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程实施方案集合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课程实施方案集合15篇.docx(6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集合15篇小学课程实施方案1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构造。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缺乏,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意“共性化”的学校进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进展,真正满意学生生存与进展的需要。我校为农村小学,由于各方面的缘由,学校硬件建立、治理教育教学等方面与县直学校有肯定的差距。如何快速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这是我们思索的问题。我们在分析了周边地区的社会环境、学校的校园环境、师生的根本状况等因素后,发觉,我校拥有丰富的乡土教
2、育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较强活动力量的农村教师和学生。这是我们的优势。“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我们认为我校依托本地区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这是很有必要的,也非常有效的。 一、开本课程开发理念 校本课程开发表达“促进学生进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感知、感悟和体验受到外乡文化的熏陶,培育安康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强调体验性活动等社会阅历,克制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亲密学生与本地经济进展和社会变化的联系,使学生了解家乡,喜爱家乡,增加建立家乡的责任感;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培育学生的探究力量和实践力量。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依据校本课程的意义和
3、本镇、本校实际,制定本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目标如下: 1在学习过程中,培育学生喜爱家乡、喜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了解家乡的乡土文化,汲取乡土文化的养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3能主动参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时间力量,供应学生的科学素养。 4初步学会进展人际沟通和沟通,进展合作精神,培育学生筹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力量。 5、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力量。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校本课程是为了指导学生获得感性学问,促进学生动作技能、人文情怀的进展而设计的一系列针对本校实际的以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为中介的学生主体活动内容和形式,依据外乡实践
4、,我校校本课程建立力求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1课程内容的乡土性。 教材植根于显示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使用过程中,以本地的生产、生活和环境为学习讨论对象,由于学生生活在进化,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实际时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便于学习操作。 2教学方法的活动性。 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程的实践性与体验性,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讨论性专题。 3课程本身的开放性。 课程的开发实施富有活力。课程的开发汲取广阔教师、学生参加,课程由教师去实施,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师生在积极互动中,共同进展、课程在开发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修正完善,师生可以依据实际状况予以补充、调整。 四、校本
5、课程编制的原则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力求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开放性原则; 3量力而行原则。 五、校本课程的内容 开发校本课程,需要对校本课程资源进展评估与选择,依据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予以补充、拓展的原则,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会的特点和需要。在充分依据学校课程资源和地方资源的根底上,开发旨在进展学生共性特长的、多样化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寨里河镇校外教育资源丰富,依据本镇实际,以家乡地理家乡历史家乡经济家乡人物家乡文化家乡特产等为体系,介绍家乡的地貌风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喜爱;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开发教育实践活动,培育学生多方面兴趣爱好。 六、校本课程开设规划 全校各年
6、级结合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结合教师个人素养、学生年龄特点等逐步实施,并在实施中完善,总结阅历。一般以班或年级为单位安排在兴趣活动课进展,详细教学时间一般是每周一节课,也可以进展集中安排(如春游、秋游、考察、采摘等)。学校教育处负责课表安排,由详细课任教师组织教学。大型活动,则由学校统一安排。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1成立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由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兼),教育处详细负责校本课程的检查和评价工作。 2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学业水平及学生自主学习的力量。 3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状况采纳不同的方式进展评价,评价学生对该科目学习的学习效果。 4我校
