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旅游感想心得体会山西深度游的感想(六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山西旅游感想心得体会山西深度游的感想(六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旅游感想心得体会山西深度游的感想(六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山西旅游感想心得体会山西深度游的感想(六篇)主题山西旅游感想心得体会一 太原晋中平遥灵石行程介绍 (与领队协商后介绍)敬重的女士们、先生们,晋商文化之旅是一条集中展现以晋商为主的民居建筑、民俗风情、商业文化的旅游线路。其中的山西博物院是目前中国一流的现代化、综合型大型博物馆之一,中国煤炭博物馆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煤炭行业博物馆,晋祠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园林式祠庙建筑群,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是一座原汁原味的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出色范例,日昇昌票号是现代中国银行业的“乡下祖父”,乔家、王家、渠家、曹家、常家等晋商大院,都是一部部鲜活的明清晋商建筑、民俗、经贸、生产、生活方面的史书,一到处不
2、行不去的旅游胜地。整个行程约200多公里,北可与五台山佛教圣地相连,南可与临汾、运城的寻根觅祖之旅相接,东西可与太行山之旅和黄河文明之旅左右照应,有着完善配套的接待设施、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一条颇具山西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线路。 第一节 太原市 (机场路至龙城大街途中)敬重的女士们、先生们,太原武宿机场由于东边有武宿村而得名。武宿村位于太原市与晋中市榆次区中间,地处交通要冲,宋代曾经是兵马教场,有驻军巡守而得名。像武宿这样由于设置军营而得名的地方,四周还有很多,它们都曾经是宋代设置平晋县时的兵营(简介新营村、北营村、马练营村)。 经过南环高速桥下,我们来到的这段108国道,也叫“太榆路”,连接
3、着太原市区与晋中市榆次区。太原的环城高速大路长86公里,机场右侧的高速大路通往北京,全长560公里。它在山西境内分别形成两段。第一段叫“太旧路”,是指太原到晋冀两省交界处的旧关,长144公里。其次段叫“太阳路”,是指太原到阳泉市,长124公里(选介太旧路、太旧精神、太阳路、平遥至和顺高速大路、太原都市圈、太榆同城化)。 这一条龙城大街宽110米,长7.8公里,东西横贯太原市的城南区域,既是一条分别通向太原市区中心、机场、晋中市榆次区的快速主干道,又是一条古城新区建立的中心带。 龙城大街两边的国槐树是太原市的市树。太原的大路旁、街道边、庭院中、公园里,栽得最多的树就是国槐。国槐耐干旱、易成活,叶
4、密荫浓,特别相宜太原枯燥少雨的气候。太原栽种国槐历史悠久,现在仍可见到很多千年古槐。晋祠就可看到饱经沧桑、生气盎然、郁郁葱葱的唐槐和隋槐(简介“黄陵”)。 (市情概况)为什么这条路叫龙城大街?由于太原誉称“龙城”。数千年来,太原是殷商时的北唐之地,晋阳古城是战国时的赵国初都,前秦苻丕时的国都,东魏时的下都,北齐时的霸府别都,大唐的北京北都,后唐的西京北都,后晋、后汉的北京,北汉的国都。之后是元明重镇,晋商都会,现在是山西省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2500多年的历史文化,使得这座城市至今充满唐风晋韵。 太原于公元前497年建城,由于古城地处晋水之北,中国人一直称“水北为阳”而名“晋阳”。晋阳在秦称
