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2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六调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备考2022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六调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考2022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六调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衡水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六调考试地理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从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纸上将该项涂黑)我国东北地区广泛使用一种高效节能日光温室,这种日光温室前屋面上覆盖的材料包括透明薄膜和保温材料两层,白天只需覆盖透明薄膜层,以保证冬季全室无光照死角,晚上再覆盖保温材料层;后屋面采用多层复合结构;后墙的作用除承重和围护外,还兼备蓄热、隔热和保温的功能。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 日光温室前屋面最好的朝向是A. 正南 B.
2、东南 C. 正北 D. 西南2. 下列关于日光温室的叙述,正确的是A. 该日光温室主要在夏季使用B. 后屋面主要是为了增加温室阳光C. 后屋面的主要作用是利于温室保温D. 后墙应轻薄透气3. 后屋面面积占温室比重最大的东北城市是A. 大连 B. 沈阳 C. 长春 D. 哈尔滨【答案】1. A 2. C 3.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及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1. 我国东北地区,正午太阳永远在正南方。由材料“前屋面上覆盖材料包括透明薄膜和保温材料两层,白天只需覆盖透明薄膜层,保证冬季全室无光照死角”可知前屋面的朝向正南,才能充分利用太阳光。A正确。2. 依据材料“后屋面采用多层复合
3、结构”可知后屋面主要是为了温室保温而非增加温室阳光,C正确,B错误。依“保证冬季全室无光照死角”可知,日光温室主要在冬季使用;“后墙的作用除承重和围护外,还兼备蓄热、隔热和保温的功能”,因此后墙不应轻薄透气。A、D错误。3. 依据第2小题结论可知后屋面的主要作用是保温,面积越大越利于保温。同时还要考虑前屋面“保证冬季全室无光照死角”。正午太阳高度越大,阳光从前屋面的透明薄膜射入室内的面积越小,则要求后面屋面积减小以保证冬季全是无光照死角”,所以后屋面面积占温室比重最大的东北城市是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的城市。四城市中,哈尔滨纬度最高,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D正确。【点睛】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保证冬季
4、全室无光照死角”,“后屋面采用多层复合结构”等。澜沧江流经西藏芒康县的一处干热河谷地带,其河畔分布着几千块层层叠叠的盐田。每当晒盐季节,当地纳西族妇女会打开河畔的盐井围栏的活动门,从盐井中取出卤水(卤水是盐类含量大于5的液态矿产),置于盐田晒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读图,完成下列各题。4. 盐田晒盐的旺季是A. 13月 B. 46月 C. 79月 D. 1012月5. 盐井围栏活动门关闭的月份最可能是A. 13月 B. 46月 C. 79月 D. 1012月6. 影响盐井卤水形成的主要条件是A. 地形地势 B. 气候湿热 C. 河流补给 D. 地质构造【答案】4. B 5. C 6. D【
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及河流的补给知识及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4. 4-6月,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高度角增大,白昼时间变长,光照强,太阳辐射量大;此时雨季未到,降水少,晴天多;同时由于地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气温高,蒸发旺盛。以上条件利于晒盐。B正确。1-3月与10-12月太阳高度较小,白昼时间短,气温低,蒸发慢;7-9月降水多,不利于晒盐。A、C、D项不选。5. 7-9月为雨季,流域内降水多,同时7-9月气温升高,上游山区的冰雪融化速度加快,融水量增大,河流水位上升。为防止河水水位上涨灌入盐井中,需关闭活动门。C正确。6. 地壳运动,在盐矿层形成断层,地下水在断层带富集,地下水与盐矿层接触
