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过程分析优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热过程分析优秀课件.ppt(5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传热过程分析第1页,本讲稿共57页 9-1 传热过程的分析和计算 v传热过程 基本计算式(传热方程式)传热过程分析求解的基本关系为传热方程式式中 为传热系数(在容易与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想混淆时,称总传热系数)。第2页,本讲稿共57页1、通过平壁的传热 由于平壁的两侧的面积是相等的,因此传热系数的数值不论对哪一侧来说都是一样的。第3页,本讲稿共57页2 通过圆管的传热在稳态条件下,通过各环节的热流量是不变的。圆柱面导热:外部对流:内部对流:第4页,本讲稿共57页hiho第5页,本讲稿共57页对外侧面积而言得传热系数的定义式由下式表示:从热阻的角度来看 上面三式相加第6页,本讲稿共57页3、通过
2、肋壁的传热在表面传热系数较小的一侧采用肋壁是强化传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以平壁的一侧为肋壁的较简单的情况,作为分析肋壁传热的对象。第7页,本讲稿共57页式中,为肋面总效率。第8页,本讲稿共57页定义肋化系数:则传热系数为所以,只要 就可以起到强化换热的效果。第9页,本讲稿共57页 4、临界热绝缘直径 为了减少管道的散热损失,采用在管道外侧覆盖热绝缘层或称隔热保温层的办法。热流体通过管道壁和绝缘层传热给冷流体传热过程的热阻为第10页,本讲稿共57页管道的散热量为根据,可解得这个 成为临界热绝缘直径记为第11页,本讲稿共57页 9-2 换热器的型式及平均温差 用来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
3、以满足规定的工艺要求的装置统称换热器。分为间壁式、混合式及蓄热式(或称回热式)三大类。第12页,本讲稿共57页1、间壁式换热器的主要型式 适用于传热量不大或流体流量不大的情形。(1)套管式换热器第13页,本讲稿共57页(2)壳管式换热器 这是间壁式换热器的一种主要形式,又称管壳式换热器。第14页,本讲稿共57页1-2型换热器第15页,本讲稿共57页2-4型换热器第16页,本讲稿共57页(3)交叉流换热器 它是间壁式换热器的又一种主要型式。根据换热表面结构的不同又可有管束式、管翅式及板翅式等的区别。第17页,本讲稿共57页(4)板式换热器 板式换热器拆卸清洗方便,故适合于含有易污染物的流体的换热
4、。第18页,本讲稿共57页(5)螺旋板式换热器 这种换热器换热效果较好,缺点是换热器的密封比较困难。第19页,本讲稿共57页2 简单顺流及逆流换热器的对数平均温差传热方程的一般形式:这个过程对于传热过程是通用的,下面推导简单顺流及逆流换热器的平均温差计算式。第20页,本讲稿共57页顺流时平均温差的推导第21页,本讲稿共57页以顺流情况为例,作如下假设:(1)冷热流体的质量流量qm2、qm1以及比热容C2,C1是常数;(2)传热系数是常数;(3)换热器无散热损失;(4)换热面沿流动方向的导热量可以忽略不计。第22页,本讲稿共57页 在前面假设的基础上,并已知冷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现在来看图9-1
5、3中微元换热面dA一段的传热。温差为:在固体微元面dA内,两种流体的换热量为:第23页,本讲稿共57页对于热流体:对于冷流体:第24页,本讲稿共57页可见,当地温差随换热面呈指数变化,则沿整个换热面的平均温差为:第25页,本讲稿共57页(1)(1)(2)(2)(3)(3)(1)(1)、(2)(2)、(3)(3)相加 相加 对数平均温差第26页,本讲稿共57页 不论顺流还是逆流,对数平均温差可统一用以下计算式表示:平均温差的另一种更为简单的形式是算术平均温差,即第27页,本讲稿共57页3、复杂布置时换热器平均温差的计算v套管式换热器及螺旋板式换热器的平均温差可以方便的按逆流或顺流布置的公式来计算
