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1).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1).pptx(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講发展心理学 什麼是發展心理學(developmental psychology)是研究個體從受精卵開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程(life-span)中,心理發生、發展的特點和規律;簡研之,就是研究個體畢生心理發展的特點和規律。人的心身在生命進程中表現出量和質兩方面的變化,且與年齡有密切聯繫;其間既表現出連續性亦表現出發展的階段性,因而形成年齡特徵(agecharacteristics)。發展心理學正是研究各種心理活動的年齡特徵。具體的說,研究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徵範圍。發展心理學之研究應該包括兩個部分及四個關方面n第一部分:人的認知發展的年齡特徵,它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及想像,其中
2、思維的年齡特徵的研究是最主要的一環。n第二部分:社會性發展的年齡特徵,包括興趣、動機、情感、價值觀、自我意識、能及力性格等等,而人格的年齡特徵的研究是最主要的一環。個體生理發展n主要顯現在出生後的12-13年間,各種器官發生重大的結構變化,尤其進入青春期(puberty)(10,11-17,18歲),不僅身體外形變化巨大,內臟機能趨於健全,而且性的成熟,標誌著人類全部器官接近成熟。n隨著生理的發展,心理也隨著發展,可分為兩部分,一是認知的發展,二是人格的發展,趨向個性化。n18歲之後進入成人期(adulthood),分為成人早期、成人中期和成人晚期。(林崇德1998:10-11)個體心理發展n
3、一個人出生時是否有心理?n他的心理是如何產生的?n在人的發展的各個年齡階段中,心理又是怎樣發展變化的?n它是按照什麼原則或規律發展變化的?個體心理發展與社會化n個體心理學發展的過程是一個社會化(socialization)。社會化是個體掌握和積極再現社會經驗、社會聯繫和社會關係的過程。n通過社會化,個體獲得在社會中進行正常活動所必須的品質、價值、信念以及社會所贊許的行為方式。n社會化過程包括:學習、適應、交流,人類個體借以發展自己的社會屬性,參與社會生活的一切過程。n學會基本生產技能、掌握社會規範、形成社會意識、培養社會角色。(林崇德1998:11)年齡的劃分標準n以生理發展作為劃分標準n以智
4、力發展作為劃分標準,如Piaget以思維發展為基礎n以個性發展特徵作為劃分標準,如Erikson,(1963)n以活動特點作為劃分標準n以生活事件作為劃分標準心理發展年齡階段之劃分劃分人類心理發展年齡階段時,應根據身心發展趨勢,綜合地進行階段的劃分,既要看到重點,即心理發展的特徵,又要顧及全面。人類在生理、智力、個性、教育、生活諸方面發展各有其特點,我們以身心發展的各種指標,綜合地來劃分各自的年齡階段,但同時又要看到內在的一致性。各家的分期中有那麼多分期的年齡上趨於一致,這不是一種巧合,而是說明身心發展確實有一些一致性的年齡階段。例如02、3歲;2、37歲;712歲;1215歲;1518歲;1
5、825歲;2535歲;3555或60歲;60歲以上幾乎都是一致的。發展心理學的發展發展心理學的發展n發展心理學的研究有一個發展的過程。如前所述,發展心理學研究個體心理發展,而在個體心理發展的研究中,兒童期(包括青少年)又是被研究較多的部分,這個部分構成了兒童心理學的主要內容。生命全程心理發展的研究則較晚提出。直到20世紀70年代開始,在西方特別是美國,關於個體從出生到衰老整個發展時期的心理發展的研究報告和著作越來越多,使得研究生命全程的發展心理發展的十分迅速。一、科學兒童心理學的誕生與演變n在西方,兒童心理學研究可以追溯到文藝復興以後的一些人本主義教育家,如誇美紐斯(JoannAmosCome
6、njus,15921670)、盧梭(Jean-JacquesRousseall,17171778)、裴斯泰洛齊(JohannHeinrichPestalozzi,17461827)、福祿背爾(FriedrichWilhelmAugustFroebel,17821852)等人的工作。他們提出尊重兒童,了解兒童的教育思想,為兒童心理學的誕生奠定了最初的思想基礎。一、科學兒童心理學的誕生與演變n而達爾文的進化論思想則是直接催化了兒童發展的研究。n達爾文根據長期觀察自己孩子心理發展的紀錄,寫成一個嬰兒的傳略(Darwin,1876)一書,是兒童心理學早期專題研究成果之一,它對促進兒童發展的傳記法(或日
