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管理学及财务知识分析isob.pptx
《中国区域经济管理学及财务知识分析isob.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区域经济管理学及财务知识分析isob.pptx(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区域经济专题区域经济专题 主讲人:冯云廷主讲人:冯云廷 目 录 专题一专题一 中国区域经济关系的变革中国区域经济关系的变革 专题二专题二 城城-区空间相互作用机制区空间相互作用机制 专题三专题三 新产业分工与城区产业发展新产业分工与城区产业发展 专题四专题四 新产业区与飞地经济新产业区与飞地经济 专题五专题五 大都市区与区域资源整合大都市区与区域资源整合 专题一专题一 区域经济关系变革区域经济关系变革 一、区域改革主线区域改革主线 1.1.自自2020世纪世纪7070年代末,中国区域改革沿着两条主线进行的:年代末,中国区域改革沿着两条主线进行的:(1)(1)对内的地方分权对内的地方分权 改革带
2、来的双重结果改革带来的双重结果:一方面一方面,地方利益得到强化地方利益得到强化,积极性提高积极性提高,地方政地方政府担当起经济增长重任府担当起经济增长重任;另一方面另一方面,地区本位地区本位,地方保护地方保护,市场封锁市场封锁.(2)(2)对外的引进外资对外的引进外资 地区经济开放的关键组成部分地区经济开放的关键组成部分.区位条件较好的地区因此经济高速发展区位条件较好的地区因此经济高速发展 2.2.全球化全球化,对上述两项改革有点石成金作用对上述两项改革有点石成金作用 跨国资本流动跨国资本流动寻找最佳投资区位寻找最佳投资区位-更多区域成为其实际或潜力目更多区域成为其实际或潜力目的地的地-城市和
3、区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城市和区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 二、城二、城-区关系变革的基本趋势区关系变革的基本趋势 1.1.从行政区划向经济区划的转变从行政区划向经济区划的转变 行政区经济行政区经济-诸候经济诸候经济-行政区与经济区整合行政区与经济区整合 行政区经济特点行政区经济特点:经济区角色缺位经济区角色缺位;经济运行受行政区划约束经济运行受行政区划约束;行政行政或政治色彩浓或政治色彩浓.诸候经济特点诸候经济特点:地方保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市场分割;产业趋同产业趋同.经济区经济的建立经济区经济的建立:市场力市场力;中心城市功能提升中心城市功能提升;空间资源整合空间资源整合.2.2.从地区封锁向区域开放
4、的转变从地区封锁向区域开放的转变 地方封锁是一种自我保护政策地方封锁是一种自我保护政策,与地方政府行为密切相关与地方政府行为密切相关 发动者发动者 调控者调控者 地方封锁地方封锁 地方政府行为地方政府行为 收益和风险的承担者收益和风险的承担者 地区开放的主要标志地区开放的主要标志:区域统一市场逐步形成区域统一市场逐步形成;行政手段弱化行政手段弱化;城区经城区经济联系密切济联系密切;产业结构突破城市边界产业结构突破城市边界.地区开放的必然性地区开放的必然性:全球化背景下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只有在与其他经济体互动中才城市只有在与其他经济体互动中才能得到快速发展能得到快速发展;通过专业化协作带来的利益
5、大于各自生产所得利益通过专业化协作带来的利益大于各自生产所得利益.3.3.从点极发展向大都市圈的转变从点极发展向大都市圈的转变 我们已进入一个我们已进入一个”都市圈增长时代都市圈增长时代”.”.城市空间成长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城市空间成长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大都市圈建设是区域竞争的需要大都市圈建设是区域竞争的需要;大都市圈是解决发展、资源与环境矛盾的选择大都市圈是解决发展、资源与环境矛盾的选择 大都市圈是资源空间整合的有效载体大都市圈是资源空间整合的有效载体 4.4.从二元结构向城乡统筹的转变从二元结构向城乡统筹的转变 重化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与计划体制造成城乡二元结构重化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与计划体制造成
