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成本法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准成本法课件.pptx(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管理会计第九章 标准成本法 第一节 标准成本及成本差异 第二节 变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和控制 第三节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分析和控制 第四节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第一节 标准成本及成本差异 标准成本法产生于20 世纪20 年代的美国,是在泰罗的生产过程标准化思想影响下形成的,也是泰罗科学管理思想在成本管理中的具体体现。经过不断发展和完善,现已在西方企业中广泛应用。一、标准成本和标准成本法的概念 标准成本是企业在特定生产管理水平下,通过精确的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确定的单位产品成本,可以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在标准成本中,基本上排除了不应该发生的“浪费”,所以标准成本是一种“应该成本
2、”。标准成本法是通过建立标准成本,将企业现实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对计算出的差异进行分析,查找差异产生的原因,以便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降低生产中的各种消耗,从而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成本控制。该法不仅仅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而是把成本的计划、控制、计算和分析结合在一起的一个完整系统。二、标准成本的作用(一)有助于企业进行成本控制(二)能够简化成本计算(三)便于企业进行业绩评价(四)有助于企业进行规划和决策 三、标准成本的制定(一)标准成本的种类(二)各成本项目标准成本的制定(一)标准成本的种类 标准成本根据制定基础的不同,可以分为理想标准成本、正常标准成本和现实标准成本三种。1 理想标准成本 它是企业在
3、现有生产条件处于最佳状态的基础上制定的成本。这种成本要求生产中发生的各种消耗,都要达到最低值,不允许有任何浪费。对可能出现的生产要素价格波动,生产工人技术熟练程度差别以及机器设备故障等因素,则没有考虑。可见,这种标准成本没考虑企业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标准过高,难以达到,在实际工作中很少采用。2 正常标准成本 它是企业在正常生产状态下应实现的成本。所谓正常状态就是正常的价格、正常的生产工人技术熟练程度和正常的机器运转等情况。企业在制定标准成本时剔除了偶发的、非正常因素的影响,根据过去较长时期实际成本的平均值,并估计未来的变动趋势最终制定。这种标准成本是一种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成本,在实际工作中得到
4、了广泛应用。3 现实标准成本 现实标准成本是企业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和管理水平下,根据下一期最可能发生的生产要素消耗情况所确定的标准成本。在制定这种标准成本时,企业考虑了短期内不能完全避免的某些低效和失误,因此最切实可行。(二)各成本项目标准成本的制定 企业采用的标准成本种类不同,标准成本的制定基础也不同。理想标准成本以理想状态下的最低消耗和现实中的最低价格水平作为制定基础的;正常标准成本是以企业正常情况下的历史平均消耗水平为制定基础的;现实标准成本是在预测分析下期可能的实际消耗和价格水平基础上制定的。企业可以选定自己的制定基础。企业通常是按产品成本项目包含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个方面
5、分别制定标准成本的。制定标准成本时,分别按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的数量和单价来确定单位产品成本。区分数量和单价便于分析“量差”和“价差”对成本差异的影响,以便分清责任。1.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的材料标准数量 材料标准价格)2.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的标准工时数量 标准小时工资率 3 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 制造费用通常以责任部门为单位分别编制,然后将同一产品涉及的各部门单位制造费用标准进行汇总,得出整个产品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也分为单位产品消耗的工时和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两个部分。单位产品消耗的工时可以是直接人工的消耗工时,机器工时或其他衡量标准;制造费
6、用分配率标准通常按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两个部分来确定。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是每一工时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它根据变动制造费用预算和标准总工时计算求得。即: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预算总额 标准总工时 所以,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的标准工时 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是每小时的标准分配率,它根据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和标准总工时计算求得。即: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 标准总工时 所以,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的标准工时 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 其中,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预算总额,都是在现有生产条件下,企业达到最理想
7、生产状态时进行预算的结果。将上面计算出来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按产品加以汇总,就可计算出有关产品完整的标准成本。通常企业会建立“标准成本卡”来反映产品标准成本的具体构成。第二节 变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和控制 标准成本是一种目标成本,在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产品的实际成本可能与目标成本不一致,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就是标准成本差异,简称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超过标准成本的部分,称为超支、不利差异或逆差,用负数表示;实际成本小于标准成本的部分,称为节约、有利差异或顺差,用正数表示。一、成本差异及其分析的一般原理 成本差异分析是通过对产品成本项目的层层分解来进行的。具体来说,根据