7、記法)的研究有重要的影響。(一)科學兒童心理學的誕生(一)科學兒童心理學的誕生n科學兒童心理學科學兒童心理學(scientificchildpsychology)產生於19世紀後半期。德國生理學家和實驗心理學普萊爾(WilhelmThierryPreyer,18421897)是兒童心理學真正的創始人。n兒童心理出版兒童心理出版普萊爾對自己的孩子從出生到3歲每天都進行系統觀察,有時也進行一些實驗性的觀察,最後把這些觀察紀錄整理成一部有名的著作兒童心理(1882),被公認為是第一部科學的、系統的兒童心理學著作。(二)兒童心理學的演變(二)兒童心理學的演變西方兒童心理學的演變大致可分為兒童心理學的演
8、變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1.1882年以前的工作年以前的工作 再19世紀後期之前為準備時期,在近代社會發展、近代自然科學發展、近代教育發展的推動下,經過許多科學家對兒童研究的促進,終於在19世紀後期誕生了科學的兒童心理學。2.1882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研究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研究 這段期間是西方兒童心理學的形成時期,即在歐洲和美國出現一批心理學家,開始用觀察和實驗方法來研究兒童心理發展。n(二)兒童心理學的演變(二)兒童心理學的演變3.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研究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研究 這段期間是西方兒童心理學的分化和發展時期。兒童心理學研究工作和著作,不論在數量或質量上都有了飛速發展,特別是各種心
9、理學派的出現。4.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是西方兒童心理學的演變和增新時期,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理論觀點的演變,原先的學派,有的影響逐漸減少了。二是在具體研究工作上的演變,特別是從70年代前後到最近一個時期,許多兒童心理學的課題有所進展,有所增新,不僅深入展開早期兒童心理發展的研究,而且廣泛地探討個體一生全程的發展。二、從兒童發展到生命全程發展的研究(一)霍爾將兒童心理學研究的年齡範圍擴大到青(一)霍爾將兒童心理學研究的年齡範圍擴大到青春期春期 霍爾出版了青春期:青春期心理學以及青春期與生理學、人類學、社會學、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關係一書(Hal
10、l,1904),從這開始,確定了兒童心理學研究的年齡範圍,即是兒童心理學研究兒童從出生出生到成熟(青少年到青春期)各個階段心理發展的發展的特徵。他的青春年心理學的問世,確定了現代兒童心理學研究的年齡範圍。當然,霍爾也是最早正式研究老年心理的心理學家,他於1929年出版了衰老:人的後半生一書。二、從兒童發展到生命全程發展的研究(二)精神分析學派最先研究生命全程的發展二)精神分析學派最先研究生命全程的發展 在西方,精神分析學派對個體一生全程的發展率先做了研究。精神分析學派心理學家榮格(CarlGustavJung,18751961)是最早對成人期的心理進行發展理論研究的心理學家。前邊提到的埃里克森
11、,正是在榮格研究的基礎上,才將精神分析創始人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的年齡階段劃分到青春期,擴充到老年期。我們將再下一章來討論這些理論問題。(三)在上述研究基礎上,生命全程發展心理學隨之誕生,並逐漸發展壯大。Freud 的性心理論及Erikson 的社會心理發展論0-1口腔期信任感對懷疑感1-3肛門期自主性對對羞怯或疑慮3-6性器期主動對內疚6-12潛伏期勤奮對自卑12-18生殖期同一感對同一混亂感18-25親密感對孤獨感25-50繁殖感對停滯感老年期完善感對失望(三)中國有關生命全程發展心理(三)中國有關生命全程發展心理的學說的學說n中國關於先天與後天在心理發展
