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后感 16篇.docx
《道德经读后感 1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经读后感 16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道德经读后感 16篇道德经读后感篇1“道可道,非常道”我不情愿的背道。又到了爷爷所说的的修心养性的时间了。我叫张雪晴,是店子中学五年级三班的一名学生,我有一名略显神道的爷爷。我的爷爷非常的古板,每天都要我背这懂都不懂的道德经,其实我是不想背的课时爷爷非逼着我背。有一天,我背到一句“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句话的意思我能明白,大概就是说好事是坏事,坏事是好事。但是我觉得这个道理很没道理,好事就是好事,坏事就是坏事。完全相反怎么能划等号呢?于是我就去问爷爷,爷爷说:“这个世界分阴阳,物极必反,所有的东西都不是绝对固定的,所以坏的有可能变好,虚弱的有可能变强壮。”“骗人,你这是封建迷信,我以后再
2、也不背这个没用的经了!”我说道。爷爷笑了笑。期中考试的时候,我语文得了满分,数学还差三分满分。我高兴极了,爷爷也很为我高兴。我乘机说“爷爷你带我去吃肯德基吧。”爷爷答应了。我高兴的蹦蹦跳跳,爷爷在后面换鞋子,我边跑边跳得出了门。结果一个不小心踩到一片沙子上,水泥地配沙子和冬天的冰面没有多大差别。站了一下发现站不起来了便做在地上哭了起来。爷爷听到哭声急忙跑出来把我送进了医院,经诊断软组织挫伤需要卧床休息。结果吃肯德基的计划也泡汤了。下午躺在床上无聊得很,就想我怎么这么倒霉。本来多好的计划、多么美好的一天怎么到了如此地步。突然听到爷爷的收音机里传出了那句我开始认为很没道理的话“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
3、伏”。物极必反,乐极生悲。我用自己的切生体会加深了对这话的理解。希望我以后无论悲伤还是高兴都能控制住度不要重蹈覆辙。道德经读后感篇2两千年前,一老者乘青牛西出函谷关,关令见紫气东来,是有圣人至也,遂请圣人作文,圣人留五千言,西去,隐。而今,先贤之言跨越千古传于我耳,恍惚间,窥得几分人生真谛。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的同时,我们的追求也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却是一系列的问题。一些地方为了GDP,盲目地破坏生态环境;一些官员为了金钱,以身试险贪污腐败;一些民众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大规模捕杀动物这些都是现代化生活带给我们诱惑,
4、对于生活中的种种诱惑,少私寡欲才是上上之策。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看起来困难的事情,往往是从简单的地方开始的;看起来十分宏大的工程,必然是从很小的地方下手的。我们只要持之以恒,一直去做一个个简单的步骤,不知不觉中,我们也就完成了在当初看来遥不可及的目标了。海尔总裁张瑞敏说: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罗蒙诺索夫也说过:不会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来。只有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才能取得成功。知不知,上矣;不知知,病矣.知与不知是一个永恒的命题,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形容自己时的名言是: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一无所知
5、。孔子亦曾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们不难看到,古今中外但凡取得了辉煌成就的人,往往能够坦然地承认自己的无知,而那些整天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无所不知的人,即使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往往止步于此,难以向前迈进。要知道,每个人其实都是无知的,而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无知,才能够走向知.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此则修身养性之诀窍;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此乃为人处事之要领;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此为事业成功之前提五千言的道德经,怀通世之举,聚先贤之智。字字珠玑,句句箴言,吟之有佳,思之感意。人生如逆旅,我与道德经,一路为伴。道德经读后感篇3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构
