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盖山隧道工程地质评价.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盖山隧道工程地质评价.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盖山隧道工程地质评价.pptx(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盖山隧道工程地质评价高盖山隧道工程地质评价1.1 1.1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高盖山隧道是拟建向塘莆田(以下简称向莆线)铁路的控制工程之一,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境内。全长21104m,是继该线戴云山、青云山之后第三长的隧道。第1页/共34页1.2 1.2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主要结合隧道工程勘察资料,从区域地质构造特征、隧道水文地质特征及隧道涌水量预测及隧道的围岩稳定、围岩压力、围岩分类等方面对隧道工程地质进行评价。第2页/共34页1.3 1.3 评价依据评价依据 主要结合了工程勘察依据以及工程岩体分级标准际(GB 50218-94)等相关规范和标准 第3页/共34页2.1 2.1 地理位置地理位
2、置高盖山隧道区起于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长庆镇罗里垄,经过黄连山、丹洋村、德洋村,止于永泰县富泉镇七漈大坑里。隧道最大埋深819m,最浅埋深72m。第4页/共34页2.2 2.2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高盖山隧道横穿高盖山脉东北延伸部,山脉主要高盖山隧道横穿高盖山脉东北延伸部,山脉主要走向为北北东南南西。走向为北北东南南西。隧址区为构造剥蚀中低山地形,火山岩地貌,山隧址区为构造剥蚀中低山地形,火山岩地貌,山峰林立,地形险峻,沟谷多为峰林立,地形险峻,沟谷多为“V”V”形谷,线路经形谷,线路经过地区多为悬崖峭壁。过地区多为悬崖峭壁。隧道北侧的高盖山为最高山峰,海拔隧道北侧的高盖山为最高山峰,海拔1128m
3、1128m。隧道进出口地势较陡隧道进出口地势较陡(如照片如照片1 1、照片、照片2 2所示所示)第5页/共34页照片照片2 隧道出口地形地貌隧道出口地形地貌照片照片1 隧道进口地形地貌隧道进口地形地貌隧道起于长庆镇罗里垄隧道止于富泉镇七漈大坑里第6页/共34页2.3 2.3 气象气象隧址区地处中亚热带的北界,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9.5,一月平均气温8.9,七月平均气温27.1。年均降水量1563mm,39月份为多雨季节,10月至第二年2月为少雨季节,79月夏秋之交,常遭台风暴雨袭击。无霜期296天。第7页/共34页3.1 3.1 地层岩性特征地层岩性特征高盖山隧道及其两侧1k
4、m范围内分布的地层主要为火山岩地层,有侏罗系上统南园组第三段(J3n3)、白垩系下统寨下组下段(K1z1)和上段(K1z2)。代表岩性主要有二长花岗岩、英安质晶屑凝灰熔岩、流纹 岩、砂砾岩等另外,在山间谷地、洼地及山坡地表上还零星分布有第四系冲洪积(Q4al+pl)和残坡积层(Qdl+el)。第8页/共34页3.2 3.2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高盖山隧道位于闽东火山断坳带的福鼎高盖山隧道位于闽东火山断坳带的福鼎云霄火云霄火山断陷带中段,位于福建东部重力梯度带上。北山断陷带中段,位于福建东部重力梯度带上。北北西向的顺昌闽清断裂带从测区的东北侧经过,北西向的顺昌闽清断裂带从测区的东北侧经过,闽江口永定
5、北东东向断裂带在测区东南部穿过。闽江口永定北东东向断裂带在测区东南部穿过。在复杂的区域构造背景下,区内构造显得比较复在复杂的区域构造背景下,区内构造显得比较复杂,主要发育有脆性断裂,褶皱不发育。杂,主要发育有脆性断裂,褶皱不发育。测区内发育的断裂主要有测区内发育的断裂主要有1515条,其中穿越隧道的条,其中穿越隧道的断层共有断层共有1313条条第9页/共34页照片照片3 F6断层硅化破碎带断层硅化破碎带照片照片4 F10断层硅化破碎带断层硅化破碎带第10页/共34页照片照片6 GGS-D540节理密集带节理密集带照片照片5 F11断层破碎带断层破碎带 第11页/共34页4.1 4.1 地表水发
6、育特征地表水发育特征隧道区横穿永泰县油洋火山喷发洼地,地表水系闽江流域,为大樟溪支流。测区内大部分属剥蚀中低山地貌,地形高差大,水系多呈树枝状,发育“V”形谷,河床狭窄,纵坡降大,水流较急,排水通畅。旱季河流量小,雨季流量增大数倍数十倍。地表水受大气降水补给,向两侧坡脚排泄。第12页/共34页4.2 4.2 地下水发育特征地下水发育特征隧道区地下水类型有孔隙水、沉积岩层间裂隙水、隧道区地下水类型有孔隙水、沉积岩层间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受大气降水补给。基岩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受大气降水补给。孔隙水:主要分布荷洋、德洋一带的山间盆地冲孔隙水:主要分布荷洋、德洋一带的山间盆地冲洪积砂、卵
