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婴儿期心理发展.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婴儿期心理发展.ppt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节 婴儿期心理发展0-3岁 戴 春 林D第一单元婴儿期的动作(始于无条件反射)发展一、意义1.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或前提。运用已有的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或前提。运用已有的动作模式和感知觉对刺激作反应,获得对环动作模式和感知觉对刺激作反应,获得对环境的最初知识。境的最初知识。2.是心理发展的外在表现。研究动作可了解婴是心理发展的外在表现。研究动作可了解婴儿心理发展水平,诊断其发展问题及时干预。儿心理发展水平,诊断其发展问题及时干预。3.动作发展促进空间认知的发展。动作促使其动作发展促进空间认知的发展。动作促使其活动能力的发展,从而积累更多的空间经验,活动能力的发展,从而积累更多的空间经验,培
2、养其空间能力。培养其空间能力。4.促进社会主动交往能力的发展。(促进其能促进社会主动交往能力的发展。(促进其能力从与成人向其他同伴发展,增加了互动的力从与成人向其他同伴发展,增加了互动的模式)模式)二婴儿动作发展规律动作发展受生物预制程序的制约,并遵循一定的规律1.整体分化2.从不随意随意3.有一定的方向和顺序头尾近远(中心到周边)大小(由粗动作向细动作,大肌到小肌三、婴儿主要动作的发展主要动作的发展可以用一句话表示:三翻六坐八爬。(一)手的抓握动作(发展重点是五指分化抓握和手眼协调,时间为5-6个月)发展意义。主动探索和认识周围事物;开始操作工具,使动作具有间接性;使动觉、触觉协调活动,为知
3、觉发展奠定基础。受营养、健康和教育环境的影响导致提前或滞后。(二)独立行走(发展里程碑)意义1.躯体移动由被动转向主动,使活动具有一定的主动性。2.主动行走,可以扩大行走的范围。3.增加与人交往的机会。4.总之发展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对促进和延缓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5.因而要注意早期对儿童进行动作训练。(训练只起加速和延缓作用)第二节婴儿期认知发展一、感知觉(早发生,早成熟)发展(是主动、有选择的心理过程)(一)研究方法的突破(习惯化范式与优先注视范式)习惯化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反应逐渐减弱,乃至最后不再反应的现象。去习惯化习惯化形成后,如果换一新的刺激,反应又会增强的现象。优先注视(指
4、标注视时间)指给婴儿一些注视刺激时,婴儿不仅会注视刺激源,还会表现出注视偏好(优先注视的现象),即他们对接触的外部事件具有选择性。(色彩、运动、对比、变化、意义兴趣)(二)视觉的发展(数月或周有明显发展)(二)视觉的发展(数月或周有明显发展)视觉主要是视器官对特体的所展现的复杂信息觉察和辨认。主要有五方面的技能:1.视觉集中,3周开始出现视集中。2.视追踪,12-48小时的婴儿,有3/4可以追视移动的红环。3.颜色视觉,15天有颜色辨别力,3-4个月趋近成熟。4.对光的察觉,出生后24-96小时能觉察光的闪烁。5.视敏度:出生后24小时,只有成人的3/100,其后开始稳定发展,7岁时发展最快,
5、10岁前仍有明显发展。(三)听觉发展听觉发展涉及四个方面听觉发展涉及四个方面1.听觉辨别力的发展,出生前就有听觉,新生儿能区听觉辨别力的发展,出生前就有听觉,新生儿能区别音高,并引起不同反应,高音会引起惊跳反应。别音高,并引起不同反应,高音会引起惊跳反应。(反应为受抚慰、警觉、痛苦)(反应为受抚慰、警觉、痛苦)2.语音感知:对人的语音敏感,特别是对母亲的声音语音感知:对人的语音敏感,特别是对母亲的声音(反应中吮吸加速)。(反应中吮吸加速)。3.音乐感知。偏爱优美的音乐曲调,音乐感知。偏爱优美的音乐曲调,6个有前能辨别音个有前能辨别音乐的旋律和曲调,乐的旋律和曲调,6个有左右会表现出愉快的身体动
