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pptx
《新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pptx(1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会计学1新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新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11.1.2 11.1.2 抗震设防的混凝土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 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和相应的抗震设防标准。注:本章甲类、乙类、丙类建筑分别为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 中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标准设防类建筑的简称。11.1.2条文说明:条文说明:本条为新增内容。本条为新增内容。本条所说的抗震设防标准包括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的有关规定。第1页/共116页11.1.3 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应根据设防类别、烈度、结构类型和
2、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表11.1.3 11.1.3 确定。第2页/共116页第3页/共116页注:1 建筑场地为类时,除6 度设防烈度外应允许按表内降低一度所对应的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相应的计算要求不应降低;2 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应允许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确定抗震等级;3 大跨度框架指跨度不小于18m 的框架;4 表中框架结构不包括异形柱框架;5 对房屋高度不大于60m 的框架-核心筒结构,应允许按框架-剪力墙结构选用抗震等级。第4页/共116页11.1.3条文说明:条文说明:本条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
3、0011的修订思路一致,加严框架结构的高度分界,改为 24m,并使各个烈度的分界一致;由于板柱-剪力墙结构的适用高度比 02 版规范增加较多,其抗震等级划分相应调整。本次修订新增板柱-框架结构,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参照板柱-抗震墙的墙体加严。同时,考虑到国内低、多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运用的增多,此次修订增加低层房屋中这些结构的抗震等级: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和部分框架剪力墙结构以 24m 为界,不大于 24m 的降低一级,但四级和框支层框架不降低。根据近年来的工程实践经验,本次修订明确了当框架-核心筒结构的高度低于 60m 并符合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有关要求时,其抗震等级允许按框
4、架-剪力墙结构确定。第5页/共116页11.1.4 确定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构件的抗震等级时,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 对框架-剪力墙结构,在规定的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框架底部所承担的倾覆力矩大于结构底部总倾覆力矩的50%时,其中框架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确定;2 与主楼相连的裙房,除应按裙房本身确定抗震等级外,相关范围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板对应的相邻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裙房与主楼分离时,应按裙房本身确定抗震等级;3 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与上部结构相同,地下一层以下确定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逐层降低一级,但不应低于四级。地下室中
5、无上部结构的部分,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第6页/共116页11.1.4条文说明:条文说明:规定的水平地震力,一般指采用振型组合后的楼层地震剪力换算的楼层水平力。裙房与主楼相连时,条文中的“相关范围”,一般指主楼周边外扩不少于三跨的裙房结构,该范围内结构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按主楼结构确定的抗震等级,该范围以外裙房结构的抗震等级可按裙房自身结构确定的抗震等级采用。主楼和裙房由防震缝分开时,主楼和裙房分别按自身结构确定其抗震等级。4 甲、乙类建筑按规定提高一度确定其抗震等级时,如其高度超过对应的房屋最大适用高度,则应采取比相应抗震等级更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第7页/共116
6、页11.1.5 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2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两层的高度和落地剪力墙总高度的1/10(原1/8)二者的较大值(原有但不大于15m)。其他结构的剪力墙,房屋高度大于24m 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底部两层和墙肢总高度的1/10(原1/8)二者的较大值;房屋高度不大于24m 时,底部加强部位可取底部一层。3 当结构计算嵌固端位于地下一层的底板或以下时,按本条第1、2 款确定的底部加强部位的范围尚宜向下延伸到计算嵌固端。11.1.5条文说明:条文说明:本条由 02 版规范第