6、城乡二元结构 城乡二元结构带来城乡发展失衡,并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突城乡二元结构带来城乡发展失衡,并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出矛盾 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途径是,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途径是,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专题二 城-区空间相互作用机制一、城一、城-区相互作用的动力结构区相互作用的动力结构 (一)两种内在作用力(一)两种内在作用力 1.1.集聚力集聚力 产生原因与条件产生原因与条件:交易成本节省交易成本节省 分工与规模经济分工与规模经济 信息与外在效应信息与外在效应 公共服务与劳动力市场共享公共服务与劳动力市场共享 2.2.扩散力扩散力 产生原因产生原因:集聚不经济集
7、聚不经济 市场范围的扩展市场范围的扩展 技术革新与信息技术发展技术革新与信息技术发展 (二二)空间相互作用是借助于两种力实现的空间相互作用是借助于两种力实现的 1.1.在区域发展不同阶段,两种力作用强度不一样。在区域发展不同阶段,两种力作用强度不一样。2.2.两种作用力的背后是人们的区位选择行为。两种作用力的背后是人们的区位选择行为。3.3.两种力共同作用两种力共同作用,相辅相成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制约。二、力与场:城区相互作用经济场域的形成二、力与场:城区相互作用经济场域的形成 (一)城(一)城-区可视为一个经济空间场区可视为一个经济空间场 “场场”是一个物理学概念。将其引入经济学,形成
8、经济场。经济是一个物理学概念。将其引入经济学,形成经济场。经济场是由经济源、经济场力、经济媒介构成的空间。场是由经济源、经济场力、经济媒介构成的空间。(二)城区经济的场效应(二)城区经济的场效应 城市场效应,指中心城市集聚和扩散对其所处区域产生的积极和消城市场效应,指中心城市集聚和扩散对其所处区域产生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极的影响。距离距离 场效应的大小有三个因素极为重要:(场效应的大小有三个因素极为重要:(1 1)创新的源生地)创新的源生地-中心城市中心城市的规模;(的规模;(2 2)城市网络体系的健全程度;()城市网络体系的健全程度;(3 3)空间扩散的障碍大小。)空间扩散的障碍大小。需要指
9、出,场效应与外部效应是等价的,研究的是距离衰减规律。需要指出,场效应与外部效应是等价的,研究的是距离衰减规律。(三)城区经济场域范围(三)城区经济场域范围 城市场效应或场力影响所及的范围可称之为城市的影响范围。城市场效应或场力影响所及的范围可称之为城市的影响范围。而这而这个范围其实就是城市市场范围。个范围其实就是城市市场范围。A O BA O B 城城-区区经经济济场场域域范范围围的的形形成成是是区区域域内内各各级级城城市市空空间间交交互互作用力量平衡的结果。作用力量平衡的结果。三、实证分析:大连的核心地位与作用三、实证分析:大连的核心地位与作用 1 1。核心城市需要具备的条件和标志。核心城市
10、需要具备的条件和标志 条件:条件:条件:条件:首先,核心城市自身要有相当的规模和经济实力。首先,核心城市自身要有相当的规模和经济实力。其次,核心城市是区域内由广泛联系组成的网络之上的重要结点。其次,核心城市是区域内由广泛联系组成的网络之上的重要结点。此外,核心城市龙头作用的发挥需要建立起以市场力量为主要推动力此外,核心城市龙头作用的发挥需要建立起以市场力量为主要推动力的城区互动机制。的城区互动机制。标志:标志:标志:标志:总部经济与经济总部所在地总部经济与经济总部所在地 金融中心和发达的现代服务业金融中心和发达的现代服务业 新兴产业的生产基地新兴产业的生产基地 企业家和创业者的乐园企业家和创业
11、者的乐园 2 2。大连的核心地位不明显源自于集。大连的核心地位不明显源自于集-散机制决定的竞争力差散机制决定的竞争力差 从三个变量看集从三个变量看集-散力的竞争力散力的竞争力 要素成本要素成本 制度成本制度成本 要素质量要素质量专题三、新产业分工与区域产业发展一、生产方式的变革一、生产方式的变革一、生产方式的变革一、生产方式的变革 生产模式由刚性走向柔性的基本趋势生产模式由刚性走向柔性的基本趋势.总的趋势是,总的趋势是,新的精干灵活生产组织方式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标准化大批新的精干灵活生产组织方式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标准化大批量生产组织方式。前者又称量生产组织方式。前者又称“刚性生产方式刚性生产方
