括(giku)材料(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gngchn)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所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史记(sh j)周本纪带着问题读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22、概括指出西周分封制的特点。第二十页,共43 页。回忆教材相关知识(紧扣材料要求的时间和内容范围,由材料未涉及处概括关键词)概括关键词分封制的主要特点(1)分封对象类型多,主要有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材料已涉及)(2)规定了周王与诸侯相对严格的君臣关系,就是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有条件地授予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尽义务;(材料未涉及)(3)层层封授,诸侯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又可对士进行再分封,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材料已涉及,但不明显)由得出:【周王与诸侯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结合(jih)所学(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
23、(zhhu)于焦,黄帝之后(zhhu)于祝,帝尧之后(zhhu)于蓟,帝舜之后(zhhu)于陈,大禹之后(zhhu)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所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史记(sh j)周本纪带着问题读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概括指出西周分封制的特点。整理得出答案西周时期分封制的特点是分封对象类型多;规定了周王与诸侯权利和义务;层层封授,等级森严。第二十一页,共43 页。立意从文明史观看古代政治制度文明史观是一种全新的史学观念,它注重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和规律。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对世界历史的贡献是巨大的。
24、中国夏、商、西周和秦朝的制度创新对历史的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因此,在这一视角下可以对中国古代早期的世袭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和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进行全面考查研判早期政治制度的影响1.(2011年全国卷)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md)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解析】分封制通过层层分封确立周王天下共主地位,而受封者在自己的封地内大权独揽,享有较强独立性,
25、A项错在有效控制;土地与人口控制在受封者而非国家手中,D项错误(cuw);周王对诸侯缺乏有效的控制,不可能大权独揽,B项不符合事实;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从而把国与家结合起来,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对后世影响深远。C第二十二页,共43 页。2由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可以得出的正确判断是当时 A国家管理(gunl)制度非常落后 B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矛盾 C统治者利用血缘关系管理(gunl)国家 D国家政权由严密趋向松散C【解析】本题考查西周政治制度。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宗法制按照(nzho)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宗法制与分封制互
26、为表里。故A、B、D不正确,C项正确。第二十三页,共43 页。3在北京一处战国时期的燕国遗址中出土(ch t)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ch t)。上述现象不能说明 A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 B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 C诸侯国之间存在商业贸易往来 D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D【解析】本题考查战国时期商业的发展和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曾是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因此北京出土(ch t)了燕、韩、赵、魏等国的铸币,说明AC正确;辽宁、吉林和内蒙古战国时期曾是北方游牧民族活动的区域,这些地方有燕国货币出土(c
27、h t)说明B正确。战国时期商业中心有多个,比如齐国的临淄也是,因此D说法错误。第二十四页,共43 页。(1 1)经济上:)经济上:(2 2)政治)政治(zhngzh)(zhngzh)上:上:(3 3)文化上:)文化上:春秋战国(chnqizhnu)(东周)时代特征: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制度的转型期。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制度的转型期。旧统治秩序 旧统治秩序(zhx)(zhx)被破坏,新统治秩序 被破坏,新统治秩序(zhx)(zhx)在确立,在确立,构成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构成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铁器铁器的使用和 的使用和牛耕牛耕的推广,标
28、志着的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力 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显著提高。诸侯争霸战争加快了统一进程。随着诸侯争霸战争加快了统一进程。随着新兴地主 新兴地主阶级 阶级力量的壮大,他们在各诸侯国先后开展了力量的壮大,他们在各诸侯国先后开展了变法运动变法运动,新的封建制度终于建立起来。新的封建制度终于建立起来。思想的空前活跃和文学艺术的繁荣思想的空前活跃和文学艺术的繁荣第二十五页,共43 页。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
29、中的等级规定凸显(t xin)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C【解析】本题考查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中“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说明分封制下依靠宗法血缘关系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间等级关系分明,而由“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说明秦国墓葬突出体现君王的地位,且非君王没有严格的等级关系,综上述分析得出周代到秦国墓葬的变化反映的是由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分封制转向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官僚政治(zhngzh)的政治(zhngzh)变迁,因此C的表述符合题意。由已学知识可知分封制维系的关键与前提是
