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与利息优秀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利率与利息优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率与利息优秀课件.ppt(6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利率与利息第1页,本讲稿共67页 2利息的表现形式: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信用性质不同,利息的表现形式也不同。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利息表现为高利贷者对借者产品的无偿占有;在资本主义社会,利息是职能资本家因取得借贷资本家的货币资本而付出的一部分利润,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在社会主义社会,利息是国家调节经济生活的有力经济杠杆之一,表现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社会纯收入的一部分,不含剥削性质。第2页,本讲稿共67页(一)利息的本质 1利息是剩余产品价值的一部分:马克思从借贷资本运动的全过程即“二重支付”和“二重回流”的运动过程中揭示了利息的本源和本质。2利息反映所处生产方式的生产关系:3利息是货币资本的价
2、格:第3页,本讲稿共67页 4利息的本质在我国的表现: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资金供给制,不讲资金价格。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肯定利息率是货币资本的价格,肯定了利率在经济中的作用并且加强了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从而加强了我国进行宏观调控能力。第4页,本讲稿共67页 二、关于利息本质的不同观点(一)利息报酬论 1提出者:由配第第一次提出,后由洛克进一步发展。2内容:配第认为利息是因暂时放弃货币使用权而给贷者带来不便的报酬。洛克认为利息是贷款人承担了风险,所以所得报酬的多少应该与承担风险的大小成正比。3缺点:都没有真正理解价值、剩余价值和资本的本质。第5页,本讲稿共67
3、页(二)资本生产力论 1提出者:萨伊 2内容:萨伊认为利息由风险利息和纯利息两部分构成,风险利息只能说明收取利息的原因,只有纯利息才是利息本身,因为资本具有像自然力一样的生产力,资本生产力经常与自然生产力混在一起,共同对生产做出贡献,所以当借款人用借入资本从事生产,其生产出的价值的一部分必须用来支付资本生产力的报酬。第6页,本讲稿共67页 3缺点:由于萨伊不懂得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区别,不懂得生产要素与活劳动在价值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错误地认为资本级够增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能够生产新价值的结论,否定了劳动价值论,因而是错误的。(三)节欲论 1提出者:西尼尔 2内容:西尼尔认为,人类社会存在三种生
4、产要素:一是人类的劳动:二是与人力无关的自然要素;第三要素或生产手段叫节欲。第7页,本讲稿共67页 3缺点:它掩盖了利息的本质,是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四)灵活偏好论 1提出者:凯恩斯。2缺点:认为利息是个人心理因素,是一种心理倾向。第8页,本讲稿共67页 三、利息的计量方法(一)单利计量法 1定义:是指在计算利息时,不论期限长短,仅按本金计算利息,所生利息不再加入本金重复计算利息。2公式:IPRD(I代表利息额;P代表本金;R代表利息率;D代表时间)3实例:某人借款10000元,年利率85%,借款期限两年,试计算到期时应支付的利息额。解:IPRD1000085%21700(元)第9页,本讲稿
5、共67页(二)复利计算法 1定义:是指计算利息时,要按一定期限将所生利息加入本金再计算利息,逐期滚算,俗称“利滚利”。2公式:SP(1R)n(其中S代表本息合计,N代表期数)3实例:以上题为例,到期借款人应支付的利息为:S P(1 R)n=10000(1 8.5%)2=11772.25(元)I=SP=11772.2510000=1772.25(元)第10页,本讲稿共67页第二节 利率及其种类 利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存入或贷出本金的比率,用来表示利息水平的高低。(一)利率的表示方法与利息的计算 1、利率的表示:按照计算利息的时间把利率表示为三种: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年利率用本金的百分之几来
6、表示,月利率用千分之几来表示,日利率用万分之几来表示。第11页,本讲稿共67页年利率=月利率x12 日利率=月利率/30 例:某人于1999年3月17日在银行存入定期存款10000元,存期3个月,该储户的实际取款日期为1999年8月27日。3个月期存款利率为1.98%,活期存款利率为0.66%,利息税率为20%试计算该储户应得利息为多少?第12页,本讲稿共67页(二)利率的种类 1、基准利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2、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名义利率是指在借贷契约或有价证券上载明的利率。第13页,本讲稿共67页实际利率 是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真实利率。3、固定利率和浮
7、动利率 4、市场利率、公定利率、官定利率 5、一般利率与优惠利率 6、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第14页,本讲稿共67页 三、利率体系及其结构(一)利率体系 1定义:是指在一个经济运行机体中存在的各种利息率由各种内在因素联结成的有机体。2内容:主要包括利率结构、各种利率间的传导机制和利率监管体系。3我国的利率体系:第15页,本讲稿共67页 在金融市场发展起来之前,我国曾长期是官定利率与民间利率并存的双轨利率体系,其中,民间高利率与其所寄生的民间信用一样是非法的,官定利率就是人民银行制定并公布执行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第16页,本讲稿共67页 改革开放以来,利率体系亦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机构体系的改革
8、而朝着多元化、多层次方向发展。已形成了中央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和市场利率并存的格局。我国利率体系未来的发展目标是要形成一套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核心的、中央银行可以有效调控的、多层次的、有弹性的、能够充分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的利率体系。第17页,本讲稿共67页 我国当前的利率体系分为四个层次:1)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2)银行间利率:全国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CIBOR)、银行间国债市场利率。3)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4)市场利率:深沪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利率、民间借贷利率。第18页,本讲稿共67页(二)利率结构