7、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体系将表达: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个体主动化;评价方式质性化;评价行为日常化;评价结果效益化。 八、做好校本课程的治理 1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 2鼓舞每位具备校本课程开发力量的教师自主申报开发课程,积极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指导教师制定校本课程实施规划。 4组织实施,落实实施规划。 5每学期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组织对校本课程实施状况进展评估,并赐予适当嘉奖。 6加强校本课程及教辅材料、学具等设施的治理。 7加强校本课程档案建立,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全部资料搜集整理,期末上交校本课程领导小组,以利总结、改良和推广。 九、校本课程的教学治
8、理 1教师必需有规划、有进度、有教案。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规划的要求,到达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任课教师要仔细写好教学反思,准时总结阅历。 5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现优秀教师的胜利阅历,解决存在的问题,准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状况。 十、课程的开发 第一阶段:预备阶段 (一)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二)问卷调查 1设计三份调查问卷(学生、家长、教师)了解大家的需求。 2对问卷进展分析,找到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初步理清开发思路,拟订开发纲要,确定开发工程。 其次阶段:实施阶段 (一)依据拟定工程、选定组长、
9、明确人员分工、制定开发方案。 (二)各工程开发小组修改工程开发方案,分工协作,完成工程开发纲要的编制工作,并在全体教师会上争论。 (三)修改纲要,开头撰写课程规划、文本,设计学生活动材料等。 (五)课程文本、规划和自查表报学校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后,由学校报镇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 (六)镇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即开头在校内实施。 (七)、技术参谋定期来校上课。 (八)、定期组织学生到田间、大棚、石材厂、采摘园实地学习。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2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学校教育处工作规划,全面贯彻落实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精神,有效整合学校教育教学资源,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
10、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面对全体,着力培育学生的实践力量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素养,逐步形成学校的活动特色。 二、活动目标: 1、活动主题:实现整合。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特色建立、德育活动等整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2、活动形式:表达多元。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努力做到集中与分散结合,校外与校内结合,集体与个体结合,自主与创新结合。 3、活动过程:常态标准。对综合实践活动进展全方位监控,要求做到课前有预备,课中有指导,课后有反思,力争每堂课都实实在在。 4、活动评价:不断完善。注意过程性评价,连续绽开以现场观看、学生座谈,成果展现为主要形式的督查评价,促使活动深入
11、开展。 5、活动资料:注意积存。每位任课教师要准时记录活动中的成败得失,准时收集整理学生的优秀成果,不断更新活动网页。 三、详细措施: (一)强化学习,提升活动课程的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是随着课改应运而生的。教师唯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才能充分熟悉开设此课程的重大意义,才能真正明确此课程的目标及实施操作的方法。 1、加强自身学习。期初全体任课教师进展培训,每位教师要进一步仔细学习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深刻领悟纲要精神,以先进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每位教师要擅长从报刊杂志、教育书籍、网络等多种渠道了解课改信息,明确活动动态,学习优秀案例,吸取胜利阅历,边学习边实践
12、,不断增加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和熟悉。 2、重视同伴互助。同年级的教师要相互协作,共同参加,教师之间要常常切磋沟通,形成合力。针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教学中消失的热点与难点,人人要出谋划策,寻求对策,不断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解决问题的力量。对于活动内容的开发、活动方式的选择、活动途径的绽开等等,教师们要不断反思,不断跟进。 (二)注意整合,丰富活动课程的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开发,必需立足校本,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实现多方整合,以拓展活动的实施空间。各年级在制订活动方案时,要将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特色建立,德育活动等结合起来设想。开展活动时,力求做到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
