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教案.docx





《《将相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将相和》教案.docx(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将相和教案 第一篇:将相和教案 将相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学问和技能 1生字:璧、允、廉、颇、羞辱、拒。 2新词:理屈、示弱、抵抗、推辞、羞辱、拒绝、无价之宝、只字不提、完璧归赵、同心同德、负荆请罪。 3重点句、段: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假如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减弱赵国的力气,秦国必定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过程与方法 1、给课文分段,并给每段加上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2、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4、复述“负荆请罪这个故事。
2、 情感看法和价值观 学习蔺相如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对友胸怀宽广、忍辱让步的高尚品质;学习廉颇知错就改、勇于改正的精神;学习他们两个的爱国精神。 1.本文的重点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主要通过默读分析、探讨、沟通解决。 2.本文的难点是弄清故事之间的联系。主要是在反复朗读课文、分清每个故事的前因后果的基础上,分析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突破难点。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加点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4、分析第一个故事。 二整体感知 本文主要以秦、赵两国的冲突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3、“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叙,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发生、进展和结果。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课前同学们齐唱黄河颂。听到同学们雄壮有力、气壮山河的歌声,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历史上多数可歌可泣的爱国故事。今日,我们要学的新课将相和,就是一个流传千百年的动人故事。板书课题。 2、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将相和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秦国最强大,要统一中国,不断向其它六国进攻。赵国紧邻秦国,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常受到秦国的侵略。文中讲的故事就发生在秦昭襄王和赵惠文王时期。 2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看到课题,
4、我想知道“将、“相分别指谁?“将、“相之间是怎样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 3、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生字:要求读准字音,驾驭字形,理解字义,会组词。出示幻灯,组词: 2解词: 无价之宝: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 诚意:真心。 绝口:因回避而不说。 失信:容许别人的事没做到,失去信誉。 抵抗:抵抗,抵抗。 推辞:谦让不干。 理屈:理由缺乏或不合道理。屈,理屈。 义正词严:理由充分,说话有气概。 完璧归赵:璧,古代玉器的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本课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人卞和氏觉察的一块玉制成的璧。“完璧归赵指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赵国。这个成语如今常用来比方物归原主。 同心同德:协,合。团
5、结一样,共同努力。 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3质疑问难,老师巡察、点拨。 4、初读课文,学生自悟。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订正读中存在的问题,指出缺乏。 2速读课文,探讨沟通。 在书上画出“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 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本文主要讲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 5、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1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探讨沟通: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110完璧归赵。 其次个故事1115渑池之会
6、。 第三个故事1618负荆请罪。 6、学习第一个小故事。 1指名朗读第一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各抒己见,归纳整理: 起因: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 经过:蔺相如机智勇敢斗秦王。 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探讨、沟通、整理: 语言:“我情愿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假如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假如就没有动兵的理由。机智 行动:当满朝文武犯难时,蔺相如自告奋勇。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 语言:“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机智 行动: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前一
