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信用学说之货币基本理论erlr.pptx
《货币信用学说之货币基本理论erlr.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信用学说之货币基本理论erlr.pptx(6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一章 货币基本理论 n货币本质观n货币定义n实物经济学到货币经济学n货币与经济增长理论n货币与经济周期理论2第一节 货币本质观 对于货币的本质即什么样的客观存在能充当货币,是一个几个世纪来都争论不休的问题。抽象不同经济学家和经济流派的观点,可以分成两个基本理论:金属主义和名目主义。3一、金属主义理论 n金属主义的基本论点是:货币就是贵金属,就是财富,货币是具有金属内容和实质价值的商品,国际贸易顺差是积累贵金属财富的主要途径,国家应干预经济活动以防止金银货币的外流并组织国际贸易以完成顺差。n在金属主义的发展历史上,重商主义的理论和亚当斯密的学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41、重商主义的理论n经济背景
2、:西欧封建制度逐步解体、资本主义进入初步发展,商业资本占主导地位,积极开展资本原始积累。n主要观点。1、贵金属货币就是财富,货币的增加意味着财富的增加。2、增加货币的唯一源泉是对外贸易,主张国家应在全力禁止或限制货币外流的同时,开展广泛的对外贸易,尽可能取得贸易顺差,以积累资本和财富。5n分期。早期重商主义认为保存金银货币就能使国家富裕,主张严禁金银输出,以确保本国对其他各国贸易顺差。因此又有“重金主义”和“货币差额论”之称。晚期重商主义者以资本家的头脑对待货币,认为贸易能增殖货币,主张贸易差额论,反对禁止金银输出的法令和货币差额论,主张一国应力求对外贸易总额的顺差。故被马克思称为名符其实的重
3、商主义,也被称为“贸易差额论”。n代表人物。早、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威廉斯塔福德、托马斯孟。6*威廉斯塔福德n(William Stafford,15541612),其重商主义思想集中体现在他于1581年发表的对本国同胞若干不平意见之评述一书中。他疾呼:不要向外国人购买超过我们向他们卖出的东西,不然就会使他人致富而使自己破产。同时,他反对当时因物价上涨而使部分贵族持有的名目主义。7*托马斯孟n(Thomas Mun,15711641),是英国晚期重商主义最主要的代表,曾任英国东印度公司董事和政府贸易委员会委员。他在1630年撰写、1664年刊行的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一书中,系统批判了
4、早期重商主义者的货币差额论,倡导贸易差额论。8n*孟和斯塔福德在货币财富观上,没有什么区别。但在对货币的态度上,孟却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他认为,货币的意义不在于保藏,而在于投向有利可图的流通中。货币建立了贸易,而贸易则能增殖货币,因而投入流通的货币越多越好。92、亚当斯密的观点 n 1759年斯密出版了道德情操论,奠定了国富论的心理学基础。1777年出版了国富论。在国富论中,第一次体系完整地论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进一步奠定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但其货币理论极不系统,除对货币的起源有较为集中的论述外,还零散涉及货币职能、货币流通规律等。10n货币的本质。斯密作为一个金属主义者非常明
5、确地认为贵金属货币是一种商品,货币的价值由劳动量或生产费用决定的。他还反复论证了流通中货币必要量问题。这些理论是他的金属主义本质观区别于名目主义和货币数量学说的主要特征。n货币的起源。斯密有两种解释。1、货币是为克服物物交换中的困难而产生的,其主要作用是媒介交换,其次是衡量。这是国富论中的观点。2、货币是为克服在商品交换中缺乏共同评价标准的困难而产生的,这是道德情操论中的观点。11n货币的职能。1、基于第一种起源观点,货币的基本职能首先是交换工具即流通手段,然后才是价值尺度职能,并由此引出了用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流通的主张。2、首要职能是价值尺度,然后才是流通手段。这种矛盾为后来关于货币职能的论争
