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活动教案5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活动教案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活动教案5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活动教案5篇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活动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二、能力目标: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三、德育目标: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是同学们早已熟悉的两个成语,这两个成语的含义是什么呢?和学习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荀子劝学一文,领略一下荀子是如何“劝学”的。1.介绍荀子学生看课本注,教师补充。荀子(约前313前238
2、),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官祭酒,后为楚兰陵令。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2.题解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
3、文章的艺术风格。二、课文诵读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纠正自己预习时的读音错误及断句不当之处。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检查学生字音掌握情况给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并注明通假字(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2)吾尝跂而望矣()(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4)其曲中规()(5)虽有槁暴()()(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7)君子生非异也()明确:(1)ku(2)q(3)lu(4)zhng(5)yu通“又”;p(6)zh通“智”(7)xng通“性”4.指名23名学生朗读课文(分节读)教师作朗读提示:为了突出强调,有时需重读,有时还需读后稍作停顿。例,第一段:“学不可以已”,应重读“学”“不”“已”,并
4、且“学”后稍作停顿,即:“学/不可以已”,以下要根据文意自己确定重读,停顿情况。第四段,应注意一组一组的对比句,要把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和态度读出来严格按标点符号的停顿来读。5.分组齐读课文(通过读、听,强化记忆)三、课文分析1.讨论、分析全文的思路结构(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观点的?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总结、点拨: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就是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这一中心论点,是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方面来论述的。课文一开头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一论点后,接着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在第二段中,学习可以使人“知明
5、而行无过,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三段,学习使本性与一般人没有差别的人成为君子,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作用,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四段,学习应持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方法和态度,半途停止是不会学好的,只有“学而不已”才能成功,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2)结合完成“思考和练习一”,引导学生理清全文思路结构组内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归纳板书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活动教案篇2教学目标:1、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和善。2、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3、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4、体会作者的平等意识与人道主义精神
6、,引导学生关心普通人。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走近老王(投影画像)师:同学们请看屏幕,从画像上看,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意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对他人关注的习惯。)刚才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说得也不错。这幅画中的主人公叫老王(板书课题作者),从题目看,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老王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同学们刚刚对他的描述是不是和作家杨绛写的相符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老王去进一步了解这个人物。2、简介作者(多媒体展示)二、认识老王:生速读课文师:刚才看了老王,现在又读了老王,老王在你的心中有没有留
7、下了新的印象?请用老王是一个的人,表现在。的形式表达出来。1、老王是苦人。学生迅速浏览课文,谈谈自己对老王的印象。(多媒体展示)生活艰苦。明确:课文前面四段,主要是介绍老王的基本情况。老王一辈子艰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的,眼睛又不好。这些说明他的生活艰难。(板书:生活上-条件艰苦)精神凄苦。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了解到老王的处境艰难,有人说,生活苦不算苦,就怕心苦。老王的心境如何呢?(内心的痛苦和孤独)能结合课文具体谈谈吗?明确:失群落伍、单干户、没亲人、不老实-被人瞧不起,没人搭理(板书:精神上-内心凄苦)2、老王是善人。从上
8、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老王的艰难与辛苦,不只是反映在生活上,还体现在精神上。可以说,老王是个不折不扣的苦人-贫穷卑微,是社会中的弱者,他是不幸的,但难能可贵的是,他在逆境中依然保留纯朴善良的品质。明确:老王的善良也有许多表现,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老王的善良更表现在,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小结:老王是不幸的,他在生活的贫困线上苦苦挣扎,穷苦卑微,他的艰苦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对于这样不幸的人,我们应当同情和关心。但老王又是可敬的,他善良纯朴,关心人,讲仁义,他需要钱,但
9、他更重感情,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尊重的。板书生活艰苦苦关爱老精神凄苦王善老实厚道尊重三、品味老王:师:文章中写了老王很多事,有些事一带而过,有些事却要具体写详细写。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详写”和“略写”?那些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我们要详写。课文中也采用了这种方法。老王的哪件事写得最详细最感人?生:最让我感动的是:老王临死还要送鸡蛋香油还人情这一情节。师:有此同感的同学请举手。既然大家都认为这一段感动人,那么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一片断。1、指名读。(注意读出感情)2、学生听读,并思考: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作者在刻画人物时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手法?(外貌、行动)这两种手法课文分别体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请大家把它们找
10、出来,3、小组交流体会。解;B、体现作者感情的字词)(意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创新能力。)四、善待老王:1、面对老王的遭遇,作者一家表现如何?学生谈谈对我们一家的看法。明确: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关心老王生活,三轮改成平板三轮,生意不好做,作者关切地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作者的女儿知道老王有夜盲症,送给他大瓶鱼肝油。说明我们一家也是善良的。(投影)教师小结:大家的理解都很好。作者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所以她才会用一颗善良关爱之心去对待老王这样的普通人。我们常说,理解是相互的,善良也是相互的。你宽容、慈爱,你才能体
11、会到别人的宽容和慈爱,才会用平等的、尊重的目光,去对待你周围的人,哪怕他只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2、师:善良老实的具有金子般心灵的老王就这么去了,在他生前经常照顾他的杨绛有什么样的感受?(愧怍)理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明确: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她觉得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老王是一个不幸的人。而自己对老王的关爱不够,所以感到愧怍。五、关注老王:师:老王生前,杨绛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但她仍感到自己对老王关爱不够,深感愧怍。而我们的身边也有许许多多的老王,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他们?(多媒体展示弱势群体图片)说话训练:任选一张照
12、片准备两分钟发言,角度自选。教师总结:在这个世界,人只有身份不同,谋生方式不同,但每个人的人格是平等的,并且在一些普通人的身上,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因此人只有幸运者和不幸者之分,而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社会需要爱,社会呼唤爱,我们要尽可能关心周围的人,特别是那些有不幸遭遇的人和处境艰难的人。我们应当用善良体察善良,用爱心浇灌世界。(多媒体展示)六、欣赏歌曲让世界充满爱,感受生活。七、课外练笔:请赶快拿起你的笔,把发生在你周围的“爱”的故事真实的描述出来,让“爱”的主题永驻人间,让人们体会到人间的那一份真情吧!高中语文老王作者简介杨绛(1911年7月17日
13、-2016年5月25日),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祖籍为江苏无锡,出生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成为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研究生。19351938年与丈夫钱钟书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和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1953年,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主要文学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2003年出版回忆一家三口数十年风雨生活的我们三,96岁成书走到人生边上,剧本弄假成真,称心如意、风絮等,翻译了一九三九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西班牙著名流浪汉小说小癞子、法国勒萨日的长篇小
14、说吉尔布拉斯等。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活动教案篇3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认识“讨论”这种口头交际活动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意义及作用。2.借助情境理解“讨论”这一语文活动中应培养的主要的语文能力。3.通过讨论演练体会“讨论”中的角色任务,练习有效地讨论。4.在讨论活动中,提升对生活的认识,促进德能共长。教学重点2.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善于倾听,敏捷应对”是语文学习的重点。3.能否把握“讨论”的基本要求,善于倾听,在交流中捕捉重要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表达自己地观点,提高合作意识,是“讨论”学习的评价标准。教学思路“讨论”的理性认识“讨论”的策略把握“讨论”的能力训练主要教学方法以实践为主,以动态的语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教学 设计 活动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