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绪言总论精选PPT.ppt





《方剂学-绪言总论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学-绪言总论精选PPT.ppt(7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方剂学-绪言总论第1页,此课件共74页哦人之所病人之所病病病多病病多 医之所病医之所病病方少病方少(汉)淳于意(汉)淳于意第2页,此课件共74页哦绪言主要讨论三个问题 1 1、方剂、方剂、方剂学方剂学的含义。的含义。2 2、方剂学的性质,学习方剂学的目的和任务。、方剂学的性质,学习方剂学的目的和任务。3 3、方剂学的学习方法。、方剂学的学习方法。第3页,此课件共74页哦方:有规定、规矩 之意。“以规成园,以矩成方”“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园”剂:“排比而整齐谓之齐”“参差而无杂谓之齐”。可见方剂是指以药物按一定的规矩和方法组合成方第4页,此课件共74页哦方剂方剂:是在辨证审因决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
2、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成原则,妥善配伍而成,是辨证论治的主要工具之一。第5页,此课件共74页哦方剂学方剂学的定义是研究并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运用 的一门学科是中医理法方药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基础课过渡到临床课的“桥梁”学科第6页,此课件共74页哦方剂学的学习方法紧密联系已学各科知识。紧密联系已学各科知识。正确处理理解和记忆的关系。正确处理理解和记忆的关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背诵一定数量的方歌。背诵一定数量的方歌。加强预习和及时复习加强预习和及时复习第7页,此课件共74页哦总 论 第8页,此课件共74页哦第一章方剂学发展简史 第9页,此课件共74页哦先秦时期 复方的产生和发
3、展五十二病方五十二病方: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方书,成书于战国晚期。五十二病方记载了五十二病方记载了5252类疾类疾病,医方病,医方283283首,涉及内、外、首,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科。但组成简妇、儿、五官等科。但组成简单,用量粗略,部分病名、药单,用量粗略,部分病名、药名已无从查考,现已不具有临名已无从查考,现已不具有临床指导意义。床指导意义。第10页,此课件共74页哦两汉时期 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最早阐述方剂组成原则及分类的经典医著。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作者:东汉 张仲景 融理、法、方药为一体,被后人称为“方书之祖”第11页,此课件共74页哦魏晋南北朝时期注重实用,略于理
4、论 肘后备急方肘后备急方作者:东晋葛洪 收集价廉、易得,有效的民间单方、验方。刘涓子鬼遗方刘涓子鬼遗方 现存最早的外科专科方书第12页,此课件共74页哦 隋 唐 时 期 大部头方书的出现 千金要方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千金翼方作者:孙思邈 唐朝载方7500余,集唐之前方剂之大成 外台秘要外台秘要 作者:王焘 唐朝载方6800余,整理并保存了一大批唐代及唐以前的医方第13页,此课件共74页哦 宋(金)元时期 方剂学的全面发展 太平惠民和剂局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药典。制的成药药典。小儿药证直诀小儿药证直诀作者:钱乙 宋朝提出了小儿提出了小儿“脏腑
5、柔弱易虚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易实,易寒易热”的看法的看法后世医家指出后世医家指出“其方截而良,其方截而良,其用功而速,深达其要。其用功而速,深达其要。”伤寒明理论伤寒明理论作者:作者:成无己成无己 金朝金朝第一部剖析方剂论理的专著第一部剖析方剂论理的专著(首次运用君臣佐使理论分析(首次运用君臣佐使理论分析组方结构原理)组方结构原理)第14页,此课件共74页哦明 清 时 期 由博返约的规范,整理 普济方普济方 明朝 朱橚 我国历史载方最多的一部方书,载方61739 首。医方考医方考 明朝 吴昆 第一部剖析方剂的理论专著。医方集解医方集解 清朝 汪昂 按方剂功效分类、实用性强;便于记诵方剂。
6、(首开综合分类方剂的先例首开综合分类方剂的先例)第15页,此课件共74页哦近、现 代 时 期 继承整理与现代化研究 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医方剂大辞典作者:彭怀仁填补了缺少大型方书的空白。第16页,此课件共74页哦第二章方剂与治法第17页,此课件共74页哦第一节 治法概述 治法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方法。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方法。第18页,此课件共74页哦治法具有多层次、多体系的特点治法具有多层次、多体系的特点。多层次多层次:治疗大法治疗大法如如“八法八法”具体治法具体治法如如“功用功用”多体系多体系:脏腑辩证体系:脏腑辩证体系