13、合,集中与分散结合。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从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去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自由讨论;启发学生从数学实践中去发觉问题,深入调查;与劳动技术教育与科技活动相结合,开展学习技能、科技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教育相结合,上查阅资料,网页制作等各任课教师要擅长发觉,重视引导,努力查找学科教学与实践活动的结合点。 2、与特色活动相结合。教师要专心抓住时令特色,关注校园动态,挖掘课程资源,开展主题系列讨论。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指导学生进展考察、讨论、体验等活动。 3、与课题讨论相结合。围绕学校“依托社区资源开展劳动技术讨论”这一课题,组织学生开展“走进红豆”、“走进红豆
14、杉林”、“走进香樟苗木基地”、“走进养蟹养虾场”等体验性活动。在活动中反思,在活动中成长。 (三)关注常态,标准活动课程的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加,共同开发与实施的课程。要扎扎实实开展好活动,教师要克制畏难心情,从细节着眼,从实效入手,关注平常,关注问题,关注专题,关注典型,把握好活动的全过程。本学期,我校将特殊关注常态下活动的开展,做到标准,有序。 1、期初,细心制订规划。各年级各班要依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围绕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块内容(讨论性学习、信息技术、社会实践、社区效劳),结合学校的校本特色,多方整合,制订好具体、全面、切实可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规划,形成系列,以保证综合实践
15、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 2、期中,常态实施规划。每位教师要严格根据期初规划上好每堂课。课前重预备,准时备好每节课,采纳集体备课的形式实现资源共享;课中重引导,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鼓舞学生观点争鸣,组织学生分工探究,教师要全程参加,全面指导;课后重延长,催促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开展活动,不行“放任自流”。同时,要准时记录活动点滴,设计活动方案,准时向“小能人网站”推举优秀活动成果,积存收集相关资料上交教育处。连续开展教研活动。 3、期末,全面总结活动。结合期初制订的活动规划和学校关于综合实践活动“六个一”的考评要求,仔细反思活动的进展状况,准时总结活动中的胜利与失败;结合亲历活动的体会,仔细撰
16、写活动案例;准时做好对学生的综合考评工作、资料的整理工作。学期末,每位任课教师向教育处上交一份有质量的活动资料。 四、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制订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2、召开综合实践活动任课教师会议,贯彻活动规划。 3、围绕下发材料,各班争论活动内容,制订本学期班级活动方案。 4、综合实践年级负责教师会议,整理形成一学年讨论系列。 5、上交每月活动方案以及相关资料。 三月份: 1、抽查各年级各班开展活动的状况(主要看是否按规划进展)。 2、撰写综合实践活动案例,预备参与区级评比。 3、上交每月活动方案以及相关资料。 4、参与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开发研讨活动。 四月份: 1
17、、更新综合实践活动网页制作。 2、组织全体师生春游活动。 2、上交每月活动方案以及相关资料。 五月份: 1、综合实践活动讨论课堂展现。 2、上交每月活动方案以及相关资料。 六月份: 1、收集整理活动资料。 2、上交活动总结与案例。 3、完成综合实践活动师生考评工作。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3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展,教育现代化的步伐越来越快。以计算机及网络设施为根底的信息技术介入教育教学的程度快速得以提高。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相整合很快便成为新时期教学改革进展的一个热点。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是科学技术中的尖端领域,在信息的猎取、传递、处理和使用等方面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
18、超强功能,使人的信息器官功能得以大大扩展。信息技术在教学帮助方面的优势是明显的,但各个详细学科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使教学过程更优化,教学效果更显著,就要依据详细教学内容的特点,恰当地运用,充分发挥其优势。 随着经济建立的日益进展,学校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推动下,教育现代化设施不断完善:计算机在学校中的数量渐渐增多,日渐能满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需要;“校校通”工程逐步推开,我校连上因特网,为信息沟通、资源共享供应了有利条件;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全面实施,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应用打下了扎实的根底。信息技术从一门单独的学科渐渐进入学校的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
19、学科教学的面貌产生了很大变化。 信息技术虽然在不少方面有着强大的效能,但是如何使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之中,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转变教学风貌,就成了一个值得讨论的课题。 二、理论思索 (一)有关概念的界定 1、小学课程:在这里指学校依据上级课程规划而开出的各门学科。 2、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是教师和学生在课程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学。主要有三个重点:(1)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恰当地应用信息技术;(2)不仅教师使用,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使用信息技术;(3)使用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 (二)讨论思路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讨论目的在于探求