30、井田制和大宗小宗的血缘关系,而非经济发展,A错误;B表述错在混淆分封制下诸侯与周天子间分权体制;D表述与史实不符,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故选C.第二十六页,共43 页。二、秦中央集权(zhnynjqun)制度的形成1、形成(xngchng)前提 公元前公元前221221,秦王嬴政灭东方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秦王嬴政灭东方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shq)(shq)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秦帝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秦帝国。条件条件:长期战乱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人民渴望统一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华夏族和其它各族接触频繁,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华夏族和其它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促进民族融合民族融合。法
31、家理论法家理论为统一提供了思想武器 为统一提供了思想武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争霸战争和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争霸战争和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数目减少。(局部统一局部统一为大统一提供条件 为大统一提供条件)秦国 秦国实力的 实力的强大强大(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为统一准备条件 为统一准备条件 秦王秦王嬴政个人的雄才大略和远交近攻的策略 嬴政个人的雄才大略和远交近攻的策略扩大了扩大了帝国的 帝国的疆域疆域,推动了中华,推动了中华民族民族多元一体多元一体格局 格局的形成。符合中华 的形成。符合中华民族 民族的整体 的整体利益 利益。结束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战乱战乱,建立
32、了历史上第一个,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影响影响:第二十七页,共43 页。二、秦中央集权制度(zhd)的形成2、基本(jbn)内容(1)确立皇帝(hungd)制度材料材料1 1:“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传之无穷。”材料 材料2 2:“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材料材料33:“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皇帝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朕。”皇帝制度体现出怎样的特
33、征?皇位世袭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第二十八页,共43 页。二、秦中央集权(zhnynjqun)制度的形成(2)中央(zhngyng)官制:三公九卿制二、秦中央集权制度(zhd)的形成2、基本内容 这一官制有什么特点?以皇权为中心;以皇权为中心;分工明确,互相牵制;分工明确,互相牵制;丞相位高权重。丞相位高权重。皇帝太尉丞相御 御史 史大 大夫 夫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 治粟 粟内 内史 史少府协助皇帝管理军务(虚有其位)百官之首全国政务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监察百官(位低权重)第二十九页,共43 页。二、秦中央集权(zhnynjqun)制度的形成(2)地方(dfng)制度:
34、郡县制取代分封制2、基本(jbn)内容 郡县起于春秋末期,秦统一后推向全国比较比较分封制分封制 郡县制郡县制异异前提前提权力权力与中央 与中央政府的 政府的关系 关系同同11、都为巩固统治。、都为巩固统治。22、都是地方行政制度、都是地方行政制度33、都在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都在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免,无封地有俸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国家大一统条件下,按地域划分诸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易发展为割据势力,导致分裂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第三十页,共43 页。二、秦中央集权(zhnynjqun)制度
35、的形成(2)地方制度(zh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2、基本(jbn)内容 材料一 材料一 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之于政,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不在于制。秦亡于政,而非亡于制。秦亡于政,而非亡于制。柳宗元柳宗元封建论 封建论 材料二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 材料二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 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为天下计,则(郡县制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害
36、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王夫之王夫之读通鉴论 读通鉴论秦史秦史材料三郡县之失,其专在上材料三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 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顾炎武顾炎武郡县论 郡县论作用如何?第三十一页,共43 页。积极作用:郡县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防止分裂,维护统一。废除了贵族时代(shdi)的世袭特权,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第三十二页,共43 页。回归教材:“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度形成(xngchng)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37、的重要标志。”具有(jyu)机能专业化、职务凭资格、行动按固定规章办事、权力分等级等特点的系统行政管理。概念(ginin)官僚政治理解“官僚政治”的几个要点:1)秦汉以后逐步确立(时间概念)2)与贵族政治相对应3)中央和地方长官由统治者任免并有一定任期4)俸禄制:官僚领取俸禄而不是获得对封地和人民的统治权第三十三页,共43 页。与“官僚政治(unliozhnzh)”相关的几个制度:1)郡县制:是贵族政治(u z zhn zh)向官僚政治过渡的重要标志。2)选官制(un zh):官僚产生的依据,包括察举、科举等途径3)监察制度:官僚服务和服从于统治者的保障4)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等均是
