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汇总曹刿论战文言知识汇总(二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刿论战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汇总曹刿论战文言知识汇总(二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曹刿论战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汇总曹刿论战文言知识汇总(二篇)曹刿论战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汇总一 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齐师:齐国的军队。齐,在今山东省中部。师,军队。 伐:攻打。 我:指鲁国。左传依据鲁史而写,故称鲁国为“我”。 公:诸侯的通称,这里指鲁庄公。 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权者。 谋:谋议。 间(jin):参加。 鄙:鄙陋,目光短浅。 乃:于是,就。 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用,凭,靠。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单独享用。安:有“养”的意思。弗:不。专:单独专有,个人专有。 必以分人:省略句,省略了“之“,完整的句子是“必以之分
2、人”。肯定把它分给别人。以,把。人:指鲁庄公身边的近臣或贵族。 遍:一作“徧”,普及,普遍。 牺牲玉帛(b):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玉,玉器。帛,丝织品。 加:虚报夸张。 小信未孚(f):(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孚,使人信服。 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狱:(诉讼)案件。 察:明察。 情:实情。 忠之属也: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种类。 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可,可以。以,凭借。 战则请从:(假如)作战,请允许(我)跟从去。从:随行,跟从。 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之,指曹刿。 长勺:鲁国
3、地名,今山东莱芜东北。 败绩:军队溃败。 驰:驱车追逐。 辙(zh):车轮碾出的痕迹。 轼:古代车厢前做扶手的横木。 遂:于是,就。 逐:追逐,这里指追击。 既克:已经战胜。既,已经。 夫战,士气也: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夫(f),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谈论,没有实际意义。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作,振作。 再:其次次。 三:第三次。 彼竭我盈:他们的士气已尽,我们的士气正盛。彼,代词,指齐军方面。盈,充足,饱满,这里指士气旺盛。 难测:难以推想。测,推想,估量。 伏:潜伏。 靡(m):倒下。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题目是(教材编写者)后加的。 曹刿论战课内重点文言
4、文全解析汇总二 一、学问目标 1、懂得文中实词“师、将、鄙、克、竭、盈、靡”等的意思,虚词“之、以”等的用法,积存文言词语。 2、布置学生熟读课文,对比课文解释,弄懂课文大意; 二、力量目标 1、了解曹刿取信于民的思想和关于战斗取胜的论述及其指挥作战的本事。 2、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人物的方法。 3、学习本文详略恰当的特点。 三、情感目标 培育学生敢于负责的态度和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1、懂得文中实词“师、将、鄙、克、竭、盈、靡”等的意思,虚词“之、以”等的用法。 2、了解曹刿取信于民的思想和关于战斗取胜的论述。 1、曹刿取信于民的思想 2、通过对话描写人物的方法。 (四)教学设想 1、指导学生
5、通过预习、自学,理解生字、难词。 2、在预习的根底上了解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向学生进展在学习上也要有正确的学习目的(战略)和正确的方法(战术)等思想教育。 三课时。 多媒体。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本文选自左传,题目是编者加的。左传是依据我国春秋时代鲁国历史编写的编年史书。据说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这部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的200多年间的很多史料。齐鲁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闻名的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今日我们来学习记叙此战的曹刿论战一文。 二、检查预习作业(多媒体画面,通过检查了解学生预习状况,在教学中有所针对) 1、给下面黑体的字注音: 曹刿()又何间焉()肉食者
6、鄙() 牺牲玉帛()小信未孚()登轼而望之() 吾视其辙乱()夫战,士气也()望其旗靡() 2、解释下面的词语,并留意黑体词的古今含义: 师伐将肉食者鄙间牺牲加信孚 属败绩既克一鼓作气狱 三、研习新课 1、解题。指导学生读课文解释。题目是个主谓短语,其中“论”字点明本文写的是曹刿谈论长勺之战,所以谈论战斗是本文的中心。即论作战前要取信于民,作 战时要把握战机。 2、引导学生对比解释自读课文,复述课文大意。(借此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同时明白这场战斗的性质:正义与非正义) 明确:鲁庄公十年春,齐国出兵进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鲁国人曹刿见国难当头,挺身而出,建议鲁庄公要取信于民。鲁庄公听取了他的建
