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积毒性作用与亚慢性和慢性毒作用.pptx





《蓄积毒性作用与亚慢性和慢性毒作用.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蓄积毒性作用与亚慢性和慢性毒作用.pptx(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会计学1蓄积毒性作用与亚慢性和慢性毒作用蓄积毒性作用与亚慢性和慢性毒作用第二节第二节 蓄积毒性作用蓄积毒性作用第1页/共35页一一.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1.1.蓄积作用蓄积作用(accumulation)(accumulation)是指化学毒物是指化学毒物连续或反复多次地与机体接触,当其连续或反复多次地与机体接触,当其吸收速度超过生物转化和排泄的速度吸收速度超过生物转化和排泄的速度时,在体内的总量就会逐渐增加并贮时,在体内的总量就会逐渐增加并贮留,这种现象称为化学毒物的蓄积作留,这种现象称为化学毒物的蓄积作用。用。第2页/共35页2.物质蓄积(material accumulation):当人或
2、动物连续或反复多次地接触化学毒物一定时间之后,用化学分析的方法能够测出机体内存在该物质或其代谢产物时,称为物质蓄积。3.功能蓄积(functional accumulatio):当人或动物连续、反复多次地接触化学毒物一定时间之后,虽不能测出该物质或其代谢产物,但机体有慢性中毒的症状出现,这种情况称为功能蓄积。功能蓄积是化学毒物引起的损害效应不断积累的结果,也可能是由于滞留于机体内的化学毒物或其代谢产物数量极微,用现有的分析方法不能检出。第3页/共35页 化学物易蓄积的组织部位称为储存库。蓄积作用是发生慢性中毒的基础。第4页/共35页二二.蓄积毒性研究方法蓄积毒性研究方法(一).蓄积系数法(二)
3、.生物半减期法第5页/共35页(一)蓄积系数法(一)蓄积系数法 蓄积系数法蓄积系数法是一种以生物效应为指标是一种以生物效应为指标,用经验系数用经验系数(K K)评价蓄积作用的方法。)评价蓄积作用的方法。1.1.在一定期限之内,以低于致死剂量的受试物在一定期限之内,以低于致死剂量的受试物(小于小于LDLD5050剂量剂量)每日给予实验动物,直至出现预计的毒每日给予实验动物,直至出现预计的毒性效应性效应(如死亡一半如死亡一半)为止,计算达到预计效应的为止,计算达到预计效应的总累积剂量,求出此累积剂量与一次接触该物质总累积剂量,求出此累积剂量与一次接触该物质产生相同效应的剂量的比值,此比值即为蓄积系
4、产生相同效应的剂量的比值,此比值即为蓄积系数数(K(K值值)2.K2.K值计算公式如下:值计算公式如下:K=LDK=LD5050(n)(n)LDLD5050(1)(1)LD LD5050(n)(n)表示引起一半动物死亡的累积总剂量表示引起一半动物死亡的累积总剂量LDLD5050(1)(1)表示引起一半动物死亡的一次剂量表示引起一半动物死亡的一次剂量第6页/共35页3.蓄积毒性分级标准蓄积毒性分级标准 K值越小,表示化学毒物的蓄积性越大 K值增大,通常认为K5者,蓄积作用极弱蓄积系数蓄积系数K K蓄积毒性分级蓄积毒性分级1 1高度蓄积高度蓄积1-1-明显蓄积明显蓄积3-3-中度蓄积中度蓄积5-5
5、-轻度蓄积轻度蓄积第7页/共35页4.蓄积系数法常用的实验方案蓄积系数法常用的实验方案.固定剂量法在1/201/5LD50的范围内选定一个剂量组,每日以固定剂量,定时和相同途径对试验组进行染毒,观察记录动物死亡数。当试验组累计发生一半动物死亡时终止试验。计算累计总接触剂量LD50(n),计算K值。若累积剂量达到5个LD50时亦可终止实验。试验期为25-100天第8页/共35页.剂量递增法剂量递增法 试验方案同试验方案同,仅是实验开始时按,仅是实验开始时按0.1LD0.1LD5050剂量给剂量给予试验组染毒,以予试验组染毒,以4 4天为一期,按一定比例递增染天为一期,按一定比例递增染毒剂量。一般
6、说来,试验的头毒剂量。一般说来,试验的头4 4天,每日给予天,每日给予0.1LD0.1LD50 50,从第五天开始每从第五天开始每4 4天为一期递增天为一期递增1.51.5倍即倍即0.1LD0.1LD50504,0.15LD4,0.15LD50504,0.22LD4,0.22LD50504 4 此方案的最此方案的最长时间为长时间为2828天天接触天数接触天数1 14 45 58 825252828每天接触剂量每天接触剂量LD50LD500.10.10.150.151.121.124 4天接触剂量天接触剂量LD50LD500.40.40.60.64.484.48累计接触剂量累计接触剂量LD50L
7、D500.40.41 112.7412.74第9页/共35页.剂量固定的剂量固定的2020天蓄积法天蓄积法 通常采用经口灌胃染毒方式,将动物随机分成五组,包括阴性对照组和1/20LDLD5050,1/10LDLD5050,1/5LDLD5050,1/2LDLD5050四个剂量组,每组动物数10只。每日染毒一次,连续染毒20天。观察每组雌雄合计动物数。评价:均无死亡 蓄积性不明显 仅1/2LDLD5050有死亡 弱蓄积性 仅1/20LDLD5050无死亡 中度蓄积 均有死亡,且有剂量反应关系均有死亡,且有剂量反应关系 强蓄积第10页/共35页第三节第三节 亚慢性和慢性毒性作用亚慢性和慢性毒性作用
8、第11页/共35页一一.亚慢性毒性作用亚慢性毒性作用第12页/共35页(一一).亚慢性毒性的概念亚慢性毒性的概念 亚慢性毒性(subchronic toxicity)是指机体在较长时间内、连续或反复多次接触较大剂量的化学毒物而产生的中毒效应。所谓“较长时间”对于啮齿类动物通常为16个月,所谓“较大剂量是相对于低剂量而言,没有明确的剂量范围下限,但上限应低于LD50。第13页/共35页(二二).亚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亚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1.1.研究受试物亚慢性毒性剂量反应研究受试物亚慢性毒性剂量反应(效应效应)关系关系,确定未确定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量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量(NOAEL)(NOAEL
9、)和其观察到有害和其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作用的最低剂量(LOAEL),(LOAEL),提出安全限量参考范围提出安全限量参考范围2.2.观察受试物亚慢性毒性效应谱、毒作用特点和毒作观察受试物亚慢性毒性效应谱、毒作用特点和毒作用靶器官用靶器官3.3.观察受试物亚慢性毒性的可逆性观察受试物亚慢性毒性的可逆性4.4.为慢性毒理试验的剂量设计和观察指标选择提供依为慢性毒理试验的剂量设计和观察指标选择提供依据据5.5.比较不同动物物种毒效应的差异,为受试物毒性机比较不同动物物种毒效应的差异,为受试物毒性机制研究和将研究结果外推到人提供依据制研究和将研究结果外推到人提供依据第14页/共35页(三三).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蓄积 毒性 作用 慢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