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练习和答案期末复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说练习和答案期末复习.ppt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会计学1马说练习和答案期末复习马说练习和答案期末复习1、填空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杂说。作者是唐朝的文学文学家家,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八大家。学过的诗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第1页/共26页2 2、解释红色字的意思、解释红色字的意思故故虽虽虽虽有名马:有名马:只只辱辱辱辱于奴隶人之手:。于奴隶人之手:。骈骈骈骈死于槽枥之间:死于槽枥之间:一食一食或或或或尽粟一石:尽粟一石:食食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才美不外才美不外见见见见 且且且且欲与常马欲与常马等等等等不可得:不可得:即使即使屈辱,埋没屈辱,埋没并
2、列而死并列而死有时有时通通“饲饲”喂喂 通通“现现”见见(况且)(况且)一样;等同一样;等同第2页/共26页 策策策策之不之不以以以以其道:其道:食之不能尽其食之不能尽其材材材材,鸣之而不能鸣之而不能通通通通其意:其意:执策而执策而临临临临之:之:其其其其真无马真无马邪邪邪邪:其其其其真不知马也真不知马也通通“才才”懂得懂得面对面对难道,难道,通通“耶耶”,表示疑问语气表示疑问语气恐怕恐怕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意为鞭策、驾驭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意为鞭策、驾驭(按照)(按照)第3页/共26页2 2、马说马说一文题目中的一文题目中的“说说”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答: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
3、是就一事、答: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跟现代杂文颇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为相似。3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或者说统领全文的、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或者说统领全文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答:答: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4 4、本文在写作上主要有什么特点?、本文在写作上主要有什么特点?答:答:托物寓意托物寓意。第4页/共26页3 3 、按原文填空。、按原文填空。1
4、1、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 2、表明千里马、表明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称也”必然性的句子:必然性的句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 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4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千里马被埋没的
5、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5 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见见见第5页/共26页1 1、运用排比句式表达作者对、运用排比句式表达作者对“食马者食马者”强烈愤慨之情的句子是:强烈愤慨之情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策之不以其道,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策之不以其道,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策之不以其道,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 2、本文的
6、主旨是:、本文的主旨是:其真不知马也其真不知马也其真不知马也其真不知马也3 3、有一句话叫做、有一句话叫做“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联想由此可联想到到马说马说中的哪句话:中的哪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4 4、诵读古文,与先贤对话,和智者交流,能让我们获得有益的、诵读古文,与先贤对话,和智者交流,能让我们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韩愈人生启示。韩愈马说马说中的中的 ”环环境对人才的决定作用。境对人才的决定作用。5 5、面对不公平的待遇,表现作者愤世嫉俗心情的句子:、面对不公平的待遇,表
7、现作者愤世嫉俗心情的句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第6页/共26页6 6、文章通过巧妙地比喻来阐述深刻的道理,指出、文章通过巧妙地比喻来阐述深刻的道理,指出“伯乐伯乐”“”“千里马千里马”“”“食马者食马者”的比喻义。的比喻义。千里马比喻人才;千里马比喻人才;千里马比喻人才;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重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重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重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食马者比喻埋没
8、人才,食马者比喻埋没人才,食马者比喻埋没人才,食马者比喻埋没人才,摧残人才愚妄无知的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愚妄无知的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愚妄无知的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愚妄无知的封建统治者。7 7、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就其根本原因谈谈这篇文章揭示了怎样的什么?就其根本原因谈谈这篇文章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社会现实?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
9、食也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揭示了统治者昏庸无道,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揭示了统治者昏庸无道,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揭示了统治者昏庸无道,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揭示了统治者昏庸无道,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实。残人才的社会现实。残人才的社会现实。残人才的社会现实。第7页/共26页8 8、找出文中刻画食马者愚妄浅薄的语句,采用了、找出文中刻画食马者愚妄浅薄的语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怎样的作用?在表达上有怎样的作用?语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语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语句:策之不
