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经济学5章地质灾害jbzg.pptx
《自然灾害经济学5章地质灾害jbzg.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灾害经济学5章地质灾害jbzg.pptx(10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自然灾害v世界范围内重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包括:旱灾、洪涝、台风、风暴潮、冻害、雹灾、海啸、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农林病虫害等。v灾害链中最早发生的起作用的灾害称为原生灾害;而由原生灾害所诱导出来的灾害则称为次生灾害。v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的国家,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将自然灾害分为七大类: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农作物生物灾害和森林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v自然灾害是地理环境演化过程中的异常事件,却成为阻碍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自然因素之一。第五章 地质灾害与预警v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
2、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v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v地质灾害四种: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第五章 地质灾害与预警第一节 地质灾害的类型及成因第二节 地质灾害识别方法2第三节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314第四节 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第一节 地质灾害的类型及成因一、崩塌(一)崩塌定义v高陡斜坡(含人工边坡)上的岩土体完全脱离母体后,以滚动、跳动、坠落等为主的移动现象与过程,称为崩塌。v特点:下落速度快、发生突然,垂直位移大于水平位移崩塌(二)崩塌分类v按崩塌体的物质组成分为两大类:一是产生在土体中的,称为土崩
3、。二是产生在岩体中的,称为岩崩。(三)崩塌的形成条件v岩土类型、地质构造、地形地貌三个条件,又统称地质条件,它是形成崩塌的基本条件。1.岩土类型:一般而言,各类岩、土都可以形成崩塌,但不同类型,所形成崩塌的规模大小不同。2.地质构造:各种构造面,如节理、裂隙面、岩层界面、断层等,对坡体的切割、分离,为崩塌的形成提供脱离母体(山体)的边界条件。崩塌3.地形地貌:江、河、湖(水库)、沟的岸坡及各种山坡、铁路、公路边坡、工程建筑物边坡及其各类人工边坡都是有利崩塌产生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45度的高陡斜坡、孤立山嘴或凹形陡坡均为崩塌形成的有利地形。(四)可能诱发崩塌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v自然原因v人为原因
4、崩塌v 外界因素主要有:1.地震:地震引起坡体晃动,破坏坡体平衡,从而诱发崩塌。一般烈度大于7度以上的地震都会诱发大量崩塌。2.融雪、降雨:特别是大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及其中软弱面,产生孔隙水压力等,从而诱发崩塌。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不断地冲刷坡脚或浸泡坡脚、削弱坡体支撑或软化岩、土,降低坡体强度,也能诱发崩塌。崩塌v 人类工程活动及人类经济(生产)活动是诱发原因:1.采掘矿产资料:我国在采掘矿产资源活动过程中出现崩塌的例子很多。2.道路工程开挖边坡:修筑铁路、公路时,开挖边坡切割了外倾的或缓倾的软弱地层,加之大爆破对边坡强烈震动,有时削坡