12、上的作用,有孟子(約972289B.C.)的“性善論”;有荀子(約313289B.C.)的“性惡論”;有韓愈(768824)的“性與情的三品說”;有王廷相(14741544)在孔子(551479B.C.)的“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學說的基礎上,提出“天性之知”、“凡人之性成於習”的觀點。n關於畢生發展的年齡特徵也有不少,最有名的還是孔子的思想:“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論語為政)。這是孔子的生命全程的發展觀,初步闡述了人的心理發展的趨勢。這些劃分雖然比較簡單,但體現了人類心理發展的一般原理,並一直影響著我國二千五百多年來對人生
13、發展階段劃分的認識。貳、兒童認知發展論貳、兒童認知發展論(Cognitive Developmental Theory)一、一、Piaget的智力理論的智力理論(1)Piaget認為兒童是一個建構者(constructivist),會根據認知發展的階段來建構現實世界,並非完全受本能影響或受制於環境。(2)Piaget認為智力的主要功能是在協助個體適應環境,智力活動的主要目標在建立個體的思考歷程與環境之間的和諧與平衡關係,新奇刺激造成兒童與環境之間的不平衡,促使兒童調節自己的心理結構,以適應環境。1.Piaget智力的結構(3)Piaget認為組成智力結構的基本單位是基模(schema),是一種
14、有組織的思考模式或行為模式,可用來解釋所經驗到的事物以及適應週遭的環境。(4)新生兒出生之後,靠著一些反射的動作來適應環境,而這些反射動作隨著經驗再迅速的加以修正,成為嬰兒的常用行為基模(behavioralschemata),如凝視、抓握、吸吮等。1.Piaget智力的結構(5)第二年後,逐漸開始使用符號,利用符號從事思考活動,於是形成符號基模(symbolicschemata)。(6)七歲左右,能以操作(或運思)基模(operationalschemata)用內在的心智操作來思考與解決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2.Piaget智力的功能iaget認為兒童能建構新的基模,是因為有兩種遺傳而得的
15、智力功能(intellectualfunction)組織(organization)及適應(adaptation)。組織:將現有的基模結合,而成為新且複雜之智力結構的過程。組織是天生和自動的,兒童會不斷的將現有的基模加以組織,而成為高層次的系統或結構。組織的目的是為了促進適應的歷程。2.Piaget智力的功能(p.55-56)適應:對環境的要求加以調適的歷程。是透過同化及調適這兩個互補的活動而達成的。同化(assimilation)依照現有的認知結構來解釋新的經驗調適(accommodation)改變其現有的基模,以便能對自己所看到的事實作最好的解釋,修正基模來解釋現有基模無法解釋的經驗。認知
16、發展的高層化及寬廣化(p.56)Piaget認為,我們靠同化及調適兩個互補的歷程來適應我們的環境。剛開始我們試圖以現有的認知結構來了解新的經驗或解決問題(同化);但是經常會遇到現有的基模不足以解釋或解決問題,於是促使我們去修正基模(調適),及整合其他相關的基模(組織),使其與事實符合。然而,生理的成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當腦和神經系統成熟時,兒童就會變得較有能力進行複雜的認知活動。好奇、主動且常形成新基模及重組基模的兒童,會有較大的進步,能以全新的方式思索舊的問題,進而邁入更高一層的認知發展階段。二、二、Piaget的四個認知發展階段的四個認知發展階段 (p.56-61)(一一)感覺運動期感覺運
17、動期(sensorimotor stage):0-2歲歲(二二)前運思期前運思期(preoperational stage):2-7歲歲(三三)具體運思期具體運思期(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7-11歲歲(四四)形式運思期形式運思期(formal operational stage):11-12歲以後歲以後(一一)感覺運動期感覺運動期(sensorimotor stage):0-2歲歲(p.56-58)初級循環反應(primarycircularreaction):嬰兒與生俱來一些基本的反射動作,例如抓握、吸吮等,可以協助他們滿足生理需求。在一至四個月大時,他無意
