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观潮说课稿 .pdf
《2022年人教版观潮说课稿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人教版观潮说课稿 .pdf(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篇一:观潮说课稿观潮说课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辽宁师范大学营口教学区09 小学教育一班 24 号贺鸿艳。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观潮。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理论依据、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观潮是人教版第七册第一组的一篇讲读课本,本单元共四篇课文,分别是观潮、雅鲁藏布大峡山、鸟的天堂、火烧云都是展现大自然的神奇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本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我们介绍了被称为“ 天下奇观 ” 的钱塘江大潮,课文结构清晰,作者按潮来前,潮
2、来时,超过后的顺序以及大潮声音形状由远及近的变化介绍了钱塘江大潮的气势磅礴景象,使人读后不禁感叹 “ 钱塘江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 ,作者介绍了观潮人数之多,从侧面表现了大潮的奇观,选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们通过课文学习感受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奇妙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之情,根据课程目标要求了四年级学生教学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认识七个生字,会写13 个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2、 3 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实际来理解体会字词的含义。感受大自然壮观,受大自然美丽熏陶,能把自己的感受与他人交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结合教学目标,我计划用2 课时来完成本课教学任务,第一课
3、时是让同学们学会生字生词,理解部分词语和课文的意思,学习课文第一段。第二课时主要任务是继续学习课文,理解作者描写观潮的写作手法,真切地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今天重点讲述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及教学特点,我拟定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抓重点词进行品味,注重语言积累。过程和方法: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描写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课文所写的“ 大潮来时 ” 的内容为课文学习重点部分,让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留心周围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观
4、察表达方法,充分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领悟是突破难点关键。二、说教法采用 “ 情境教学法 ” 进行教学,让学生入境界,进角色,动真心,吐真情,体会大潮来时的宏伟景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品味,更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三、说学法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运用合作交流法和自主探究法,便学生在自主能动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乐趣。四、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理清顺序上节课,我们读了观潮一文,谁能说一说作者是按着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从整体入手来把握课文的思路和观潮
5、的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自主读书,感受奇观交流学习方法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18 页 - - - - - - - - - - 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读这篇文章,感悟大潮的壮观(学说出自己喜欢的读法,教师也说出自己的读书方法,供学生参考)设计意图:以问题引导探索,让学生对比分析,自由质疑情景而探索,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宽阔、更活跃的探究平台,不断专研,最终形成积极探究的心里想法(江面平静)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 天下奇观 ” 的意思,区别 “ 观潮 ” 的观与天下奇观的
6、观的不同意思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江面平静,观潮人多江潮还没有来,作者看到了什么?学生读课文想象人们观潮的热闹场面,体会作者多的手法设计意图:自由宽松的课堂气氛才会引起学生智慧的波澜,教师要允许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获得自我满足,教师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更像一位专业的主持人( 二) 、品读重点领悟奇观看录像,初感奇观潮来时是怎样壮观的景象?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钱塘江大潮,让我们边看边想你看见了什么?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调动其情趣。(天下奇观声音形状由远及近)感情朗读感受奇观,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字里行进流露出作者的情感,表现作者对大自然
7、的热爱(教师范读,学生朗读,背诵喜欢的段落)学习结尾段,引导学生通过“ 漫天卷地 ” 、“ 风号浪吼 ” ,体会潮过后水势之大的奇观(恢复平静(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三) 、总结课文、归纳升华江潮景美,作者文更美,为什么作者会写得如此生动形象?( 四) 、课外延伸,积累运用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处自己喜欢的风景。五、说板书设计: 观潮观潮之前江面平静观潮之时(天下奇观)声音形状(远近)观潮之后恢复平静(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六、说理论依据: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依照本篇文章的写作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在教学中做到“ 以读代讲 ” ,“ 从
8、读而悟 ” ,因此,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的同时又渗透了思想教育。篇二:观潮说课稿新观潮说课稿一、说教材观潮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 “ 自然奇观 ” 为专题编写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作为一篇精读课文,观潮一课通过作者的耳闻目睹,按顺序抓特点地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这部分内容绘声绘色绘形地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从远到近,写得有序而生动。二、说目标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由低向高发展的关