8、产品成本项目,计算出每个项目的成本差异,然后再将每个项目的成本差异分解为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可通过下式计算成本差异。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实际材料成本+实际人工成本+实际制造费用)-(标准材料成本+标准人工成本+标准制造费用)=(实际材料成本-标准材料成本)+(实际人工成本-标准人工成本)+(实际制造费用-标准制造费用)=材料成本差异+人工成本差异+制造费用差异 为了控制成本、分清责任,还需对这三项成本差异进一步细分。材料成本差异=数量差异+价格差异 人工成本差异=人工效率差异+工资率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变动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开
9、支差异+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 二、各成本项目的成本差异(一)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析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是直接材料的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额。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材料成本-标准材料成本=实际材料价格 实际材料用量-标准材料价格 标准材料用量=实际材料价格 实际材料用量-实际材料用量 标准材料价格+实际材料用量 标准材料价格-标准材料价格 标准材料用量=(实际材料用量-标准材料用量)标准材料价格+(实际材料价格-标准材料价格)实际材料用量=用量差异+价格差异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是材料实际耗用量脱离标准耗用量而形成的成本差异。其计算公式为:用量差异=实际材料用量 标准材料价格-标
10、准材料价格 标准材料用量=(实际材料用量-标准材料用量)标准材料价格 直接材料的价格差异应由采购部门负责。直接材料价格差异,是材料实际价格脱离标准价格而形成的成本差异。其计算公式为:价格差异=实际材料价格 实际材料用量-实际材料用量 标准材料价格=(实际材料价格-标准材料价格)实际材料用量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是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材料形成的,通常应由生产部门负责。【例8-1】长江公司本月生产甲产品800 件,使用材料5000 公斤,材料单价为0.6 元/公斤;直接材料的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为3 元,每件甲产品耗用6 公斤直接材料,每公斤材料的标准价格为0.5 元。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
11、=50000.6-80060.5=3000-2400=600(元)(不利差异)其中:直接材料用量差异=(5000-8006)0.5=100(元)直接材料价格差异=5 000(0.6-0.5)=500(元)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用量差异+价格差异=100+500=600(元)大多数情况下,企业生产一种产品可能消耗几种材料,这种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可通过下面例题来计算。【例8-2】长江公司生产甲产品需用A、B 两种直接材料,标准价格分别为A 材料10 元/公斤,B 材料8 元/公斤,单位产品的标准用量分别为9 公斤/件、7.5 公斤/件;本期共生产甲产品1000 件,实际耗用A 材料10 000 公
12、斤、B 材料8 000 公斤,A、B 两种材料的实际价格分别为11 元/公斤、7 元/公斤。直接材料成本差异计算分析如下: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10 00011+8 0007-1000910-10007.58=16 000(元)(不利差异)其中:直接材料A 用量差异=(10 000-10009)10=10 000(元)直接材料B 用量差异=(8 000-10007.5)8=4 000(元)甲产品直接材料用量差异=10 000+4 000=14 000(元)直接材料A 价格差异=10 000(11-10)=10 000(元)直接材料B 价格差异=8 000(7-8)=-8 000
13、(元)(有利差异)甲产品直接材料价格差异=10 000-8 000=2 000(元)甲产品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用量差异+价格差异=14 000+2 000=16 000(元)(不利差异)(二)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分析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是直接人工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它包括人工效率差异和工资率差异两部分。直接人工成本差异计算公式如下: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直接人工实际成本-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实际工时 实际工资率-标准工时 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 实际工资率-实际工时 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 标准工资率-标准工时 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工资率差
14、异+人工效率差异 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工资率差异形成的原因包括工资率调整、加班或使用临时工.直接生产工人升级或降级使用.出勤率变化等,原因复杂且难以控制。一般应由劳动人事部门负责。式中:标准工时=单位产品工时耗用标准 实际产量 实际工资率=实际工资 实际工时 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人工效率差异反映了实际工时脱离标准工时所造成的人工成本差异;工资率差异反映了实际工资率脱离标准工资率而形成的人工成本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形成的原因包括工作环境是否良好、工人技术的熟练程度、设备完好程度、作业计划安排得当与否等,一般应由生产部门负责。【例8-3】长江
15、公司本月生产甲产品800 件,实际使用工时900 小时,支付工资6300 元;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是12 元/件,每件产品标准工时为2 小时,标准工资率为6 元/小时。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如下:实际工资率=6300900=7(元/小时)标准工时=8002=1600(小时)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7-6)900=900(元)(不利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900-1600)6=-4200(元)(有利差异)直接人工成本差异=6300-12800=-3300(元)=工资率差异+人工效率差异=900-4200=-3300(元)(三)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析 制造费用根据成本习性(即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不同划分
