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区域经济条件ctle.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区域经济条件ctle.pptx(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第二章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条件l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的内容l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评价l第三节 区域经济差异对经济发展影响1第一节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的内容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的内容l一、区域自然资源条件l二、区域社会经济条件2一、区域自然资源条件一、区域自然资源条件n(一)概念和特点(一)概念和特点n自然自然(自然界自然界):是对于主体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客体。n自然条件(自然环境):自然条件(自然环境):是自然界中与人们生产和生活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部分。n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由人们发现的有用途和有价值的物质。n自然资源的特点自然资源的特点:n稀缺性。区域性。n 3(二
2、)自然资源利用的特点(二)自然资源利用的特点l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以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原始基础的.l自然资源利用的数量减少、依赖程度降低的趋势。自然资源利用的数量减少、依赖程度降低的趋势。依靠科学技术进步。l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环境的相互协调日趋重要。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环境的相互协调日趋重要。l区域经济发展是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维持新的平衡。l其中资源和生态是基础,经济发展是条件,社会发展是目的。4(三)区域自然资源利用的类型(三)区域自然资源利用的类型n1、区域发展与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关系。、区域发展与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关系。n资源是决定区
3、域产业结构的基本因素(直接影响第一产业,间接影响第二、第三产业)。n2、根据区域的资源特征,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根据区域的资源特征,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n(1)纯自然资源型纯自然资源型n共同特点:n 以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为区域发展的基础和动力。n基本类型:n高消耗高效益型(美国)n高消耗低效益型(中国、苏联)n高输出高收益型(中东各石油输出国)n高输出低收益型(非洲资源输出国、中国中西部资源输出省份)。5n(2)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n综合利用区域内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发展模式。n利用其自然资源优势,建立和发展以资源为基础的产业(如重工、化工等),以促进整个区
4、域经济的发展;n利用本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具有高附加值和高活力的第三产业。n最典型的国家:美国。n(3)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n因自然资源十分贫乏,区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区域内社会资源的深度开发。n符合未来发展趋势和极具发展潜力的发展模式。n典型国家:日本、瑞士等资源贫乏的发达国家。6(4)资源缺乏型。资源缺乏型。l缺乏可供大规模开采的自然资源.l因经济发展水平低,社会资源也十分稀缺.l区域的自我发展能力低下。在没有大量外力援助的情况下,这些区域的发展缓慢,呈低水平状态。(贫困恶性循环)l典型国家:非洲和中南美洲的一些小国
5、。(四)区域自然资源优势度评价(四)区域自然资源优势度评价l区域经济学教程(孙久文等P30)7(四)自然条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四)自然条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1、自然条件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自然条件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自然条件对工业、农业和交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2、自然条件对经济部门的影响、自然条件对经济部门的影响不同的自然条件往往形成不同的产业部门;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矿业具有强烈的地域性。每一个自然因子对各个经济部门的影响程度不同。气候对各部门的影响顺序: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运输业(航海业);建筑业;矿业;旅游业;加工工业。3、自然条件对于产品质量和形成的影响、自然条件对
6、于产品质量和形成的影响自然条件是影响产品质量的自然基础。如,新疆哈密瓜。自然条件对产品形成的影响。如,建筑物形式、服装形式。8二、区域社会经济条件二、区域社会经济条件(一)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二)技术与区域经济发展(三)区域经济的制度环境(四)区域地理位置9n人口条件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类型和区域开发进程。n1、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n(1)人口数量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人口数量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n有重要影响。但不能起决定性作用。有重要影响。但不能起决定性作用。n主要取决于人口数量与物质资料生产的结合程度是否适应。n人口
7、数量对生产规模和区域开发程度有较大影响。n劳动人口,对生产的部门构成和水平(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有重要影响。n作为消费者人口数量对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有重要影响。(一一)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10(2)人口增长速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人口增长速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n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中消费和积累的比例关系。n人口增长是确定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最低需要的主要依据。n直接影响到产业部门的形成。n增长迅速说明未来劳动力资源丰富,可考虑发展劳动密集型生产部门。n第三世界国家人口增长过快成为当前与能源危机、生态危机并列的三大社会问题之一。112 2、人口构成、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
