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首长责任制汇报.docx
《粮食安全首长责任制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粮食安全首长责任制汇报.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粮食安全首长责任制汇报今年,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始终落实行政一把手负责制,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工作主线,以现代农业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脱贫攻坚为抓手,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加快结构调整,有效地提高了粮食生产能力,确保了粮食生产安全。现将2023年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落实情况汇报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一)及早谋划,全面落实粮食生产任务根据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及时组织力量,深入调查研究,各项工作做到了早部署、早动员。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制定全年粮油作物种植规划及生产指导意见,及时将大、小春生产任
2、务、扩面任务、晚秋粮食生产、粮食监测等以正式文件的形式下发到镇(街道),明确了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目标产量、主推技术及各关键时期应抓好的主要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促进全年农业工作顺利开展。2023年我县粮食播种面积59.13万亩,粮食预计总产量21.11万吨,同比增速2.28%。(二)加强撂荒地治理,保障粮食播种面积组织各镇(街道)对各辖区内撂荒地进行全覆盖摸排,建立了撂荒地到户、复耕计划、复耕到户三本台账,为有序推进撂荒地复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建立撂荒地复耕奖补机制,按照“谁复耕、谁受益”的原则,县级财政筹备500余万元资金,按撂荒田复耕奖补240元/亩、撂荒土复耕奖补320元/亩的标准,
3、对复耕主体进行奖补,激发各镇(街道)撂荒复耕工作的积极性。截至11月底,我县撂荒地复耕面积为21628.07亩,其中复耕种植粮食作物面积10331亩,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三)抓好项目建设,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以项目为支撑,有序推进现代农业(水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通过田型调整、地力培肥、灌排配套、陡改平以及修建机耕道,提升机械化作业水平。全年共建高标准农田2万亩;维修改造机电提灌站15台(套),机电提灌保灌面积达14.1万亩。通过项目建设,改善了我县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夯实了粮食生产能力。(四)突出科技推广,促进成果有效转化组织召开全县大、小春生产现场会,粮油生产技术
4、培训会13场次,培训全县农技、农机干部、新型职业农民、种粮大户等21000余人次。依托种粮大户补贴、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服务水稻、油菜机收和秸秆粉碎还田面积2764亩;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项目,扩种油菜5000亩,对扩种油菜进行统防统治并发放油菜复合肥;通过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适合我县种植的粮食新品种5个;推广水稻旱育秧集中育秧、水稻机插秧育秧及插秧、水稻直播、玉米增密覆膜移栽、秸秆综合利用、测土配方施肥等实用技术8项,主推技术应用率达95%以上。这些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有效促进粮油作物单产的提高,粮食新增产值1000万元。(五)完成“两区”划定,稳定粮食播面为夯实全县粮食综合产能基础,
5、安排县级资金188万元支持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已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23.34万亩,占目标任务的101.5%;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划定10.18万亩,占目标任务的101.8%。外业实地调查,面积量算、成果图编制、公示公告、数据库建设、“两区”管护及标志牌设立已全面完成,并通过省级和国家级验收,省级绩效考核获得优秀等级。(六)推进社会化服务,提高粮食生产效益推进社会化服务,引导农民群众实行农作物耕种防收全程机械化,2023年主要农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0.2%,推广耕种收农业机械963台(套),新增农机总动力0.6万千瓦,农机合作社作业面积增长7%。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3.71%,农药使用
6、量实现负增长,增长率为-3.45%,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41.75%。(七)落实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按省上文件要求,落实相关惠农政策,及时兑付2023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稻谷目标价格补贴、种粮大户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截止目前已兑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4545.04万元,稻谷目标价格补贴资金189.5万元,种粮大户补贴资金74.36万元,农机购置补贴资金83.208万元,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面积稳定、产量增加。二、工作亮点(一)农资供应实现“零接触”保障。疫情期间,为控制人员流动,保障农用物资及时供应,我县实行辖区政府统筹、企业主体、村委服务的双向配送机制,制定县农村