6、埋下了“伏笔”。n货币流通必要量。斯密认为,一国流通所必需的货币量取决于该国每年所流通的商品的价值,即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而不是相反的商品的价格总额取决于流通中的货币量。这也是区别于早期货币数量学说的主要特征。12*3、金属主义的发展 n在斯密之后的100多年里,做为贵金属货币广泛存在的意识反映,相继出现了许多金属主义的信奉者。较为著名的有:英国的大卫李嘉图、西尼尔、约翰穆勒、杰文斯;德国的罗协尔、希尔德布兰德、瓦格纳;美国的拉夫林和约翰逊等。一战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恢复了金本位制,金属主义重新抬头,代表人物有狄尔、摩尔、波德格等。n他们的学说有着基本相同的特征:都认为货币是一种商品且必须具
7、有实质价值。13二、名目主义理论 1、名目主义产生的背景 重商主义主张多出口少进口,以致出现了国内货币泛滥、物价上涨的后果。因此在反对重商主义的理论基础货币财富观上就产生了货币不是财富,而仅仅是便利交换的技术工具的名目主义理论。其理论基础是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仅是观念上的存在和在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时可以是不足值货币的事实。14现代名目主义学说还与两个经济实践相关。奥匈帝国特殊的货币流通实践:在纸币与银币同时流通时,纸币购买力比银币还高;实行金本位制后,金币仍不受欢迎。德英摆脱“黄金桎梏”的政策企图:一战前英国黄金储量世界第一,德国高喊“黄金饥荒”,力图摆脱“黄金桎梏”,产生了相应名
8、目主义理论;一战后美国成为黄金市场的主导,英国则为摆脱美国的“黄金桎梏”,也大力倡导名目主义理论,并形成了凯恩斯的计算货币(或管理通货)理论,成为现代的主流理论。152、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n货币不是财富,不具有商品性,没有实质价值;它只是便利交换的技术工具,是换取财富的要素,是一种价值符号,是名目上的存在。货币虽是贵金属铸造的,但货币的价值不是货币本身所具有的,而是由国家的权威规定的。n名目主义早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巴本、贝克莱、孟德斯鸠、休谟及斯图亚特。现代名目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克拉卜、彭迪生、艾思德等人。凯恩斯的理论体系也是建立在名目主义观点之上的。16*尼古拉斯巴本n(Nicho1as Ba
9、rbon,1640-1698),英国经济学家,1690著贸易论和1696年著的铸币论。提出国定货币论。是现代名目主义者克拉卜的先驱。n主要观点:(1)货币是由国家创造的,其价值是由国家的权威所规定的。(2)否定贵金属价值。(3)只要有君主的印鉴,币材可用任何金属,不一定要用贵金属,用贵金属铸造货币可以防止伪造。17*贝克莱n(B GeorgeBerkeley,16841753),英国神秘唯心主义哲学的代表者之一,货币符号论兼纸币派。1737年发表质问者一书表述了名目主义主张。n主要观点:(1)货币是一种符号、一种计量单位,完全不具有实质价值,可用任何材料制成。(2)纸币等于甚至优越于金属货币,
10、因为纸币的制造成本和流通费用非常低廉。(3)纸币的使用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应建立发行纸币的国家银行。18*孟德斯鸠n(Charles Montesquieu,16891755),法国政治哲学家,货币符号论兼国定货币论。1721年,出版了论法的精神,名目主义思想包含其中。n主要观点:(1)货币和商品互为符号,于是等同了纸币与金属货币。(2)两个货币概念:真实货币和观念货币,“文明国家几乎都使用观念货币”。(3)两个货币价值概念与国家规定货币价值论,即由国家规定的价值和货币数量规定的价值。19*克拉卜n(G.F Knapp,18421926),德国新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905年出版的货币国定论
11、,倡导货币“是票券的支付手段”等名目主义学说。n主要观点:(1)反对金属主义,认为货币是票券的支付手段。(2)票券手段的特点:价值单位的名目性、定型性、流通满足性。即金属货币与票券货币在执行支付过程时都具有名目性;票券形式有定型性,故有更大的通用能力;支付手段的职能即是“支付”,不拘材料如何,只需得到“流通的满足”就可以。20*彭迪生n(Friedrich Bendixon,18641920),德国金融理论学者和银行家。1908年发表货币的本质,提出典型货币学说,继承和发展了克拉卜的名目主义学说。n 主要观点:(1)发展了克拉卜“经济共同体”概念。(2)指出货币是满足经济共同体分配需要的一种凭