8、响、人口构成、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1)(1)人口构成与区域经济发展人口构成与区域经济发展n人口构成是人口素质的主要表现之一。包括自然构成(性别和年龄)、社会构成(城乡、文化、民族等)。n人口的性别构成是人口最基本的构成。n人口的年龄构成直接决定劳动力资源的比重。n城乡人口构成反映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涉及农村人口的转移);n文化程度是人口素质的重要表现之一。12(2)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n人口移动:人口移动:是指人们的空间位移,即人们在定向移动上超过一定的距离,在移入地居留超过一定时间的移动。是人力资源在区域范围内的配置。n动力:动力:是人口移出地区和移入地
9、区之间经济社会、政治或偶发自然因素的差异性。n趋向:趋向:移向发达地区或者移向落后地区,都会使经济得到促进,特别是移入落后地区。对落后地区的促进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如:美国(主要由移民构成的国家)n大量人口的移动会带来明显的社会问题。13(1)人力资源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人力资源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又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又称称“劳动力资源或劳动资源劳动力资源或劳动资源”)。)。n研究人力资源,根本目的在于运用人力。研究人力资源,根本目的在于运用人力。n人力的最基本方面:体质和智力。从现实
10、现实应用的形态看,包括人力的最基本方面:体质和智力。从现实现实应用的形态看,包括体体质、智力、知识、技能质、智力、知识、技能四部分四部分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以人力资源为核心,主要以人的能力的利用、开发为表现的,以人力资源为核心,主要以人的能力的利用、开发为表现的,包括教育、工作经验以及人口的健康营养状况等因素在内的资本形式。包括教育、工作经验以及人口的健康营养状况等因素在内的资本形式。人力资源的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人力资源的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n知识经济的特点使人力资源成为区域经济的主要资源。知识经济的特点使人力资源成为区域经济的主要资源。n知识成为社会发展的巨大资源和主要推动力
11、。知识成为社会发展的巨大资源和主要推动力。(人力资本投资是明智之举)(人力资本投资是明智之举)n美国、日本、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比较(下图)美国、日本、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比较(下图)3、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源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源14美国、日本、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美国、日本、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特点特点美国美国日本日本中国中国人力人力资资源配源配置置主要依主要依赖赖外部外部劳劳动动力市力市场场主要依靠内部培主要依靠内部培训训以内部培以内部培训为训为主主,人才市人才市场为场为辅辅人力人力资资源使源使用用采取多口采取多口进进入和入和快速提拔快速提拔采取有限入口和内部采取有限
12、入口和内部提拔提拔采取内部提拔和采取内部提拔和多口多口进进入入人力人力资资源管源管理理实现实现最高度最高度专业专业化和制度化化和制度化具有情感式色彩具有情感式色彩制度化加人情式制度化加人情式人力人力资资源激源激励励以物以物质质刺激刺激为为主主以精神激励以精神激励为为主主物物质质保障和精神保障和精神鼓励相鼓励相结结合合15(2)人力资本运营是区域经济的基本经营模式)人力资本运营是区域经济的基本经营模式n是一种不同于传统产业经营模式的新的区域经济经营模式。n核心:核心:对人力资本进行开发和利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产业群,为现代区域经济提供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n特点:特点:与传统产业中人、财、
13、物因素并重不同,人的因素在该模式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该模式的运行与操作都围绕着人力资本这个中心进行。产业结构轻化、软化,以智力、知识输出为主。n人力资本运营形成的产业群:人力资本运营形成的产业群:教育、装潢、设计、规划、创意、策划、咨询、信息等若干类。16(二二)技术与区域经济发展技术与区域经济发展1、技术进步可以削弱区域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技术进步可以削弱区域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1)技术进步改变了自然资源技术进步改变了自然资源.n使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范围越来越广泛。n使许多有害的自然条件转化为有利的自然资源。n如,都江堰水利工程。减弱了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束缚。减弱
14、了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束缚。n运输技术、输电技术的发展;使单位产品所需原、燃料下降。改善了农业生产的状况。改善了农业生产的状况。(农艺技术和农业技术装备)172、技术进步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技术进步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n(1)技术进步对农业及其内部结构的影响技术进步对农业及其内部结构的影响n技术进步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每个农民生产农产品可以满足更多的非农业人口的消费农业劳动力下降(思考:土地承载能力?思考:土地承载能力?);n技术进步加速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分工为农业区域化生产创造了条件;n农业生产率农业内部结构变化。n(2)技术进步对工业及其内部结构的影响技术进步对工业及其内部结构的影响n技
15、术进步改变了工业的原料、燃料结构;n技术进步改变了工业产品结构;n技术进步新兴产业崛起(电子工业、信息工业)。18投入要素投入要素私人资本私人资本公共资本公共资本目标目标倾向于效率倾向于公平投向投向投入到营利性竞争部门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归根到底是由产权关系决定(三三)区域经济的制度环境区域经济的制度环境1、制度环境的构成、制度环境的构成(1)制度环境中的产权制度环境中的产权产权安排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产权安排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决策决策:不同的安排决策的程序不同;责任:责任:不同的安排在经济体中的责任不同影响其行为方式(积极或消极);利益:利益:不同的安排带来不同的利益。19