7、步,有意指引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机智 语言:“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如今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行动: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7、小结: 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见机行事,揭穿了秦王的骗局,奇异地要回和氏璧,机智勇敢地和秦王斗争,做到了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8、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个故事。 四总结、扩展 1、总结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 1读课文,理清层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驾驭故事的主要内容。 2
8、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扩展: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做到了完璧归赵,为赵国立下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大夫,他在渑池会上又是怎样为赵国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课下请同学们预习“渑池之会。 五课堂练习 简要复述“完璧归赵的故事。 其次篇:将相和教案 将相和的教案 孟凡梅 教学目标: 1、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2、研读“完璧归赵这一小故事,理解“义正词严、“完璧归赵等词的意思。 3、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能言善辩、大义凛然等品质,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课文思路。 2、通过研读蔺相如的语言,感受蔺相如的机智
9、勇敢、能言善辩、大义凛然等品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干脆导入,理清前因后果: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接着学习一篇发生在两千多年以前、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将相和。板书课题复习回顾:将相和的故事是由哪三个事务组成的? 思索:这三个事务在文中的表达依次能否颠倒?并自由选择关联词“因为所以 “只有才理清前因后果。 二、读书评价,感悟廉颇其人 1、同学们想一想:在这三个事务中,有一位贯穿始终的灵魂人物,他是谁?生沟通板书:蔺相如。 2、那作为同朝为官、战功显赫的大将军廉颇此时对蔺相如作何评价呢?找到廉颇的话,谁来读读?抽生读书 3、品读廉颇的话。 1数一数,廉颇说了几句话。 2出示第一
10、句: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每个人,你如今就是廉颇,就说这句话,抽生读书感觉这廉将军什么样? 3出示其次句: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 到我头上去了。 自己读试试。抽生读书听出廉将军对蔺相如什么看法了吗? 觉得蔺相如有没有真本事?所以他确实定就是 4出示第三句: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齐读。 听了廉将军这短短的三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廉将军在你的面前? 三、友谊调解,感悟蔺相如其人 既然是廉将军的相识出现了问题,那咱们就来帮帮廉将军,全面了解了解蔺相如这人吧!既然廉将军认为蔺相如是靠一张嘴被封为上卿的,那我们就从蔺相如所说的话起先探讨。 一自主阅读
11、给你支点,教你几招: 学习任务:一边读一边感悟,哪些地方可以说明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学习建议:大家找出蔺相如的语言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写上批注,来说明蔺相如是有能耐的。 二同桌互相沟通体会。 三好,来,按课文表达依次沟通你画出的内容。抽生沟通 1、临危受命 同学们,请思索:蔺相如的这番话是在什么状况下说的?用一个词就是临危受命板书。那我可不行以这样认为:蔺相如太聪明了,所以赵王一问他怎么办,他就不加思索地说了这番话?为什么?引导学生沟通:想了一会儿,也就是他经过慎重思索以后,那这时他会怎样地说这番话?你来补充:蔺相如想了一会儿,地说。 太好了,全部的男同学我们都是蔺相如,端起
12、书一起来心中有数地读书。 2、略施小计 来,接着沟通蔺相如的话。抽生读“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好,同学们,就这句,真话假话?那就这句假话,你觉 得蔺相如此时说得妥不妥?为什么? 3、义正词严 和氏璧既然已经回到自己手中,蔺相如再说话可就义正词严了。谁能读出蔺相如义正词严的话来?抽生读,同时提示其他学生:如今,我们就是秦王,听听蔺相如的话。 秦王们,你心里想什么?也恰恰是这个“撞字,你看出蔺相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啊,这真是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大无畏精神呀! 4、大大方方 我们来合作读读第九段,我读旁白,大家读蔺相如的话。 同学们,放下书,回顾完璧归赵的故事,我们可以用这样一组关联
