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解剖和生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部解剖和生理.pptx(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内部解剖和生理内部解剖和生理 绪论绪论二、研究历史与发展:历史1610年前后,伽利略用显微镜观察了昆虫的运动和感觉器官。1668年,Malpoighi,家蚕的解剖,发现了马氏管。18世纪,Lyonet,解剖鳞翅目幼虫:体壁肌1647条、头部肌228条、内脏肌2186条。1934年,Wigglesworth,吸血椿象:内分泌系统和变态生物学的机理,其昆虫生理学,目前出版了8版。第1页/共37页 绪论绪论 历史与发展历史与发展生理学的发展 昆虫生理学昆虫生理学问世,标志着昆问世,标志着昆虫生理学的成熟,其发展速度可以虫生理学的成熟,其发展速度可以称上是日新月异。称上是日新月异。第2页/共37页发展
2、方向:多学科的综合从现象到机理;从组织、器官到分子水平:如抗菌肽、性外激素;从理论到应用:本课程的重点:结构、功能第3页/共37页 绪论绪论三、昆虫的内部解剖概述 昆虫的特点:昆虫的特点:体壁(外骨骼)开放式血循环 气管系统 神经系统第4页/共37页第5页/共37页第一节 体腔和血窦 1、体腔 又称又称血腔血腔 haemocoelehaemocoelehaemocoelehaemocoele。昆虫的内部器官均浸浴在体液中。体液又称血淋巴。第6页/共37页2、血窦 为昆虫的体腔被肌肉和结缔组织形成的隔膜纵向分成的2-3个小血腔。第7页/共37页蜉蝣、蜻蜓、直翅目、膜翅目有第8页/共37页第二节各
3、内部器官、系统的相对位置:第二节各内部器官、系统的相对位置:第9页/共37页第二节各内部器官、系统的相对位置:第二节各内部器官、系统的相对位置:第10页/共37页第三节昆虫内部结构特点昆虫体内没有高等脊椎动物那样的骨骼昆虫的主要器官的位置昆虫的循环系统没有高等动物那样密闭的管网系统第11页/共37页第十八章 体壁(tegument)第一节第一节 体壁体壁(外骨骼)外骨骼)的功能的功能 1、具有高等动物皮肤和骨骼的双重功能。保护、热能交换、体色、感觉;为肌肉提供着生点、形成关节。2、营养物质的贮存库。3、参与呼吸、生殖等活动。各种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第12页/共37页 第二节 体壁的结构 表皮层
4、第13页/共37页 厚厚5050 m m,双层结缔组织,双层结缔组织,内层:无定性型的致密组织,内层:无定性型的致密组织,外层:网状层。外层:网状层。来源:来源:血细胞分泌。血细胞分泌。功能:功能:血淋巴与皮细胞之间的渗透屏障血淋巴与皮细胞之间的渗透屏障 (具有选择透性)。(具有选择透性)。1 1、底膜(或基底膜)、底膜(或基底膜)basement membranebasement membrane第14页/共37页2、皮细胞层 epidermis为单一细胞层,排列整齐。为单一细胞层,排列整齐。第15页/共37页功能功能:可可特化特化成腺体、感觉细胞、毛原细胞等。成腺体、感觉细胞、毛原细胞等。
5、分泌分泌表皮表皮,构成外骨骼和外长物;,构成外骨骼和外长物;分泌分泌蜕皮液蜕皮液,控制蜕皮;,控制蜕皮;修补伤口。修补伤口。分泌分泌绛色细胞绛色细胞。第16页/共37页绛色细胞第17页/共37页一种中间代谢器官,因新鲜时为酒黄色而得名。一种中间代谢器官,因新鲜时为酒黄色而得名。分布:常成团分布在气门附近、侧板的皮分布:常成团分布在气门附近、侧板的皮 细胞层下,细胞层下,功能:向血液分泌糖原、蛋白质和脂类,功能:向血液分泌糖原、蛋白质和脂类,积累色素;积累色素;参与上表皮形成、贮藏排泄、雌性参与上表皮形成、贮藏排泄、雌性 生殖腺发育等生理活动。生殖腺发育等生理活动。第18页/共37页3、表皮层
6、cuticula由皮细胞向外分泌的非细胞性结构。由皮细胞向外分泌的非细胞性结构。分为三层:分为三层:第19页/共37页(1)内表皮 endocuticle:最厚,10200m,无色柔软为几丁质蛋白质复合体,呈多层的片状结构,具延展性,可被消化吸收。(2)外表皮 exocuticle:310 m,坚硬而色深,为鞣化后的含骨蛋白,蜕皮时不能被吸收。(3)上表皮 epicuticle12 m,不含几丁质。依形成的次序,由内向外分为三层。原表皮第20页/共37页外表皮孔道蜡道 角质精层蜡层护蜡层上表皮上表皮的结构表皮质层多元酚层第21页/共37页 上表皮各层的特点和作用上表皮各层的特点和作用上表皮各层