16、(2)制度环境中的组织制度环境中的组织l企业法人治理结构。l是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物理层次”的组织架构,及联结上述组织架构的责权利划分、制衡关系和配套机制等游戏规则构成的有机整体。l交易成本最小化交易成本最小化是其核心。l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们自愿交往、彼此合作达成交易所支付的成本,也即人人关系成本。l造就合理的组织治理结构解决缺乏效率的交易问题202、制度环境的特点、制度环境的特点(1)产权安排的区域合理化产权安排的区域合理化n产权安排要有利于经济增长;n产权安排要与区域的发展模式相适应;如:外向型发展模式与内向型发展模式。n产权安排要与区域的产业结构相适应。n如:重型的或
17、大型化的产业结构或企业结构以国有或大型股份制财团所有的产权安排为主体。n制度环境的塑造,中心是处理好私有产权与公共产权的制度环境的塑造,中心是处理好私有产权与公共产权的关系。关系。21n交易成本的区域最小化,是制度安排合理化的最终体现。交易成本的区域最小化,是制度安排合理化的最终体现。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1)区域垄断及其竞争。区域垄断及其竞争。区域垄断:是指区域内少数几个企业所形成的寡头垄断。区域垄断:是指区域内少数几个企业所形成的寡头垄断。(2)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区域集团包括区域卖方集团、区域买方集团和区域混合集团。区域集团包括区域
18、卖方集团、区域买方集团和区域混合集团。区域集团的形成将降低区域总体的交易费用(内部化区域集团的形成将降低区域总体的交易费用(内部化)。)。(3)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n地方政府是地方公共利益的代表。地方政府是地方公共利益的代表。n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并不意味着也能带来效益的最大化。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并不意味着也能带来效益的最大化。n区域间地方政府的竞争,比区域间企业的竞争更缺少理性。区域间地方政府的竞争,比区域间企业的竞争更缺少理性。(2)交易成本的区域最小化交易成本的区域最小化22(四四)区域地理位置区域地理位置1 1、区域地理位置的内涵、区域地理位置的内涵n区域位置是一
19、个泛义概念。(1)(1)天文位置:天文位置:以地球表面的经纬网来确定某一区域位置,(2)(2)自然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位置:某一区域与周围的陆地、海洋、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事物所形成的空间关系。n上述属于自然范畴,变化缓慢,对区域经济影响也比较稳定。上述属于自然范畴,变化缓慢,对区域经济影响也比较稳定。(3)(3)政治地理位置:政治地理位置:从政治关系分析某一区域与周围行政区之间的空间关系。(4)(4)经济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经济着眼考察某一区域与周围地区的关系。n上述属于历史范畴,随着时代有更迭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上述属于历史范畴,随着时代有更迭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区域地理位置
20、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变化而变化。区域地理位置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232、地理位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地理位置与区域经济发展(1)地理位置影响区域经济发展进程。地理位置影响区域经济发展进程。(2)地理位置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类型。地理位置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类型。n沿海与内地产业结构的不同、南方与北方因纬度的差异对农业(也有工业)结构的影响;(3)地理位置影响区域资源开发。地理位置影响区域资源开发。n区域资源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利与否对资源的经济价值影响很大,进而影响资源开发的规模和时序。24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评价一、区域经济发展条件评价的原则二、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的综合评价25一、区域经济
21、发展条件评价的基本原则一、区域经济发展条件评价的基本原则(一)区域综合原则(一)区域综合原则l区域综合是指对特定区域的诸条件进行综合。l即:对区域的各种条件进行综合评价,从而确定优势和劣势,这是确立、培植区域产业结构和制定区域产业政策的前提。(二)发展阶段原则(二)发展阶段原则l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出发点。l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现状产业结构调整及其所依托的区域经济条件。(三)系统平衡原则(三)系统平衡原则l系统论把研究对象看成系统,从整体上考虑问题。26二、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的综合评价(一一)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是综合的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是综合的n
22、任何区域经济发展都不是单项条件作用的结果,而是诸多条件共同作用、综合影响的结果。n从时序上看,不同发展阶段,对条件的要求程度不同。从时序上看,不同发展阶段,对条件的要求程度不同。工业化初期对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要求高;工业化中期对位置、交通、资金等要求程度高;工业化后期对技术、劳动力素质及政策法规等要求高。n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类型国家不同。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类型国家不同。发展中国家重视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分析;发达国家重视社会经济条件分析。27(二二)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的评价过程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的评价过程n两个过程:两个过程:1、对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的全面调查、对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的全面