6、个有左右会表现出愉快的身体动作。作。1岁左右已表现出伴随音乐节拍的身体动作。岁左右已表现出伴随音乐节拍的身体动作。4.视听协调能力。新生儿有听定位能力。(反应转头视听协调能力。新生儿有听定位能力。(反应转头和注视听觉源)和注视听觉源)(四)味、嗅、肤觉的发展1.味:新生儿能用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表明他们对甜、酸、苦、咸有辨别力。2.嗅:出生24小时,就有表现,并形成习惯化和嗅适应。一周后能辨别不同的气味,表现出对母亲气味的偏爱。3.肤觉,出生就有温觉反应,婴儿有痛觉,但微弱而迟钝(打针反应)。(五)空间知觉1.形状知觉:3个月有辨别简单形状的能力,并表现出对意义性复杂性的偏好。(表明其具有模式化
7、的有组织的世界)2.深度知觉,6个月的婴儿具有深度知觉的能力。视崖3.方位知觉,3岁能辨别上下,4前后,5自己的左右,7-8客体的左右。二、记忆的发展1.出生到3个月:新生儿未期经训练的眨眼反射可保持10天,2-3个月的记忆能保持30天。2.3-6个月,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可保持数天或数周。3.6-12个月,出现再认现象,寻物能力增强和动作模仿。4.12个月以后的记忆。(表象出现使词语逻辑记忆产生可能,延迟模仿,标志着婴儿表象记忆和再现能力的初步成熟)三、思维发展直觉行动思维。指思维活动离不开儿童自身直觉行动思维。指思维活动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自己的动作,只能对物体的感知,
8、也离不开自己的动作,只能 反应动作所接触的事物。其特点如下反应动作所接触的事物。其特点如下1.直观性和行动性。(依赖动作)直观性和行动性。(依赖动作)2.初步的间接性和概括性(区分物体,同类情初步的间接性和概括性(区分物体,同类情景同类反应)景同类反应)3.缺乏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缺乏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4.思维狭隘性。仅限于感知和动作范围。思维狭隘性。仅限于感知和动作范围。5.思维与语言开始联系,开始出现形象性特点思维与语言开始联系,开始出现形象性特点四、语言的发展(一)言语发展理论1.后天学习理论(代表人斯金纳、班都拉布鲁纳)2.强化论,以操作条件反射的操作行为和正强化,负
9、强化等概念来解释语言获得。3.社会学习说认为儿童的言语获得是通过模仿成人而获得的,强调模仿的作用,后又提出选择性模仿。2、先天成熟论强调先天因素对语言发展决定作用,认为儿童言语发展决定于成熟,所以也称为自然成熟理论。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先天具有学习言语的内在结构普遍语法,在后天语言环境的作用下,通过大脑中的语言获得装置(LAD)将普通语法转换成个别语法,获得使用某一语言的能力。3、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理论代表:皮亚杰强调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对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作用。言语源于认知,而认知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所以语言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儿童的认知结构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发展的,言语也是在环境和主体的
10、相互作用中发展。(二)婴儿言语的发展1、语音的发展语音发展涉及:语音感知和发音语音感知是对语音的辨别,主表现为:声音定位、区别语音、对语音的情绪反应。发音:语音发展的准备阶段,分为三个阶段,简单发音(0-4月)多音节阶段(4-9个月),有意义的语音,即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真正发音:从第一批词汇掌握开始,3岁时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2、词汇的发展1-1.5获得第一批词汇,约50个。此后迅速发展,到3岁能达1000左右.词汇的内涵和外延掌握的质量也不断提高.3.语法的发展1.5岁到2岁半是婴儿获得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3岁儿童基本能掌握母语的全部语法规则。1-1.5能使用不完整句,从单词句到双
