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受者的心理实质优秀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传受者的心理实质优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受者的心理实质优秀课件.ppt(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传受者的心理实质第1页,本讲稿共48页第二章 传受者心理的实质一、心理的生物学基础二、存在的三种形态三、传受者心理与环境第2页,本讲稿共48页一、心理的生物学基础 (一)神经元与神经系统 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又称为神经元,由细胞体及其发出的树突和轴突三部分构成。神经元按功能可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三类。第3页,本讲稿共48页神经系统第4页,本讲稿共48页第5页,本讲稿共48页第6页,本讲稿共48页脑电图:审美情况下的大脑活跃区域第7页,本讲稿共48页 (二)大脑两半球功能差异与大脑的潜能 1.大脑两半球功能差异 大脑的左右两半球在功能上是不完全对称的。一般
2、认为,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活动由左半球负责;而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活动由右半球负责。但实际上左右半球的功能也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第8页,本讲稿共48页第9页,本讲稿共48页 2.大脑的潜能 据研究表明,人类只利用了不到1%1%的大脑功能。在正常情况下工作的人,一般人只使用了其能力的极小一部分。如果我们能迫使我们的大脑达到其一半的工作能力,我们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学会40种语言,将一本苏联大百科全书背得滚瓜烂熟,还能够学完数十所大学的课程。第10页,本讲稿共48页王希杰王希杰:语言世界、物理世界、文化世界、心理世界。刘立群刘立群:对象世界
3、、符号世界、定义内容世界(也可以称为“思想世界”)以及想象力世界。北大历史系教授朱孝远朱孝远:生物处境、物质处境、社会处境、情感处境、文化处境。二、存在的三种形态第11页,本讲稿共48页 波普尔波普尔:物理世界(世界1)、精神世界(世界2)和客观知识世界(世界3)。(a)无机界世界 (b)有机界世界 (c)动物和人的感性世界 (d)人的理性世界 (e)抽象的精神产物世界 (f)具体的精神产物世界。物理世界精神世界客观知识世界第12页,本讲稿共48页我关于存在形态的划分(【英】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理形态符号形态想象形态 客观存在的,可被感知的存在 存在于心理的想象世界,可被感知 主客观相互
4、作用建构的结果,借助符号表征的存在,可被感知“我知道我存在。在我与他(它)的相互作用关系中存在。”第13页,本讲稿共48页 恩斯特恩斯特卡西尔卡西尔在其人论中写到:“应当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animal symbolicum)”“人不再生活在一个单纯的物理宇宙之中,而是生活在一个符号宇宙之中。”“语言、神话、艺术和宗教则是这个符号宇宙的各个部分,它们是织成符号之网的不同丝线,是人类经验的交织之网。”“人不能再直接地面对实在”,“人的符号活动能力进展多少,物理实在似乎也就相应地退却多少。”埃皮克蒂塔:“使人扰乱和惊骇的,不是物,而是人对物的意见和幻想。”第14页,本讲稿共48页 李普曼李普曼:
5、“我们的身外世界(即物理世界)越来越变得广阔而纷杂,如今人们已很难直接去感知它、把握它、理解它,诸如关税、贸易、财政预算、战争与和平等众多人们必须面对的问题,都远远超出了人们直接接触、亲身感受的范围。因此,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身外世界实际上已是不可触、不可见、不可思议的。”第15页,本讲稿共48页媒介:现代的柏拉图洞穴第16页,本讲稿共48页 媒介世界作为符号世界之重要组成部分,引发的几个相关问题:1.受众的虚拟感和实在感?2.真实是建构的!3.媒介作为生活环境?(没有媒介会如何?)4.媒介是副产品吗?5.媒介自我衍生的动力:正义?资本?欲望?第17页,本讲稿共48页三、传受者心理与环境(一)环
6、境的内容(二)文化传统与拷贝世界(三)社会影响(四)舆论、风俗和时尚第18页,本讲稿共48页 (一)环境的内容 1.什么是环境 环境环境(environment)是指与有机体发生联系的外部世界。可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社会环境又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教育环境、伦理环境、文化环境等。心理环境(psychological environment)是指人与人、人与物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环境。第19页,本讲稿共48页 2.环境对心理的普遍制约作用 (1)心理机能是对环境适应的结果 斯特拉顿(Stratton,1897):倒像适应实验 (2)自然环境与人的交互作用 生态变迁与人的心理变化。(3
7、)社会环境与人的交互作用 行为环境:文化上与固定的行为相匹配的物理环境。例如:人在教堂的行为不同于教室;人在网上的行为不同于现实。第20页,本讲稿共48页 (二)文化传统与拷贝世界(二)文化传统与拷贝世界 1.1.文化传统文化传统 (1)文化的多样性 社会学家罗伯逊(Robertson,1987):美国人吃牡蛎不吃蜗牛,法国人吃蜗牛不吃蝗虫,祖鲁人吃蝗虫不吃鱼,犹太人吃鱼不吃猪肉,印度人吃猪肉不吃牛肉,俄国人吃牛肉不吃蛇肉。第21页,本讲稿共48页米德米德(MeadMead,19351935):):新几内亚的三个民族的文化和民族人格的差异新几内亚的三个民族的文化和民族人格的差异 居住在山丘地带
8、的阿拉比修族,崇尚男女平等的生活原则,成员之间互相友爱,团结协作,没有恃强凌弱和争强好胜,人与人之间一派亲和景象。居住在河川地带的芒杜古穆族,生活以狩猎为主,男女之间有权利和地位之争,对孩子处罚严厉。这个民族表现出攻击性强,冷酷无情,嫉妒心强,妄自尊大,争强好胜等人格特征。居住在湖泊地带的乍蒙布里族,男女角色差异明显,女性是这个社会的主体,她们每天劳动,掌握着经济实权。而男性处于从属地位,主要从事艺术,工艺与祭祀活动,并承担孩子的养育责任。这种分工使女人表现出刚毅,支配、自主与快活的性格,而男人则有明显的自卑感。【自然环境对人格形成的决定性作用显著吗?】第22页,本讲稿共48页 (2)文化的共
9、同性 跨文化心理学研究(Lonner,1980)发现:文化差异性下有“内在的统一性”,即人类共同的文化,如人道主义,道德伦理等。人类文化同时也是人类心理产生的决定性条件。印度狼孩卡马拉和阿玛拉就是典型的脱离人类文化,从而丧失了人类心理的典型案例。第23页,本讲稿共48页 2.2.拷贝世界拷贝世界 (社会心理学者沙连香划分出真实世界和拷贝世界。)拷贝世界拷贝世界 由电视、网络、书、报、杂志、广播、电影、光碟等大众传播媒体所构成的精神世界,其构成是符号、语言和图像。【拷贝世界距离符号世界有多远?】第24页,本讲稿共48页 雷蒙德鲍尔(Raymond Bauer,1064)顽固的受传者:“在可以获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受者 心理 实质 优秀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