5、过陡都可以引起崩塌。3.水库蓄水与渠道渗漏:这里,主要是水浸润和软化作用,以及水在岩体(土体)中的静水压力、动水压力,可能导致崩塌发生。4.堆(弃)渣填土:加载、不适当的堆碴、弃碴、填土,如果处于可能生产崩塌的地段,等于给可能的崩塌体增加了荷载,从而可能而诱发崩塌。5.强烈的机械震动。如火车机车行进中的震动,工厂锻轧机械震动均可起诱发作用。滑坡二、滑坡(一)滑坡定义v 滑坡是斜坡岩土体在重力和水,以及其他外营力的作用下,沿某一薄弱结构面产生剪切破坏的一种不良地质现象,是自然作用或与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滑坡v(二)滑坡的形成条件v 滑坡的形成与气象水文、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外
6、营力改造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松散土体和高陡的斜坡是形成滑坡的内因,河流冲刷及淘蚀是产生滑坡的外因,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是发生滑坡的主要诱发因素。1、地层岩性: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v 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易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滑坡2、地质构造:斜坡岩、土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可能具备向下滑动的条件。v 构造面又为降雨等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各种节理、裂隙、层理面、岩性界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
7、的陡倾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3、地形地貌:只有处于一定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v 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滑坡4、水文地质作用:各种软弱层、强风化带因组成物质中粘土成分多,容易阻隔、汇聚地下水,如果上坡上方或侧方有丰富的地下水补给,则这些软弱层或风化带就可能成为滑动带而诱发滑坡。5、人为工程活动影响v 如人工开挖斜坡前缘开挖坡脚或后缘堆载,改变了斜坡的外形和应力状态,增大了滑体的下滑力,减小了斜坡的支撑力,从而引发滑坡。农田灌溉、水渠和水池漫溢和漏水、废水排放等加剧滑坡的可能性。滑坡v(三)可能
8、诱发滑坡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v 违反自然规律,破坏斜坡稳定条件的人类活动都会诱发滑坡。例如:v 1、开挖坡脚:修建公路、铁路、依山建房、建厂等工程,常常因使坡体下部失去支撑而发生下滑。v 例如,我国西南、西北的一些铁路、公路,因修建时大力爆破、强行开挖,事后,陆陆续续地在边坡上发生了滑坡,给道路施工、运营带来危害。v 2、蓄水、排水:水渠和水池的漫溢和漏水、工业生产用水和废水的排放、农业灌溉等,均使水流渗入坡体,加大孔隙水压力,软化土石,增大坡体容重,从而促进或诱发滑坡的发生。水库的水位上下急剧变动,加大了坡体的动水压力,也可诱发滑坡发生。滑坡v 3、堆填加载:在斜坡上大量兴建楼房、修建重型工厂
9、、大量堆填土石、矿渣等,使斜坡支撑不了过大的重量,失去平衡而沿软弱面下滑。尤其是矿厂废渣的不合理堆弃,常常触发滑坡的发生。v 4、劈山开矿的爆破作用,可使斜坡的岩土体受振动而破碎,产生滑坡,在山坡上乱砍滥伐,使坡体失去保护,便有利于雨水等水体的入渗从而诱发滑坡;等等。如果上述的人类作用与不利的自然作用互相结合,则就更容易促进滑坡的发生。泥石流三、泥石流(一)泥石流定义v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一种自然地质灾害,大都形成于沟谷和坡地,由于暴雨或冰湖、水库等溃决而在沟谷或坡面产生的一种携带有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是一种危害性极强的地质灾害。泥石流(二)泥石流的形成条件v 泥石流的形成通常