7、 11.1.5 条修改而成。本条第 3 款抗规的规定:当结构计算嵌固部端位于地下一层底板及以下时,底部加强部位尚宜向下延伸到地下部分的计算嵌固端。第8页/共116页11.1.6 考虑地震组合验算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承载力时,均应按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RE 进行调整,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RE 应按表11.1.6 采用。正截面抗震承载力应按本规范第6.2 节的规定计算,但应在相关计算公式右端项除以相应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RE。当仅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时,各类结构构件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RE均应取 为1.0。此次修订,补充了受冲切承载力计算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RE。第9页/共116页11.1.7 混凝土
8、结构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和连接除应符合本规范第 8.3 节和第8.4 节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 纵向受拉钢筋的抗震锚固长度 l aE 应按下式计算:l aE=aEla (11.1.7-1)式中:aE 纵向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修正系数,对一、二级抗震等级取1.15,对三抗震等级取1.05,对四抗震等级取1.00;la 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按本规范第8.3.1 条确定。2 当采用搭接连接时,纵向受拉钢筋的抗震搭接长度 l lE 应按下列公式计算:l lE=l l aE (11.1.7-2)式中:l 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按本规范第8.4.4 条确定。3 纵向受力钢筋的连
9、接可采用绑扎搭接、机械连接或焊接(原有按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4 纵向受力钢筋连接的位置宜避开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应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5 混凝土构件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纵向受力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原应)超过50%。(把02规范的规定单独列一条)第10页/共116页11.1.8 箍筋宜采用焊接封闭箍筋、连续螺旋箍筋或连续复合螺旋箍筋。当采用非焊接封闭箍筋时,其末端应做成135弯钩,弯钩端头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 10 倍;在纵向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宜大于100mm。11.1.8条文说明:条文说明:箍筋对抗震设计的混凝
10、土构件具有重要的约束作用,采用封闭箍筋、连续箍筋可以有效的提高对构件混凝土和纵向钢筋的约束效果,改善构件的抗震延性。对于绑扎箍筋,对箍筋末端的构造要求,实验研究和震害经验表明,是保证地震作用时箍筋对混凝土和纵向钢筋起到有效约束作用的必条件。第11页/共116页11.1.9 考虑地震作用的预埋件,应满足以下规定:1 直锚钢筋截面面积可按本规范第9章的有关规定计算并增大25%,且应适当增大锚板厚度;2 锚筋的锚固长度应符合本规范第 9.7 节的有关规定并增加 10;当不能满足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在靠近锚板处,宜设置一根直径不小于10mm的封闭箍筋;3 预埋件不宜设置在塑性铰区;当不能避免时应采取有
11、效措施。11.1.9条文说明:条文说明:(原原11.6.9提前到此)提前到此)预埋件反复和在作用实验表明,弯剪、拉剪、压剪情况下锚筋的受剪承载力降低的平均值在 20%。对预埋件,规定取 RE 等于 1.0,故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预埋件的锚筋截面积,偏保守地取计算值的 1.25倍。构造上要求靠近锚板的锚筋根部设置一根直径不小于 10mm 的封闭箍筋,以起到约束端部混凝土、提高受剪承载力的作用。第12页/共116页11.2 材料材料11.2.1 11.2.1 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下列规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定:1 1 剪力墙不宜超过剪力墙不宜超过C60C60;其他构件
12、,其他构件,9 9度时不宜超过度时不宜超过C60C60,8 8度时不宜超过度时不宜超过C70C70;2 2框支梁、框支柱以及一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梁、框支梁、框支柱以及一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梁、柱及节点,不应低于柱及节点,不应低于C30C30;其他各类结构构件,;其他各类结构构件,不应低于不应低于C20C20。11.2.111.2.1条文说明:条文说明:条文说明:条文说明:基于高强度混凝土的脆性及工艺要求较高,基于高强度混凝土的脆性及工艺要求较高,对高烈度地震区,高强度混凝土的应用应有所限制。对高烈度地震区,高强度混凝土的应用应有所限制。第13页/共116页11.2.2 11.2.2 梁、柱、支撑以及
13、剪力墙边缘构件中,其受力钢筋梁、柱、支撑以及剪力墙边缘构件中,其受力钢筋宜采用热轧带肋钢筋;当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宜采用热轧带肋钢筋;当采用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钢筋混凝土用钢凝土用钢 第第 2 2 部分:部分:热轧带肋钢筋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2 GB 1499.2 中牌中牌号带号带“E”E”的热轧带肋钢筋时,其强度和弹性模量应的热轧带肋钢筋时,其强度和弹性模量应按本规范第按本规范第4.24.2节有关热轧带肋钢筋的规定采用。节有关热轧带肋钢筋的规定采用。11.2.211.2.2条文说明:条文说明:条文说明:条文说明: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变形性能直接影响结构构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变形性能
