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池上楼高一上册语文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池上楼高一上册语文教案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登池上楼高一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登池上楼教案课文解读作者简介谢灵运(385433),南朝宋代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名臣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他从小生活奢豪,养尊处优。后曾任永嘉太守、侍中、临川内史等职。他在政治上有一定的野心,“自谓才能宜参机要”。而当时执政的出身比较寒微的刘宋王族与王、谢等门阀贵族存在着矛盾。后来在争权夺利的斗争中获罪被杀。谢灵运喜爱山水,经常率众四处漫游,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他游览的山水很多,观察自然景物很仔细,再加山他的高度艺术修养,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山水中存在的自然美。他有许多传诵的名句,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给人以清新可爱之感。他是中国诗歌史上重要的山水诗人。基
2、本解读登池上楼是谢灵运出任永嘉太守时所作的一首诗,是谢灵运的名作之一。诗题中的“池”是谢灵运居所的园池,后人称为“谢公池”。这首诗作于谢灵运任永嘉太守时的刘宋景平元年(423)的春天。当时正是刘裕代晋后,建立南朝刘宋王朝(420)不久。谢灵运由朝官外放,郁郁不得志,但又无可奈何。诗中就是抒发了这样的感情。全诗共22句,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从开头“潜虬媚幽姿”到“卧疴对空林”,共8句。这一层首先描写虬、鸿,然后反衬自己。“潜虬媚幽姿”的大意是:潜游的虬龙自我怜惜美好的姿态。“飞鸿响远音”的大意是:远飞的鸿鸟响起了悠远的鸣声。这两句写潜龙、飞鸿在海阔天空中逞姿长鸣,悠游自在。下面几句转写自己的处境不
3、如虬、鸿。“薄霄愧云浮”的大意是:看到高飞的鸿鸟迫近云霄我很惭愧。薄,登池上楼简析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沈。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及穷海,卧对空林。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注释】虬:传说中一种有角的小龙。媚:自我欣赏。幽姿:优美的姿态。薄:迫近。怍:惭愧。进德:增进自己的德业,此指仕途上的进取。退耕:隐退耕作。徇禄:追求官爵俸禄。穷海:边元的海滨,此指永嘉(今浙江温州)。():病。卧,卧病在床。衾:被子。昧:不明白。这句说因
4、卧病而竟不知季节的变换。褰开:揭开帷幔。窥临:近窗观望。聆:听。岖(qn):山势高峻的样子。初景:初春的阳光。革:改变。绪风:冬季残留下来的寒风。新阳:新春。故阴:已过去的冬季。变鸣禽:鸣叫的鸟儿变换着种类。祁祁:众多的样子。豳歌:指诗经豳风七月,其中有“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的诗句。萋萋:草的样子。楚吟:指楚辞招隐士,其中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句子。索居:独居。易永久:容易感到时间长久。离群:离开朋友。处心:安心。持操:保持自己高尚的节操。岂独古:难道只有古人能做到。无闷:没有。指隐士不为世俗易其志,不求成名,避世而无所烦闷。出自易经乾卦。征:验,得到证实。
5、【鉴赏】晋初,政局混乱,文人常借歌咏山水寄托超脱尘世的情志,这首诗即体现了这种创作倾向。诗的前六句以三组对比来倾诉诗人矛盾的性情。“潜虬”,“栖川”,“退耕”象征他归隐田园,怡然自乐的心愿,“飞鸿”,“薄霄”,“进德”则象征其人生的报负。三组对比连用。由里及外,层层推进,突出强调了诗人矛盾的心情。其中第一句暗用易经乾卦和渐卦中潜龙与飞鸿的意象,类似于比兴手法。“徇禄及穷海”一句交待了此诗写作的背景,与后文抒情作铺垫。接下来“衾枕昧节候”八句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春景。这八句对仗工整,视线由里及外,由远及近,由高及低,揉和听看感官的感受,写出了动与静、声与色,明与暗,冷与暖的各种对比,是一幅生动的早春
6、的图景。传世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自然浑成,清新可爱。“生”字似信手拈来,传神地写出了春天的特征,因而这一句常用来引证谢诗的风格。最后六句抒发了诗人欲遁世离尘又徘徊不决的苦闷,情调低沉哀伤。虽然结句勉励之志尚在,然而这种遁世无闷的人生哲学不过是自我安慰罢了。全诗层次分明,描写工细,然而不免有人工雕凿之感。他旨在从外物远累的角落寻求自我解脱,然而,由于过分逼真地再现自然,反面失去了山水之乐,终不似陶诗之自然天成。登池上楼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栖川怍渊沉()(2)卧疴对空林()(3)祁祁伤豳歌()(4)白日丽飞甍()(5)泪下如流霰()(6)谁能鬒不变()2.解
7、释下列加点的字:(1)薄霄愧云浮;(2)卧疴对空林;(3)初景革绪风;(4)索居易永久;(5)喧鸟覆春洲;(6)佳期怅何许;3.翻译或者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1)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2)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3)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4.登池上楼一诗可以分为几个层次?请略作分析。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510题。登池上楼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持操岂独古,无
8、闷征在今。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悠远的鸣声)B.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为了禄位而死去)C.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揭开帷帘,打开窗子)D.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保持节操)6.请选出与“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中“薄”字的含义相同的一组:A.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B.露申辛夷,死林薄兮。C.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D.日薄西山,气息奄奄。7.请选出对登池上楼一诗理解错误的一项:A.诗首四句,是诗的起兴,又含有比喻之意。这里,诗人将“我”与物连接在一起,使这几句诗的比喻之意十分显明隐居之士悠然自适,仕宦之人志得意满,我欲为官仕途不顺,