12、证。(3)典型货币的概念:即价值不变也不影响物价的货币,它必须满足:发行对象是向共同体提供劳务者且发行的货币必须随着它所代表的商品的消失而消失。故以商业票据为基础而发行的银行券和因此而创设的转帐存款是最佳选择。21*艾思德n(Karl Elster),德国经济学家。1920年出版的货币之魂中发展了克拉卜和彭迪生的货币理论,试图通过建立“货币的一般理论”来完成名目主义的货币理论。n 主要观点:(1)经济形态分成自足经济和共同经济。(2)支付共同体理论。支付共同体依据三个原理进行社会生产物的分配:必须对社会生产物提供劳务才能获得分享社会生产物的可能性;各社会成员分享社会生产物的尺度决定于他们所持有
13、的货币;分配社会生产物的标准决定于价格规律。(3)货币一般理论:首先货币是“分享社会生产物的可能性”,其次货币是分享社会生产物的手段,再次是分享社会生产物的尺度。这就是货币的综合概念。22*凯恩斯的名目主义理论 n 凯恩斯的货币理论是其经济理论体系的基础。他从名目主义的货币本质观出发,倡导国定货币论,强调政府管理通货、干预经济的必要性,提出了“货币量巧妙地联系现在与未来”的重要命题,强调货币在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n 货币的本质:用计算货币的概念来表达其名目主义货币观。提出计算货币、计算单位和货币、货币本体等一系列概念,并指出货币是用于债务支付和商品交换并代表一般购买力的一种符号,这
14、种符号是由“计算货币”的关系而派生的。所谓“计算货币”,是货币的基本概念,它是用计算单位表现的一种观念货币。而计算单位是用符号或称号如英镑、美元等来表示的。货币本体即有形的货币,它必须通过计算货币的关系才得以实现。所以货币本体是依赖于计算货币才成其为货币的。计算货币本身就是一种符号或称号,由它派生出的货币本体只能是相应于符号之物。既如此,货币就不可能具有实质价值。23n“计算货币”的概念是国定货币论的基础,他认为既然货币只是一种便利交换的计算单位,那么国家可以凭借权力去创造和更改它,货币只是国家的创造物。n综合其货币本质观和国定货币论,凯恩斯提出了“管理通货”和“干预主义”的思想,即国家可以通
15、过创造货币并使其成为经济的外生变量,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运用管理通货来增加有效需求,克服经济危机。24三、通货之争25第二节 货币的定义 n 货币一词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然而要给货币下一个精确的定义却相当困难。在19世纪中叶英国的“通货之争”中,就有“通货主义”与“银行主义”对货币定义的截然对立:通货学派认为,只有金属货币和银行券才构成货币,其他各种信用工具都不是货币;银行学派则认为,不仅金属货币和银行券是货币,而且存款等信用工具也应属于货币范畴。这是关于货币定义的第一次大争论,这种争论几乎一直延续到现在。26n 大多数经济学家是根据货币的功能来定义的,即货币是在商品或劳务的支付中或
16、债务的偿还中被普遍接受的东西。n 最初的货币是通货即钞票和硬币,后来因为支票也被普遍接受,所以货币定义应该包含一系列东西,而不是某一样东西。n 到现代,更多的金融资产能执行货币的支付、储藏甚至交换功能,货币定义发展到更广义的范围。至于评判标准,则可按下述说法:人们之所以需要货币,就是因为人们需要它。反过来说,就是凡符合人们需要的都可以充当货币。27一、佩塞克和萨文的货币定义n 英国经济学家佩塞克和萨文根据所谓净财富的标准来划分货币与非货币资产。n 货币必须是这样一些支付手段:是其持有者的财富但不是其他人的财富,所以货币是社会净财富的组成部分。n 因此货币必须同时是交换媒介和净财富,作为净财富关
17、键是支付利息,负债是支付利息的净财富。n 于是,货币主要包括商品货币、不兑现纸币和银行活期存款。28二、纽伦和布特尔的货币定义n 英国经济学家纽伦和布特尔在合著的货币理论中指出,货币的最基本功能是支付手段,任何发挥一般交换媒介作用的东西都是货币。n 故货币应包括通货和起着交换媒介作用的银行存款。而其他金融机构创造的金融资产因必须转换成现金,所以不能算作货币。n 区别支付手段与其他资产的两条标准:支付手段在实施支付手段的过程中,不能对经济产生进一步的影响,也就是“中性”的,这个中性条件正是纽伦和布特尔的货币定义的特征 在支付过程中,作为支付手段的资产不改变其总量。29三、弗里德曼与施瓦兹的货币定