14、直接影响结构构件在地震力作用下的延性。件在地震力作用下的延性。考虑地震作用的框架梁、考虑地震作用的框架梁、框架柱、剪力墙等结构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宜选用框架柱、剪力墙等结构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宜选用 HRB400 HRB400 级、级、HRB500 HRB500 级热轧带肋钢筋;箍筋宜选用级热轧带肋钢筋;箍筋宜选用 HRB400HRB400、HRB335HRB335、HRB500HRB500、HPB300 HPB300 级热轧钢筋。级热轧钢筋。当当有较高要求时,尚可采用现行国家标准有较高要求时,尚可采用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用钢用钢 第第 2 2 部分:热轧带肋钢筋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
15、 1499.2 GB 1499.2 中牌号中牌号 HRB400EHRB400E、HRB500EHRB500E、HRB335EHRB335E、HRBF400EHRBF400E、HRBF500EHRBF500E、HRBF335E HRBF335E 等钢筋,等钢筋,其强屈比、屈强比、其强屈比、屈强比、其强屈比、屈强比、其强屈比、屈强比、强度设计值以及弹性模量的取值与不带强度设计值以及弹性模量的取值与不带强度设计值以及弹性模量的取值与不带强度设计值以及弹性模量的取值与不带“E”E”的热轧的热轧的热轧的热轧带肋钢筋相同,带肋钢筋相同,带肋钢筋相同,带肋钢筋相同,应符合本归规范第应符合本归规范第 4.2
16、4.2 节的有关规定。节的有关规定。第14页/共116页11.2.3 11.2.3 按一、二、按一、二、三级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斜撑构件,其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应符合下列要求:其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应符合下列要求:1 1 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于 1.251.25;2 2 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于 1.301.30;3 3 钢筋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钢筋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 9%9%。11.2.
17、3条文说明:条文说明:对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各类框架构件(包括斜撑构件),要求纵向受力钢筋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的比值(强屈比)不应小于 1.25,目的是使结构某部位出现较大塑性变形或塑性铰后,钢筋在大变形条件下有足够的强度硬化过程,保证结构有必要的承载力;要求钢筋屈服强度实测值与钢筋的强度标准值的比值(屈强比)不应大于 1.3,主要是为了保证“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设计要求能够实现;钢筋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不应小于9%,主要为了保证在地震大变形条件下,钢筋具有足够的变形能力。第15页/共116页11.3.1 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计入纵向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符
18、合下列要求:一级抗震等级 (11.3.1-1)二、三级抗震等级 (11.3.1-2)式中:x混凝土受压区高度;h0截面有效高度。11.3 框架梁第16页/共116页11.3.2考虑地震组合的框架梁端剪力设计值 Vb 应按下列规定计算:1 一级抗震等级的框架结构和 9 度设防烈度的一级抗震等级框架 (11.3.2-1)2 其他情况 一级抗震等级 (11.3.2-2)二级抗震等级 (11.3.2-3)三级抗震等级 (11.3.2-4)四级抗震等级,取地震组合下的剪力设计值。第17页/共116页式中:框架梁左、右端按实配钢筋截面面积(计入受压钢筋及有效楼板范围内的钢筋)、材料强度标准值,且考虑承载力
19、抗震调整系数的正截面抗震受弯承载力所对应的弯矩值;考虑地震组合的框架梁左、右端弯矩设计值;VGb 考虑地震组合时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产生的剪力设计值,可按简支梁计算确定;ln 梁的净跨。在公式(11.3.2-1)中,与 之和,应分别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进行计算,并取其较大值。公式(11.3.2-2)至公式(11.3.2-4)中,与 之和,应分别取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计算的两端考虑地震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之和的较大值;一级抗震等级,当两端弯矩均为负弯矩时,绝对值较小的弯矩值应取零。第18页/共116页11.3.2条文说明:条文说明:框架结构设计中,应力求做到这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框架形成接近梁铰型的延性机构。