9、我欲隐居又乏此高致。B.“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这种对自我状态的认识和分析,反映了诗人在仕与隐的去向上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内心矛盾和痛苦。C.“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美好的春光,使作者的烦恼一扫而光,心境变得愉悦,决定做一个自得其乐的隐者,与自然合而为一。D.这首诗,或比喻,或直陈,写景仗着生动,写情真挚坦诚。8.诗的开头两句“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应该怎样鉴赏这两句?9.如何赏析诗中“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这两句?10.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二)阅读下文,回答1115题。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注。以父
10、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去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入为三司户部副使。秦陇斜谷务造船材木,率课取于民;又七州出赋河桥竹索,恒数十万,拯皆奏罢之。契丹聚兵近塞,边郡稍警,命拯往河北调
11、发军食。拯曰:“漳河沃壤,人不得耕,邢、洺、赵三州民田万五千顷,率用牧马,请悉以赋民。”从之。解州盐法率病民,拯往经度之,请一切通商贩。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
12、,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注:宋初设“京朝官员知县事”,管理一县的行政,也有兼管一县兵事的。因本非县令而管县,故称知某县事。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除:任命,授职。B.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寻:找,觅。C.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造:到去。D.恶吏苛刻恶:讨厌,不喜欢。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父母皆老,辞不就以故河塞不通B.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入为三司户部副使C.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欲将夺之,必固与之D.久之,赴调,知天长县第归,杀而鬻之13.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包
13、拯立朝刚毅、谋国为民的一组是()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又七州出赋河桥竹索,恒数十万,拯皆奏罢之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A.B.C.D.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包拯侍亲至孝,为了父母,两度辞官不就;父母去世,包拯在墓旁草庐中办完丧事仍不忍离开,乡中父老多次劝慰他。B.包拯在端州当知府时,让制砚者只制出够上贡的砚台数,自己清廉自守,一年到头也不带走一方砚台。C.包拯不仅铁面办案,而且富于智慧机巧。当一权贵因建花园亭台侵占了惠民河后,包拯当时隐忍不说,
14、逢京城涨大水时,才趁机拆除了那些建筑。D.包拯不仅自身刚正清廉,而且对后人也有严格要求。他订下规矩:后代子孙作官的人中凡是有贪赃者,活着不能回家,死后不能葬入祖坟。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2)解州盐法率病民,拯往经度之,请一切通商贩。三、表达交流16.古人在不得志的时候往往寄情山水,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大自然中。你怎样看待这种做法,谈谈自己的认识。解析与答案一、积累运用1.思路解析:这里的字有些是要比较详细地掌握的,如“怍”“霰”“疴”等,而有些是只要简单掌握就可以了,如“豳”、“霰”、“鬒”等。答案:依次为zu、k、b
15、n、mng、xin、zhn。2.思路解析:这里考查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的含义。答案:(1)愧对。(2)病。(3)消除。(4)孤独。(5)覆盖。(6)悲伤。3.思路解析:第1句的关键词为“进德”。第(2)句的关键词为“革”、“改”。第(3)句的关键词为“怅”。答案:(1)要想增进德业限于智力拙劣,要想隐退躬耕体力不能胜任。(2)初春的阳光消除了冬季残存的寒风,新春改变了已过去的残冬。(3)回乡的日期在何时,我惆怅不已泪落如雪珠。4.思路解析:谢灵运的诗有一种结构,就是“叙事写景议论”,这一点有助于我们给诗歌分段。答案:此诗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应是前八句,是叙事,当然包含对自己的处境和心境的叙述;第二
16、层是中间八句,是写景;第三层是后面六句,是议论,诗人联想到诗经七月和楚辞招隐士,从中拈出一个“归”字,表示自己的归隐之志。二、阅读理解5.思路解析:B项,应为追求禄位。答案:B6.思路解析:A厚度小。B丛薄,草木杂生的地方。C厚度小,与“厚”相反。D迫近,逼近。答案:D7.思路解析:优美的春光更加构起了作者的感伤情怀。答案:C8.思路解析:手法是起兴,鉴赏应该从效果作用方面入笔。答案:这两句运用了兴的手法。首句写俯视池中,不禁联想起虬龙的深潜而自媚。下一“媚”字,把潜隐者悠然自得的情态描绘得栩栩欲活。诗人借助想象的彩翼,化虚为实,把本属传说的动物描绘得相当逼真。次句写仰视飞鸿,想象它振翮高骞而
17、扬音九霄,又描绘出进取者春风得意、奋发有为的情状。9.思路解析:这两句写出了初春的特点。答案:“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神来之笔,作者紧扣新春景色的特点,由远及近,绘声绘色,赋予春景以感情。这两句景情融化,自然贴切。10.思路解析:要读完全诗才可以回答,由诗的前两句“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即可以看出来。答案:描写了诗人即将离开京城建康(今江苏南京)的傍晚,登上三山回望京城的情景,抒发了眷恋京城之情。11.思路解析:寻:随即,不久。答案:B12.思路解析:B前“为”是介词,“因为”;后“为”是动词,“成为”。C前“与”是介词,“跟、和”;后“与”是动词“给、给予”。D前“之”是助词,无意义;后“之”是代词,“他们”。答案:A13.思路解析:说明包拯善于推断,料事如神。说明包拯待人厚道,能宽恕别人。答案:C14.思路解析:原文没有包拯隐忍的内容。答案:C15.思路解析:第(1)句考查“缘”、“遗”等词。第(2)句考查“病”、“经度”等词语。答案:(1)端州生产砚台,前任地方官借口上贡,一律(全都)索要几十倍的数量用来送给权贵。(2)解州盐务管理的法规全都使百姓疲弊(困苦),包拯前去治理它,奏请皇上允许各方面都让商贩畅通。三、表达交流16.答案:这也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古人有之,如李白、陶渊明。今人也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