5、“太原”,在汉叫“并州”。“太原”是高大平缓的平原的意思。“并州”之名,则源于太原“地在两谷之间”,就是太行、吕梁山脉之间。两山平行谓之“并”,太原简称“并”即由此而来。 “晋”字的来历,与地理风俗关系很大。从象形角度看,古体“晋”字,特象一个插着弓箭的箭袋。说明远古时期,生活在这块高大平缓之地上的人们,习武尚箭之风很盛(见彀梁传),他们也就很自然地把这方黄土叫“晋”。境内的河水叫“晋水”,晋水北边的城市,就叫“晋阳”了。 晋阳古城遗址就在晋源区的古城营村四周,至今还有数段城墙遗址和三座小城遗址存在。这座古城历经春秋、战国、秦汉、三国、南北朝、隋唐、五代,曾经是中国历史上“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
6、之都邑”,“踞天下之肩背,为河东之根本”的雄藩巨镇。 尤其隋末太原留守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灭隋兴唐得天下。五代十国,太原更是先后涌现出后唐李克用和李存勖父子、后晋石敬瑭、后汉刘知远、北汉刘崇等所谓的“皇帝”,加之太原西、北有系舟山(又称“龙首山”)、天龙山、龙山,所以才有了太原是座“龙城”,并且会出“真龙天子”的说法。 正由于太原有“龙城”的称谓及其历史影象,也正由于藩镇跋扈、封建割据的局面屡次消失在太原,更由于赵宋皇帝生怕京城之外消失其同类,晋阳古城在宋初遭到了一次灭顶之灾。 公元979年即宋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赵光义率军攻灭北汉,夺取晋阳,下令火烧水淹了这座城周21公里长的都市,还把它由
7、府级降到州级,移治榆次,另置平晋县,才放心地返回了东京汴梁。可是他没有想到,晋阳古城之毁,从今使得中原失去一大屏障(参阅:丛书1太原史话)。 晋阳古城虽然由于备战而始、兵燹(xin)而终,但其所在地域的战略地位从未转变。出于抵挡契丹辽国的需要,晋阳被毁3年之后,宋太宗下令在晋阳故城东北15公里,汾河对岸的唐明镇今日的太原市中心区,由大将潘美主持修建了规模较小的宋太原城(简介“丁字街钉龙脉”城建现象、涵义)。 经受金攻宋、元灭金屡次大战的破坏后,宋太原城在明朝朱元璋第三子朱棡受封晋王后,迎来它的第1次扩建。当时的太原夯土城墙外包城砖,周长12公里,高12米,开有八门,气概磅礴,雄伟壮丽,时称“锦
8、绣太原城。” 现在的太原,辖6区1市4县,面积6988平方公里,人口424万,在全国的经济建立中,仍旧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中心。世界产量最大的特种钢生产基地太原钢铁集团公司就在太原。 (滨河东路)前面的祥云桥,就像一支高擎的火炬。我们现在行驶在汾河东岸的这条路叫“滨河东路”。沿路北行,您会到处感受到太原的巨变。祥云桥的得名,恰因大桥开工之日,适逢2022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在太原传递。奥运火炬的传递,同时点燃了太原城南新区建立的万家灯火。新建成的长风文化商务区,已成为太原的城市文化新地标。 路西这条河流就是黄河其次大支流、山西的母亲河汾河。汾河流水哗啦啦这首歌,唱
9、得就是这条河。汾河全长716公里,从北向南,几乎贯穿山西全省。山西有很多地名都与汾河有关,比方:汾阳、汾西、临汾、襄汾就连山西最出名的酒也叫“汾酒”。汾河由北而南穿城流过,将太原市区分为东西两局部,我们习惯称“河东”、“河西”。太原市的河东是政治、经济、商业的主要活动中心,河西则以工业区和文化商贸会展区为主。 汾河两岸,现有10座大路桥梁,交通非常便利。前面就是被誉为“月亮桥”的南中环桥。茫茫夜色之中,彩灯辉映大桥,彷佛一弯新月,似乎正从波光粼粼的河面升起。假如从桥两端看,大桥又如一只将要展翅高飞的大雁。 这一座跻汾桥被誉为“摇篮桥”,是太原市首座步行景观桥,直抵长风文化商务区。每逢夜幕降落、