20、为减少梁端塑性铰区发生脆性剪切破坏的可能性,对框架梁提出了梁端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该与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要求,即“强剪弱弯”的设计概念。梁端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提高,首先是在剪力设计值得确定中,考虑了梁端弯矩的增大,以体现“强剪弱弯”的要求。对9度设防烈度的各类框架和一级抗震等级的框架结构,还考虑了工程设计中梁端纵向受拉钢筋有超筋的可能,要求梁左、右端取用按实配钢筋、强度标准值,且考虑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的受弯承载力值所对应的弯矩值Mbua,它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对其它情况的框架梁的剪力设计值得确定,则根据不同抗震等级,直接取用梁端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得平衡剪力值,乘以不同的增大系数。第19
21、页/共116页11.3.3 考虑地震组合的矩形、T 形和 I 形截面框架梁,当跨高比大于 2.5 时,其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条件:(11.3.3-1)当跨高比不大于 2.5时,其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条件:(11.3.3-2)11.3 框架梁第20页/共116页11.3.4 11.3.4 考虑地震组合的矩形、考虑地震组合的矩形、T T 形和形和 I I 形截面的框形截面的框架梁,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架梁,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1.3.4)(11.3.4)式中:式中:cvcv 截面混凝土受剪承载力系数,按本截面混凝土受剪承载力系数,按本规范第规范第6.3.46.3.4条取
22、值。条取值。11.3.411.3.4条文说明:条文说明:条文说明:条文说明:计算方法没有变化,仅公式与非抗震情况下的计算方法没有变化,仅公式与非抗震情况下的计算方法没有变化,仅公式与非抗震情况下的计算方法没有变化,仅公式与非抗震情况下的公式相一致。公式相一致。公式相一致。公式相一致。第21页/共116页11.3.5 框架梁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要求:1 截面宽度不宜小于 200mm;2 截面高度与宽度的比值不宜大于 4;3净跨与截面高度的比值不宜小于 4。与02规范无变化。第22页/共116页11.3.6 11.3.6 框架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框架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1纵向受拉
23、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表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表 11.3.6-111.3.6-1规定的数规定的数值;值;表表 11.3.6-1 11.3.6-1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2 框架梁梁端截面的底部和顶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抗震等级不应小于 0.5;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应小于 0.3;第23页/共116页3 3 梁端箍筋的加密区长度、梁端箍筋的加密区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箍筋最小直箍筋最大间距和箍筋最小直径,应按表径,应按表11.3.6-211.3.6-2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
24、率大于大于 2%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应增大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应增大 2mm2mm。表 11.3.6-2 框架梁梁端箍筋加密区的构造要求 注:箍筋直径大于 12m、数量不少于 4 肢且肢距小于 150mm 时,一、二级的最大间距应允许适当放宽,但不得大于 150mm。与02规范相比,仅上面的注为新增内容。第24页/共116页11.3.7 11.3.7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原应)不宜(原应)大于大于 2.5%2.5%。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至少应各配置两根通长的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至少应各配置两根通长的纵向钢筋,对一、二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纵向钢筋,对一、
25、二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 14mm14mm,且分别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受力钢,且分别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受力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 1/41/4;对三、四级抗震等级,钢筋;对三、四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直径不应小于 12mm12mm。11.3.8 11.3.8 梁箍筋加密区长度内的箍筋肢距:一级抗震等级,梁箍筋加密区长度内的箍筋肢距:一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不宜大于 200mm200mm和和20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二、三级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50mm250mm和和20 20 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倍箍筋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混凝土结构 构件 抗震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