7、的特点和作用上表皮各层的特点和作用 厚1-3 m,不含几丁质,分为:表皮质层:脂蛋白,分为:多元酚层:通过鞣化修复破损表皮,角质精层:决定虫体体表的模式和化学性质。蜡层:蜡质,保水。护蜡层:含脂类和鞣化蛋白质,即亲水又疏水,保护蜡层、修复表皮。第22页/共37页第三节 体壁(表皮)的主要成分:一、几丁质 chitinchitin N-乙酰-D-葡萄糖胺,为无色、无定型的固体,不溶于水、有机溶剂和稀的酸、碱溶剂。在自然界中无游离的几丁质,一般与蛋白质结合成复合体存在。为节肢动物表皮中的特征性成分,占昆虫表皮的2540%。第23页/共37页表皮的主要成分表皮的主要成分二、蛋白质:部分与几丁质结合形
8、成节肢蛋白 (弹性强)。三、脂类:在上表皮中主要是蜡质。四、多元酚及其氧化酶:参与表皮的硬化与暗化。五、色素:形成体色;黑色素:外表皮的鞣化蛋白中很多,还参与免疫和调节体温。七、无机盐:第24页/共37页第四节 体壁的类型与特性 1、类型:表皮表皮类型类型鞣化表皮鞣化表皮弹性表皮弹性表皮节间膜节间膜分布分布外骨骼外骨骼口器、足、翅、腹口器、足、翅、腹部的弹性部分部的弹性部分骨片之间的连接部分骨片之间的连接部分和附肢、毛刺的着生和附肢、毛刺的着生处的膜状部分处的膜状部分物理物理特性特性坚硬,色深坚硬,色深有弹性,在紫外光有弹性,在紫外光下发蓝光。下发蓝光。柔软,色浅柔软,色浅结构结构特点特点含几
9、丁质含几丁质含或不含几丁质含或不含几丁质原表皮不分外表皮和原表皮不分外表皮和内表皮内表皮主要主要功能功能起外骨骼的作起外骨骼的作用,提供肌肉用,提供肌肉的着生点的着生点贮藏和释放肌肉收贮藏和释放肌肉收缩时产生的能量,缩时产生的能量,并吸收震动并吸收震动使虫体能收缩或膨胀;使虫体能收缩或膨胀;联结并使硬化的骨片联结并使硬化的骨片转动转动第25页/共37页2 2、特性:、特性:由其结构特点决定:保水性:上表皮的蜡层 坚硬性:外表皮鞣化的几丁质-蛋白质复合体 延展性:内表皮第26页/共37页3、与杀虫剂的关系体壁的薄厚与硬化程度:不同发育时期:虫体不同部位:体壁的不同理化性状:杀虫剂的脂水系数第27
10、页/共37页第五节 体壁的色彩1、色素色(化学色)根据色素的位置分为:表皮上色:如体表的白色蜡质。表皮色:真皮色:皮细胞层,死后消失。真皮下色:体内器官的颜色。(初孵幼虫)2、结构色(物理色)由体表的毛、沟、缝、刻点等结构使光波发生散射、衍射等形成。3、综合色 第28页/共37页一 脱皮过程第六节 脱皮成熟表皮1 皮层溶离2 分泌蜕皮液,形成新表皮 3 消化旧表皮4 吸收脱皮液5 旧表皮刚脱去时的新表皮第29页/共37页第六节第六节 脱皮脱皮脱皮过程:(继前页)(继前页)6、上表皮和内外表皮的形成脱皮前,皮细胞已通过蜡管在角质精层的上面分泌新表皮的蜡层。脱皮后,新表皮吸收空气和水分而扩展,同时
11、在蜡层的上面分泌护蜡层。随后,原表皮的外层进行蛋白质的鞣化(即:多元酚氧化形成醌,再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坚硬的骨化蛋白),从而完成内、外表皮的分化。第30页/共37页二、脱皮的激素调控脱皮的启动:蜕皮激素(前胸腺分泌)。脱皮后的发育方向:蜕皮激素 保幼激素:高浓度仍为幼虫;低浓度进入蛹期或成虫期。一些昆虫的鞣化过程:需要鞣化激素(来自神经分泌细胞)启动。第六节 脱皮第31页/共37页第四节 体壁的衍生物一、一、体壁的外长物体壁的外长物1 1、非细胞外长物:、非细胞外长物:仅由表皮层形成的 如:粒突、刻点、脊纹和微毛等。如:粒突、刻点、脊纹和微毛等。2 2、细胞性外长物:、细胞性外长物:突起部分由皮细胞参与 单细胞的外长物:刚毛单细胞的外长物:刚毛(setae)(setae)和鳞片和鳞片(scales)(scales)多细胞的外长物:刺多细胞的外长物:刺(spines)(spines)和距和距(spurs)(spurs)第32页/共37页第33页/共37页二、皮细胞腺二、皮细胞腺 体壁真皮细胞内陷形成体壁真皮细胞内陷形成单细胞性腺:腺细胞比皮细胞大,细胞核大而不规则,如蜡腺等多细胞性腺 :由多个皮细胞内陷形成,有的腺体分化为腺体和导管两部分。如:唾腺(蝗虫)、香腺(黄凤蝶)、臭腺(蝽)、咽侧体和前胸腺等。第34页/共37页第35页/共37页今天的课到此结束,再见!第36页/共37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