16、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两部分。下面分别对这两部分的差异进行分析。1 变动制造费用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的差异是指变动制造费用的实际值与标准值之间的差额,也可分解为“量差”和“价差”两部分。量差反映了实际工时脱离标准工时,并按标准小时费用率计算确定的金额,也称为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该差异反映了工作效率变化引起的费用节约或超支;价差反映了实际小时分配率脱离标准,并按实际工时计算的金额,也称为变动制造费用开支差异,该差异反映了耗费水平高低。计算公式如下: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实际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变动制造费用=(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 实际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标准工时)=(实际分配率 实
17、际工时)-实际工时 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 标准分配率-(标准分配率 标准工时)=(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其中:变动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类似于材料用量差异和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开支差异类似于材料价格差异和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例8-4】长江公司本月生产甲产品800 件,实际使用工时900 小时,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2700元;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是4.35 元/件,每件产品标准工时为1.5
18、 小时,标准工资率为2.9 元/小时。计算如下:变动制造费用开支差异=(2700900-2.9)900=90(元)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900-8001.5)2.9=-870(元)所以,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实际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变动制造费用=2700-4.35800=-780(元)=开支差异+效率差异=90-870=-780(元)2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指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与标准固定制造费用的差额。影响固定制造费用的因素有生产工时和费用分配率两个方面。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方法有“两因素分析法”和“三因素分析法”两种。(1)两因素分析法。该法将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为固定制造费用开支
19、差异和能量差异。开支差异是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金额与预算金额之间的差额。即: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预算工时 能量差异是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与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即: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实际产量标准工时=(预算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式中: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预算工时 固定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实际固定制造费用 实际工时(2)三因素分析法。该法是将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为开支
20、差异、闲置能量差异和效率差异三部分。开支差异的计算与二因素分析法相同。不同的是将“能量差异”进一步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际工时未达到预算工时而形成的闲置能量差异,说明企业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未达到计划水平;另一部分是实际工时脱离标准工时而形成的效率差异。其计算公式如下: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预算工时-标准分配率 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预算工时-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实际工时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 标准分配率-标准工时 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第三节 标准成本法的账务处理 标准成本法的账务处理是
21、指企业把标准成本纳入账簿体系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以此来提高成本计算的质量和效率,加强成本控制。为了同时提供标准成本、成本差异和实际成本三项成本资料,标准成本法分别设置了下列账户进行会计处理。一、材料、生产成本、产成品账户登记标准成本 在标准成本法下,从原材料到产成品账户都使用标准成本记账,各账户借贷方都登记实际数量的标准成本,其余额也反映标准成本。二、设置成本差异账户登记各种成本差异 在标准成本法下,设置一系列成本差异账户反映各项成本差异。在登记“原材料”、“生产成本”和“产成品”账户时,应将实际成本分成标准成本和相关的成本差异后分别登记账户,标准成本数据登记在“原材料”、“生产成本”和“产成品”账户中,而相关的差异分别登记各成本差异账户,期末,各成本差异账户发生额的合计数,反映了本期成本控制的情况。三、会计期末对成本差异的处理 为了计算原材料、在产品或产成品的实际成本,在会计期末(月末或年末)时要对本期发生的成本差异进行会计处理,处理方法有以下两种:(一)全部记入本期损益 这种方法是在会计期末时将所有本期差异转入“本年利润”账户,或者先将差异转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再随同主营业务成本一起转到“本年利润”账户。(二)按比例分配到销售成本与存货成本中 这种方法是在会计期末时将成本差异按标准成本比例分配到已销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中。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