9、键的阶梯,大纲明确要求:“ 能抓住重点词、句、段”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课文是怎样观察事物,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 。四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18 页 - - - - - - - - - - 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大潮缺乏感性认识,对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根据大纲目的要求,语文教学的规律,课文的特点和学情特点,我确定以下四个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并运用在
10、具体的语言环境中。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4给课文分段,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3、4 自然段。5能初步运用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教学重点:学习课文3、4 自然段,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段。2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钱塘潮水录像。2、学生准备:查阅有关钱塘江及钱塘潮的文字资料、图片。课时安排: 2 课时。三、说教法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本节课我遵循“ 学生为主
11、体,我为主导,训练为主线” 这一原则,坚持导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导读中分析、综合、比较,在分析、综合、比较中导读,以读代讲,寓讲于读,使学生在分析、比较、综合的思索过程中理解课文,获取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同时我采用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巧用课件、课本插图、影视资料等,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场面显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入情入境,结合文中的文字描写深入感受,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四、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一个“ 实在、有序、轻松” 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参与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紧扣文题,质疑问题;读、找、议,培养自学能力;有机地运用教学课件、视频等强化感
12、性认识;反复训练朗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熟读成诵,通过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习得文言文学习方法。下面我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五、说教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观潮,请同学们回想上节课我们总结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课文的?学生答后老师板书:1 2 潮来前 3 4 潮来时 5 潮去后2.默读全文,再借助板书,说说这一课写了什么?【在回顾文章的思路即观潮的顺序的基础上,从部分到整体,把握文章整体内容,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也为学习下文奠定基础。】(二)精读 3、4 自然段提问:为什么它能吸引那么多游客?学生可能会回答潮水很壮观,也可能用课文的句子回答。我再引导:潮水在众人急切
13、的期盼中终于来了,今天就让我们在作者的文字中欣赏这一天下奇观。接下来请快速地浏览第3、 4 自然段,思考潮水的哪两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学生一般能回答出“ 潮水的声音大、浪头很高这两点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 。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潮水的两个特点:声大、浪高。并板书。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18 页 - - - - - - - - - - 【在快速读课文前先设疑问,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这就是导读法。再围绕问题得出“ 声大、浪高 ” 的结论,自然引出下一环节对3、 4
14、段中潮声、潮形描写的欣赏。】2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3、4 段,用横线画出写潮来时声音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写潮来时的样子的句子,各三句,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阅读感受。学生阅读批注后,请学生读读画出的句子,同时我会在课件上出示相应的句子,让学生自由读后再谈感受。我是这样引导的:a: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说说你听到的是什么样的响声呢?(隆隆的响声)这响声响亮吗?(不响亮)为什么?(好像闷雷滚动)哪个字突出了这时的潮声还不响亮(闷)把这种气势读出来。我相机板书:闷雷滚动b: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你感受到了什么?(人们感到很惊喜)从哪些词能读出来?(人声鼎沸、潮来了!
15、)能把这种惊喜读出来吗?学生读好句子后,我再提问:人们从哪里知道潮水马上就要来了?c: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学生对 “ 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没有直观感受,理解不深,我先出示图片让学生有这么方面的感受再抛出问题:看到远处的白线后,人群怎么样?(沸腾了)人群怎么沸腾?咱们演一演,怎么样?学生一般会举高手挥舞。这样的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语形容,那就是 (人声鼎沸)我再引导,一个人读显然读不出人声鼎沸的感觉,让我们大家一起读吧。学生齐读。相机板书:越来越大、一条白线。d: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
16、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在众人的千呼万唤中潮水终于来了,潮水给你的感觉怎么样?(很壮观)从哪些词感受到壮观?(白浪翻滚、两丈多高的水墙)潮越来越近,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就越来越怎么样?(激动)读出你内心的激动吧!相机板书:白色城墙e: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句话你觉得哪里写得最好,最喜欢?学生一般都能说出“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 “ 山崩地裂 ” 等词语。我再抛出问题:“ 为什么作者把潮水比作白色战马? ” 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后,接着出示潮水如战马的图片给予直观感受。相机板书:白色战马、