10、华灯初放,跻汾桥通体透亮灿烂,为并州夜景增加一处“银虹丽影”,更与长风文化商务区的五彩华灯一起,在汾河两岸高楼大厦的众多灯光交相辉映下,不停地变换着被誉为“长风文化岛”的漂亮夜景 在这一座象征展现山西和太原文化内涵的“岛”上,会聚着如“飞碟”、似“玉璧”般的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象征三晋文化艺术、尽显“山西之门”开放包涵气度的.山西大剧院;表达科技理念、形状似乎巨大手风琴的山西科技馆;如同岩石、又仿佛层层书卷的山西省图书馆;颇具“灯笼”造型、俗称“五个桶”的太原市博物馆;灵感来自梯田地貌、极富张力的太原美术馆。 这6大地标性、文化性建筑,与文化岛内的生态路网、内河小桥、绿地、喷泉、雕塑、叠水等
11、,以及汾河公园、山西奥体中心,汾河上的跻汾桥、南中环桥、祥云桥、长风桥等一起,形成了一处国际性公众文化大舞台,又环绕成一个市民休憩、游玩的城市公园,获得了亚洲人居环境协会和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办公室联合颁发的20_亚洲都市文化奖。 这一座长风大桥长570米,中间的绿化带宽3米,堪称一座“绿桥”。大桥东西的长风大街,与龙城大街一样,贯穿太原市区,全长4.67公里,宽80米,仅道路两旁的绿化带就宽20米。长风大街建成10年来,与其前身是一条坑洼不平的窄巷土路大为不同,沿街南北已经成为太原的一处商业贸易区。 太原市的街道,大局部比拟正直、宽敞,方向感强,不是正南正北,就是正东正西,很少有斜向的。很多外地
12、人都开玩笑地说,太原市的街道和太原人一样。太原市的街名,也起得很有规律。但凡南北方向,都叫做“路”;但凡东西方向,都叫做“街”,非常便利。因此,大家在太原不用担忧迷失方向 我们沿着滨河东路向北行驶,很快就要到达市区中心。大家已经看到,汾河碧波荡漾,两岸树木茂密,绿草茵茵,小径纵横,环境宜人。太原市的气候比拟温柔,冬无寒冷,夏无酷暑,昼夜温差较大,最热的7月份,晚风清爽,可以消去白天的暑气,是盛夏避暑的好地方。 汾河公园在治理汾河及其两岸湿地的根底上建立,目前已有21公里长。今后,随着城市建立,太原将会呈现“一条碧带穿城过,百里青山半入城”的美景。现在的滨河公园内,白天,儿童们在这里玩耍玩耍;晚
13、上,万盏华灯齐放,辛苦了一天的人们在这里闲逛休闲,市民们把它誉为“太原外滩”。 滨河东路右侧的太原碑林公园,保藏有明、清时期的书法碑石418通,也是一座大型个人书法碑林。其中的北园,又叫“傅山碑林”,收集陈设了明末清初出色的思想家、医学家、书画家傅山先生的真、草、隶、篆、行等书法作品222幅,每一件作品都表达出傅山的人品、学养和人格(简介傅山,参阅:丛书1明清启蒙思想家傅山)。 在2500多年的城市进展中,太原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原有的城市标志即双塔寺的“凌霄双塔”,牛驼寨的解放纪念碑,均屹立在市区的东大门;古刹崇善寺、文庙、万寿宫、纯阳宫、清真寺、天主堂都地处繁华闹市;市区中心的督军府旧貌
14、犹存、神奇迷人;古老的晋祠是中国最大的祠庙式古建园林,天龙山石窟、龙山石窟均被誉为雕塑精品;蒙山大佛是中国最古老的摩崖石刻大佛;郊区的多福寺、净因寺、窦大夫祠等以及太原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着较高的文化旅游价值(参阅:太原风景名胜志)。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经赞美太原“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并州自古多豪杰,战斗五代几百年。”太原作为北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重镇,历史上名人辈出。春秋时期有闻名建筑家董安于,行侠好义的豫让,赵国名将廉颇;魏晋时有史学家王沈、王助,文学家孙绰;唐代有宰相狄仁杰,闻名诗人王维、王之涣、王翰、王昌龄、白居易,文学家白行简;宋代有书画家米芾(f),名将杨业、
