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店员基础训练手册大全.docx





《药店店员基础训练手册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店店员基础训练手册大全.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药店店员基础训练手册大全药店店员基础训练手册中医基础第一节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是在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不断积累,反复总结而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传统医学科学,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1.哲学基础:包括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2.藏象经络:脏象、经络、气血精津液等学说是中医学关于正常生命现象的理论知识。其中,脏象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3.病因病机:病因病机学说是中医学关于疾病的理论知识,包括病因、发病与病机3部分内容。4.诊法辨证:诊法
2、,指望、闻、问、切4种诊察疾病的方法,简称四诊。辨证即分析、辨识疾病的证候,即以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基础理论为依据,对四诊所收集的症状、体征以及其他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进而概括、判断为何种证候,为论治提供依据。5.预防治则:预防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采取积极的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即“治未病”,是中医治疗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治则即治疗疾病的法则或原则,是治疗疾病的观念和确定治法的原则,对临床立法、处方具有普遍指导意义。6.康复:康复是指改善或恢复人体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即
3、采用各种措施对先天或后天各种因素造成的脏腑组织功能衰退或功能障碍进行医疗,从而使其生理功能得以改善或恢复。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中医学把人体内脏和体表各部组织、器官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认为四时气候、地土方宜、周围环境等因素对人体生理病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既强调人体内部的统一性,又重视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这就是中医学整体观念的主要内容。2.辨证论治: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所谓论治,又称施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也是
4、研究和实施治疗的过程。合而言之,辨证论治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对四诊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出证候,并以证为据确立治疗原则和方法,付诸实施的过程。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论治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是指导中医临床工作的基本原则。第二节中医学哲学基础一、阴阳学说一阴阳的基本概念在中医学中,阴阳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是标示事物内在本质属性和性态特征的范踌,既标示两种对立特定的属性,如明与暗、表
5、与里、寒与热等,又标示两种对立的特定的运动趋向或状态,如动与静、上与下、内与外、迟与数等。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阴阳对立:阴阳对立是阴阳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斗争。阴阳两个方面的相互对立,主要表现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斗争。阴与阳相互制约和相互斗争的结果是取得了动态平衡。只有维持这种关系,事物才能正常发展变化,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否则,事物的发展变化就会遭到破坏,人体就会发生疾病。2.阴阳互根:阴阳互根,是阴阳之间的相互依存,互为根据和条件。阴阳双方均以对方的存在为自身存在的前提和条件。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阳蕴含于阴之中,阴蕴含于阳之中。阴阳一分为二
6、,又合二为一,对立又统一。3.阴阳消长:阴阳对立双方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此盛彼衰、此增彼减、此进彼退的运动变化之中。其消长规律为阳消阴长,阴消阳长。阴阳双方在彼此消长的动态过程中保持相对的平衡,人体才保持正常的运动规律。4.阴阳转化:阴阳转化,是指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阴阳的对立统一包含着量变和质变。事物的发展变化,表现为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量变的互变过程。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过程,那么阴阳转化便是一个质变过程。二、五行学说一五行的含义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5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二五行的特性1.木曰曲直:曲,屈也;直,伸也
7、。曲直,即能曲能伸之义。木具有生长、能曲能伸、升发的特性。凡具有这类特性的事物或现象,都可归属于木。2.火曰炎上:炎,热也;上,向上。火具有发热、温暖、向上的特性。火代表生发力量的升华,光辉而热力的性能。凡具有温热、升腾、茂盛性能的事物或现象,均可归属于火。3.土爰稼穑:春种曰稼,秋收曰穑,指农作物的播种和收获。土具有载物、生化的特性,故称土载四行,为万物之母。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性能的事物或现象,皆归属于土。4.金曰从革:从,顺从、服从;革,革除、改革、变革。金具有能柔能刚、变革、肃杀的特性。引申为肃杀、潜能、收敛、清洁之意。凡具有这类性能的事物或现象,均可归属于金。5.水曰润下:润,湿润
8、;下,向下。水代表冻结含藏之意,水具有滋润、就下、闭藏的特性。凡具有寒凉、滋润、就下、闭藏性能的事物或现象都可归属于水。三五行的调节机制1.正常调节机制图8-1:1相生规律:相生即递相资生、助长、促进之意。五行之间互相滋生和促进的关系称作五行相生。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2相克规律:相克即相互制约、克制、抑制之意。五行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称之为五行相克。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2.异常调节机制:1子母相及:及,影响所及之意。子母相及是指五行生克制化遭到破坏后所出现的不正常的相生现象。包括母及于子和子及于母两个方面。母及于子与
9、相生次序一致,子及于母则与相生的次序相反。如木行,影响到火行,称母及于子;影响到水行,则称子及于母。2相乘相侮:相乘相侮,实际上是反常情况下的相克现象。相乘规律:乘,即乘虚侵袭之意。相乘即相克太过,超过正常制约的程度,使事物之间失去了正常的协调关系。五行之间相乘的次序与相克同,但被克者更加虚弱。相侮规律:侮,即欺侮,有恃强凌弱之意。相侮是指五行中的任何一行本身太过,使原来克它的一行,不仅不能去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制,即反克,又称反侮。第三节藏象一、五脏1.心:心,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脏,主血脉,藏神志,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心主血脉,指心有主管血脉和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的作用,包括主血
10、和主脉两个方面。心主神志,即是心主神明,又称心藏神。2.肺:在五行属金,为阳中之阴脏。主气司呼吸,助心行血,通调水道。在五脏六腑中,位居最高,为五脏之长。肺与四时之秋相应。肺主气是肺主呼吸之气和肺主一身之气的总称。肺主行水,是指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输布、运行和排泄的疏通和调节作用。由于肺为华盖,其位最高,参与调节体内水液代谢,所以说“肺为水之上源,肺气行则水行”。3.脾:在五行属土,为阴中之至阴。脾主运化,指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的功能。实际上,脾就是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运输的功能。脾主生血,指脾有生血的功能。脾主统血,指脾具有统摄血液,使之在经脉中运行
11、而不溢于脉外的功能。脾主升清是指脾具有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吸收并上输于心、肺、头目,再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并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相对恒定的作用。这种运化功能的特点是以上升为主,故说“脾气主升”。4.肝:在五行属木,为阴中之阳。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舒畅、条达以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是保证机体多种生理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条件。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储藏血液、防止出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5.肾:主藏精,主水液,主纳气,为人体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为先天之本;在五行属水,为阴中之阳。肾藏精是指肾具有储存、封藏人身精气的作用。肾主水液,是指肾为水脏,泛指肾具有
12、藏精和调节水液的作用。肾主水的功能是靠肾阳对水液的气化来实现的。肾脏主持和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称作肾的“气化”作用。肾主纳气,是指肾有摄纳肺吸入之气而调节呼吸的作用。人体的呼吸运动,虽为肺所主,但吸入之气,必须下归于肾,由肾气为之摄纳,呼吸才能通畅、调匀。二、六腑1.胆:居六腑之首,又隶属于奇恒之府,其形呈囊状,若悬瓠,附于肝之短叶间。胆属阳属木,与肝相表里,肝为脏属阴木,胆为腑属阳木。胆储藏排泄胆汁,主决断,调节脏腑气。2.胃:是腹腔中容纳食物的器官。其外形屈曲,上连食管,下通小肠。主受纳腐熟水谷,为水谷精微之仓、气血之海,胃以通降为顺,与脾相表里,脾胃常合称为后天之本。胃与脾同居中土,但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药店 店员 基础训练 手册 大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