6、成和开展起来的比拟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聪慧的结晶。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带着过去时期的烙印;传统文化创成于本民族的祖先,带着本人民族的颜色。等到时过境迁,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或者抱残守缺,固化为明日黄花。道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无足轻重的位置,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它和儒、释两家一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主流之一,关于中国社会的影响持久而深远。道家文化在产生和长期的开展、成熟的过程中,浸透到了认识形态的许多范畴之中,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以及民族心理、社会风俗等各个方面都曾产生过深入的影响,发挥过严重的作用
7、。如今,道家文化并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退出历史舞台,它已牢牢地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作为道家的经典著作道德经,它充沛表现了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用不多的字数,论述了道家对事物的产生、开展、变化的规律及社会观、人生观的根本思想。文章大局部言语有些晦涩难懂,在此摘录文中一些名句及其大意,首先来共同感受一下老子博大精深的思想。“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翻开道德经劈头就是这一句。这句话的字面意义是说:道是可遵照的笼统的运动规律,但又不是一种恒定不变的笼统运动规律。依据事物的特性来冠以称号,是事物相貌的反映,但这种相貌不是原封不动的。而道的转义是道路,也能够引申为人生道路。人的终身都在属于
8、本人的道路上行走,道是人走出来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这地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因而所谓“道”,就是一条人人都能够走得通的路。老子提出的“常道”就是这个道理。但我们大多都是走在能够通行的道路上,而不是走得通的道路上,因而有的人走到半途就停下了,有的人走进了歧路,有的人走得很辛劳。同样,“名”也不用专指称谓,他能够是功名,名分或是人世的一切价值。当我们自以为完成了许多人生价值时,老子却说你所完成的价值是真的完成了吗?这就是所谓的名可名,十分名。老子并不是要否认我们所做的一切活动,而是要让世人有所警醒:一切可道可名都不是真正恒久存在的。在这可道可名之外,还有一层不可道不可名但真正恒久存在
9、的大道。老子要提示我们留意这真正恒久存在的大道,不要被你眼前的可道可名所蒙蔽。“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句话是说:天地本无仁慈可言,仅仅是将万物视为一个受它支配的玩物,不予理会;具有大智能的圣人也无仁慈可言,仅仅将如何管理百姓视为第一要务,对人民的痛痒也漠不关心。天地对万物不加干预而任由其自生自灭。看似冷漠,其实是最好的态度。大自然经过漫长的进化,万物之间曾经构成了一种均衡,假如妄加干预,就会毁坏这种均衡,结果不堪想象。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加干预。天道自然无为,人道一样的应该自然无为,在老子看来,一个理想的国度应该是这样的:执政者只为人民提供一个平安,公平的自在生息的
10、环境,至于人民有怎样的想法,人民如何停止本人的活动,则完整不加干预而任由其自在开展。人人都能够有本人的思想,只需不进犯别人的利益,人人都能够做任何本人想做的事。这就是“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充沛表现出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家徒四壁,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下之道”这句话是说:当一旦得到的东西曾经很丰厚了,就不要得寸进尺,不如停下来,你所占有的金钱位置多了,他人就会眼红,究竟是不能“长保”的。人一旦发富发贵,常常会自豪自大,这样反给本人栽下祸根。人一旦有所胜利,就得知足。懂得功成身退,就把握了自然的规律。“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
11、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这句话是说:最高的善行好像流水的境地。流水只一味的滋养万物,而不会同万物相抗争。流水总是处于低洼之处,这与众人积极向上、追求开展的肉体相背逆,自然遭人们的厌恶。水的位置与无为的“道”相仿。人要找一个优秀的环境寓居,要擅长去研讨一些渊深的学术,与人交往要擅长讲求仁道,当政要擅长管理,做事要能充沛发挥你的才能,办大事要擅长选择好的机遇。但不要与人相争,才不会有错。群众追求小利小惠,而真正有才能的人则着眼于久远,不计较眼前的得失。他们素日里注重信誉,注重团结,又擅长把握最优机遇来开展事业。所以一味
12、的“争”是不适宜的,“争”也是需求谐和的。“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缺乏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这句话是说:对深邃的理论研讨有几种态度:最高的境地是,不要以为它是客观存在的,它只不过是一种笼统的理论而已;其次是对它顶礼膜拜;再其次是畏惧它;第四类是不置信他,以至凌辱它。还有的是置信这一说法,但根据又缺乏,有的人则是完整不信那一套。有的人以为这里面藴含着深奥的、极有价值的理论。总之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一个人事业上有所成就时,连普通百姓都以为这是我自但是然的斗争结果,与这深邃的道理毫无关系。“道”这个颇带东方神秘主义的名词,它有时