6、,盐矿溶入地下水,使得断层带附近形成卤水。D正确。【点睛】晒盐的重要气候条件:降水少,蒸发旺盛。降水的绝对变率又称降水距平,是指某地实际降水量与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之差。降水的相对变率是指降水绝对变率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降水变率越大表明降水越不稳定,往往反映该地区旱涝频率较高。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等降水量线图,图中a、b、c、d四城市在某年降水量分别是1083毫米、986毫米、679毫米、642毫米。读图,完成下列各题。7. 下列关于图中字母a、b、c、d四地降水变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 四地降水绝对变率相等 B. 降水越多,相对变率越大C. 绝对变率由南向北依次递减 D. c城市相对
7、变率大于a城市8. 该年A. 我国北方旱,南方涝 B. 副热带高压势力弱C. 夏季风强,向北推进快 D. 东部雨季开始晚,结束早【答案】7. D 8. C【解析】考查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征。7. 降水的绝对变率又称降水距平,是指某地实际降水量与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之差。降水的相对变率是指降水绝对变率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降水变率大小反映降水的稳定性或可靠性。一个地区降水丰富、变率小,表明水资源利用价值高。降水变率越大表明降水愈不稳定,往往反映该地区旱涝频率较高。读等降水量图可知,a多年平均降水为1400mm,c多年平均降水为600mm,故c的相对变率(679600)/600,a的相对变率(10
8、831400)/1400,a为负值,故选D项。8. 从上题可知,该年我国南方旱,北方涝;副高势力强,故夏季风强,雨季开始早,向北推进快。故选C。读北半球某地天气系统过境时风向风速变化示意图(注:图中符号“”表示风向,此图例为北风。风速与风级的关系:5级8107米秒;10级245284米秒),完成下列各题。9. 此天气系统A. 多形成于赤道地区的海洋上 B. 过境时,气温骤降带来大雪冻害C. 常带来大风、特大暴雨等自然灾害 D. 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梅雨天气10. 据图推断,该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为A. 由西南向东北 B. 由东北向西南C. 由东南向西北 D. 由西北向东南【答案】9. C 10
9、. C【解析】本题考查台风的特点及生成条件。9. 由图可知,该天气系统过境时,从10点到18点左右,风速由10m/s以下迅速增大到接近40 m/s,远超过10级;到22点风速降为0 m/s,2小时后风速又急剧增大到40 m/s左右,然后又降低;风向也在不断变化;这明显是台风(飓风)过境时的风速、风向变化,22点时风速为0,是台风眼过境;台风(飓风)过境时常带来大风、特大暴雨等灾害,故C选项正确。台风(飓风)生成在北纬10多的海洋上,不可能生成在赤道地区的海洋上,因为沿赤道运动的气流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水平运动的气流不偏转就不会形成气旋(台风、飓风),故A选项错误;B选项所述是冷锋过境时的天气
10、;D选项所述是准静止锋过境时的天气10. 由图可知,该地先吹西北风(处于台风西侧),台风眼过境后又吹东南风(处于台风东侧),说明台风由东南向西北移动,C选项正确。A、B、D错误。【点睛】题干中括号内的两点提示。南极冰盖表面的剧烈辐射冷却使得近地层空气密度增大,海拔较高处近地层空气密度比同一水平面上其他位置的空气密度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运动,形成下降风,其风力大,破坏性强。读南极大陆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1. 从形成过程分析,下降风现象和常见的大气运动现象相似的是A. 海风 B. 陆风 C. 山风 D. 谷风12. 在我国四个南极科考站中,下降风最为典型的科考站是A. 长
11、城站 B. 昆仑站 C. 泰山站 D. 中山站13. 下列叙述中,说法不合理的是A. 图中下降风典型地区的风向以偏东风为主B. 晴朗的白天或多云的夜晚下降风的强度较大C. 研究下降风,对于南极科考的顺利进行具有积极意义D. 出现下降风时,近地面大气中会出现逆温现象【答案】11. C 12. D 13.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运动及其影响。11. 由材料可知,下降风是南极冰盖表面的剧烈辐射冷却使得近地层空气密度增大,海拔较高处近地层空气密度比同一水平面上其他位置的空气密度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运动而形成的,其成因和山风相似(夜晚,山头比同一水平面的空气温度低,空气下沉,密度大,在重