12、式”,以,以“福特主福特主义义”为代表。后者又称为代表。后者又称“柔性生产方式柔性生产方式”,以,以“温特尔主义温特尔主义”为为 代表。代表。刚性生产方式刚性生产方式 柔性生产方式柔性生产方式 福特主义福特主义汽车工业汽车工业 温特尔主义温特尔主义-ITIT产业产业 *模块化模块化 *脑体分工脑体分工 *分包分包*泰勒制泰勒制 *标准控制标准控制*最佳生产模式最佳生产模式 垂直一体化:斯密的分工垂直一体化:斯密的分工 纵向分解:新产业分工纵向分解:新产业分工 规模效应规模效应 集聚效应集聚效应 刚性大企业刚性大企业 虚拟企业虚拟企业 柔性生产方式最显著的结果,是降低交易成本。柔性生产方式最显著
13、的结果,是降低交易成本。二、二、新产业分工新产业分工 附加价值附加价值 R&D R&D 零部件零部件 销售销售 售后服务售后服务 模块零部件模块零部件 组装组装上游上游下游下游业务工序业务工序 新的产业分工,是产业链分工,也就是产业内部以价值活动为单位新的产业分工,是产业链分工,也就是产业内部以价值活动为单位的企业间的分工。从刚性生产方式到柔性生产方式的转变,是分工不断的企业间的分工。从刚性生产方式到柔性生产方式的转变,是分工不断发展结果。发展结果。新产业分工条件下的产业升级是从附加值低的活动(如简单的装配业)向附新产业分工条件下的产业升级是从附加值低的活动(如简单的装配业)向附加值高的活动(
14、如加值高的活动(如R&DR&D)转移的过程。)转移的过程。附加值附加值 价值活动价值活动三、区域产业发展模式的反思三、区域产业发展模式的反思三、区域产业发展模式的反思三、区域产业发展模式的反思 1 1。偏态的产业发展模式。偏态的产业发展模式片面的片面的“做大做强做大做强”,刚性的,刚性的大工业、大项目、大企业。大工业、大项目、大企业。产业结构的偏态均衡:产业结构的偏态均衡:国国有有与与民民营营;传传统统重重化化工工业业与与新新型型制制造造业业;大大企企业业与与中中小小企企业业;制制造造业业与生产服务业;城市产业与农村工业与生产服务业;城市产业与农村工业 2 2。产业成长与区域经济增长。产业成长
15、与区域经济增长 三三种种产产业业成成长长和和区区域域成成长长模模式式:一一是是一一家家独独大大的的企企业业支支撑撑;二二是是百百年年老老店店支撑;三是由小而大的新企业成长。支撑;三是由小而大的新企业成长。四、区域产业链网络的形成 1.1.产业链的本质产业链的本质 产产业业链链是是在在某某种种商商品品或或服服务务的的生生产产过过程程中中,能能增增加加价价值值的的一一系系列列相相互互作用、彼此联系的基本活动的集合作用、彼此联系的基本活动的集合 .产业链的本质产业链的本质,是表达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是表达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契约链是契约链.原材料、零部件采购生产市场营销批零服务 多种相关产业彼此之间
16、纵横交错,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产系统多种相关产业彼此之间纵横交错,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产系统.产业链管理产业链管理:1 1元元 软软3 3元元 4 4元元原材料、零部件 采购 生产市场营销批零服务研究与开发金融系统运输与通讯(原材料、零部件、产品、人员、信息运移)调节、合作与控制原料与生产费用设计采购储存运输批发经销零售 2.2.产业链分工边界产业链分工边界 生产系统上的活动可以组织在一个企业内进行,也可以分解到不同生产系统上的活动可以组织在一个企业内进行,也可以分解到不同的企业之中的企业之中 .不同的生产系统有各自特点的一体化和专业化分工的客观要不同的生产系统有各自特点的一体化和专业化分工的客观
17、要求求.垂直一体化垂直一体化 市场交易市场交易 企业内交易企业内交易 纵向分解纵向分解 威廉姆逊的威廉姆逊的“企业边界理论企业边界理论”企业是将整个产业链纳入其中,还是仅组织某些环节,企业是将整个产业链纳入其中,还是仅组织某些环节,取决于交易成本取决于交易成本与组织成本的权衡与组织成本的权衡.4.4.区域产业链网络的衍生机制区域产业链网络的衍生机制 转包转包 剥离剥离 延伸延伸 吸附吸附 移植移植 嫁接嫁接 转移转移 重组重组 专题四新产业区与飞地经济 一、新产业区的一般理论一、新产业区的一般理论一、新产业区的一般理论一、新产业区的一般理论 1.1.1.1.新产业区概念及其特征新产业区概念及其