13、词来总结:在这场和氏璧的争夺战中,之所以有“完璧归赵的结果,是因为- 5、不辱使命 当然,作为强大一方的秦国对赵国的威胁并没有因此结束,几年后的渑池之会中,蔺相如更是面对秦王对赵王的的羞辱,说出了怎样的话?生读蔺相如的话来一起告知廉颇,蔺相如是靠的耍耍嘴皮子立功的吗?靠的是什么? 6、顾全大局 就是这样一位在敌人面前勇敢无畏的上卿,面对廉颇的这些片面评价时却说出了怎样的话?抽生读,你听出了什么? 四、将相之和,品名著之魅力 同学们,我们尚且听出了蔺相如的识大体、顾大局,更何况是大将军廉颇呢!来看插图,廉颇与蔺相如共同的忠贞爱国成就了一段“将相和的佳话。板书 画面定格在“负荆请罪这个历史瞬间,如
14、今我们对率直、居功自傲的廉颇是不是又有一个新的相识?生沟通板书:勇于改正,维护国家利益。 好了,同学们,发生在2000多年前的这段故事,能够流传千古,除了因为跌宕起伏的情节,活敏捷现的人物,还因为闪烁着人性光芒的意义,我读完以后最大的感受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能负 荆。送给大家。 假如对历史故事感爱好的同学可以课后去阅读有关的书籍,了解一下后来秦国灭了六国,赵国也包括在内。那么赵国为什么最终也逃脱不了被灭亡的命运呢? 五、作业设计 想像写话:看173页的图画中,我们不妨化静为动,在脑海中想象一下两人见面会是怎样的情景,他们会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将相和 廉颇完璧归赵蔺相如 勇敢善战渑池
15、之会机智勇敢负荆请罪 第三篇:将相和教案 第三十二课:将相和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给每个故事加上小标题。(本文来源:轩辕文献网) 2. 培育快速阅读课文的实力,能在较短时间内把“将相和的故事讲出来。 教学准备 老师:教学挂图两张;历史资料一份。 学生:搜集有关廉颇、蔺相如的其他故事。 教材简析 本课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冲突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的记述,写出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再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正的精
16、神。他们的这些精神和品质,缘于他们都有着剧烈的爱国思想。 课文中的“将和“相这两个人物形象,都是血肉饱满、熠熠生辉的。“完璧归赵“渑池会这两个故事,通过对蔺相如一系列行动和语言的描写,表现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奇异地要回和氏璧“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实行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派人连夜把璧送回赵国主要表现了他的机智;说要和璧一块儿撞碎在柱子上和以同归于尽的气概逼迫秦王为赵王击缶主要表现了他的勇敢和不畏强暴。当然,他的机智和勇敢有时又是交织在一起的,如他要回璧后 “马上往后退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也表现了他的机智。“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在赞颂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政治远
17、见的同时,着力刻画了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高大形象。 本课重点是了解故事内容,体会人物的奇妙品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建议本课教学1课时。 解读与提示 第 1、2段交代时间、故事的起因。 第4段:“自告奋勇既表现了蔺相如的勇敢,又看出蔺相如很有自信念,更看出了他的爱国精神在国家危难之际主动争取。 第 6、7段可以让学生说说从“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中你看出蔺相如的什么品质,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并结合插图体会,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第912段可以让学生说说从“渑池会这个故事中你看出蔺相如的什么品质,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做好了抵抗秦兵的准备这句话说明“渑池会的取胜
18、依靠的不仅是蔺相如的勇敢和机智,而且还有廉颇的军队对秦王的威慑作用,是廉颇和蔺相如共同努力的结果才使渑池会取得胜利。 第14段:让学生从今段知道将相不和的缘由。外表上是蔺相如的官位一升再升,居于廉颇之上,事实上是廉颇对蔺相如的相识不全面。蔺相如虽不能持枪作战,但他的唇枪舌剑,同样为赵国保住了尊严,更何况,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中,他都是用性命来逼秦王,置个人生死于不顾的。可以说,蔺相如也是一员猛将,只不过他出入的是没有刀光剑影的战场,但战斗同样是惊心动魄的。 第15段:蔺相如不与廉颇计较个人私怨,缘由是什么?说明白什么?激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 第16段:本段指廉颇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
19、相如家请罪,“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用来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廉颇负荆请罪说明白什么?让学生视察图画想象;廉颇到蔺相如家请罪,他们分别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你知道将相和的缘由吗?将相和好的缘由外表看起来是蔺相如的宽宏大度和廉颇的勇于认错、知错就改,事实上是因为他们共同的爱国思想和共同的相识:将相和,赵国安;将相不和,赵国危。 本课属阅读课文,必需留意学生的读,如:对全文的熟读,质疑时的默读思索,理解后的感情朗读,同时对重点句段的反复练读能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感悟。客栈:设备简陋的旅馆,有的兼供客商堆货并代办转运。瑟:古代弦乐器,像琴。如今用的瑟有两种,一种有25根弦,另一种有16根弦。 教学设计参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将相和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