7、地区疫情防控专班关于切实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大春农资供应配送工作的通知,明确各镇(街道)、村委会及农资经营户农资配送工作职责,由各镇(街道)组织统计农户农资需求情况,农资经营部提供农资销售品种、价格详细清单,各村委会负责根据农资需求表为农户购买并配送农资,实现农民不出门、销售人员不入户、供需双向对接,订单配送,定点中转。农资供应“零接触”,既有效防止疫情发生,又保障了春耕生产。(二)撂荒地复垦复耕扎实有效。坚持政府引导、村为主体、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依法管理、典型示范的原则。建立督耕代种;引进业主流转复垦复耕;村委统一组织复垦、农民根据家庭劳力认领耕种;村集体+公司+农户等方式复耕
8、。我县河边、卓筒井、隆盛等镇集体代耕、农户自主复耕模式被省三农要情中点名登载。目前全县已累计复耕撂荒地21628.07亩,占计划复耕要求的108.14%,其中复耕种植粮食作物10331亩。(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再创佳绩。创新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方式,坚持宣传发动倡导、业务培训主导、备案管理引导,培理全环节。多渠道、多点位发展培育家庭农场,2023年共发展培育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8家、家庭农场135家,成功创建市主体、政策支持,我县2023年种粮面积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达到80户,种植面积1.15万亩。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一)人多地少的县情,影响粮食生产能力提高我县耕地面积54.39万亩,农业
9、人口44.89万人,农民群众人均耕地1.2亩。(二)基础薄弱的现状,影响粮食产能我县冬干春旱、夏旱连伏旱,洪涝、秋多霖雨的自然条件,对农业基础设施要求极高,但是许多地方还是看天吃饭。(三)粗放经营的现实,影响粮食生产效益土地经营规模小,制约了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广泛应用,加之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留守的老、弱、病、残、妇缺乏不了解,施底肥或追肥时,盲目投资,不仅增加了种粮成本,还减少了种粮利润。(四)投入不足的短板,影响农民群众种粮的激情县本级财政资金对种粮大户、粮食类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支持力度较弱,农民种粮积极性难以进一步提高。四、整改措施(一)严守耕地红线调整农业产
10、业结构,必须优先保证粮食安全,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9万亩以上。(二)有序流转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要使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大力引进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成为我县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三)实施“两藏”战略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实行藏粮于地,实现“田网、路网、水网”三网配套;“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三化互动;“农田排灌能力、农机作业能力、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三力提升。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实行“藏粮于技”,推广应用“四新”示范,“六良”配套,让科技在粮食增产中的贡献率达到60%。(四)增加财力投入对我县种粮大
11、户、粮食类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给予扶持激励政策。粮食安全首长责任制汇报为了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生产,切实保障粮食安全,我镇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不断巩固和提高全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落实地方粮食储备。根据射粮安办发20236号关于开展2023年度射洪县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进行自查,考核分100分,自评得分96.5分。现将2023年度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工作的情况报告如下:一、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工作开展情况(一)加强领导,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镇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生产工作,年初对粮食安全生产工作进行
12、安排部署,该工作由镇长亲自主抓,分管农业副镇长具体抓粮食安全生产工作,由农业服务中心负责落实相关日常工作,与各村(居)委会签订了助农增收目标责任书,分解全镇目标任务,把计划任务分解到了各村(居)委会,及时做好粮油种植布局,将粮食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全镇各村组。(二)立足基础,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实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对全镇的耕地和农田以及耕种情况进行了摸底,全面完成两区划定工作。镇农技人员结合日常工作对群众的耕种技术和种子使用进行全面指导,全面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结合水利项目建设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对我镇去年遭受水毁的农田进行修复复垦,极大的稳定了粮食种植面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完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粮食安全 首长 责任制 汇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