7、 六经治法体系六经治法体系 卫气营血治法体系卫气营血治法体系 三焦治法体系三焦治法体系第19页,此课件共74页哦第二节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方剂是理法方药的一个组成部分。方剂是理法方药的一个组成部分。1从祖国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来看,治法是在积累了相当医从祖国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来看,治法是在积累了相当医疗经验的基础上总结而来,是后于方药形成的一种理论疗经验的基础上总结而来,是后于方药形成的一种理论2当治法已经由经验总结上升为理论之后,就成为指导当治法已经由经验总结上升为理论之后,就成为指导遣药组方和运用成方的指导原则遣药组方和运用成方的指导原则.3法随证立,方从法出,方以药成法随证立,方从法出,方以药
8、成。第20页,此课件共74页哦第三节 常用治法 清代程钟龄的清代程钟龄的医学心悟医学心悟将其概括为八法。将其概括为八法。医学心悟医学心悟中说:中说:“论病之源,以内伤外论病之源,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之”。第21页,此课件共74页哦汗法涵义涵义:汗法是通过发汗解表,宣肺散邪的方法,使在汗法是通过发汗解表,宣肺散邪的方法,使在表的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表的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
9、治法。作用作用:汗法不仅能发汗,凡能祛邪于外,透邪于表,使气汗法不仅能发汗,凡能祛邪于外,透邪于表,使气血通畅,营卫调和,皆是汗法的作用。血通畅,营卫调和,皆是汗法的作用。适应症适应症:治疗外感六淫之邪的表证,麻疹初起、疹点隐治疗外感六淫之邪的表证,麻疹初起、疹点隐隐不透,水肿病腰以上肿甚,疮疡初起而有寒热表症者。隐不透,水肿病腰以上肿甚,疮疡初起而有寒热表症者。分类分类:由于邪气有兼夹,体质有强弱,由于邪气有兼夹,体质有强弱,“阳加于阴谓之汗阳加于阴谓之汗”,故汗法有辛温、辛凉、补阳、滋阴之别。,故汗法有辛温、辛凉、补阳、滋阴之别。第22页,此课件共74页哦吐法涵义涵义:吐法是通过引起呕吐,
10、使停留于咽喉、胸膈、胃吐法是通过引起呕吐,使停留于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排出的一种治法。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排出的一种治法。适应症:适应症:咽喉痰涎壅阻咽喉痰涎壅阻 顽痰停滞胸膈顽痰停滞胸膈 宿食留滞胃脘宿食留滞胃脘 误食毒物尚在胃中。误食毒物尚在胃中。注意:注意:此法是劫邪外出的一种治法,易损胃气,凡体虚气此法是劫邪外出的一种治法,易损胃气,凡体虚气弱,妇人新产、孕妇均应慎用。但刺激咽喉,胃脘,引起呕弱,妇人新产、孕妇均应慎用。但刺激咽喉,胃脘,引起呕吐易损正气,且较痛苦吐易损正气,且较痛苦 第23页,此课件共74页哦下法涵义涵义:下法是通过荡涤肠胃、泻下大便
11、或积下法是通过荡涤肠胃、泻下大便或积水,使停留于肠胃的宿食、燥屎、实热、冷水,使停留于肠胃的宿食、燥屎、实热、冷积、瘀血、痰结、水饮等从下而出、以解除积、瘀血、痰结、水饮等从下而出、以解除疾病的一种治法。疾病的一种治法。适应症适应症:燥屎内结,冷积不化,瘀血内停,燥屎内结,冷积不化,瘀血内停,宿食不消,结痰停饮以及虫积等。宿食不消,结痰停饮以及虫积等。分类分类:由于积滞有寒热,正气有盛衰,邪气由于积滞有寒热,正气有盛衰,邪气有夹杂,故下法有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有夹杂,故下法有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之别。攻补兼施之别。第24页,此课件共74页哦和法涵义涵义: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
12、用,以达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用,以达到消除病邪为目的的一种治法。所谓和解者,到消除病邪为目的的一种治法。所谓和解者,是指和解表里之意,专用于治疗在半表半里是指和解表里之意,专用于治疗在半表半里的证候。的证候。适应症适应症:疟疾,肝脾不和,肠胃不和,伤寒疟疾,肝脾不和,肠胃不和,伤寒邪在少阳,气血不和,营卫不和。邪在少阳,气血不和,营卫不和。分类分类:常用的有和解少阳,开达膜原,调和常用的有和解少阳,开达膜原,调和肝脾,疏肝和胃,调和寒热,表里双解等。肝脾,疏肝和胃,调和寒热,表里双解等。第25页,此课件共74页哦温法涵义涵义:温法是通过温中、祛寒、回阳、通络,使寒邪温法是通过温中、祛寒、回