15、杨延昭、呼延赞;金代闻名诗人李汾,元代戏曲家乔吉,明代三国演义罗贯中,清代闻名学者阎若璩等,均对中华文明作出了奉献(郭利萍供稿,参阅:丛书1唐代名相狄仁杰、祖籍并州诗豪白居易)。 主题山西旅游感想心得体会二 欢送大家来太原旅游!在巡游太原的景点名胜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今日的太原和历史上的太 原。 太原作为山西省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和交通枢纽。太原市位于山西中部,辖3县1市6区,总面积约700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168 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80万,其中市区人口160多万。太原东、西、北三面环山,黄河的其次大支流汾河由北而南穿城流过,把市区劈为两半。而5座风格迥异的大桥又将
16、东西两岸紧紧连在一起。市内高楼商厦比肩屹立,绿地公园散落有致,草坪树带随街延长,尽显壮丽的现代都市气派。顺便告知大家,太原的街道极为标准,凡南北走向皆称路,如建立路、五一路、并州路、解放路、平阳路、新建路、桃园路、滨河路;凡东西走向均叫街,如迎泽大街、府东府西街、双塔东西街、成功街、西矿街、学府街。使行人倍感便利,断无迷失方向之忧。城周四郊,绿野平畴河渠交叉,地肥水美物产富饶。清徐葡萄、晋祠大米、老陈醋都是四海享誉的名产。晋祠、天龙山、崛围咽山等景观雄奇壮美,各具风采。因此,古来就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 太原是一座具有2400多年历史的古城。传奇太原这块地方属于尧帝的子孙所受封的唐国,所以西
17、周初年周成王封其弟姬虞于唐,便称唐叔虞。到唐叔虞的儿子这一代,改国号为晋。但当时晋国的中心在今日的晋南冀城一带,直到公元前6世纪初晋国的势力才扩展到太原一带。太原古称晋阳,奠基于春秋末期。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初,晋国卿赵简子的家臣董安于和尹择在晋水之北筑城,取名晋阳,其位置约当今日太原市晋源镇的古城营村。赵氏家族以晋阳为据点积蓄势力,奠定霸业。 公元前453年,把握晋国大权的智伯联合韩、魏攻打赵襄子。赵凭借晋阳高城深池固守,使智氏难以得手。智伯急中生智,发觉晋水从龙山那边流来绕城而过,便想出水攻之计,遂掘渠引晋水欲灌晋阳,这便是晋桐智伯渠的来历。赵襄子用唇亡齿寒的道理说服韩、魏,里应外合,共灭智
18、氏,瓜分其地。至此,晋国之地悉为赵、韩、魏三卿所占,史称“三家分晋”,因有“三晋”之说。到公元前420xx年,周天子正式成认赵、韩、魏三者的诸侯国地位,成为战国七雄中的三强,而赵国的都城就是晋阳。晋阳作为赵国首都历20xx年,公元前386年赵迁都河北邯郸。但赵氏在晋阳的基业已逾百年。 战国后期,秦国屡败赵国,随之在晋阳一带置太原郡,治所设在晋阳。需要说明的是,太原本义为宽阔的平原,战国之前泛指汾河流域的平原地带,秦置太原郡之后,太原作为行政名称固定下来。从今,太原即指古之晋阳,晋阳亦指今之太原,二者通用。 汉朝太原为北方重镇,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20xx年)在晋阳置并州刺使部,统领太原、上
19、党等六郡。从今太原又称并州。并州之名可能源于太原位于东西两道山脉之间,两山平行谓之并。 西晋末年,并州刺使刘琨为了防备匈奴的侵袭,扩筑晋阳城,使之成为城墙高13米,周长14公里的大城市。东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大乱,太原先后被后赵、前燕、前秦、西燕、后燕交替攻占。直到公元396年,北魏40万大军攻人晋阳,复置太原郡,古城才得到较长时间的疗养生息,并且成为北魏南下河南、东出河北的重要基地。 北魏权臣高欢于532年在太原设大丞相府,并营造了规模宏大的晋阳宫,太原被称为“别都”。高欢之子高洋取代北魏建北齐后,虽定都于邮城(河北临漳),但对其发迹之地太原进展了大规模的修建。在20xx年间建起大明宫,兴修1