10、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语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天下无马!天下无马!天下无马!”修辞:排比修辞:排比修辞:排比修辞:排比作用:排比,作用:排比,作用:排比,作用:排比,增强语势增强语势表达了作者对表达了作者对表达了作者对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食马者食马者食马者”辛辛辛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嘲弄和愤懑之情辣的讽刺和无情的嘲弄和愤懑之情辣的讽刺和无情的嘲弄和愤懑之情辣的讽刺和无情的嘲弄和愤懑之情9 9、怎样理解、怎样理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11、因为首先是没有得到正常的喂养,食不饱,日行千因为首先是没有得到正常的喂养,食不饱,日行千因为首先是没有得到正常的喂养,食不饱,日行千因为首先是没有得到正常的喂养,食不饱,日行千里的能力根本表现不出来,所以和普通的马都无法里的能力根本表现不出来,所以和普通的马都无法里的能力根本表现不出来,所以和普通的马都无法里的能力根本表现不出来,所以和普通的马都无法比,与食马者的无知愚妄浅薄,才造成了这样的原比,与食马者的无知愚妄浅薄,才造成了这样的原比,与食马者的无知愚妄浅薄,才造成了这样的原比,与食马者的无知愚妄浅薄,才造成了这样的原因。因。因。因。第8页/共26页10、本文描述了“千里马”怎样的悲惨遭遇
12、?有什么作用?n n答:“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揭示人才终生被埋没,才能不得施展的命运。n n“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揭示人才因“饥饿”而无法展现才能的无可奈何的痛苦。11、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n n答: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愤慨和抨击。第9页/共26页13、文章结尾句“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作者对不知马的食马者的嘲讽与愤慨之情。14、文中最具有讽刺性的情景是什么?为什么?答: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一边折磨千里马,一边慨叹天下没有千里马,真是绝妙的讽刺,作者生动地刻画出统治者愚妄无知的形象。第1
13、0页/共26页15、这篇文章有什么现实意义?答:告诉人们要任人唯贤,要善于发现人才,不能压制、埋没人才。16、千百年来,怀才不遇之士常常感慨万千,如果你是当今社会的一个人才,也不被重用,你将怎么做?答:在现实生活中,即使没有遇到伯乐,我也要抓住时机,展示自己的才能,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为社会做出贡献,让自己的人生充盈美好。第11页/共26页1717、本文揭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本文揭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的政治主张?揭示了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揭示了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揭示了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
14、的社会现象。揭示了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表达表达表达表达了作者希望统治者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展了作者希望统治者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展了作者希望统治者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展了作者希望统治者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和作用。现自己的才能和作用。现自己的才能和作用。现自己的才能和作用。1818、作者借、作者借“千里马千里马”不遇不遇“伯乐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感情?表达了自己愤慨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愤慨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愤慨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15、的感情。表达了自己愤慨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情。1919、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的一句的理解?理解?写出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也写出来了千里马对伯乐写出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也写出来了千里马对伯乐写出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也写出来了千里马对伯乐写出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也写出来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如果没有伯乐,我们也要自己储备知识能量,的依赖关系。如果没有伯乐,我们也要自己储备知识能量,的依赖关系。如果没有伯乐,我们也要自己储备知识能量,的依赖关系。如果没有伯乐,我们也要自己储备知识能量,寻找机会,创造
16、机会,为社会做贡献。寻找机会,创造机会,为社会做贡献。寻找机会,创造机会,为社会做贡献。寻找机会,创造机会,为社会做贡献。第12页/共26页2020、本来应该先有千里马,后有伯乐,韩愈却认为没、本来应该先有千里马,后有伯乐,韩愈却认为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你赞同作者的观点的?说说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你赞同作者的观点的?说说理由。理由。赞同。因为在封建社会即使有人才,没有伯乐的发现赞同。因为在封建社会即使有人才,没有伯乐的发现赞同。因为在封建社会即使有人才,没有伯乐的发现赞同。因为在封建社会即使有人才,没有伯乐的发现也会被埋没甚至被摧残。也会被埋没甚至被摧残。也会被埋没甚至被摧残。也会被埋没甚至
17、被摧残。2121、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可能成为“千里马千里马”?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要有乐观向上的态度,要有良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要有乐观向上的态度,要有良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要有乐观向上的态度,要有良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要有乐观向上的态度,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要拥有坚强的意志并愿意在这里好的心理素质,也要拥有坚强的意志并愿意在这里好的心理素质,也要拥有坚强的意志并愿意在这里好的心理素质,也要拥有坚强的意志并愿意在这里工作。工作。工作。工作。2222、对于人才,有人主张、对于人才,有人主张“待遇留人待遇留人”假如你是一