18、中發現許多自己所產生的反應,如吸吮拇指、發出咕嚕的聲音,是令人滿足且值得重複為之,嬰兒第一次協調的習慣就出現。這些反應稱為初級循環反應(一一)感覺運動期感覺運動期(sensorimotor stage):0-2歲歲(p.56-58)n次級循環反應(secondarycircularreaction)n四到八個月大的嬰兒發現因操弄外在物體而能產生一些有趣的事情,例如壓縮橡皮鴨而使其發出聲音。這些反應稱為次級循環反應。約在六個月大時,嬰兒則能明瞭自己的身體和外在的物體是分離的,這種對自己及非自己的區分,是個人統合或自我概念發展的第一步。(一一)感覺運動期感覺運動期(sensorimotor sta
19、ge):0-2歲歲(p.56-58)關聯反應的整合n嬰兒在八至十二個月大時,突然能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動作加以整合以完成目標。例如將玩具放在椅墊下,嬰兒會用一隻手將椅墊掀起,另一手去抓玩具。在此例中,掀起椅墊的動作是屬於一個較大的、有意向的基模的一部分,本身並不具令人愉快的反應,然而在這個基模中,嬰兒將兩個原本毫無關聯的反應掀起和抓握加以整合,成為完成目的的手段。(一一)感覺運動期感覺運動期(sensorimotor stage):0-2歲歲三級循環反應(tertiarycircularreaction):在十二至十八個月大時,嬰兒會開始對物件進行實驗,而且也會試著要發明一全新的問題解決方法,或
20、再製有趣的結果。例如原本壓縮橡皮鴨以製造聲音,現在會將橡皮鴨丟在地上、踩它或用枕頭壓它,看看這些行動對玩具會產生相同或不同的結果。這些嘗試錯誤的實驗性基模稱為三期循環反應,是真正好奇心出現的訊號。(一一)感覺運動期感覺運動期(sensorimotor stage):0-2歲歲內在實驗能力:在十八個月至二十四個月大時,兒童開始將其行為基模內化以建構心理符號或心像。具有了在心理上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再以嘗試錯誤的實驗來協助。這種能力稱為內在實驗(innerExperimentation)。兒童在感覺動作期短短兩年的期間,智力的成就非常可觀,從反射性及無法移動的個體成為具有豐富思考能力的人。(二二)
21、前運思期前運思期(preoperational stage):2-7 歲歲(p.59-60)n前運思期初期(2-3歲)的兩大特色符號功能及裝扮遊戲符號功能符號功能(symbolic function):兒童能使用文字和心像來表徵經驗,因此能對已不再出現的物體進行思考,甚至加以比較。n裝扮遊戲裝扮遊戲(pretend play):Piaget認為裝扮遊戲是一項重要的活動,可促進兒童社會、情緒及智力的發展。例如,常玩裝扮遊戲的學前兒童常比不玩裝扮遊戲的同齡兒童更具群性及較受歡迎(Connolly&Doyle,1984)。遊戲亦是應付情緒危機及情緒衝突的工具。(二二)前運思期前運思期(preoper
22、ational stage):2-7 歲歲n根據Piaget及B.Inhelder所提的角色轉換,觸及的象徵性遊戲的另一個主要功能角色取替。在學齡前期,兒童僅藉由穿著恰當的服飾及假裝正在從事某些事情,來扮演角色。兒童可在扮演中學習,並且進一步了解他所生存的社會世界。(Kuczynski,Zahn-Waxler&Radke-Yarrow,1987)。nPiaget認為在前運思期最大的缺陷是兒童的自我中心自我中心觀觀(egocentrism)用自己的角度看世界,而對別人的觀點呈現很難了解的傾向。(二二)前運思期前運思期(preoperational stage):2-7 歲歲(p.59)四至六歲的
23、兒童思考是直覺性的思考(intuitivethinking),因為他們對物體及事件的了解總是集中在一個最重要的知覺特徵及事件所呈現出來的方式而非邏輯或推理思考的過程。四至七歲間的兒童,依共有的知覺特徵如大小、形狀和顏色來分類物體的能力更為純熟。(三三)具體運思期具體運思期(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7-11歲歲n可逆性的運思(reversibilityoperation):在心理上逆轉一個行動的流程,例如加減法的認知運思。n關係邏輯的成長:系列系列(seriation)的概念的概念、遞移性遞移性(transitivity)的概念的概念但在具體運思期的兒童,其遞移性