6、。但对于壳管式换热器及交叉流式换热器的平均温差一般采用以下公式来计算:第28页,本讲稿共57页4、各种流动型式的比较在相同的进、出口温度条件下:逆流的平均温差最大;顺流的平均温差最小;交叉流适中。因此,换热器应当尽量布置成逆流,而尽可能避免作顺流布置。但逆流也有缺点,即热流体和冷流体的最高温度 集中在换热器的同一端。第29页,本讲稿共57页 9-3 换热器的热计算v分为设计计算和校核计算。v换热器热计算的基本公式为传热方程式:热平衡方程式:第30页,本讲稿共57页1、换热器计算的平均温差法v 平均温差法用作设计计算时步骤如下:(1)初步布置换热面,计算出相应的传热系数。(2)根据给定条件,由热
7、平衡式求出进、出口温度 中的那个待定的温度。(3)由冷、热流体的4个进、出口温度确定平均温 差,计算时要注意保持修正系数 具有合适 的数值。(4)由传热方程求出所需要的换热面积,并核算 换热面两侧有流体的流动阻力。(5)如流动阻力过大,改变方案重新设计。第31页,本讲稿共57页 对于校核计算具体计算步骤:(1)先假设一个流体的出口温度,按热平衡式计算另一个出口温度(2)根据4个进出口温度求得平均温差(3)根据换热器的结构,算出相应工作条件下的总传热系数k第32页,本讲稿共57页(4)已知k、A和,按传热方程式计算在假设出口温度下的(5)根据4个进出口温度,用热平衡式计算另一个,这个值和上面的,
8、都是在假设出口温度下得到的,因此,都不是真实的换热量(6)比较两个 值,满足精度要求,则结束,否则,重新假定出口温度,重复(1)(6),直至满足精度要求。第33页,本讲稿共57页2 效能-传热单元数法(1)传热单元数和换热器的效能换热器的效能按下式定义:换热器交换的热流量:第34页,本讲稿共57页 下面揭示换热器的效能与哪些变量有关。以顺流换热器为例,并假设 则有根据热平衡式得:于是第35页,本讲稿共57页式,相加:整理:由上一节知道第36页,本讲稿共57页带入式得把上一节中 带入上式得第37页,本讲稿共57页当 时,类似推导可得将合并写成第38页,本讲稿共57页令可写成类似的推导可得逆流换热
9、器的效能为称为传热单元数第39页,本讲稿共57页当冷热流体之一发生相变时,即 趋于无穷大时,于是上面效能公式可简化为当两种流体的热容相等时,公式可以简化为顺流:逆流:第40页,本讲稿共57页v根据 及 的定义及换热器两类热计算的任务可知,设计计算是已知 求,而校核计算则是由 求取 值。它们计算步骤都与平均温差中对应计算大致相似,故不再细述。3、用效能传热单元数法(法)计算换热器的步骤第41页,本讲稿共57页4 换热器设计时的综合考虑 换热器设计是综合性的课题,必须考虑出投资,运行费用,安全可靠等诸多因素。5 换热器的结垢及污垢热阻 污垢增加了热阻,使传热系数减小,这种热阻成为污垢热阻,用Rf表
10、示,式中:k为有污垢后的换热面的传热系数,k0为洁净换热面的传热系数。第42页,本讲稿共57页对于两侧均已结构的管壳式换热器,以管子外表面为计算依据的传热系数可以表示成:如果管子外壁没有肋化,则肋面总效率o=1。管壳式换热器的部分污垢热阻可以在表9-1种查得。第43页,本讲稿共57页 9-4 传热的强化和隔热保温技术强化传热的目的:缩小设备尺寸;提高热效率;保证设备安全。削弱传热的目的:减少热量损失第44页,本讲稿共57页1、增强传热的方法(1)扩展传热面 扩展传热壁换热系数小的一侧的面积,是增强传热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如肋壁、肋片管、波纹管、板翅式换热面等,它使换热设备传热系数及单位体积