13、似乎在显现宇宙天地间一种无比宏大的原动力;有时又在我们面前描画出天地混沌一片的那种亘古蛮荒的状态;又或展现天地初分,万物始生,草萌木长的一派蓬勃活力。老子的“道”是具有一种对宇宙人生独到的悟解和深入的体察,这源于他对自然界的细致入微的察看和一种激烈的神秘主义直觉而至。这种对自然和自然规律的着意关注,是构成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石。道家文化是一种追求个人绝对自在的文化。道家文化孜孜以求道,所追求的是一种不担负社会任何义务,主张摆脱各种肉体桎梏,以自我肉体为满足的绝对自在。因而,道家之道是一种无为之道、一种反朴归真之道。道家文化是一种以天道来纵容人道的学说,其人道主义带有超理想主义的特征,所推崇的价值观
14、侧重于反朴归真。道家文化的人道深入地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审美层面。道德经读后感篇4“道可道,非常道”我不情愿的背道。又到了爷爷所说的的修心养性的时间了。我叫张雪晴,是店子中学五年级三班的一名学生,我有一名略显神道的爷爷。我的爷爷非常的古板,每天都要我背这懂都不懂的道德经,其实我是不想背的课时爷爷非逼着我背。有一天,我背到一句“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句话的意思我能明白,大概就是说好事是坏事,坏事是好事。但是我觉得这个道理很没道理,好事就是好事,坏事就是坏事。完全相反怎么能划等号呢?于是我就去问爷爷,爷爷说:“这个世界分阴阳,物极必反,所有的东西都不是绝对固定的,所以坏的有可能变好,虚弱的有可能
15、变强壮。”“骗人,你这是封建迷信,我以后再也不背这个没用的经了!”我说道。爷爷笑了笑。期中考试的时候,我语文得了满分,数学还差三分满分。我高兴极了,爷爷也很为我高兴。我乘机说“爷爷你带我去吃肯德基吧。”爷爷答应了。我高兴的蹦蹦跳跳,爷爷在后面换鞋子,我边跑边跳得出了门。结果一个不小心踩到一片沙子上,水泥地配沙子和冬天的冰面没有多大差别。站了一下发现站不起来了便做在地上哭了起来。爷爷听到哭声急忙跑出来把我送进了医院,经诊断软组织挫伤需要卧床休息。结果吃肯德基的计划也泡汤了。下午躺在床上无聊得很,就想我怎么这么倒霉。本来多好的计划、多么美好的一天怎么到了如此地步。突然听到爷爷的收音机里传出了那句我
16、开始认为很没道理的话“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物极必反,乐极生悲。我用自己的切生体会加深了对这话的理解。希望我以后无论悲伤还是高兴都能控制住度不要重蹈覆辙。道德经读后感篇5道德经八十一章终于再一次逐章读完,用了八十一天。掩卷长思,感慨至深。今天尝试做一个读后总结。就道德经全文我感悟特别深的是,这篇经典经久不衰影响我们几千年的“五个立论”,也可以说是老子的五大哲学思想。第一,阴阳论。老子用阴阳把这世间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论述得非常透彻: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刚柔、福祸等,并把事物两面性中相生、相成、相形、相倾、相克、相依等等阴阳的相关性论述得淋漓透彻。这让我们认知世界形成了一个基本的逻辑:孤
17、阴不长,独阳不生。2.无为论。各司其职,各司其责,不要乱折腾,这是老子特别强调的依据天道而行的无为思想。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只是强调对自然、对基本规则的尊重和守护。行无为之教、处无为之事、以无事取天下,都是其无为思想的深刻体现;3.以弱胜强论。弱者道之用。老子列举了非常多的例子:比如人之生也柔弱,其实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稿,来说明守柔的重要性,以及真正守柔用弱,是可以克制和战胜刚强的。因此有上善若水,有谷神不死,有知雄守雌,有大国以下小国,小国以下大国;道主要就是用“弱”来发挥其“无不克”的作用的。弱者,柔也、处下也、包容也、不争也、顺势也、无为也!4.无私论。老子虽然在经文中
18、没有用很多文字去正面描述无私,但其通篇都在以天道、圣人的无私来警醒世人。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以百姓心为心等等,莫不是其无私论的体现。他倡导大家少私寡欲,去奢去甚,而应该以更高的追求来定义自己的人生价值。并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5.正奇论。以正治国,以奇用兵。这不仅仅是指治国用兵的区别和选择。老子虽然强调无为、处下、用弱,但是当天下不道、群魔乱生,也要敢于用雷霆手段去镇压不道,清除病毒,以恢复天道自然。并辩证地论述对内对外,对民对敌应采取不同的手段。这五大立论,或者说五大老子的哲学思想(道德经肯定还有更加深邃更加博大的思想,不仅仅是我现在所理解的这五个方面),对我们今天认知