10、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有物源条件、水源条件和特定的地貌条件。1、物源条件:系指物源区固体松散物的分布、类型、储备量以及补给距离等,能提供大量的固体松散物。固体松散物的来源决定于地层岩性、风化作用和气候条件等因素。2、地形地貌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是形成泥石流的内因和必要条件,它制约着泥石流的形成和运动,影响着泥石流的规模和特性。在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中,地形地貌条件是相对稳定的,其变化是缓慢的,同时在泥石流的活动过程中,也被再塑造。泥石流v 泥石流活动的过程形成运移堆积就是地表一次破坏和塑造过程:平面呈一不对称的哑铃形成区和堆积区的形态极不稳定;形成区由条带状向树枝状发展;流通区在发展过程中相对稳定;
11、堆积区由于流域内来沙量的增长而不断扩展,进逼下游大河变形,导致河流改道。3、水源条件:水不仅是泥石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固体物质的搬运介质。降雨历程、降雨量以及降雨强度等对泥石流形成具有明显的影响。泥石流(三)可能诱发泥石流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v 当人类活动违反自然规律时,必然引起大自然的报复。1、不合理开挖:修建铁路、公里、水渠以及其他工程建筑的不合理开挖。2、不合理的弃土、弃渣、采石:不合理的弃土、弃渣及采石等形成的泥石流事例很多。3、滥伐乱垦:滥伐乱垦会使植被消失、山坡失去保护、土体疏松、冲沟发育,大大加重水土流失,进而山坡稳定性破坏,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结果就很容易产生泥石流。
12、泥石流(四)滑坡、崩塌和泥石流之间关系1、滑坡与崩塌的关系 v 滑坡和崩塌如同孪生姐妹,甚至有着无法分割的联系。它们常常相伴而生,产生于相同的地质构造环境中和相同的地层岩性构造条件下,且有着相同的触发因素,容易产生滑坡的地带也是崩塌的易发区。v 崩塌、滑坡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诱发、互相转化。v 滑坡和崩塌也有着相同的次生灾害和相似的发生前兆。泥石流2、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关系 v 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易发生滑坡、崩塌的区域也易发生泥石流,只不过泥石流的暴发多了一项必不可少的水源条件。v 崩塌和滑坡的物质经常是泥石流的重要固体物质来源。v 滑坡、崩塌还常常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泥石
13、流,或者滑坡、崩塌发生一段时间后,其堆积物在一定的水源条件下生成泥石流。v 即泥石流是滑坡和崩塌的次生灾害。泥石流与滑坡、崩塌有着许多相同的促发因素。地面塌陷四、地面塌陷(一)地面塌陷定义v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受自然因素作用或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而造成灾害的现象或过程。v 引起地面塌陷的动力因素主要有地震活动、降雨、地下采矿及大量抽排地下水等。(二)地面塌陷常见类型v 地面塌陷按其成因可分为自然塌陷和人为塌陷两大类。地面塌陷1、自然塌陷(1)暴雨塌陷v 暴雨可导致土体迅速充水增重和地表水的强烈渗透,或在一定条件下引起岩溶地下水位的急剧上升而产生正压冲爆作用,都可导
14、致塌陷的发育。(2)洪水塌陷v 在河、湖近岸地带,第四系冲积层中的潜水位和岩溶地下水位均随地表洪水位而波动,由于两者渗透性的差异,在波动过程中不但可产生有利于渗透潜蚀作用的附加水头,而且还产生正、负压力的作用,都可导致塌陷的产生。地面塌陷(3)地震塌陷v 在构造地震临近震中的强震区,因地震力的冲击或液化作用可产生一系列的塌陷,如 1975年2月4日的海城7.3级地震,产生塌坑200余个;1976年8月27日的唐山8级地震产生塌坑约120余处。(4)重力塌陷v 在岩溶发育过程中,地下洞穴、管道在崩塌作用下不断扩展,最后导致顶板盖层在重力作用下失稳陷落的现象,在岩溶山区并不罕见,岩溶漏斗、地下河天