17、山崩地裂。课件出示:(1)浪潮犹如战马飞奔而来。(2)浪潮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3)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4)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飞奔而来。(5)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读读这五句话,说说逐步添上的词语有什么作用?( 意思已完整, 写出了颜色, 突出了数量, 刻画出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它开阔,横贯江面,它势猛,有进无退,所以先呈线状,后呈墙状,至此则呈万马并进状。写声势大,前面千万匹也写声势,但写的是客观的实景,这里则写主观感受。)多壮观的潮水啊!请用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这种越来越大的气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18、-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18 页 - - - - - - - - - - 势吧!【课堂上学生是主体,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在读中学,学中读。教师只起引导作用。适时地对学生的朗读做出适当的评议、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培养了读的能力,学生在学中读,读中品,品中悟,最后实现了“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3出示第4 段: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
19、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将其中的 “ 再近些 ” , “ 越来越近 ” 加红并反复出现三次。)在朗读前我这样引导:这么美的句子,就让我们来用特殊的方法读一读,就像唱歌一样,加红的字唱三遍,一起把这段读一读吧。学生齐读第4 段,加红的字在三次重复读的过程中一次比一次高昂。【全新特殊的朗读方式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在加红句子一次比一次高、一次比一次快的朗读中,学生也能更好地体会人们激动的心情和钱江潮的气势汹涌,并将这种体会融入到读之中。】4. 现在请仔细观察黑板上的板书,你能从中发现什么吗?先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发现,如果学生无法发现作者的写作顺序,我再提示从作者的写作顺序上思考。这时学生一般都能说
20、出整篇文章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3、 4 自然段是按 “ 由远及近 ” 的顺序写潮来时潮声和潮形的变化。教师板书:由远及近。【在充分的理解和赏读之后,学生对“ 由远及近 ” 写作顺序的掌握自然就是水到渠成了。】5作者笔下的钱塘江大潮已经是这么的汹涌澎湃、震撼人心,那现实中的潮水又是怎样的呢?快看,钱江潮来了!播放钱江潮视频录像,师生共赏。提问:你有什么新感受?假如你是一位游人你会怎样赞叹?学生赞叹后,我再激情导读:就让我们和着滚滚潮声,一起赞美大自然造物主的神奇!让我们的朗读声也如钱江潮水般让大地颤动起来吧!配着潮声学生激情朗读3、 4 自然段。【3、4 自然段是全文的精华,也是重点部分,在前面
21、美句欣赏和朗读指导的基础上,辅以直观的视频欣赏,以达到朗读提升和情感升华的效果,让学生有更深的体会】(三)分解段落,背诵3、 4 自然段。1.课件出示诗歌形式的第3、4 段。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2.采用比赛的形式,让学生自由朗读后,尝试背诵。个别学生背诵后,再全班集体背诵。【以诗歌形式出示第3、4 段,一是可以在感官上减轻学生对背诵的恐惧感;二是将难以背诵的长句子分割成短句子降低背诵的难度;三是全新的事物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而比赛的方式又能激起孩子挑战欲,达到优化课堂的目的。】(四)略讲第5 段。我引导:观潮时如此让人激动人心,那么退潮后呢?还能称之为是奇观吗?请读
22、读第5 自然段,说说你的感受。(还是奇观)为什么?(“ 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 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能把这种奇读出来吗?学生朗读第5 段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5 页,共 18 页 - - - - - - - - - - 【对潮去后景象的感受,保证了整堂课的完整性,再次突出作者“ 按顺序、抓特点” 的观察方法。同时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了大潮“ 余威犹在,退潮速度快,潮水过后的平静” 的特点】(五)古今对读,掌握方法。我是这样过渡的:先课件出示第
23、一段,学生齐读后,提问:钱塘江大潮是现在才有的吗?(不是)从哪里看出的?(自古以来)我再说:从古至今有无数的文人墨客用自己的笔描绘钱塘江大潮,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古人是怎么写观潮的。课件出示:周密武林旧事中写钱江潮的选段: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 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 其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势极雄豪。 周密武林旧事注释:( 1)既望,农历十六日。(2)盛:大。(3)方:当 时。(5)仅:几乎,将近。(6)既而:过了一会儿。(7)渐:慢慢地。(8)云城雪岭:形容泛着白沫的潮水像玉做的城墙和被雪覆盖的山岭。(9)际天:连接着天。(10 )沃日:潮水冲荡太阳,形容波浪大。沃:用水灌溉
24、。1.学生自由朗读后再指名读。提问:能读懂吗?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所以多数学生会回答不懂。这时我再引导:也许你可以先看看下面的注解,再去读读文章,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结合注释再读选段,然后说说自己的发现。【从不懂到懂,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锻炼能力发现方法的过程。】2.请对照 3、4 段读一读,找找看与选段中写的内容相似的句子。学生回答,我同时在课件出示: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农历八月十八日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学生对比读后,我读课文的原句,学
25、生读出文言文中的对应句子。3、同学们,现在还觉得难读吗?看来偶尔读读古文也不错。在读古文的时候我们还要根据意思正确地停顿,现在我们一起来给这段话标标停顿吧。先让学生自己说,老师补充纠正。再根据标记齐读。【两个环节的设计,从自己对比读,到老师读学生对读,到根据停顿朗读,体现“ 学生为主体,我为主导,训练为主线” 这一原则,是导读法和对读法的结合。】4. 让学生尝试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翻译文段。对学生的尝试翻译给予激励性评价。我再总结结合注释理解原文是一种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指导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尝试借助注释翻译原文,不在于结果,而是旨在通过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人教版观潮说课稿 2022 年人教版 观潮 说课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