38、官僚政治的载体。皇帝制官僚制度地方:郡县制行省制中央: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基于小农经济的赋役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监察制度选官制度“官僚政治”在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地位:第三十四页,共43 页。皇权政治与官僚政治,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共同构成东方专制主义的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专制指的是一人或一集团垄断政治、经济、文化权力的机制。所以专制不一定是个人独裁,也可以是群体(qnt)独裁。更进一步说,真正意义上的“一人政治”是不存在的,独裁者必须有一个拥护他独裁的“群众基础”。斯大林独裁靠的是苏共的特权阶层,所谓“不是斯大林产生了独裁制,而是独裁制产生了斯大林”是也。中国的皇权专制靠的是官僚士绅阶级的支持。
39、郑靖远第三十五页,共43 页。1.(05天津)中国古代用封建(fngjin)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A 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 扩大了统治基础C 君主控制了用人权 D 实现了选贤任能【即时(jsh)巩固】2.(2006年四川卷)材料一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唐摭言 高祖(隋文帝)既受命,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等省。隋书百官志(2)隋唐时期(shq),在政治经济制度方面出现了许多重大变革。材料一分别反映了隋唐哪些制度的改革与创新?答案:(2)科举制,采用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三省六部制,形成分工合作、相互牵制监督的完整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C第三十六页,共4
40、3 页。知识拓展(tuzhn):秦朝经济.文化.军事措施秦朝经济 秦朝经济(jngj)(jngj)措施 措施实行封建土地私有制 实行封建土地私有制;统一度量衡;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货币;统一车轨 统一车轨;修驰道与直道 修驰道与直道;修长城 修长城;开凿灵渠 开凿灵渠确立了重农抑商政策 确立了重农抑商政策秦朝文化措施 秦朝文化措施统一 统一(tngy)(tngy)文字 文字(小 小篆 篆);焚书坑儒;焚书坑儒;整顿风俗 整顿风俗秦朝军事措施 秦朝军事措施北击匈奴北击匈奴 南平百越南平百越设立三郡 设立三郡第三十七页,共43 页。二、秦中央集权制度(zhd)的形成3、形成(xngchng)
41、原因 经济根源:小农经济模式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发展。政治根源:新兴的地主阶级也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来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社会根源:周王室衰微、诸侯割据(gj)导致春秋战国大混战的教训。思想根源:法家思想是韩非子的集权理论,为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理论基础。地理原因:由于中国属于大河文明,以农业生产为主;而且领土面积较大,需要统一的管理。第三十八页,共43 页。二、秦中央集权(zhnynjqun)制度的形成4、影响(yngxing)积极: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提高了行政效率,能有效组织人力、物力从事
42、大规模的经济活动,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各民族融和,有利于各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消极(xioj):皇权专制容易形成暴政和腐败,激化社会矛盾。文化专制,阻碍中国科技发展。严重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抑制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第三十九页,共43 页。1.(09重庆卷)12下列关于秦朝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 B.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 C.小篆(xiozhun)以外出现了隶书 D.私学也可以教授律令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再现和迁移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秦朝实行(shxng)文化专制,严禁
43、私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实行(shxng)愚民政策。故错误的是D.第四十页,共43 页。2.(2010年辽宁)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fn jn)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取代(qdi)分封制的进步之处。“公天下”相对的是“私天下”,分封制下,贵族凭血缘的尊贵垄断一切政权,平民毫无政治权利,故天下为贵族之私有。郡县制下,官吏不再由贵族世袭,全凭皇帝任免,平民亦可凭才干参与政治,此即“公天下”。D第四十一页,共43
44、页。3.(2010 3.(2010年安徽 年安徽)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 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 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 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 秦制之得亦明矣 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 D郡县制取代 郡县制取代(qdi)(qdi)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C【解 解析 析
45、】材 材料 料所 所言 言,秦 秦之 之灭 灭亡 亡并 并非 非郡 郡县 县制 制之 之故 故,而 而是 是其 其暴 暴政 政所 所致 致;西 西汉 汉七 七国 国之 之乱 乱则 则是 是由 由于 于汉 汉初 初分 分封 封同 同姓 姓(tngxng)(tngxng)。A A与 与B B皆 皆只 只反 反映 映材 材料 料中 中某 某一 一个 个方 方面 面。综 综上 上所 所述 述,柳 柳宗 宗元 元在 在此 此是 是要 要论 论证 证郡 郡县 县制 制的 的优 优越 越性 性,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第四十二页,共43 页。古代(gdi)中国有哪两种金字塔式的政治制度?一种是周代以周天子为中心的等级分封制;金字塔的顶端是周王,然后是诸侯、卿大夫、士各等级贵族,金字塔的底层是千万庶民。一种是秦朝开始的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这个(zh ge)金字塔的顶端是皇帝,然后是各级中央官僚和地方官僚,底层是庶民,分为士农工商,其中自耕农、佃农(租地农民)最多。西周分封制两者的区别两者的区别(qbi)(qbi)周王与皇帝的不同:虽然都是国家最高统治者,世袭,但周王“天下共主”,与诸侯之间是义务关系,不直接管辖地方;而皇权高度集中,总揽一切大权,还直接任命地方官员。第四十三页,共43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