12、力作用下下沉),故C正确。12. 由材料可知,中山站等高线密集,坡度大,下降风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运动快,风力大,故其下降风最为典型,所以D正确。13. 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图中下降风典型地区的风向(南风,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以偏东风为主,A正确;晴朗的夜晚或多云的夜晚(温差小)下降风的强度较小,B错误;研究下降风,可减小下降风对科考队的影响,对于南极科考的顺利进行有积极意义,C正确;当出现下降风时,空气下沉,近地面气温降低,近地面大气中会出现逆温现象,D正确。读某内陆国主要城市及河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4. 甲地区有两个雨季,分别是23月和79月,年平均降雨15
13、50毫米。其原因是A. 23月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 B. 23月受赤道低压的控制C. 79月位于东北信风迎风坡 D. 79月位于西南风迎风坡15. 该国主要城市多分布于中部地区,其主要的自然影响因素是A. 地形 B. 河湖 C. 土壤 D. 矿产【答案】14. D 15. A【解析】本题组考查区域地理,受高原地形的影响,图中区域虽然纬度低,但高原对流弱,高原降水主要是地形雨,由于低地位置热,热带地区人们经常到高原面上或者地势稍高部位居住以躲避酷暑,据此解答题目。14. 从经纬度位置可以得出,该地是埃塞俄比亚,降水主要来自高原地形雨。 7-9月,北非和阿拉伯半岛上空属低压带,南印度洋吹来的东南信风
14、越过赤道转为西南风,与来自几内亚湾的湿热气流合并为强大的西南气流,沿高原迎风坡抬升,形成79月的“大雨期”。15. 该国位于热带高原上,高原边缘气候闷热,高原面上较为凉爽,所以该国主要城市多分布于中部地区,选A。下图为世界某地理要素等值线(单位:千米)的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6. 该地理要素是A. 海拔高度 B. 地壳厚度 C. 冰川厚度D海洋深度17. R值为A. 20 B. 30 C. 40 D. 5018. 地震高发地是A. B. C. D. 【答案】16. B 17. B 18.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地壳厚度、冰川厚度、海洋深度等相关的知识。只要我们平时能够注意
15、这些了解它们的大致的数值,就容易完成这些题目了。16. 世界上最高的喜马拉雅山海拔8848米,南极冰川最厚的4750米,海洋最深的为11034米,图中最大值超过40000米,所以不可能是海拔高度 、 冰川厚度、海洋深度。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 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17. 从图中可以看出相邻等值线相差10千米,可以推断R值为30,选择B。18. 结合第1 题可以判断这是地壳的厚度等值线,一般来说陆地地壳厚度大,海洋地壳厚度小。 位于非洲的西海岸,位于南美的东
16、部,位于格陵兰岛上,都是在板块的内部,地壳稳定不容易形成地震;位于青藏高原,处于板块的交界处,多地震。近年来,研究发现德雷克海峡内的海冰进退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冰进(海冰较常年增多)会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减少,海峡西侧水位增高,北上水流增加;冰退,则相反。海峡内一年365天,风力都在8级以上。即便是万吨巨轮,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也会被震颤得像一片树叶。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9. 德雷克海峡的冰进现象一般出现在A. 3月 B. 6月 C. 9月 D. 12月20. 德雷克海峡发生冰进时,短期内将导致图中区域A. 赤道附近海域东西温差增大 B. 赤道向南极输送的热量减少C. 澳大利亚东岸地区