18、特征新产业区概念及其特征新产业区概念及其特征(1 1)定义)定义 新新产产业业区区是是基基于于合合理理劳劳动动分分工工基基础础上上的的厂厂商商在在地地域域上上集集结结成成网网,并并与与本本地地劳劳动动力力市市场场密密切切相相连连的的产产业业组组织织在在地地域域空空间间上上的的表表现现形形式式。(Scott,1992)Scott,1992)(2 2)特征特征 经济活动的地理集中(集群)经济活动的地理集中(集群)比较容易的劳动力获得比较容易的劳动力获得 弹性专精的合作网络弹性专精的合作网络 新产业区是一个学习型区域新产业区是一个学习型区域新产业区及其相关理论和概念见下图新产业区及其相关理论和概念见
19、下图:区位论新的产业空间新产业区集群论创新环境区域创新系统产业联系地方化交易费用生产网络根植性与制度价值链创新网络集体学习协作网络硬设施产业区的基础信息、知识、创新社会文化制度行为主体间互动经济因素2.2.新产业区类型及结构变化新产业区类型及结构变化(1 1)类型)类型马歇尔式产业区马歇尔式产业区轮轴式产业区轮轴式产业区卫星平台式产业区卫星平台式产业区国家力量依赖式产业区国家力量依赖式产业区 混合式产业区混合式产业区 所有权集中度所有权集中度 协作程度协作程度国家依赖型马歇尔型平台型轮轴型混合型(2 2)结构变化)结构变化 马歇尔型马歇尔型 轮轴型轮轴型 平台型平台型 混合型混合型3.3.新产
20、业区形成与发展机制新产业区形成与发展机制(1 1)弹性专精的观点)弹性专精的观点 新产业区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新产业区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区内企业的柔性生产方式区内企业的柔性生产方式区域内企业间紧密的网络联接与合作区域内企业间紧密的网络联接与合作(2 2)区域创新系统的观点)区域创新系统的观点 区区域域创创新新体体系系是是各各种种与与创创新新相相关关联联的的主主体体要要素素(实实施施创创新新的的机机构构和和组组织织)和和非非主主体体要要素素(创创新新所所需需要要的的物物质质条条件件)以以及及协协调调各各要要素素之之间间关关系的制度和政策所构成的创
21、新环境和创新网络。系的制度和政策所构成的创新环境和创新网络。企业企业学习政府大学研究机构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创新软环境因素:创新软环境因素:风险投资的易获得性风险投资的易获得性企业家队伍企业家队伍技术型劳动力的聚集技术型劳动力的聚集供应商的接近供应商的接近顾客和新市场接近顾客和新市场接近令人满意的政府政策令人满意的政府政策 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接近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接近土地利用、交通方便土地利用、交通方便善于接受新事物的人群、宽容失败善于接受新事物的人群、宽容失败辅助支持服务业存在辅助支持服务业存在居住环境和条件居住环境和条件二、工业园区与发展模式转换二、工业园区与发展模式转换 (一一一一)三种
22、工业园区发展模式比较三种工业园区发展模式比较内源型模式内源型模式 植入型模式植入型模式 依势型模式依势型模式内源型模式内源型模式植入型模式植入型模式依势型模式依势型模式基本功能基本功能乡乡镇镇工工业业的的集集中中发发展展;活活跃跃民民营经济营经济 承承载载产产业业转转移移、拉拉动动经经济济发展发展 通通过过农农业业产产业业化化、招招商商引引资资促进当地经济促进当地经济形成机制形成机制依依靠靠当当地地创创业业项项目目;专专业业市市场场或销售网络或销售网络 依依靠靠外外来来投投资资项项目目;专专业业化分工化分工;政策推进政策推进 以以特特色色项项目目为为基基础础园园区区优优惠惠政策政策 经济增长经
23、济增长私私营营与与合合作作经经济济、工工业业的的专专业业化化 外商、外资、外来打者外商、外资、外来打者 乡镇企业乡镇企业、资源经济资源经济 工业化工业化以轻工业为主体以轻工业为主体 “两头在外两头在外”的组织方式的组织方式以资源性产业为主体以资源性产业为主体 融资融资土地经营土地经营、借货、捐赠借货、捐赠 对对外外转转让让、出出租租土土地地、厂厂房房和和公公共共设设施施投投资资经经营营权权;银行款银行款 自自身身的的积积累累、政政府府的的支支持持、担保贷款担保贷款 市场特点市场特点拓展外地市场拓展外地市场、形成专业市场形成专业市场 原料、市场两头在外原料、市场两头在外 市场半径小市场半径小 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区域经济 管理学 财务 知识 分析 isob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