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2精品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周测历史试题(原卷版).doc





《备考2022精品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周测历史试题(原卷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考2022精品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周测历史试题(原卷版).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小题,共60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白寿彝对宗法分封制曾作如此评价:“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这表明宗法分封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 家国同构B. 神权统治C. 等级森严D. 中央集权2. “自秦、汉以来,仕者不世,然其贤人君子犹能识其先人,或至百世而不绝,无庙无宗而祖宗不忘,宗族不散,其势宜亡而独存,则由有谱之力也。”这一现象说明A. 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基础B. 宗法观念是维系家族亲情的纽带C. 宗庙是维系亲情延续的关键D. 宗法制构筑了家族内部等级观念3. 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历九代闰君。其中,兄终
2、弟及3人,次子继位l人,孙子继位2人,不明嫡庶l人,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仅2人。这一现象反映出A. 分封制度瓦解B. 王位继承混乱C. 宗法制度松弛D. 中央集权确立4. 有人曾提出“领地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个概念,对古代中国处于“领地国家”时期叙述正确的是A. 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B. 形成了地方绝对效忠中央的制度C. 确立了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社会公有制D. 实现了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5.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
3、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 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B. 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C. 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D. 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6. 商周时期,耕于梓野的伊尹后来“摄行政于当国,以朝诸侯”;姜太公曾“卖饮于孟津”,后物佐文王兴盛西周。据此可知当时A. 世官制度已被打破B. 年幼君主大权旁落C. 官员选拔不拘一格D. 天下共主局面形成7. 近代有学者称:“封建社会这个名词的正确定义,就是名义上在一个王室的统治下
4、,而实际上土地权和政治权却被无限制的分割;每方土地上都有它的大大小小的世袭主人,支配着一切经济和政治上的权利,形成一种地主与附属土地的农奴的现象。”这种封建制度普遍推行的结果是A. 初期有利于政权的巩固B. 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C. 导致了统一国家的分裂D. 削弱了贵族的政治经济特权8.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盖堵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逮克殷(商)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闰皆其功臣、昆弟、甥舅,其在丧服,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由此可见,西周时期A. 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先代贵族B. 宗法关系是维系皇权的纽带C. 国家政权连渐由松散趋向严密D. 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
5、基础9. 春秋中有一段记载,提及公元前651年,周王力不能及,齐侯乃召集有关堵侯在葵丘互相盟誓:不得修筑有碍邻国的水利,不在天灾时阻碍谷米的流通。约三百五十年后,孟子又提及葵丘之盟,可是他表示不满:盟誓自盟誓,会后各国仍自行其是。据此可以推论出A. 周王室的中枢权力不可取代B. 孟子主张中央集权C. 诸侯国对农业重视不够D. 霸主齐侯并无影响力10. 在秦朝朝议中,有发言权的不仅是三公九卿,没有具体行政职责的博士也可进言。据此可知朝议制度A. 减少了君主决策的失误B. 阻止了皇帝的恣意妄为C. 保证中央机构的独立性D. 标志秦代中央官制完善11. 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
6、封的不仅是土地,更正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它的实行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那些姬姓以外的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这种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A. 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创造B. 不利于原族群的进一步发展C. 彻底地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D. 完成了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12. 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从。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找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A. 分封制隐含着国
7、家分裂割据的因素B. 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 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D. 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13. 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的历史根源分别是A. 三公制、宗法制、中央使权制、道家思思B. 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C. 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D. 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思14.
8、 我国古代居于中原的人们自称华夏,将“东夷”“南蛮”“西戎-”“北狄”指代边远少数民族。据载,春秋时楚武王自谓“我蛮夷也”,“楚自东夷伐陈”,“楚破南阳九夷”;另有“公会戎于潜(山东曹县)”,“公及戎盟于唐(山东鱼台县)”等。这说明A. 夷蛮戎狄与华夏族地域差异明显B. 楚国是最早的少数民族混居国家C. 春秋时期的民族融合以山东为主D. 中国境内民族融合现象出现较早15. 韩非认为,君臣关系是利害矛盾。君主用官爵来换取人臣的死力,臣下为达到富贵目的,必然用死力来换取君主的官爵;君主计算臣所出力量的大小,臣也计算君主所出爵禄的高低,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这反映了A. 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B.
9、 儒家伦理确立正统思想地位C. 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潮流D. 君臣关系演变促进社会变革16. 著名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提出:“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与注目于一姓一家之兴亡的后世帝王迥异。”由此可见“殷周间之大变革”A. 打破了传统的部落政治B. 与后世王朝的更替本质相同C. 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D. 从贵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17.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说:“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列强之间订立国际条约都要把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等家庭小事,写入国际公法,以维持世界和平。”“列强”的做法A. 维护了宗法制度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备考 2022 精品 解析 河北省 衡水 中学 2018 届高三 上学 一轮 复习 历史试题 原卷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