17、降水减少 D. 南美大陆西岸地区降水增加21. 下列叙述不属于导致海峡波涛汹涌的是A. 南极大陆的干冷空气与美洲大陆相对湿暖的气流南北交换B. 南极辐合带在南纬60附近通过海峡中部,东风环流和西风环流在此汇合C. 太平洋、大西洋在这里交汇,水域面积窄,狭管效应明显D. 水面对风力阻挡作用小,风浪大【答案】19. C 20. A 21. D【解析】19. 据图分析可知,德雷克海峡的冰主要来自于南极洲,9月份南极气温升高,冰雪融化,部分冰川断裂形成冰山,随着洋流漂移到德雷克海峡,成为冰进现象;3月份南极气温降低,冰山变少,成为冰退现象,故选C。20. 德雷克海峡发生冰进,会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减
18、少,海峡西侧水位增高,北上水流增加,则秘鲁寒流势力增强,导致赤道附近海域东西温差增大,A对。赤道与南极地区的热量交换更加紧密,B错。东澳大利亚寒流增强,沿岸地区降水增多,C错。南美洲大陆西岸地区降水量减少,D错。故选A。21. 南极大陆的干冷空气与美洲大陆相对湿暖的气流南北交换形成锋面,风力变大,导致海峡波涛汹涌; 南极辐合带在南纬60附近通过海峡中部,东风环流和西风环流在此汇合,搅动海水,导致海峡波涛汹涌; 太平洋、大西洋在这里交汇,水域面积窄,狭管效应明显,导致海峡波涛汹涌;水面对风力的阻挡作用小,不属于导致海峡波涛汹涌的原因,故选D。下图为某城市3月底的平均气温及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完
19、成下列各题。22. 丙处城市功能区最可能是A. 工业区 B. 商业区 C. 住宅区 D. 公园绿地23.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梨花最早开放的地点是A. 甲 B. 乙 C. 丙 D. 丁24. 城市广泛采用种植草木的绿色屋顶,将A. 减少地区蒸发量 B. 减弱城区热岛效应C. 增大城区径流量 D. 增强城乡热力环流【答案】22. D 23. B 24. B【解析】22. 图中丙处气流的运动方向为下沉,说明气温较周围低,应该是公园绿地,植被调节了气温,故D项正确;工业区会排放较多的热量,气流上升运动,故A项错误;乙处的温度最高,应该是商业区,故B项错误;住宅区不应该分布在城市的中心,故C项错误。
20、23. 梨花开发时间与热量有关,图中四地中热量最丰富的是乙地,10C-10.5C之间,梨花最早开放是乙地,故B项正确。24. 采用种植草木的绿色屋顶,会增加地区蒸发量,故A项错误;调节温度,减弱城区之间的热岛效应,减弱城乡之间的热力环流,故B项正确,D项错误;增加下渗量,减小城区径流量,故C项错误;下图中模式为先在山坡上沿等高线挖沟,将沟内挖出的底土在沟前培埂(右图中A处),再用沟上沿的活土回填到沟的下方(右图中B处),最后在内斜坡一例(右图中C坡)栽种小树苗。(40N夏至日昼长约为15小时)下面左图为我国某地(40N,112E)南坡的植树造林整地模式示意图,右图为沿左图中PM一线所作的剖面图
21、。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5. 一年中的正午时分,右图中的沟内小树苗能全部被阳光照射的时间约为A. 60天 B. 100天 C. 180天 D. 340天26. 6月22日,右图中的沟内小树苗全部能照射到阳光的时间最接近A. 1小时 B. 2小时 C. 3小时 D. 4小时27. 有图中,A埂的作用是A. 改变沟内光照 B. 拦蓄地表径流C. 升高沟内温度 D. 增加地表粗糙度【答案】25. B 26. C 27. A【解析】考查正午太阳高度及其计算。25. 读图可知,图中沟内侧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说明只要正午太阳高度达到60,沟内小苗即可全部被阳光照射,该地位于北纬40,计算可得,太阳直射点位
22、于北纬10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60,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60的时间为(23.5-10)/47*2*180天,约100天,故选B。26. 该日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时,太阳高度为0,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为73.5(90-40+23.5),则该日太阳高度变化为147,而当太阳高度大于60时,沟内小树苗能够被全部照射,期间太阳高度变化幅度为(73.5-60)*2=27,该日北纬40昼长为15小时,计算可得,该日沟内小树苗能够全部照射的时间为3小时,故选C。27. 由材料可知,图中A埂是将沟内挖出的底土在沟前培成,位于南面,可以减少正午阳光对沟内小苗的照射,有利于成活,A对。树苗种在沟内,本身就有拦截地表径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百强校 备考 2022 精品 解析 全国 百强校 河北省 衡水 中学 2018 届高三 上学 第六 考试 地理试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007892.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