15、窗、岩溶障谷、天生桥等地表岩溶形态,有许多就是塌陷的遗迹。在覆盖岩溶区的自然塌陷,也往往是土洞 扩展导致其顶板在重力作用下失稳塌陷。地面塌陷2、人为塌陷(1)坑道排水、突水塌陷v 指由于矿坑、隧道、人防及其它地下工程排水或突水产生的塌陷,其中以矿坑排、突水为主。凡处于覆盖岩溶区的矿区,在其排水疏干过程中,几乎都不可避免地产生塌陷。由于矿坑排水降深达10300 m以上,疏干影响范围可达120 km以外。v 因此,在各类人为塌陷中,这类塌陷范围最广,可达数至数十平方公里;塌陷数量最多,达数百至数千个;塌陷持续时间最长,有的可达20年以上;危害也最严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使矿山封井停采。地面塌
16、陷(2)采空区塌陷v 在地下开采矿山,由于采空区上覆岩土体发生变形、破裂和冒落造成地表变形、塌陷。v 从平面上看,地表塌陷区比下部的采空区范围大,地表不同部位塌陷特点亦不同:中部塌陷速度及幅度最大,无明显地裂缝产生;内边缘区下沉不均匀,呈凹形向中心倾斜,为应力挤压区;外边缘区下沉不明显,易形成张性裂缝,为应力拉张区。v 从剖面上看,采空区塌陷呈下窄上宽的漏斗状。地面塌陷v(3)抽汲岩溶地下水塌陷v 主要由于水井抽水引起,分布较为普遍。当覆盖层厚度较薄(一般1020 m)、抽水降深达到510m时,多有塌陷产生。由于抽水降深有限,其影响范围约1002000 m;塌陷坑数量较少,一般几个至十几个,仅
17、在集中供水源地有较大规模的塌陷产生。v(4)水库蓄水或引水塌陷v 岩溶洼地、谷地的小型水库及少量中型水库,由于水体增荷、渗漏潜蚀及雨季地下水 位迅猛变化产生的正负压力和冲爆等多种作用,常使库区产生塌陷,造成水库病害甚至报废。地面塌陷(5)振动或加载塌陷v 爆破和机械振动或加载,是使覆盖岩溶区处于接近极限平衡状态的隐伏土洞产生塌陷 的诱因,它往往与其它因素联合作用。(6)地表水、污水下渗塌陷v 在厂矿建筑区,由于场地排水不良造成地表水下渗潜蚀或地表污水下渗溶滤也能导致塌陷的产生。此外,城市上、下水管道渗漏,春耕泡田水下渗都可诱发塌陷。(7)多种成因复合塌陷v 由上述11种自然或人为因素的2种以上
18、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塌陷,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地面塌陷五、地面沉降(一)地面沉降定义v 地面沉降是指在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影响下发生的幅度较大、速率较大的地表高程垂直下降的现象。v 地面沉降的特征是主要发生于大型沉积盆地和沿海平原地区的工业发达城市及油气田开采区。v 特点是涉及范围广,下沉速率缓慢,往往不易被察觉;在城市内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其波及的面积大;地面沉降具有不可逆特性,就是用人工回灌办法,也难使地面沉降的地面回复到原来的标高。地面塌陷(二)地面沉降成因v 地面沉降的原因颇多,有地质构造、气候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原因。近年来,人类工程活动成为地基岩土体较差区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19、,人类工程活动既可导致地面沉降,又可加剧地面沉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大量抽取液体资源(地下水、石油等)、地下气体(天然气、沼气等)活动是造成大幅度、急剧地面沉降的最主要原因;地面塌陷2、采掘地下团体矿藏(如沉积型煤矿、铁矿等)形成的大范围采空区,及地下工程(隧道、防空洞、地下铁道等)是导致地面下沉变形的原因之一。3、地面上的人为振动作用(大型机械、机动车辆等及爆破等引起的地面振动)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引起土体的压密变形。4、重大建筑物、蓄水工程(如水库)对地基施加的静荷载,使地基土体发生压密下沉变形。5、由于在建筑工程中对地基处理不当,即地基勘探不周。地面塌陷v 从成因上看,我国地面沉降