20、2院,其辉煌壮美程度远远超过首都邮城。高洋还在太原西山凿佛龛、雕佛像、建佛寺,在晋水源头修鱼沼飞梁。太原面貌为之一新。 太原的黄金时代是隋唐两朝。隋场帝杨广在即位前被封晋王,视太原为“发样之地”,称帝后在太原大兴土木。先在北齐晋阳宫外筑起高13米、周3.5公里的新城,后又在新城西边筑起高13米、周4公里的仓城,接着又建筑了其次座晋阳宫。在此同时,隋场帝还征调数十万民工开山筑路,修成由太原到京师长安和宁武管涔山避暑行辕汾阳宫的两条驰道,太原的交通更加便利。 隋朝短暂,很快被唐朝取代。而兴唐的李渊父子便是从太原开基立业的。唐高祖李渊曾长期任隋朝的山西河东抚尉使、太原留守等职。唐太宗李世民的青年时期
21、也是在太原度过,被人称为“太原公子”。在隋末天下大乱之际,李渊父子于公元620xx年誓师晋阳,当年11月便攻人长安,建立唐王朝。太原这段特别历史使它拥有仅次于长安的重要地位。先被定为“北都”,后又改名“北京”,最终又恢复为“北都”。太原城也随之大大扩展。据新旧唐书记载,唐代晋阳已经成为横跨汾河两岸、由三座城池联接组成的大都市。西城在汾水西岸,也称府城或州城,高13米,周长 21公里,内里包括宫城、大明城、新城、仓城四座小城,把北齐和隋代的宫殿全部囊括进来。东城在汾河东岸,为贞观名臣李副主持修建。因东城内井水苦涩,难以饮用,又修建了引水工程“晋渠”,将晋水从西城外架槽引入东城。东西两城之间,跨汾
22、河又有一座“跨水联谍”的中城,把东西两城连为一体,故又称“连城 ”,是则天武后时并州长史崔神庆主持兴建。晋阳三城,虽各有城池,又浑然一体,共有城门24道,进退攻守彼此照应,互为依托,风格独特。 唐末五代天下由治而乱,名城晋阳也几易其主。先是后唐的“西京”,随后继为后晋、后汉、北汉的“国都”,这里的动静治乱直接影响到北国与中原。从北齐高洋父子,隋朝杨广,唐朝李渊父子,到五代三主(后唐李存勖、后晋石敬塘、后汉刘知远)及北汉的刘祟,这一个个所谓“真龙天子”都是从太原起家夺取天下。太原可以说是藏“龙”卧“虎”之地,故又有“龙城”之称。 晋阳城易守难攻。宋王朝建立已数十年,但晋阳仍在北汉刘氏手中,直到太
23、平兴国四年(公元 979年)其次代天子宋太宗赵光义“御驾亲征”,围城攻打近半年,北汉主刘继元出城投降,宋朝才算攻取晋阳。宋太宗一则仇视晋阳军民的坚韧反抗,二则惧怕别人再踞晋阳成“龙”,便下令焚毁晋阳城,并引汾水、晋水淹灌废墟,进而使历时1400多年的晋阳古城毁于水火。流离失所的城中百姓纷纷外迁,其中不少人移居汾河东岸的唐明镇。 太原究竟是北方战略要地,毁掉旧城之后必需再建新城。公元982年,焚灌晋阳后不到三年,宋朝大将潘美便奉旨扩展唐明镇,筑起四周10多里的土城,这便是现在太原城区雏型,太原由此进入一个新的进展阶段。宋朝统治者避讳“晋阳”、“太原”旧名,便在这座扩大后的土城设置了阳曲县,从今太
24、原又有“阳曲”之称。需要说明的是,赵光义为斩断“龙脉”,杜绝太原再出真龙天子与其争夺江山,就把太原的街道大都设计成“丁”字形,取“钉”之谐音,以钉死龙脉。如今太原仍有一些丁字街口。新建的太原进展很快,到宋代中期,太原又成为一座商贸兴旺、风光秀丽的北方名城,被誉为“锦绣太原城”。 宋朝后期及金元两代,北方又是乱世,太原城又遭战火之劫。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漳的北伐军进入太原时,这里已是一座人烟罕见的空城了。洪武三年(公元1371年),明太祖朱元漳封他的三儿子朱棡为晋王,坐镇全国九边重镇之首的太原,经略北边防务。朱棡命永平侯谢成扩建城池,谢成在宋城根底上向东南北三面扩展,建成周12公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旅游 感想 心得体会 山西 深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