11、词句到电报句.1.5-2岁,句法结构属完整简单句和一定程度的复杂句。3岁基本使用完整句.第三单元 婴儿社会性的发展 戴 春 林D婴儿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掌握社会规范、价值观和社会行为技能,以适应社会生活,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的发展过程。即人格形成和社会性发展过程。一、情绪和发展婴儿出生时就有先天的情绪反应能力表现为:哭,或静,或四肢乱蹬。随后生理成熟和后天环境的作用下情绪不断地分化。婴儿有笑、哭、恐惧三种基本情绪(一)笑的发展笑是与人交往,吸引成人照料的基本手段。1.自发性微笑(0-5周)是反射性微笑,而不是社会性笑。2.无选择的微笑(5周到四个月)这时引起婴儿微笑的是人的语音
12、和成人面孔,他们对熟人和陌生都报以微笑。属社会性微笑。3.有选择的微笑(4个月后),对熟人有比生人更多的微笑。2、哭的发展是一种表达需要的方式(是一种消极的反应,且具有不同模式的哭。)原因有五:饥饿、磕睡、身体不佳、心理不适、感到无聊。婴儿的哭,由先天性的生理反射性哭由不适宜的环境引起的应答性哭主动操作性的哭。(三)恐惧一消极情绪,且会引起儿童的紧张感,造成逃避和退宿,形成消极人格,如怯懦等。1.本能恐惧。多半由于大的声音、位置变化、疼痛引起。2.与知觉、经验相联系的恐惧(如被针刺)3.怕生,由陌生人接近而引起的恐惧(6-8个月)4.预测性恐惧(由想像引起,如狼外婆)二、气质(托马斯切斯)按适
13、应性、生活节律、情绪状态、趋避性将婴儿气质分为三类:1.容易:易适应环境、生活习惯规律、情绪愉快、喜欢探索、主动交往。(易得宠,40%)2.困难:难以适应环境、生活无规律、负性情绪多,对新异刺激反应消极。(10%)3.迟缓;适应缓慢,生活习惯逐渐变化,情绪通常不愉快,对新事物慢慢感兴趣,慢慢活跃。(15%)4.混合型(35%)三、社会性依恋婴儿与抚养者(通常为母亲)之间的最初社会性联结,也是婴儿社会化的重要标志。(一)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鲍尔比)1.无判别的社会反应2.有差别(有偏爱)3.特殊情感联结阶段(对母亲特别依恋)(二)婴儿依恋类型(艾斯沃斯)1.安全:母亲在有安全感,对外界反应积极。
14、2.回避:缺乏依恋,与母亲未建立亲密的感情联结。3.反抗性依恋,寻求与母亲的接触,又反对母亲的爱抚(无安全感,是典型的焦虑性依恋。四、自我意识的发展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的认识(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关键意义的标志)威廉詹姆士将自我分为主体我和客体我,哈特将婴儿的自我意识发展分为两阶段:主体我的发展(8个月前无,9-12月产生初步的主体我,把自己当作活动主体来认识,12-15个月明确主体,能将自己和他人分开)客体我的发展(15-24个月)开始把自己当作客体来认识,利用外表特征认识自己。18-24具有明确有客体我,并具用语言标定自我的能力,出现我词等,是自我意识的第一个飞跃。第四单
15、元 婴儿期的生理卫生一、保证婴儿期的营养和睡眠1.出生早期尽量母乳喂养(营养齐备,具抗体,能提高其抗病能力,并有生长素)2.4-6个月增加辅食,以保证营养。3.母乳和人工喂养都注意定量、定时,养成良好饮食习惯。二、关注婴儿的情感需要,建立安全型的母婴关系除满足其生理、还需要从三方面满足其情感需要,及时对婴儿的需要作出应答。反应性应答:对儿童的发出信号积极应答。情绪性经常通过笑、说、爱抚积极地表达情感。社会性刺激多进行互动,如相互模仿行为,丰富环境、调整自己行动以适应婴儿节律,而不是将自己的习惯强加给婴儿。三、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积极对待婴儿1.容易型,以积极灵活的方式增加其适应能力,少用规则束缚其行为。2.困难型要耐心,热情和爱心,理智地克服自己的烦躁,采取适合其特点的,有针对性的方法。3.迟缓型让孩子按自己的发展速度和特点适应环境。四、促进婴儿的认知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适宜刺激,刺激其感知发展。提供足够空间,让他们摸爬滚打中发展动作和认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