7、议,实行了得民心的一些措施,并在曹刿的帮助下选择了利于打仗的地点长勺,有利于攻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有利于追击齐军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结果鲁军大获全胜,鲁庄公问曹刿其中的微妙,曹刿雄辩地论述了鲁胜齐败的缘由。 3、理清线索,给课文分段。 (1)本文有几条线索?学生争论后明确: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大事进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2)本文可分几局部?学生争论后明确:本文虽短,但能紧扣题旨“论战”,运用对话的形式,有条不紊,逐层绽开,说明曹刿是怎样论战的。全文共三段,每段为一局部。 4、研读第一局部(第1段)。 (1)“十年春”指哪一年? 明确:指鲁庄
8、公十年(公元前684年,借此向学生讲明“编年体史书”这种说法)。 (2)“齐师伐我”的“伐”是什么意思?齐国军队为什么要“伐”鲁国呢?补充介绍历史背景: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唯恐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赶先回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迎击。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今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从历史背景得知齐师兴兵完全属于侵略行为,所以“伐”应译为“侵害
9、”。 (3)曹刿的身分怎样?争论明确:从“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分为一般老百姓,没有官位,属于一个爱国君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呀。所谓“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位卑未敢忘忧国”说的不下是这个吗? (4)“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句中的“肉食者”指什么?明确:“肉食者”,吃肉的人。在此用以借指有权位的人。 (5)“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远谋”二字是此文的关键,贯穿全文。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明确:从曹刿的对答中反映了他的深谋远虑和敢于负责的态度及其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6)“乃入见”是个省略句,省略了什么成分?明确:在详细的语境中
10、,省略了主语“曹刿”和宾语“之”(代鲁庄公)。 (7)“何以战”是个宾语前置句。这三个字引起了下文战斗条件的分析。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方面的预备呢?明确:三方面:“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施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享神);“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狱)。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预备 (8)通过对这三方面预备的评价,表达了民心向背是打算战斗胜败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取信于民”的政治远见。 (9)本段末句“战则请从”,承上启下,不仅写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预备,而且留意实际作战中的战略战术。文章转入对他临阵参战指挥的描写。 (10)小结:本段写的是曹刿请见,与
11、庄公论战前预备,显示了曹刿敢于负责的态度和喜爱自己国家、深谋远虑的品质以及鲁庄公“勇于纳谏”的胸怀。 四、布置作业 1、翻译课文第1段。 2、背诵课文第1段。 其次课时 一、复习检查第1段翻译和背诵状况。 二、研读其次局部(第2段) 1、这次战斗是由谁指挥的?依据何在?明确:由鲁庄公指挥,曹刿帮助。这从“公与之乘”可以看出。 2、作战地点选在哪里?明确:长勺(“战于长勺”是个状语后置句)。 3、曹刿是怎样帮忙庄公选择攻敌时机的呢?明确:“彼竭我盈”之时。战斗刚开头,庄公就急于出战(“公将鼓之”;“鼓”,名词作动词,“击鼓”);当鲁军刚获胜,庄公又急于去追击(“公将驰之”),表达了庄公的急躁冒进
12、心理。曹刿阻挡了庄公的过急行动。曹刿的两个“可矣”,使得战斗消失“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大好形势。表达了曹刿高超的指挥作战本事。 4、小结:本段表达的是曹刿指挥作战的状况,作战的过程写得特别简 略,突出曹刿“谋”的作用,为下文“论战”打下伏笔。 三、研读第三局部(第3段) 1、鲁国获胜后(“既克”),“公问其故”的“故”是什么意思?明确:原因,“攻击”的原因和“追击”的原因。 2、曹刿的答复有哪两层意思?明确:一层说明为什么要选择“齐人三鼓”(“彼竭”)的时机进展攻击。一层解释他选择追击时机的缘由。本段中“夫战,士气也”是个推断句,“也”表示推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是个省略句,“
13、再”和“三”后面省略“鼓”。“彼竭我盈”四个字高度概括了进攻时的最正确战机。“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看到敌人“辙乱”“旗靡”才追击的缘由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夫”,发语词,谈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说明曹刿考虑问题周到,行动慎重,观看认真,擅长抓住时机,最终夺取了这场战斗的成功。 3、小结:第3段写曹刿论述战胜齐国的缘由。集中表达了曹刿的“远谋”。 四、归纳总结全文 1、中心思想:学生争论后明确:本文论述了必需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战机才能取得战斗成功的道理。 2、学习文体学问:这是一篇记叙文还是谈论文?明确:题目为“曹刿论战”,全文以“论”为中心。文章第1段记叙论战前政治预备的内容;第2段记叙战斗经过;第3段通过“叙”来“论”战斗成功的缘由。通过对人物语言和行为的描写来表达曹刿取信于民的政治远见及指挥战斗的超群本事,过人见解。所以这是一篇记叙文。 3、归纳写作特点。争论后明确:文章围绕“论战”来进展选材与组织材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此文虽然是写战斗,但长勺之战的过程写得非常简单,始终扣住曹刿这一人物,运用对话来写论作战前的政治预备(第1段)及战胜齐国的缘由(第3段),重点突出,中心明确,详略得当。 五、争论完成练习三(通过这一步,加深学生对“忠于职守”的熟悉,明白忠于职守的重要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