19、世界、处事为人、兴业修身、齐家治国都具备相当大的指导意义,我非常倡导更多的人来读道德经,我觉得这样我们的世界一定会更美好!道德经读后感篇6大概用了多久的时间,阅读和理解了一遍道德经。曾经的以为,阳春白雪,望尘莫及。机缘巧合,有幸拜读。才知恰如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理而不辩,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老聃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与天地、四时、万物沟通的圣人,然后将他感悟到的真谛述诸于道德经之中,才发现真谛不仅在云端之上、高山之巅、虚幻之前,也在天地之间、四时之内,万物之中。易经,群经之首,谓之变经,讲变化,道德经讲了变与不变,有与没有,实与虚空。为学日益,学道日损。即便不能掌握微妙玄通之大道玄德,但
20、我们依然可以守德抱朴、坚持三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有人说,世道浮躁,天下熙熙,读此旧书,有何用处?老聃先生有说过: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用之用,是为小用。无用之用,是谓大用。有人说道家有云:我命由我不由天。天地之间,唯我唯物。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有何意义?恰如掌握规律和应用规律之别,规律可执古御今,应用可千变万化。有人说:你若是一个虔诚的寻道者,此书讲了些恍兮惚兮的玄之又玄,出世入世,不过尔尔。我很诚实地说,我也曾深以为然,后来才知月亮不易直取而渡船可求,妄以左手指月就是得救之岸。是谓以贪治贪,以幻制幻,这等方便善巧来行正义之道,虽不落败坏下流。请谅解我心胸狭隘,请理解我喜欢偏爱,认
21、真聆听老聃先生的谆谆教导,娓娓道来。当然不会妨碍各自的安好、喜欢、位置和高度。用老聃先生的原话:故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我们总是喜欢留连于或青山绿水,或灯红酒绿,或激情繁忙,或静水流深,我们必然应该去寻找自己心目中的幸福、美好、自由和理想,杨绛先生说过: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私不能再认同吧。最后就是表达对老聃老师的为师之恩:曾经的我是因为没得选,现在的我只想选择做一个好人。也不枉老聃先生的谆谆教诲,诲人不倦吧。做好人并不难,坚持做好人难;以德报德并不难,以德报怨委实难。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要选择做一个好人?答案就在道德经当中。道德经值得
22、您亲启拜阅。道德经读后感篇7老子真是中国辩论哲学的鼻祖,他的道德经充满了辩证法。世人认为道德经提倡无为之学,实际上他是为了有为而提出无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他认为,君不为,民才有所为。汉文帝与汉景帝尊黄老之学,实施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政策,老百姓安居乐业,财富迅速积累起来,才有文景之治的盛世。汉武帝则南征北战,把财富都耗尽。可见无为并非不为,而是君不为,老百姓就能多为。道德经强调要尊重自然法则,顺势而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就是规律,规律从自然而来,只有遵循自然法则,人才能有所为。违背了自然规律,必然会受到惩罚。工业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到今天才被大家认识。教育也是这样,
23、只有遵循教育规律,遵循儿童成长的规律,顺其天性,因材施教,才有成效。道德经说:“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教育不是教师更多地施教于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体会,收益会更大。道德经以朴素的辩证方法论来审视世界,审视人生,多次强调“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而不居”。一个人要踏踏实实做事,不求华丽的辞藻;做了一点事,不能居功自恃,应该谦虚谨慎,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自己是最不容易的事,所以说“知人者智,知己者明”。许多人犯错误,往往是因为缺乏自知之明,有了一点成绩就忘乎所以;遇到一点挫折就失去信心。道德经以辩证思维来审视人生的祸与福,所谓“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所以人要
24、居安思危,顺利的时候要想到会遇到的各种挑战,读后感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想到前途的光明。道德经还告诉人们,有一点是可以避免因犯错误而招至祸害的,就是我们常常讲的“知足常乐”。“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祸往往出于贪婪,现在落马的高官也好,小官也好,不都是因为贪婪吗?道德经最后一章讲:“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真实可信的话不华丽,华丽的辞藻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一定善良;真有知识的人不卖弄,认为自己什么都懂的人,其实不一定有知识;自然法则是让万物受益,而不伤害;高尚的人的准则是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道德经读后感 16篇 道德经 读后感 1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