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学基础碳水化合物分析.pptx
《营养学基础碳水化合物分析.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养学基础碳水化合物分析.ppt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会计学1营养学基础碳水化合物分析营养学基础碳水化合物分析一、碳水化合物的分类一、碳水化合物的分类一、碳水化合物的分类一、碳水化合物的分类(一)单糖(一)单糖(一)单糖(一)单糖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二)双糖(二)双糖(二)双糖(二)双糖 蔗糖、麦芽糖、乳糖、海藻糖蔗糖、麦芽糖、乳糖、海藻糖蔗糖、麦芽糖、乳糖、海藻糖蔗糖、麦芽糖、乳糖、海藻糖(三)寡糖:是由(三)寡糖:是由(三)寡糖:是由(三)寡糖:是由3 3 3 3个以上、个以上、个以上、个以上、9 9 9 9个以下的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个以下的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个以下的单糖分子通过
2、糖苷键个以下的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构成的聚合物。构成的聚合物。构成的聚合物。构成的聚合物。大豆低聚糖:大豆低聚糖:大豆低聚糖:大豆低聚糖:是指存在于大豆中可溶性糖分的总称,是指存在于大豆中可溶性糖分的总称,是指存在于大豆中可溶性糖分的总称,是指存在于大豆中可溶性糖分的总称,主要指水苏糖(四糖)和棉子糖(密三糖)主要指水苏糖(四糖)和棉子糖(密三糖)主要指水苏糖(四糖)和棉子糖(密三糖)主要指水苏糖(四糖)和棉子糖(密三糖)“大豆大豆大豆大豆胀气因子胀气因子胀气因子胀气因子”低聚果糖、异麦芽低聚糖、低聚乳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异麦芽低聚糖、低聚乳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异麦芽低聚糖、低聚乳糖、低
3、聚半乳糖低聚果糖、异麦芽低聚糖、低聚乳糖、低聚半乳糖第1页/共31页 寡糖的生理功能:寡糖的生理功能:1.1.1.1.用作特定人群(如肥胖、糖尿病患者)饮食用作特定人群(如肥胖、糖尿病患者)饮食用作特定人群(如肥胖、糖尿病患者)饮食用作特定人群(如肥胖、糖尿病患者)饮食的甜味剂;的甜味剂;的甜味剂;的甜味剂;2.2.2.2.改善人体内微生态环境,有利于双歧杆菌和改善人体内微生态环境,有利于双歧杆菌和改善人体内微生态环境,有利于双歧杆菌和改善人体内微生态环境,有利于双歧杆菌和其它有益菌的增殖,抑制肠内沙门氏菌和腐败菌其它有益菌的增殖,抑制肠内沙门氏菌和腐败菌其它有益菌的增殖,抑制肠内沙门氏菌和腐
4、败菌其它有益菌的增殖,抑制肠内沙门氏菌和腐败菌的生长,并增加维生素合成,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生长,并增加维生素合成,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生长,并增加维生素合成,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生长,并增加维生素合成,提高人体免疫功能;3.3.3.3.抗龋齿作用;抗龋齿作用;抗龋齿作用;抗龋齿作用;4.4.4.4.具有与膳食纤维类似的功能,如降低血清胆具有与膳食纤维类似的功能,如降低血清胆具有与膳食纤维类似的功能,如降低血清胆具有与膳食纤维类似的功能,如降低血清胆固醇、吸附肠内有毒物质、预防结肠癌等。固醇、吸附肠内有毒物质、预防结肠癌等。固醇、吸附肠内有毒物质、预防结肠癌等。固醇、吸附肠内有毒物质、预防结肠
5、癌等。第2页/共31页(四)多糖(四)多糖 10个以上单糖组成的大分子的糖为多糖,个以上单糖组成的大分子的糖为多糖,1糖元糖元 2淀粉淀粉 (1)直链淀粉直链淀粉 (2)支链淀粉支链淀粉 (3)改性淀粉改性淀粉 (4)抗性淀粉抗性淀粉第3页/共31页改性淀粉改性淀粉改性淀粉改性淀粉 改性淀粉是指对普通淀粉经过物理、化学或酶法处理改性淀粉是指对普通淀粉经过物理、化学或酶法处理改性淀粉是指对普通淀粉经过物理、化学或酶法处理改性淀粉是指对普通淀粉经过物理、化学或酶法处理后后后后,使其某个或某些物理或化学特性发生改变的淀粉。使其某个或某些物理或化学特性发生改变的淀粉。使其某个或某些物理或化学特性发生改