18、义n 弗里德曼与施瓦兹在他们的代表作美国货币史及其姐妹篇美国的货币统计中,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讨货币的定义,确定货币是为了有用。n 通过对近一百年美国货币史的分析,得出了货币应该包括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和商业银行的全部存款,即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的结论,这一范围的货币同经济的关系最为密切,也最为稳定。n 两人还根据货币的功能,在理论上将货币定义为:购买力的暂栖所。因为它将购买行为从售卖行为中分离出来,这是货币的比交换媒介更基本的特性。30四、拉德克利夫报告中的货币定义 n 1959年以拉德克利夫勋爵为首的“货币体系运行研究委员会”提交了著名的“拉德克利夫报告”。其中涉及到货币理论和政策的许多
19、方面,对西方货币理论的发展和货币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持久的影响。n 根据报告,“战后期间,货币供给在很大程度上未受到控制;无论是银行的现金比率还是它们的流动性比率都没有对货币的增长发挥有效的限制作用。”因此中央银行难以通过控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率来控制货币供给。31n 报告认为“货币供给(对经济)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流动性”或“总的流动性状况”。在这个意义上,货币实际上就是流动性。如果用流动性来定义货币的话,那么货币定义的范围,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货币供给,而且包括银行和非银行的金融机构所创造的所有的短期流动资产。n 报告的另一个中心论点是:在存在大量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的情况下,真正有影响经济
20、的不是狭义的货币供给,而是包括这一货币供给在内的整个社会的流动性,因此货币当局应该控制的是整个流动性。32第三节 从实物经济理论到货币经济理论的发展 西方货币理论曾经经历了从货币中性理论到货币经济理论的演变过程,西方经济理论也经历了从实物经济理论到货币经济理论的演变过程。n一、古典学派的两分法和货币面纱论:33n 古典学派认为货币只是便利商品交换的工具,是实际经济的外生变量,具有中性特质,即货币量并不影响就业、产出等实际变量。n 由于古典学派将统一的经济整体机械地分为实物方面和货币方面,并将经济理论与货币理论截然分开,因而形成了传统的“两分法”和“货币面纱观”。n 据此而论,个别商品的相对价格
21、决定于该商品的供求关系,绝对物价则决定于货币的数量,故货币只不过是覆盖于实物经济之上的一层“面纱”。n 由此看来,经济的长期发展完全是由实物部门决定,因而政府任何积极的货币政策都是多余的,甚至是有害的;货币政策的任务只是在于控制货币数量,稳定物价水平,维持货币的购买力。34*1、传统货币数量说n是货币中性理论的典型代表。n主要观点是:货币流通速度和商品交易量在长期中不受货币量变动的影响,所以货币数量的增减只会引起各种商品价格同比例的涨跌,即引起一般物价水平的升降,而不会改变商品间的相对价格,因而也不会对生产和就业产生任何影响。“所以一般资产阶级经济学者就认为,货币数量说与货币面纱观是分不开的。
22、”35*2、萨伊定律n 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在政治经济学概论中提出的“供给能自己创造需求”理论是中性论的支柱之一。n 根据这一定律,人们出售某种商品所取得的货币收入形成对其他商品的需求,任何一个卖者同时也必然是买者。因此从整个经济来说,若总供给增加,则总需求也必随之而增加。于是总供给恒等于总需求,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是不可能发生的。n 而货币只是实现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数量的变化只会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化,实际经济中出现的暂时经济波动则是由货币因素之外的实物因素影响的。换言之,货币对经济是中立的或中性的。36*3、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n 1874年瓦尔拉斯在纯政治经济学要义中提出的一般均衡理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货币 信用 学说 基本理论 erlr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