20、绝大多数是地下水超量开采所致,地域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松散岩层区):1、大型河流三角洲及沿海平原区(长江、黄河、海河、辽河下游平原及河口三角洲地区);2、小型河流三角洲区(东南沿海地区);3、山前冲洪积扇及倾斜平原区(北京、保定、邯郸、郑州、安阳等);4、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地裂缝六、地裂缝(一)地裂缝定义v 地裂缝是指岩体或土体中直达地表的线状开裂。v 可以是现今构造活动在地面产生的地表破裂,也可能是人为工程经济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强烈影响的一种反应,如人为开采地下水的影响。多数情况下是自然或人为复合作用的结果。(二)地裂缝分类v 地裂缝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地壳活动、水的作用和部分人类活动(如矿山
21、开采等)是导致地面开裂的主要原因。v 按地裂缝的成因,常将其分为如下几类:地裂缝v 地震裂缝:各种地震引起地面的强烈震动,均可产生这类裂缝。v 基底断裂活动裂缝:由于基底断裂的长期蠕动,使岩体或土层逐渐开裂,并显露于地表而成。v 隐伏裂隙开启裂缝:发育隐伏裂隙的土体,在地表水或地下水的冲刷、潜蚀作用下,裂隙中的物质被水带走,裂隙向上开启、贯通而成。v 松散土体潜蚀裂缝:由于地表水或地下水的冲刷、潜蚀、软化和液化作用等,使松散土体中部分颗粒随水流失,土体开裂而成。地裂缝v 黄土湿陷裂缝:因黄土地层受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浸湿,产生沉陷而成。v 胀缩裂缝:由于气候的干、湿变化,使膨胀土或淤泥质软土产生胀
22、缩变形发展而成。v 地面沉陷裂缝:因各类地面塌陷或过量开采地下水、矿山地下采空引起地面沉降过程中的岩土体开裂而成。v 滑坡裂缝:由于斜坡滑动造成地表开裂而成。第二节 地质灾害识别方法v 地质灾害的发生通常具有综合的前兆,及时识别地质灾害前兆特征可以有效地减少灾害损失及人员伤亡。一、崩塌临灾前兆识别(一)崩塌的识别要领1、地形地貌特征v 崩塌山体坡度为55以上,且高差大(大于30m),坡体成孤立山嘴、山峰或凹形陡坡。崩塌坡体上有裂缝、房屋倾斜、开裂和出现醉汉林等现象。2、地层岩性特征v 崩塌体坡脚有块石大小相差悬殊结构零乱的崩塌堆积物,又叫倒石堆,崩塌体前缘小型崩塌、坠落不断发生。崩塌临灾前兆识
23、别3、构造特征v坡体内部裂隙发育,尤其是垂直和平行斜坡延伸方向的陡倾裂缝发育,或顺裂隙、软弱带发育,坡体上部拉张裂缝发育,裂缝不断加长加宽,速度突增,裂缝即将可能贯通,使之与母体(山体)形成分离之势。4、临空面v坡体前部存在临空空间,或有崩塌物发育,说明曾经发生过崩塌,今后还可能再次发生。v(二)崩塌稳定性的宏观判断标准v 1、地貌标志崩塌临灾前兆识别v斜坡坡面形态在纵剖面上可分为直线坡、凹形坡和凸形坡,在总坡度相同的情况下,斜坡稳定性顺序为凹形坡直线坡凸形坡,即上陡下缓的凹形坡最不稳定。此外陡崖处的岩屋地貌常发育有不稳定崩塌体。2、地植物标志v崩塌体斜坡草木丛生,树木高大直立,坡体后缘壁长满
24、了草木,则该崩塌较稳定,反之崩塌体斜坡草木不多,坡体后缘壁草木少,则该崩塌不稳定。3、建筑物标志v崩滑体上建筑物有开裂、倾斜、下座等受破坏现象,则该崩塌滑坡活动迹象明显,不稳定;反之则较稳定。崩塌临灾前兆识别4、位移标志v崩塌体上出现裂缝,崩滑体绝对位移(相对崩滑区外围稳定地段)越大,速率越快,裂缝相对位移越大,则该崩塌越不稳定,反之,则较稳定。5、坡体结构分析v崩滑体斜坡有倾向于临空面的软弱层面(带),v例如堆积层下伏泥质基岩面,或风化面、软质岩层的层面、软弱土夹层、硬质岩层与下伏软质岩层接触面,各类岩体中的断裂面等,这些软弱层面及其组合的产状愈有利于向临空面倾倒、滑移,该处斜坡愈是活动,崩
25、塌滑坡愈不稳定,软弱层面的抗剪强度越低,也愈不稳定。v反之则较稳定。崩塌临灾前兆识别(三)崩塌发生的前兆特征v凡较大型崩塌,要完成自身的变形破坏,都有其发生、发展的必须过程,在强烈破坏之前,都显示出一定的前兆特征。1、崩塌的前缘掉块、坠落,小崩小塌不断发生。2、崩塌的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嗅到异常气味。3、不时偶闻岩石的撕裂摩擦错碎声。4、出现热、氡、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5、动植物出现异常现象。滑坡临灾前兆识别二、滑坡临灾前兆识别v滑坡微地貌是滑坡形态要素在地表的展布,它代表山城变形的地面应变图像。v因此,不同发展阶段的滑坡表现为不同的微地貌特征。我们可以籍此来识别滑坡,判断其发展变化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然灾害 经济学 地质灾害 jbzg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