6、变的淀粉。使其某个或某些物理或化学特性发生改变的淀粉。如预糊化淀粉、高黏度淀粉、低黏度淀粉、氧化淀粉、如预糊化淀粉、高黏度淀粉、低黏度淀粉、氧化淀粉、如预糊化淀粉、高黏度淀粉、低黏度淀粉、氧化淀粉、如预糊化淀粉、高黏度淀粉、低黏度淀粉、氧化淀粉、交联淀粉等。交联淀粉等。交联淀粉等。交联淀粉等。抗性淀粉抗性淀粉抗性淀粉抗性淀粉 抗性淀粉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概念,其不能被小抗性淀粉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概念,其不能被小抗性淀粉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概念,其不能被小抗性淀粉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概念,其不能被小肠消化吸收和提供葡萄糖,它在结肠中可被生理性细菌肠消化吸收和提供葡萄糖,它在结肠中可被生理性细菌
7、肠消化吸收和提供葡萄糖,它在结肠中可被生理性细菌肠消化吸收和提供葡萄糖,它在结肠中可被生理性细菌发酵,刺激有益菌群生长,理化性质优于膳食纤维,用发酵,刺激有益菌群生长,理化性质优于膳食纤维,用发酵,刺激有益菌群生长,理化性质优于膳食纤维,用发酵,刺激有益菌群生长,理化性质优于膳食纤维,用于加工食品中不影响食品的风味,相反能改善质地,于加工食品中不影响食品的风味,相反能改善质地,于加工食品中不影响食品的风味,相反能改善质地,于加工食品中不影响食品的风味,相反能改善质地,第4页/共31页3 3 纤维素纤维素纤维素纤维素 概念概念概念概念:膳食纤维是指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的不能:膳食纤维是指存在于植物
8、性食物中的不能:膳食纤维是指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的不能:膳食纤维是指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的不能被人体小肠消化吸收的非淀粉多糖和木质素。被人体小肠消化吸收的非淀粉多糖和木质素。被人体小肠消化吸收的非淀粉多糖和木质素。被人体小肠消化吸收的非淀粉多糖和木质素。(1 1 1 1)不溶性纤维:纤维素、多数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不溶性纤维:纤维素、多数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不溶性纤维:纤维素、多数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不溶性纤维:纤维素、多数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2 2 2 2)可溶性纤维:果胶、树胶、粘胶和少数半纤维素)可溶性纤维:果胶、树胶、粘胶和少数半纤维素)可溶性纤维:果胶、树胶、粘胶和少数半纤维素)
9、可溶性纤维:果胶、树胶、粘胶和少数半纤维素等。等。等。等。第5页/共31页二、碳水化合物的功能二、碳水化合物的功能 1.1.1.1.储存和提高能量,表现为糖原储存和提高能量,表现为糖原储存和提高能量,表现为糖原储存和提高能量,表现为糖原 碳水化合物是人类获取能量的最经济和最主要的来源,碳水化合物是人类获取能量的最经济和最主要的来源,碳水化合物是人类获取能量的最经济和最主要的来源,碳水化合物是人类获取能量的最经济和最主要的来源,所有的碳水化合物在体内消化后,主要以葡萄糖的形式所有的碳水化合物在体内消化后,主要以葡萄糖的形式所有的碳水化合物在体内消化后,主要以葡萄糖的形式所有的碳水化合物在体内消化
10、后,主要以葡萄糖的形式被吸收,通过血液循环运往各组织器官利用,若有富余,被吸收,通过血液循环运往各组织器官利用,若有富余,被吸收,通过血液循环运往各组织器官利用,若有富余,被吸收,通过血液循环运往各组织器官利用,若有富余,则以糖原形势暂存于肝脏及肌肉中则以糖原形势暂存于肝脏及肌肉中则以糖原形势暂存于肝脏及肌肉中则以糖原形势暂存于肝脏及肌肉中 2.2.2.2.机体的构成成份机体的构成成份机体的构成成份机体的构成成份 碳水化合物也是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并参与细胞的碳水化合物也是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并参与细胞的碳水化合物也是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并参与细胞的碳水化合物也是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并参与细胞