9、利率体系结构主要有中央银行利率、商业银行利率和市场利率,但利率结构相当复杂,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如从金融投资的角度进行研究的利率风险结构、期限结构。1利率风险结构:是指各种金融资产的风险大小不同,其利率高低不同,投资者从风险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等因素出发选择其持有金融资产的利率结构。第19页,本讲稿共67页 2利率期限结构:是指各种金融资产到期前的年限不同,其利率高低不同,投资者根据各种金融资产的期限选择其持有金融资产的利率结构。3利率传导机制的途径。途径一:央行调整对商行的再贴现率增加或减少商行的可贷资金量降低或提高商行的存、贷款利率增加或减少市场上的货币资金量。第20页,本讲稿共67页
10、 途径二。央行在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增加或减少市场上货币资金量降低或提高商行和市场利率。途径三。央行依据市场利率的变化来调节中央银行利率。四、利率管理体制和利率市场化(一)利率管理体制 1定义:是指一国政府管理利率的政策、方法和制度的总称。第21页,本讲稿共67页 2特点:取决于一国的经济体制、金融体制、宏观调控能力和金融监管水平。3分类:分为直接管理体制和间接管理体制两种。在直接管理体制下,利率政策、利率结构、利率水平直接由政府或中央银行制定,并对金融机构执行国家利率政策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第22页,本讲稿共67页 在间接管理体制下,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准利率,并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存款准
11、备金政策、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手段,间接对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和金融市场利率进行调节和控制。利率管理体制随着一个国家经济体制和经济管理水平的发展而改变。第23页,本讲稿共67页 4我国的利率管理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实行单一的“大一统”的人民银行体系,人行既是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又是办理金融业务的经济组织,是保证国家计划实现的工具,因而没有利率发挥作用的内在动因和外部条件。因此,在这种体制下,利率管理权高度集中,利率种类不断减少,利率档次不断简化,利率水平不断调低,利率调整的间隔期越来越长。第24页,本讲稿共67页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对利率管理进
12、行了一系列重在改革,形成了多层次的利率体系,赋予金融机构一定的利率浮动权,在运用利率杠杆调节经济活动、加强金融宏观调控方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虽然我国是朝着利率市场化方向推进,但依然属于直接管理体制。第25页,本讲稿共67页(二)利率市场化 1定义:是国家放弃直接的利率管理,建立以市场利率为基础、能灵敏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并具有灵活有效传导机制的间接调控利率体系的变革过程。利率市场化绝不是国家完全放弃利率调控,只不过是从直接调控变为间接调控,央行将根据货币政策目标和市场资金供求状况通过调整中央银行控制的利率、并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市场资金供求状况来调节金融机构利率和市场利率。第26页,
13、本讲稿共67页 2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因素: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是实现社会金融体制和信贷资金经营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因为:第一,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二,利率市场化是完善间接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条件;第三,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推进资金商品化和融资市场化;第四,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推进金融体制和信贷资金经营方式的转变。第27页,本讲稿共67页 4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条件:尽管利率市场化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但是,实现利率市场化并不是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得了的,需要一系列条件:第一,工商企业必须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济法人
14、,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利润约束机制,对利率变动作出灵敏反应。第28页,本讲稿共67页 第二,有完善、发达的金融市场。第三,商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实现企业化经营,对中央银行利率变动能作出灵敏反应,利率体系的传导机制灵活有效。第四,间接宏观调控体系健全、完善,调控灵活有效。第五,中央银行有较强的独立性,金融监管充分有效。第29页,本讲稿共67页 5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内容:从我国现行的利率体系出发,利率市场化改革包括以下具体内容:第一,在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和商业银行的储蓄及存贷款利率方面,要扭转过去那种由中央政府按照国民经济计划的要求,主要从收入分配角度出发制定利率的做法。第30页,本讲稿共67页 第
15、二,发展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国债市场,形成真正的、有影响的市场利率。第三,通过法定利率的市场化、合理化,制约和引导民间利率,以实现高效、统一、有弹性、多层次、多样化的利率体系。第31页,本讲稿共67页第三节决定和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 一、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一)平均利润率是决定利息率的基本因素:利息不过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因此,平均利润率是决定利息率的基本因素。第32页,本讲稿共67页(二)供求和竞争对利息率的影响:1供求:借贷资本的供大于求,则利率下跌,借者可以支付较少的利息;反之,借贷资本的需求大于供给,利率上升,贷者可以占有更多的利润。2竞争:即借方和贷方的竞争。第33页,本讲稿共67页
16、(三)社会再生产状况是影响利息率的决定性因素:产业资本家对货币的需求,是由实际生产情况决定的,社会生产状况好对资本需求量大,则利率上升,社会生产状况委缩,对资本的需求量减少,则利率下降。这个特点在生产周期的不同阶段体现得非常明显。(四)物价对利率的影响:第34页,本讲稿共67页(五)国家经济政策对利率的影响:国家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速度、经济结构、资金流向、货币资金供求状况等都不得产生直接影响,因而也必然成为影响利率的一个重要因素。第35页,本讲稿共67页(六)国际利率水平对国内利率的影响。国际利率水平对国内利率的影响是通过资金在国际间的移动实现的。当国内利率水平高于国际利率水平时,外国货币资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利率 利息 优秀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