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范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范例.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范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进展观和全面推动素养教育为指导,以建立具有鲜亮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文化,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力量和社会责任感及良好共性品质为目标,以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资源充分、学段连接的课程体系和培育专、兼职相结合的具有专业素养的课程教师队伍为重点,标准课程实施与治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项要求的全面落实。 二、实施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设置、地方治理、学校开发的课程领域,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讨论性学习、社区效劳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是根底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构造的重大改革,
2、是促进新形势下人才培育模式的转变、落实素养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利于表达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全面实施素养教育;有利于亲密教育教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改善学校教育的课程构造;有利于鼓舞教师制造性地实施课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有利于扩展德育的空间和视野,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学校开展特色办学,深化课程文化的内涵。 三、课程目标 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阅历,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熟悉;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进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力量;形成剧烈的社会责任感,养成合作、共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共性品质
3、。 四、课时安排 依据浙教基20XX120号精神调整后的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规定:3-6年级每周3课时,7-8年级每周2课时,9年级每周1课时。上述课时均不含信息技术课程,其中各年级的劳动与技术每周均为1课时。全部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科教学均不得挤占综合实践活动课时。 各校在安排课时时,在确保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学期总课时并不超过周总课时数、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可以随活动需要实行敏捷的弹性课时,可集中几天或一周时间搞一项主题活动。全市各类学校每年级每学期至少要设计和指导3个以上的主题活动,每个主题活动不少于3课时。建议周四或周五安排2节,以充分利用双休日开展活动,周一或周二安排课时,用于沟通
4、、小结或提出下一阶段的活动要求等。 五、活动内容 在我省课程设置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根本领域是讨论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区效劳,也包括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嬉戏节等)、心理安康教育、环境教育、科技教育、绿色证书教育等活动内容。 各校可根据亲近与探究自然(人与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人与社会)、熟悉与完善自我(人与自我)三个维度进展设计和组织,以主题活动形式开展,详细如: (一)文化艺术类主题:如各地的传统文化、家乡风情、家乡名人、运动会标志设计、板报设计、我心中的居室、剪纸艺术、插花艺术观赏等。 (二)社会生活类主题:如饮食与安康、乐清方言、本地特产、零花钱压岁钱
5、的去向、学做小记者(节目主持人等)、我心中的明星偶像、贫困学生失学问题、关注外来人口等。 (三)科学技术类主题:如环境污染及其爱护、校园环境调查、垃圾问题、城市与绿化、身边的科学等。 (四)科技制作创造类主题:如模型制作、创造创作、插花艺术设计、雕刻工艺、电脑设计、纸工、泥工等加工工艺等。 (五)社区效劳与社会实践:如敬老效劳、法制宣传、环保卫生、领养绿地、科普活动、军训、社会生产劳动、郊游、参观等。 各校组织的校班(班团、班队)活动课符合主题的,可视作综合实践活动课时。 九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可整合学校课程与地方课程进展(3-8年级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和话说温州2本教材,每周1节,各校可依据实
6、际每学期单独教授一种,也可以交叉隔周教授一种,但不能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替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六、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熟悉 仔细落实课程规划,保证国家课程规划的严厉性,是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养教育的最根本要求。校长作为课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必需提高熟悉,领先学习,努力实践,使自己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行家。 (二)建立队伍,完善网络 1.学校要鼓舞教师任教或转岗任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省、市示范学校力争从本学期起,至少配备1名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其他规模较大的学校(18个教学班以上)从下学期起至少要配备一名专职指导教师,规模不大的
7、学校(18个教学班以下)要配备多名兼职指导教师;要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年级负责人、班级负责人,建立班级固定、年级协作、学校协调的教师使用机制,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落到实处。 2.在市教研室教研员指导下,各学区要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选择组织力量、责任心、综合素养强的专兼职教师担当组长,协作教育(务)处制定全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规划,组织、指导、参加实施及开展教研活动,从而初步形成市、学区、学校三级教研网络。各级教研机构要定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讨活动,并使之常态化。 3.市教研室和教师进修学校要分层次、分批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队伍培训,
8、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修班,促进教师观念转变,提高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力量。 (三)整合资源,积极开发 全市各校要优化组合学校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讨论和分析地方、社区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课程资源,表达课程资源的地方性特色。同时,要关注教师、学生和社会相关人员的人力资源,重视与现代信息技术相伴随的信息资源。要注意整合班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心理安康活动、环境教育、禁毒教育等内容,同时充分利用当地博物馆、科技馆、德育基地、科技示范基地等校外活动场所,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四)周密组织,仔细实施 1.各校要
9、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校长必需亲自担当组长,同时指定一位校级领导分管、负责课程的规划、组织和落实工作,做好相关部门的协调。要从社区学校资源、师资条件、场地设备和经费等实际状况动身,开齐、开足、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当实施。 2.教育(务)处和教研室要制定全校综合实践活动总体方案、学期课程实施规划和教师个人工作业绩考核细则,指导和审核各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准时做好全校总结,做好每个活动主题资料的收集、整理、存档等相关工作,为以后的教学教研积存素材。 3.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教师责任制。依据学校学期课程实施规划,确定每位教师每学期应担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任务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要制定活动周历表,以周为单位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准时监视、检查课程实施与规划执行状况,做到专时专用。 4.各校在日常公用经费中要确定肯定比例用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开发、师资培训、活动开展等。 5.加大综合实践基地建立力度,市教育局争取在2023年至少建成2个具有肯定规模、能满意当地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综合实践基地。 七、过程治理 科学地组织和有效地治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当实施的保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