11、的多种活动。糖脂是细胞膜与神经组织的结构成分之一;多种活动。糖脂是细胞膜与神经组织的结构成分之一;多种活动。糖脂是细胞膜与神经组织的结构成分之一;多种活动。糖脂是细胞膜与神经组织的结构成分之一;糖蛋白是一些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物质,如抗体、酶和糖蛋白是一些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物质,如抗体、酶和糖蛋白是一些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物质,如抗体、酶和糖蛋白是一些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物质,如抗体、酶和激素的组成成分;核糖及脱氧核糖是核酸的重要组成成激素的组成成分;核糖及脱氧核糖是核酸的重要组成成激素的组成成分;核糖及脱氧核糖是核酸的重要组成成激素的组成成分;核糖及脱氧核糖是核酸的重要组成成分。分。分。分。第6页
12、/共31页3.3.3.3.节约蛋白质作用节约蛋白质作用节约蛋白质作用节约蛋白质作用 充足的碳水化合物摄入,可以节省体内蛋白充足的碳水化合物摄入,可以节省体内蛋白充足的碳水化合物摄入,可以节省体内蛋白充足的碳水化合物摄入,可以节省体内蛋白质或其他代谢物的消耗。质或其他代谢物的消耗。质或其他代谢物的消耗。质或其他代谢物的消耗。4.4.4.4.抗生酮作用抗生酮作用抗生酮作用抗生酮作用 由于人体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糖类供给,如果由于人体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糖类供给,如果由于人体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糖类供给,如果由于人体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糖类供给,如果糖类供应不足,则不会致使脂肪在体内大量氧化,糖类供应不足,则不会致
13、使脂肪在体内大量氧化,糖类供应不足,则不会致使脂肪在体内大量氧化,糖类供应不足,则不会致使脂肪在体内大量氧化,产生过多的酮体产生过多的酮体产生过多的酮体产生过多的酮体(乙酰乙酸、丙酮、乙酰乙酸、丙酮、乙酰乙酸、丙酮、乙酰乙酸、丙酮、-羟丁酸羟丁酸羟丁酸羟丁酸),引起酮尿症和酮血症。引起酮尿症和酮血症。引起酮尿症和酮血症。引起酮尿症和酮血症。酮血症酮血症酮血症酮血症影响机体酸碱平衡影响机体酸碱平衡影响机体酸碱平衡影响机体酸碱平衡第7页/共31页5 5 5 5 解毒作用解毒作用解毒作用解毒作用 肝脏中的葡萄糖醛酸具有解毒作用,机体肝糖肝脏中的葡萄糖醛酸具有解毒作用,机体肝糖肝脏中的葡萄糖醛酸具有解
14、毒作用,机体肝糖肝脏中的葡萄糖醛酸具有解毒作用,机体肝糖原丰富时对某些有害物质如细菌毒素解毒作用增原丰富时对某些有害物质如细菌毒素解毒作用增原丰富时对某些有害物质如细菌毒素解毒作用增原丰富时对某些有害物质如细菌毒素解毒作用增强。强。强。强。6.6.6.6.提供膳食纤维提供膳食纤维提供膳食纤维提供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功能:膳食纤维功能:膳食纤维功能:膳食纤维功能:1 1 1 1)增强肠道功能,有利粪便排出)增强肠道功能,有利粪便排出)增强肠道功能,有利粪便排出)增强肠道功能,有利粪便排出 2 2 2 2)控制体重和减肥)控制体重和减肥)控制体重和减肥)控制体重和减肥 3 3 3 3)降低血糖和血胆
15、固醇)降低血糖和血胆固醇)降低血糖和血胆固醇)降低血糖和血胆固醇 4 4 4 4)具有预防结肠癌的作用)具有预防结肠癌的作用)具有预防结肠癌的作用)具有预防结肠癌的作用第8页/共31页三、体内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三、体内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三、体内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三、体内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一)(一)(一)(一)1.1.1.1.血糖血糖血糖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为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为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为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为4-6mmol/L4-6mmol/L4-6mmol/L4-6mmol/L。2.2.2.2.血糖的调节机制血糖的调节机制血糖的调节机制血糖的调节机制胰腺胰腺胰腺胰腺 外分泌部:
16、酶类,胰淀粉酶、胰蛋白酶等外分泌部:酶类,胰淀粉酶、胰蛋白酶等外分泌部:酶类,胰淀粉酶、胰蛋白酶等外分泌部:酶类,胰淀粉酶、胰蛋白酶等 内分泌部:胰岛,分泌激素内分泌部:胰岛,分泌激素内分泌部:胰岛,分泌激素内分泌部:胰岛,分泌激素 胰岛胰岛胰岛胰岛 A A A 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血糖浓度升高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血糖浓度升高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血糖浓度升高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血糖浓度升高 B B B B细胞:分泌胰岛素,促进糖原合成,降低细胞:分泌胰岛素,促进糖原合成,降低细胞:分泌胰岛素,促进糖原合成,降低细胞:分泌胰岛素,促进糖原合成,降低 血糖浓度,其不正常会
17、得糖尿病。血糖浓度,其不正常会得糖尿病。血糖浓度,其不正常会得糖尿病。血糖浓度,其不正常会得糖尿病。第9页/共31页3.3.3.3.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动态变化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动态变化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动态变化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动态变化膳食碳水化合物膳食碳水化合物膳食碳水化合物膳食碳水化合物消化消化吸收吸收肝糖原肝糖原分解分解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甘油,氨基酸甘油,氨基酸等等糖异生糖异生 血糖血糖4-6mmol/L4-6mmol/L氧化分解氧化分解COCO2 2+H+H2 2O+GO+G胰岛素胰岛素合成合成糖原(肝、肌)糖原(肝、肌)转化转化脂肪脂肪第10页/共31页(二)乳糖不耐症
18、(二)乳糖不耐症1.1.1.1.乳糖:乳糖:乳糖:乳糖:双糖,存在于乳汁中,如牛奶、人奶等双糖,存在于乳汁中,如牛奶、人奶等双糖,存在于乳汁中,如牛奶、人奶等双糖,存在于乳汁中,如牛奶、人奶等2.2.2.2.乳糖不耐症乳糖不耐症乳糖不耐症乳糖不耐症:牛奶进入小肠,经肠黏膜分泌出一种称为乳牛奶进入小肠,经肠黏膜分泌出一种称为乳牛奶进入小肠,经肠黏膜分泌出一种称为乳牛奶进入小肠,经肠黏膜分泌出一种称为乳糖酶的物质,乳糖消化分解为半乳糖与葡萄糖,糖酶的物质,乳糖消化分解为半乳糖与葡萄糖,糖酶的物质,乳糖消化分解为半乳糖与葡萄糖,糖酶的物质,乳糖消化分解为半乳糖与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如果人体小
19、肠内乳糖酶的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如果人体小肠内乳糖酶的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如果人体小肠内乳糖酶的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如果人体小肠内乳糖酶的含量不足或缺乏,使机体不能或只能少量的分解含量不足或缺乏,使机体不能或只能少量的分解含量不足或缺乏,使机体不能或只能少量的分解含量不足或缺乏,使机体不能或只能少量的分解吸收乳糖,而大量乳糖未被吸收进入大肠,被那吸收乳糖,而大量乳糖未被吸收进入大肠,被那吸收乳糖,而大量乳糖未被吸收进入大肠,被那吸收乳糖,而大量乳糖未被吸收进入大肠,被那里的大量细菌发酵而产酸、产气,引起肠胃不适,里的大量细菌发酵而产酸、产气,引起肠胃不适,里的大量细菌发酵而产酸、产气,引起肠胃
20、不适,里的大量细菌发酵而产酸、产气,引起肠胃不适,如胀气、腹泻等症状。如胀气、腹泻等症状。如胀气、腹泻等症状。如胀气、腹泻等症状。第11页/共31页3.3.3.3.乳糖不耐症产生的原因乳糖不耐症产生的原因乳糖不耐症产生的原因乳糖不耐症产生的原因 (1 1 1 1)先天性缺少或不能分泌乳糖酶;)先天性缺少或不能分泌乳糖酶;)先天性缺少或不能分泌乳糖酶;)先天性缺少或不能分泌乳糖酶;(2 2 2 2)某些药物或肠道感染使乳糖酶分泌减少;)某些药物或肠道感染使乳糖酶分泌减少;)某些药物或肠道感染使乳糖酶分泌减少;)某些药物或肠道感染使乳糖酶分泌减少;(3 3 3 3)随着年龄增加乳糖酶水平降低。)随