24、概念僅限於出現在眼前的真實物件,尚無法做抽象性思考。(四四)形式運思期形式運思期(formal operational stage):11-12歲以後歲以後(p.60)n概念和命題心智活動的運思概念和命題心智活動的運思:不再侷限於事實面或可見面的思考,能對許多並非真實的假想過程及事件做相當有邏輯的推理。n對假設命題的反應對假設命題的反應:若青春期的兒童遇到一個與真實世界看法相反的觀念性問題時,思考常與現實相連結的具體運思者,會對於這種假設命題表現出猶疑不決的態度;他會反映出無法對不存在的物體或不曾發生過的事件加以思考。相對的,形式運思者則非常熱衷這種思考,且能產生一些不平常且具創意的反應來。(
25、四四)形式運思期形式運思期(formal operational stage):11-12歲以後歲以後 (p.60)n假設假設演繹推理演繹推理n以系統的方式尋求答案和解法。形式運思者解決問題的技巧越來越有系統,也較抽象像科學家的假設演繹推理(hypothetical-reductivereasoning)。n形式運思的思考是一項有力的工具,可以許多方式來改變青少年。可進一步了解他人的心理觀點及其行為起因;讓青少年對生命中的各種可能進行邏輯思考,而促使青少年能夠穩定統合。n形式運思者能在權衡各種行動的可能性與考慮其對自己和他人的可能的影響之後做出困難的個人決定,例如道德推理的發展。Piaget的
26、四個認知發展階段的四個認知發展階段年齡範圍階段典型的發展出生至二歲感覺動作期物體恆存概念的發展及形成心理表徵能力二歲至七歲運思前期自我中心思想;缺乏保留概念及去中心化的能力七歲至十一歲具體運思期去中心化;有保留概念;但必能系統地進行抽象推理或假設檢驗十一歲或十二歲開始形式運思期開始抽象的推理參、兒童的社會發展參、兒童的社會發展 (p.62-)n一、嬰兒與兒童的依附行為一、嬰兒與兒童的依附行為n二、精神分析學派之社會心理發二、精神分析學派之社會心理發展展n說說n三、兒童的道德發展三、兒童的道德發展嬰兒對母親依附行為實驗研究(P.60)n該實驗研究的對象是1218個月的嬰兒,研究目的在觀察母子相處
27、情境下,陌生人介入時,嬰兒對母親所表現的依附行為一類屬安全依附型(secureattachment):此類嬰兒視母親為安全基地,當母親在身邊時,他會自行四周探索,自動玩玩具,陌生人出現,他也會以友善態度對之。當母親離去時,他會緊張,甚至啼哭;母親去而復返時,他表示非常高興,可是與母親親近一下之後,又回去玩他的玩具。在1218個月的嬰兒群中,有65%屬於此一類型。嬰兒對母親依附行為實驗研究另一類屬不安全依附型(insecureattachment):不安全依附類型之下,又分為兩類:(1)迴避型(avoidant):母親在時他不注意,母親離去時,也顯不出緊張痛苦,母親去而復返時,他非但不表示高興,
28、反而表示生氣;陌生人出現時,沒有特殊表情。在受試者中,屬於此一類型者,約佔25%。(2)矛盾型(ambivalent):一開始就不適應實驗情境,一直擔心母親的行動。母親離去時,表現極度不安,並啼哭。可是當母親返回時,卻又表現若即若離的矛盾傾向;他要母親抱他,卻又生氣的掙脫下地。他不再回去玩玩具,一直注視著母親的行動。在受試者中,屬於此一類型者,約佔10%。二、Freud 的性心理論及Erikson 的社會心理發展論0-1口腔期信任感對懷疑感1-3肛門期自主性對對羞怯或疑慮3-6性器期主動對內疚6-12潛伏期勤奮對自卑12-18生殖期認同對角色混亂感18-25親密感對孤獨感25-50繁殖感對停滯
29、感老年期完善感(自我統和)對失望三、兒童的道德發展三、兒童的道德發展(p.64)n道德發展道德發展(normal development),指在社指在社會化過程中,個體隨年齡的增加,逐漸學到會化過程中,個體隨年齡的增加,逐漸學到是非判斷標準,以及按該標準去表現道德行是非判斷標準,以及按該標準去表現道德行為的歷程。為的歷程。準此而論,道德含有兩種意義:準此而論,道德含有兩種意義:其一是屬於知的道德,及對是非善惡事其一是屬於知的道德,及對是非善惡事理的判斷;另一是屬於行的道德,即對理的判斷;另一是屬於行的道德,即對道德理念的具體實踐。在理論上講,談道德道德理念的具體實踐。在理論上講,談道德發展者,
30、應同時兼顧知與行兩個層面。發展者,應同時兼顧知與行兩個層面。兒童的道德發展兒童的道德發展(一一)皮亞傑皮亞傑(Piaget)的二期論的二期論(二二)柯柏格的三期六段論柯柏格的三期六段論(一一)皮亞傑皮亞傑(Piaget)的二期論的二期論(p.64)n採用觀察實驗方法研究兒童道德認知發展者,首推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在五十多年前,皮亞傑氏即以說故事的方式,與不同年齡的兒童討論某些行為是非善惡的問題。其中有一個故事是:有個男孩子,因搆取櫥裡的糖果打破一支杯子;另一個男孩則因替母親做事,不小心打破了三個杯子;哪個男孩犯了較重的過失?皮亞傑氏發現:六歲以下的兒童多認為第二個男孩的過失較重,因為他打破了較