23、调查n(1)区域地理位置的调查分析;n(2)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的调查分析;n(3)区域人口与劳动力资源的调查分析;n(4)其它区域社会经济条件的调查分析(着重技术、资金、制度环境等)。2、对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的综合评价、对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的综合评价n(1)确定区域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n(2)确立区域现实优势与潜在优势;n(3)确立区域竞争优势;n(4)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出发,指出制约发展的主导与辅助因素。n(5)综合对比分析,指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突出问题。28(三三)区域优势的确定区域优势的确定1、关于优势的内涵、关于优势的内涵(1)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n绝对优势。绝对优势。每
24、个区域都有其绝对有利的、适宜于某些特定产品生产的条件。仅从自身区域着眼得出的有利条件。充分利用绝对优势,生产成本将绝对最低。n比较优势。比较优势。就是与其他区域相比某区域所具备的条件。n通常所说的区域优势应是指区域比较优势,它是决定区域分工的真正动力。(2)现实优势与潜在优势)现实优势与潜在优势n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只有既满足技术上的可能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又符合国家或上级区的产业政策,才能转化为现实优势,否则只能为潜在优势。29(3)竞争优势)竞争优势n比较优势不等于竞争优势,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发展。n比较优势能否转化为竞争优势还取决于其他诸多因素。2、区域优势的确定、区域优势的
25、确定(1)系统分析评价区域内全部条件)系统分析评价区域内全部条件n区域全部条件,包括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n这是确立区域比较优势或综合比较优势的前提。(2)在与周围区域对比中确立区域比较优势)在与周围区域对比中确立区域比较优势30(3)在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目标一致中确立区域现实优势)在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目标一致中确立区域现实优势n区域比较优势只有与国家总体战略目标一致,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才有可能转化为区域现实优势(与产业政策导向的一致性)。(4)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确立区域竞争优势)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确立区域竞争优势n条件优势(有利条件转化而来的现实优势)只有与产业优势和产品优势有机
26、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形成竞争优势。区域经济条件分析,要联系区域经济现状分析,通过反复综合比较,以确立区域竞争优势。31l区域经济差异是世界任一国家、任一时期都存在的经济现象。l区域差异对经济的影响是“双刃剑”:对经济发展会产生刺激、促进作用;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人们关注的重点)。l中国的区域经济差异的负面影响包括三个方面。l一、诱导区域经济主体行为利己化一、诱导区域经济主体行为利己化l二、刺激区域经济主体行为短期化二、刺激区域经济主体行为短期化l三、直接或间接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负效应三、直接或间接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负效应第三节第三节 区域经济差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区域经济差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3
27、2一、诱导区域经济主体行为利己化一、诱导区域经济主体行为利己化各区域以本区域经济利益的得失来进行发展决策和管理。相对发达区域想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相对落后的区域则要想方设法地追赶。现实是:现实是:内地政府进行决策和管理时难免产生非理性的行动:内地政府进行决策和管理时难免产生非理性的行动:对内急功近利,有水快流,快马加鞭;对外排斥和地方保护(双重力量的驱使:东部快速发展的榜样,与东部的差距的压力)。东部沿海地区总想维持或利用区域经济差异来保持自己的东部沿海地区总想维持或利用区域经济差异来保持自己的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向国家争取继续的直接投入和政策投入,强化自身在全国的地位;采取措施阻止本区域的经济
28、组织和要素过早地向其他地区扩散。33二、刺激区域经济主体行为短期化二、刺激区域经济主体行为短期化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和变化,刺激、强化了各区域发展经济的短期行为。“短、平、快”的建设项目,形成一阵阵的建设的“热潮”。结果就是造成区域间的产业雷同,结果就是造成区域间的产业雷同,重复建设不断,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重复建设不断,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34三、直接或间接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负效应三、直接或间接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负效应1、导致并助长了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方保护主义。、导致并助长了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方保护主义。设置“贸易壁垒”限制外地商品的进入;限制本地资金、人才、技术的外流。2、加剧了市场分割现
29、象。、加剧了市场分割现象。划地为牢,分割市场。3、导致区域间经济竞争的无序化。、导致区域间经济竞争的无序化。4、削弱了区域之间在经济发展中的相互支持力度,经济发、削弱了区域之间在经济发展中的相互支持力度,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受到破坏。展的协调性受到破坏。5、造成稀缺资源的大量浪费。、造成稀缺资源的大量浪费。6、引发或加剧国民经济的不稳定性。、引发或加剧国民经济的不稳定性。7、引起政治的不稳定。、引起政治的不稳定。35思考题思考题思考题思考题l1、自然资源的概念、特点和类型;、自然资源的概念、特点和类型;l2、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l3、技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技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l4、制度环境的构成和特点;、制度环境的构成和特点;l5、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负面影响、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负面影响课程论文备选主题课程论文备选主题l1、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l2、制度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制度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36参考文献l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3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