21、着年龄增加乳糖酶水平降低。)随着年龄增加乳糖酶水平降低。)随着年龄增加乳糖酶水平降低。4.4.4.4.乳糖不耐受的处理原则:乳糖不耐受的处理原则:乳糖不耐受的处理原则:乳糖不耐受的处理原则:(1 1 1 1)尽量避免单独空腹饮奶;)尽量避免单独空腹饮奶;)尽量避免单独空腹饮奶;)尽量避免单独空腹饮奶;(2 2 2 2)合理使用乳制品:少量多次;)合理使用乳制品:少量多次;)合理使用乳制品:少量多次;)合理使用乳制品:少量多次;(3 3 3 3)选用酸奶、低乳糖奶或先服用乳糖酶制品再)选用酸奶、低乳糖奶或先服用乳糖酶制品再)选用酸奶、低乳糖奶或先服用乳糖酶制品再)选用酸奶、低乳糖奶或先服用乳糖酶
22、制品再 饮奶饮奶饮奶饮奶 。第12页/共31页(三)血糖指数(三)血糖指数(GIGI)概况:概况:概况:概况:GIGIGIGI最初由最初由最初由最初由David JenkinsDavid JenkinsDavid JenkinsDavid Jenkins于于于于1981198119811981年提出,年提出,年提出,年提出,他在治疗糖尿病病人时发现:含等量碳水化物的不同食他在治疗糖尿病病人时发现:含等量碳水化物的不同食他在治疗糖尿病病人时发现:含等量碳水化物的不同食他在治疗糖尿病病人时发现:含等量碳水化物的不同食物对血糖的影响不同,经过大量实验得出如下结论:物对血糖的影响不同,经过大量实验得出
23、如下结论:物对血糖的影响不同,经过大量实验得出如下结论:物对血糖的影响不同,经过大量实验得出如下结论:(1 1 1 1)许多淀粉食物都能够快速消化吸收,并非缓慢消)许多淀粉食物都能够快速消化吸收,并非缓慢消)许多淀粉食物都能够快速消化吸收,并非缓慢消)许多淀粉食物都能够快速消化吸收,并非缓慢消化吸收;化吸收;化吸收;化吸收;(2 2 2 2)大多数含糖食品并不像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迅速)大多数含糖食品并不像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迅速)大多数含糖食品并不像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迅速)大多数含糖食品并不像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迅速升高血糖,所引起的血糖反应甚至低于普通食品;升高血糖,所引起的血糖反应甚至低于普通
24、食品;升高血糖,所引起的血糖反应甚至低于普通食品;升高血糖,所引起的血糖反应甚至低于普通食品;(3 3 3 3)同样的食物不同的加工方法可有不同的血糖反应。)同样的食物不同的加工方法可有不同的血糖反应。)同样的食物不同的加工方法可有不同的血糖反应。)同样的食物不同的加工方法可有不同的血糖反应。第13页/共31页定义定义:摄入含摄入含摄入含摄入含50505050克碳水化物食物后克碳水化物食物后克碳水化物食物后克碳水化物食物后2 2 2 2小时内血糖小时内血糖小时内血糖小时内血糖 应答曲线下面积与摄入等量葡萄糖(应答曲线下面积与摄入等量葡萄糖(应答曲线下面积与摄入等量葡萄糖(应答曲线下面积与摄入等
25、量葡萄糖(50505050克)后克)后克)后克)后2 2 2 2 小时内的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之比。小时内的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之比。小时内的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之比。小时内的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之比。50g50g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2 2小时内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小时内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GI=GI=50g50g葡萄糖葡萄糖2 2小时内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小时内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100%100%血糖血糖(mmol/L)T/min 0 30 60 90 120第14页/共31页根据根据根据根据GIGIGIGI不同,将食物分为:不同,将食物分为:不同,将食物分为:不同,将食物分为:高高高高GIGIGIGI食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营养学 基础 碳水化合物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