20、实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学科课程教学过程有效整合的规律、策略和方法,培育学生信息素养的规律,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益。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对硬件建立,软件建立和师生信息素养的根本要求,加快学校信息化的步伐;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的途径,方法和策略,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讨论开发一批有用的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学科教学课件。 撰写有肯定理论水平讨论报告、论文。 积存一批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和典型课例。 三、课题的讨论目标 1、学生的教育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讨论与实践总结并形成运用信息技术引发“学生自主性猎取信息、运用信息,提高学习力量”的教学理论和模式;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
21、合中,使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展猎取信息、运用信息、提高学习力量的方法、阅历和鼓励机制;讨论并探究为促进学生学习力量提高的途径和方法; 2、师资队伍的建立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讨论与实践,系统归纳、总结、提炼出不同学科内容、不同教学类型的有效整合的模式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示范课例;构建多元、丰富的教学资源库;系统提高学校教师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的力量。 3、学校的进展目标 通过课题的实践讨论,使学校的教育现代化水平得到整体提高,培育一个现代化科研型群体,使学校向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先进学校迈进。 四、课题讨论的方法 主要采纳调查法、试验法、观看法等讨论方法。讨论的途径主要有:学习理
22、论文章,参与媒体培训,上好试验课,撰写论文小结等。其中最常用的就是试验法。通过一堂堂试验课来探究媒体与课堂教学的很好整合,来观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来讨论怎样合理有效在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各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五、课题试验内容 (一)完善组织机构,加强课题试验治理 为使课题讨论真正落到实处,学校试验课题由分管教学的教育主任负责。在学校试验课题之下,又依据学科教研的特点,分解出几个下级课题,主要有语文组的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讨论,数学组的学生如何在信息环境下探究性学习。各个课题小组定期开展讨论活动。课题组之间阶段性地进展集体活动,相互学习、沟通、研讨、总结,使课题讨论工作做得扎实而有效
23、。 课题组分工表 姓 名 专业职称 讨论专长 分工 王志明 小学高级 信息技术 课题主持人 邹小华 小学高级 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讨论 陈梅英 小学高级 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讨论 徐建祥 小学高级 数学教学 学生如何在信息环境下探究性学习 (二)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促进课题讨论深入开展 为使课题讨论标准而深入地开展,学校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1、不定期搜集与课题讨论相关的理论文章、教学案例等内容编订成学习小册子,发给课题组成员参考学习; 2、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进展活动,汇报试验开展状况,探讨发觉的问题,总牢固践阅历; 3、按上级要求组织教师参与信息技术培训与考
24、核,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 4、抓住时机派教师外出学习,听取专家的相关学术报告,听取全国的、省市各级的优秀整合课,仔细分析内化,指导自己的课题试验; 5、请教科研专家来校讲座,使全体教师能有更多的时机学习把握教科研方法,提高课题试验力量 (三)从学校实际动身,以课堂教学为阵地,扎实开展课题试验讨论 1、在传统课堂里“点亮一盏灯”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历经很多岁月的淘炼而不衰,说明其中自有合理、有效、富有生命力的内涵,但是随着科技进步、时代进展、观念转变,回首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方法,在直观性、有效性和启发性等方面,就会发觉存在一些问题,适当地发挥以计算机技术为重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功能
25、,可以使课堂教学焕发亮丽的光荣。几年前,我校就有一套装备在多媒体教室的多媒体设备,由于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使用不够便利,因此,使用效率不高。 (1)恰当而简明的演示,有效地解决教学难点。 教师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即便是在传统方式的课堂教学中,也努力利用传统媒体,增加直观性、启发性,帮忙学生学习。如今有了多媒体设备,教师或从网络上找寻相关课件,或自己动手制作课件,针对难点进展演示,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方式,在一节课上应用的时间不是许多,但应用的效果却是显著的. (2)生动而丰富的演示,扩大了容量,强化了训练,提高了效率。 随着教师应用多媒体设备的娴熟程度的提高。其功能也渐渐得以发挥,一套设