11、的传热面积增加,能收到高效紧凑的效益。(2)改变流动状况 增加流速、增强扰动、采用旋流及射流等都能起增强传热的效果,但这些措施将引起流动阻力的增加。第45页,本讲稿共57页a、增加流速 增加流速可改变流态,提高紊流强度。b、流道中加插入物增强扰动 在管内或管外加进插入物,如金属丝、金属螺旋环、盘片、麻花铁、翼形物,以及将传热面做成波纹状等措施都可增强扰动、破坏流动边界层,增强传热。第46页,本讲稿共57页c、采用旋转流动装置 在流道进口装涡流发生器,使流体在一定压力下从切线方向进入管内作剧烈的旋转运动,用涡旋流动以强化传热。d、采用射流方法喷射传热表面 由于射流撞击壁面,能直接破坏边界层,故能
12、强化换热。它特别适用于强化局部点的传热。第47页,本讲稿共57页(3)使用添加剂改变流体物性 流体热物性中的导热系数和容积比热对换热系数的影响较大。在流体内加入一些添加剂可以改变流体的某些热物理性能,达到强化传热的效果。添加剂可以是固体或液体,它与换热的主流体组成气-固、液-固、汽-液以及液-液混合流动系统。第48页,本讲稿共57页a、气流中添加少量固体颗粒 固体颗粒提高了流体的容积比热和它的热容量,增强气流的扰动程度,固体颗粒与壁面撞击起到破坏边界层和携带热能的作用,增强了热辐射。b、在蒸汽或气体中喷入液滴 在蒸汽中加入珠状凝结促进剂;在空气冷却器入口喷入水雾,使气相换热变为液膜换热。第49
13、页,本讲稿共57页(4)改变表面状况a、增加粗糙度b、改变表面结构c、表面涂层第50页,本讲稿共57页(5)改变换热面形状和大小 如用小直径管子代替大直径管子,用椭圆管代替圆管的措施而收到提高换热系数的好处。此外,在凝结换热中尽量采用水平管亦是一例。(6)改变能量传递方式 由于辐射换热与热力学温度4次方成比例,一种在流道中放置“对流-辐射板”的增强传热方法正逐步得到重视。第51页,本讲稿共57页(7)靠外力产生振荡,强化换热 用机械或电的方法使传热面或流体产生振动;对流体施加声波或超声波,使流体交替地受到压缩和膨胀,以增加脉动;外加静电场,对流体加以高电压而形成一个非均匀的电场,静电场使传热面
14、附近电介质流体的混合作用加强,强化了对流换热。第52页,本讲稿共57页2 确定传热过程分热阻的威尔逊图解法 利用数据采集系统可以测定壁面和流体的温度,从而获得平均温差,利用热平衡方程式获得热流量,换热面积可以根据设计情况获得,这样就可以通过传热方程式计算出总表面传热系数。这是威尔逊图解法的基础。我们已管壳式换热器为例,说明如何应用威尔逊图解法获得各个分热阻。总表面传热系数可以表示成:第53页,本讲稿共57页工业换热器中的管内流体的流动一般都是处于旺盛湍流状态,hi 与流速u0.8成正比,因此,可以写成 的形式,带入上式:第54页,本讲稿共57页上式右边的前三项可认为是常数,用 b 表示,物性不
15、变的情况下,可以认为是常数,用m表示,于是上式可变为改变管内流速u,则可以测得一系列的总表面传热系数,然后绘制成图,则是一条直线,如图(9-31)所示第55页,本讲稿共57页从这个图中可以获得b,m,和ci,从而,管子内侧的对流换热系数这样就将内部热阻从总传热系数中分离出来,然后,当换热器运行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同样过程的测量,可以获得另外一条曲线,则两条曲线截距之差就是污垢热阻,这样又把污垢热阻分离出来了。第56页,本讲稿共57页3、隔热保温技术 绝热技术(隔热保温技术)对于减少热力设备的热损失、节约能源具有显著经济效益。在新技术领域,绝热技术对于实现某些过程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例如,各种高速飞行器(如航天飞机等)在通过大气层时会产生强烈的气动加热,若无适当的绝热措施,将导致飞行器烧毁。隔热保温技术涉及到电力、冶金、化工、石油、低温、建筑及航空航天等许多工业部门的过程实施、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效益等问题,目前已发展成为传热学应用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第57页,本讲稿共57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