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伟人物事迹素材范文【3篇】.docx
《潘建伟人物事迹素材范文【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潘建伟人物事迹素材范文【3篇】.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潘建伟人物事迹素材范文【3篇】潘建伟人物事迹素材范文3篇潘建伟人物事迹素材12023年12月19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发布了年度十大人物(2023年全球科学界影响最大的十个人),中科大教授,“墨子号”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入选。自然以量子之父为题报道了潘建伟,开头这样写道:“在中国,有人称他为量子之父。对于这一称呼,潘建伟当之无愧。在他的带领下,中国成为远距离量子通信技术的领导者。”在很多人眼里,潘建伟是传奇:29岁,他参与的有关量子隐形传输的研究成果,被自然评为“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并列;31岁,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41岁,成为中国当时最年轻院士;45岁,获
2、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我们平时所说的“穿越时空”,其实就属于量子力学的范畴。潘建伟是世界量子力学领域的领军人物,说不定哪一天,他将成为穿越时空的那个人!当然,更切实际的是,他是中国离诺贝尔奖最近的那个人。求学不为名利,探索始于好奇1987年,潘建伟考入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填报高考志愿时,有人说学物理找不到工作,但父母告诉他,想干什么就去干什么,因此他才能没有功利心地走上研究物理之路。进入中科大后,潘建伟发现班上藏龙卧虎,光是各省高考状元就有七个。同学们的水平都很高,潘建伟却不想和大家拼分数。还和儿时一样,他要去钻研学习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那时,他就对量子叠加态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量子世界
3、的奇怪与陌生,让他陷入了苦思。想不明白就一直想,上课也想,吃饭也想,在期中考试的时候,他差点挂科。完成大学学业,并获得理论物理硕士之后,他决定出国读博。当时他确保能选上的导师是一位诺奖得主,如果跟着他,以后的发展肯定不成问题。可出乎众人意料的是,他竟然放弃了这位诺奖得主,选择了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塞林格教授。因为在他看来,塞林格才是量子力学方面最好的导师。果不其然,如今的塞林格教授已是世界量子力学的顶级大师。潘建伟的选择之所以异于常人,是因为在他看来出国不是为了名利,更不是为了镀金,而是为了顺着自己的兴趣真正学点东西。如今的潘建伟获奖无数,盛誉不断,人们都说他是中国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人。可在他眼里,
4、自己对物理学的钻研,跟这些奖没有任何关系,他甚至说过“科学的成就不需要奖项来肯定”。他所做的努力,只是来自于最初的好奇心。人们常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潘建伟却说:“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把为什么会有量子纠缠搞明白,我马上就可以死,没有问题的。但是现在可能还搞不清楚,所以我就想活得长一点,我想把它搞明白。”“在巨大的名利声望面前,潘建伟坚守学术的真谛,这是学者最难能可贵的。他嗅每一片落叶的味道,对世界保持着孩童般的好奇,只是和科学纠缠,保持与名利的距离,站在世界的最前排,和宇宙对话,以先贤的名义,做着前无古人的事业!”这是2023年潘建伟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时的颁奖词,这是对获奖者的赞美,更是对科
5、学家中肯的评价。潘建伟人物事迹素材2潘建伟,男,1970年3月生于浙江省东阳市。物理学家。199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1995年获该校理论物理硕士学位,1999年获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实验物理博士学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组部首批“计划”入选者,中科院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先导专项首席科学家。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等方面的研究。作为国际上量子信息实验研究领域开拓者之一,他是该领域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家,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首次实验实现量子隐形传态及纠缠交换、终端开放的量子隐形传态、复合系统量子隐形传态、16公里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3篇 伟人 物事 素材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