31、多的杯子;年齡較大的兒童則認為第二個男孩的過失較輕,因為他的過失是在工作中無意間發生的。他律期(heteronomous stage)n在道德發展上,他則分之為兩個時期:第一個時即成為他律期(heteronomousstage),也稱為他律道德(heteronomousmorality)。此時期大約出現在58歲之間,以學前兒童居多數。此時期兒童對道德的看法是遵守規範,服從權威者就是對的;他們對行為對錯的判斷,指重視行為後果(打破杯子就是壞事),不考慮行為意向;故而稱之為道德現實主義(moralrealism)。自律期(autonomous stage)(p.65)n第二個時期稱為自律期(aut
32、onomousstage),也稱自律道德(autonomousmorality)。自律道德始自八、九歲以後,約當小學中年級。此時期的兒童,不再盲目服從權威。他們開始認識到道德規範的相對性;同樣的行為,是對是錯,除看行為後果之外,也要考慮當事人的動機;故而稱之為道德相對主義(moralrelativism)。按皮亞傑的觀察研究,個體的道德發展達到自律地步,是與其認知能力發展齊頭並進的。因此,對一般兒童來說,自律期的出現,大約跟形式運思期(11歲以上)同時。(二二)柯柏格的三期六段論柯柏格的三期六段論(p.65-66)n道德成規前期(preconventionallevel)n道德循規期(conv
33、entionallevel)n道德自律期(postconventionallevel)道德成規前期(preconventional level)大約在學前幼稚園至小學低中年級階段一時期又分為兩個階段:階段一:他律的道德觀(只要不被抓到就好)階段二:個人主義的、工具性道德觀(對我有何好處)道德循規期(conventional level)大約自小學高年級開始,此一時期又分為兩個階段:第三階段:第三階段的特徵是尋求認可取向,好孩子標準是成人定的,為尋求行為上的認可,而遵守符合好孩子標準的規範。第四階段:第四階段的特徵是順從權威取向(lawandorderorientation),服從團體規範,尊重
34、法律權威,判斷是非時,初具法治觀念。道德自律期(postconventional level)大約自青年末期接近人格成熟時開始。此一時期又分為兩個階段:第五階段:第五階段的特徵是法制觀念取向,尊重法制,相信法律是為大眾公益而制定的,所以大家應該遵守。第六階段:第六階段的特徵是價值觀念取向(universalethicalprincipleorientation),相信道德法則的普遍價值,認識人性的尊嚴,憑自己的良知去做是非判斷。三、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因素三、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因素(一一)家庭環境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家庭環境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天生與教養的爭論天生與教養的爭論(二二)父母類型父母類
35、型1.專制型父母專制型父母(authoritarian parent)2.威信型父母威信型父母(authoritative parent)3.寬容型父母寬容型父母(permissive parent)父母適當的教育方式n根據學者的研究與建議,在現今社會哩,威信型父母的管教方式,是最有利於兒童健康成長的。原因是,像園丁栽培花木一樣,除了除蟲、去草、灌溉、施肥之外,要想花木茁壯茂盛,適時適度的修剪,也是有必要的。鮑倫德的建議,不只是理論,而是在實際調查研究上,已證實了由威信型父母管教出來的孩子,是同年齡兒童中最優校的一群。按鮑倫德的解釋,只有威信型父母,才能夠教養出具有工具性能力的兒童。所謂工具性能力,是指兒童在對人對事的行為上,較多表現肯獨立、負責任、尚勤奮、重成就等性格特徵。鮑倫德調查研究發現,小學低中年級兒童中,凡是具有工具性能力的學童。通識心理學powerpoint網址討論問題1.為什麼發展心理學以兒童研究為居多?(黃中嶽同學問)2.皮亞傑的認知發展論所謂的基模概念,基模如何形成?(黃中嶽同學問)3.道德認知與實行能力有別(林仲修老師)。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