7、石土孔隙中,水量丰富,透水性好。洪积砂、卵石土孔隙中,水量丰富,透水性好。裂隙水:主要位于岩石的裂隙中。其中侵入岩体裂隙水:主要位于岩石的裂隙中。其中侵入岩体裂隙不发育,地下水量贫乏;断层及受断层影响裂隙不发育,地下水量贫乏;断层及受断层影响而裂隙较发育部位,透水性好,地下水量较丰富;而裂隙较发育部位,透水性好,地下水量较丰富;其余沉积岩地下水赋水性一般。其余沉积岩地下水赋水性一般。第13页/共34页4.3 4.3 隧道水文地质特征及涌水量预测隧道水文地质特征及涌水量预测为了近一部查明该地的具体地质状况,后期对该地关键区域进行了补充勘察,主要以隧道深孔的方式进行,并在成孔以后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
8、,包括综合测井、地应力测试、抽水试验、压水试验等。下面以高盖山2号深孔的现场试验为例。第14页/共34页表1 抽水试验成果表序号降深(m)稳定流量延续时间(h)稳定时间(h)m3/dL/s145.6018.1440.21028.7526.00225.0015.5520.18025.2523.75抽水试验抽水试验高盖山高深2钻孔S-Q曲线图第15页/共34页压水试验压水试验 表3 压水试验成果表第16页/共34页、涌水量预测涌水量预测隧道隧址区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同时地下水的赋存量较丰富。而隧道隧址区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同时地下水的赋存量较丰富。而且地下水涌、突水现象导致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对
9、隧道施工、运营的且地下水涌、突水现象导致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对隧道施工、运营的影响和危害较突出。为此进行地下水涌、突水危害的影响评价影响和危害较突出。为此进行地下水涌、突水危害的影响评价.评价选用的方法主要是大气降水渗入法。评价选用的方法主要是大气降水渗入法。采用采用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附录公式附录公式Q=2.74WAQ=2.74WA式中:式中:QQ隧道通过含水体地段的正常涌水量(隧道通过含水体地段的正常涌水量(m3/dm3/d)降水入渗系数,根据断层及基岩节理裂隙的发育情况,采用降水入渗系数,根据断层及基岩节理裂隙的发育情况,采用入渗系数经验值入渗系数经验值 WW多
10、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mmmm),根据当地气象观测资料,多年),根据当地气象观测资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平均降水量为1632.5mm1632.5mm A A断裂破碎带所在沟谷的汇水面积(断裂破碎带所在沟谷的汇水面积(km2km2)隧道涌水量按断层和节理密集带分段估算结果详见隧道涌水量按断层和节理密集带分段估算结果详见附表附表1 1。第17页/共34页5.1 5.1 场地稳定性、适宜性评价场地稳定性、适宜性评价场地稳定性、适宜性评价场地稳定性、适宜性评价根据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图(GB18306-2001GB18306-2001),),高盖山隧道隧址区地震动峰高盖山隧
11、道隧址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值加速度值为0.05g0.05g,地震,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35s0.35s,抗震设防烈度为,抗震设防烈度为6 6度。度。隧址区没有深大断裂带通过,隧址区没有深大断裂带通过,场地属于构造较稳定区域。场地属于构造较稳定区域。5.2 5.2 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根据中国地震局中震安评根据中国地震局中震安评200720079 9号号对向莆铁路重对向莆铁路重点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点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批复告的批复,高盖山隧道场地,高盖山隧道场地断裂最新时代为中更新世,未断裂最新时代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盖山 隧道 工程地质 评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