18、个部假如你是一个部门的领导者,你将采取什么办法把人才留住?并简门的领导者,你将采取什么办法把人才留住?并简要说明理由?要说明理由?尊重人才,给他们施展的空间,让他们爱这里并愿意尊重人才,给他们施展的空间,让他们爱这里并愿意尊重人才,给他们施展的空间,让他们爱这里并愿意尊重人才,给他们施展的空间,让他们爱这里并愿意留在这里工作和发展。留在这里工作和发展。留在这里工作和发展。留在这里工作和发展。第13页/共26页2323、古往今来,曾有多少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封、古往今来,曾有多少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封建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建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言的感慨
19、。试举两例。了无言的感慨。试举两例。李白李白李白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刘禹锡刘禹锡刘禹锡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424、龚自珍的、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与本文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为什么与本文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为什么?不一样。马说是让伯乐发现人才,龚自珍是上层领不一样。马说是让伯乐发现人才,龚自珍是上层领不一样。马说是让伯乐发现人才,龚自珍是上层领不一样
20、。马说是让伯乐发现人才,龚自珍是上层领导到下层去选拔人才导到下层去选拔人才导到下层去选拔人才导到下层去选拔人才2525、对对联:上联:怀才不遇思伯乐、对对联:上联:怀才不遇思伯乐 下联:仕途失意作马说下联:仕途失意作马说下联:仕途失意作马说下联:仕途失意作马说 第14页/共26页1 1对文章的中心论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对文章的中心论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无马。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C第15页/共26页2.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B.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
21、真不知马也”。C.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D世界上不是缺乏人才,而是缺乏发现人才的人。第16页/共26页3下列句中加点的“食”字与“食之不能尽其材”中“食”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一食或尽粟一石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食不饱,力不足D一箪食,一豆羹B第17页/共26页4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证明它们的存在有先有后。B 有了伯乐才会有千里马,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着决定作用。C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没有千里马也就没有伯乐,说明他们彼此依存。D
22、虽然世上有伯乐,但不如千里马多,说明伯乐难得。B 第18页/共26页5 5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A.造成千里马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间接原因是:的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B.本文第一段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本文第一段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然后有千里马”,作者强调伯乐的重要性。,作者强调伯乐的重要性。C.C.文章以文章以“马马”为喻,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为喻,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别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的愤慨之情别人才、埋没人才
23、、摧残人才的行为的愤慨之情D.“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两句,前一句表示两句,前一句表示反问语气,后一句表示推测语气,揭示了问题的反问语气,后一句表示推测语气,揭示了问题的实质。实质。A第19页/共26页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一食或尽粟一石B、才美不外见 C、食之不能尽其材D、其真无马邪 A第20页/共26页7.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里马 常有,而伯乐 不常有B、食马者 不知其 能千里 而食也C、安求 其能 千里也D、其 真无马耶?其 真不知马也BB.食马者食马者 不知其不知其 能能
24、千里千里 而食也而食也第21页/共26页8.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世有有伯乐,然后伯乐,然后有有千里马千里马B.只辱只辱于奴隶人于奴隶人之手之手C.食马者食马者 不知其不知其 能千里能千里 而食也而食也D.且且欲与常马等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不可得B.只辱于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奴隶人之手B第22页/共26页下列各组中下列各组中红色字红色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策策策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策策策而临之B、安求其能能能能千里也 虽有千里之能能能能C、食之之之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之之之不能通其意 D、其其其其真不知马
25、也 其其其其恕乎解析 A、用鞭子打 马鞭;B、能够 才能;C、代词,指千里马 助词,无实义;D、两个“其”均表示猜测语气D第23页/共26页大庆市(09黑龙江省)中考题1.选出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A.不以千里称也 称:扬名,著称。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等同,相等。D.策之不以其道 策:马鞭子。D策:动词,鞭打,驱使第24页/共26页4.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A食马者食马者 不知其能千里不知其能千里 而食也而食也 B.B.山河山河 破碎破碎 风飘絮,身世风飘絮,身世 浮沉雨打萍浮沉雨打萍C.C.必先苦必先苦 其心志,劳其其心志,劳其 筋骨筋骨 D.D.大漠大漠 孤烟孤烟 直,长河直,长河 落日落日 圆。圆。C提示:能否正确的朗读断句,直接关系着我们对句义的理解与否。提示:能否正确的朗读断句,直接关系着我们对句义的理解与否。划分时,将可以独立表达一个完整词义的词语断开。划分时,将可以独立表达一个完整词义的词语断开。C.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第25页/共26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