13、阳、通络,使寒邪去,阳气复,经络通,血脉和的一种治疗方法。去,阳气复,经络通,血脉和的一种治疗方法。适应症适应症:适用于脏腑的沉寒痼冷,寒饮内停,寒湿不化,适用于脏腑的沉寒痼冷,寒饮内停,寒湿不化,以及阳气衰微等。以及阳气衰微等。分类分类:由于寒邪所在部位不同,寒邪与阳虚的程度不由于寒邪所在部位不同,寒邪与阳虚的程度不同,因而温法中又有温中散寒、温暖肝肾、回阳救逆同,因而温法中又有温中散寒、温暖肝肾、回阳救逆之区分。其他尚有温肺化痰、温胃降逆、温肾纳气、之区分。其他尚有温肺化痰、温胃降逆、温肾纳气、温中行气、温血活血、温阳止血、温里解表等。温中行气、温血活血、温阳止血、温里解表等。第26页,此
14、课件共74页哦清法涵义:清法是通过清除火热之邪,使在里之热邪得以解除清法是通过清除火热之邪,使在里之热邪得以解除的一种治疗方法的一种治疗方法适应症适应症 :热在气分热在气分 营分营分 火热伤津耗气火热伤津耗气 配伍生津益气之配伍生津益气之品品里热里热 血分血分 热甚成毒热甚成毒 解毒热解毒热热在某一脏腑热在某一脏腑 清脏腑热清脏腑热 热灼阴伤热灼阴伤 温病后期温病后期 清法与滋阴并用清法与滋阴并用 久病阴虚而热伏于里久病阴虚而热伏于里 第27页,此课件共74页哦消法涵义涵义: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以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以及驱虫的方法,使气、血、痰、食、水、
15、虫等所结成的及驱虫的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所结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适应症适应症:适用于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癥瘕积聚,水湿适用于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癥瘕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等。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等。第28页,此课件共74页哦补法涵义:涵义:补法是通过补养的方法,使人体脏腑或气血阴阳补法是通过补养的方法,使人体脏腑或气血阴阳之间的失调重归于平衡。之间的失调重归于平衡。适应症:适应症:适应于各种虚证。适应于各种虚证。分类:分类:气血气血 心肝脾心肝脾1补可用于补可用于 阴阳阴阳 肺肾肺肾2补分:补、平补、大补、重补、峻补补分:补、平
16、补、大补、重补、峻补第29页,此课件共74页哦 3 可以几脏兼补 足三阴亏损 可以两脏并补 乙癸同源 补母生子 培土生金 4形不足者,温之以气 形体虚弱用气分的药物温补 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阴精不足用厚味的药物滋补注意:补法虽也可以间接收到祛邪的效果,但一般是在无外邪时使用,以避免“闭门留寇”之弊。第30页,此课件共74页哦常 用 治 法 小 结 上述八种治法,除吐法外,都是临床常用的。在理解八法时,既要掌握各法的具体精神和特点,又要防止孤立地、片面地对待每一种治法。正如医学心悟中所说:“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病变虽多,而法归于一。”诚能精思熟虑,自然融会贯通,灵活变化而不越
17、乎规矩,所治都切合病情,收到满意的效果。第31页,此课件共74页哦此外,方药的剂型极多,用法也不尽相同,如熏、洗、摩、贴、搐(吹)鼻、通导等,但其指导组方用药的理论,仍然属于八法的范围。所谓“知其要者,一言而终”同样适用于此。第32页,此课件共74页哦思考题为什么将伤寒杂病论誉为方书之祖?汗法为什么可用于水肿?第33页,此课件共74页哦 第三章 方剂的分类 方剂的分类,主要的有方剂的分类,主要的有“七方七方”说、说、“十剂十剂”说。说。第34页,此课件共74页哦“七方”说源流源流:“七方七方”说源于说源于素问素问玉真要大论玉真要大论,金,金成无己正式提成无己正式提出出“七方七方”名称。名称。伤
18、寒明理药方论伤寒明理药方论序序说:说:“制方之用,制方之用,大、小、缓、急、奇、偶、大、小、缓、急、奇、偶、复复七方是也。七方是也。”含义含义:“七方七方”是是最早的方剂分类法最早的方剂分类法,指在方药组合和临证运用上,指在方药组合和临证运用上各具特色的大、小、缓、急、奇、偶、复七种方剂。各具特色的大、小、缓、急、奇、偶、复七种方剂。“七方七方”的实质,是以病邪的轻重、病位的上下、病势的缓急、病的实质,是以病邪的轻重、病位的上下、病势的缓急、病体的强弱作为制方的依据。所谓大方,是指药味多或用量大,以治体的强弱作为制方的依据。所谓大方,是指药味多或用量大,以治邪气方盛所需的重剂;小方是指药味少或
19、用量小,以治病浅邪微的邪气方盛所需的重剂;小方是指药味少或用量小,以治病浅邪微的轻剂;缓方是指药性缓和,以治病势缓慢需长期服用的方剂;急方轻剂;缓方是指药性缓和,以治病势缓慢需长期服用的方剂;急方是指药性峻猛,以治病势急重急于取效的方剂;奇方是指由单数药是指药性峻猛,以治病势急重急于取效的方剂;奇方是指由单数药味组成的方剂;偶方是指由双数药味组成的方剂;复方则是两方或味组成的方剂;偶方是指由双数药味组成的方剂;复方则是两方或数方组合的方剂。数方组合的方剂。第35页,此课件共74页哦“十 剂”说源流源流:“十剂”说源于北齐徐之才药对,宋赵佶(ji)圣济经正式定为“十剂”。北齐徐之才提出“十剂”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方剂学 绪言 总论 精选 PPT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