26、备替换下了更多的传统设备:小黑板、挂图、卡片等,课堂的容量增加了,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训练也得以强化,课堂效率提高了。 个别教师应用多媒体进展教学,带动了同轨教师应用,渐渐地更多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了多媒体。 以传统作为根底,将传统中有生命力的精华继承下来,并且发扬光大,同时结合时代、科技的进展,将新的内容融入传统之中,使传统合上时代的节拍,跳动时代的脉搏,形成一种新的体系。传统的悠久历史内涵使该体系广博、深刻,符合时代节奏的新内容使该体系焕发蓬勃生气。 2、在网络环境中探究新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接入网络成为终端之后,既是探视信息海洋的窗口,也是作用于信息海洋的码头。带学生进入网络环境进展教学,给学
27、生以更宽阔的学习探究空间,也给学生以更多展现共性的时机,由于网络是无边的,网络也是互动的。教师可以带着学生进入网络,查询资料,以补充课本教材信息的缺乏,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网上互动沟通 六 、实施步骤 依据课题组安排,结合本课题详细状况,拟定本课题试验讨论周期为1年半,即20xx年10月-20xx年6月。详细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试验预备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1月) 1、调查分析我校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现状,整理、收集各种数据。 2、组建课题组,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承受相关学问培训,上网查询资源 3、填写课题申请书,设计试验方案,制定试验规划,培训试验教师,仔细做好试验前的各
28、种预备工作。 其次阶段:试验讨论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12月) 1、结合各 学科课程的内容,探讨现代信息技术与各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点,进展教学设计、实施教学过程,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2、组织教师编写脚本,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进展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教学,培育学生的学习力量、现代意识和创新精神。 3、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讨论”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进展测量与分析,探讨它对学生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优化网络和多媒体软件,讨论网络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中的一些理论、技术问题。 第三阶段:试验总结阶段(20xx年01月-20xx年6月) 1、撰写“信息技
29、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讨论”的讨论报告和相关论文,按科目分类整理,并加以综述。 2、整理网络和多媒体软件脚本,进展教学反思,最终研制成果用多媒体教学光盘的形式向广阔教师推广。 3、分析展现试验成果,迎接上级领导和专家的评审鉴定。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4 一、设计背景 (一)一般话即现代标准汉语。一般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根底语言,以典范的现代著作为语法标准,是通行于中国大陆及海外华人华侨间的共通语言。一般话是针对标准化来说的。一般话同时又是中国法定的全国通用语言。它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包括民族自治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一般话”。中华人民共
30、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一般话和标准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讲好一般话,对于小学学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上世纪90年月,小语界曾提出过一个洪亮的口号就是:“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进入21世纪,新课程改革开头,语文教学的改革的关键词换成“语文素养”,课堂教学的“人文感悟”、“文本对话”成为热点,而“语文训练”遭到边缘化。小学生语言表达力量训练始终是国内外教师努力方向。语言表达力量不仅仅是让学生“会说话”,而是要培育学生“说好话”。因此开设小学生语言训练校本课程很有必要。 二、设计创意 1、语文教学:包括语文学科课堂教学、语文活动课(含课外活动)和语文学习环境。语
31、文学习环境,指为了开拓学语文、用语文的时空领域而加强的与学生家庭、社会的沟通,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2、语言:所谓语言,指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沟通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别的社会现象,它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肯定的系统。语言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九四年版)语言表达力量分口头语言表达力量和书面语言表达力量。 3、在固守优良传统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素养,促进教师特色化进展。 4、开展各种竞赛,在竞赛中提高表达力量,促进学生的全面进展。 5、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打造精品作业工程,做到“出口成文”。 6、“语言表达力量”指小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说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思想
32、、感情的力量。它包括口头表达力量、文字表达力量,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说”和“写”的力量。 7、分阶段、分年龄段教学。依据学生年龄段特点设计教材,因材施教。 三、设计依据 (一)讨论的理论依据 1、语文(1-6年级)课程标准 此标准是国家教育部制定下发的纲领性文件,它将16年的阅读积存作为语文课程的一个相对完整的阶段,语言表达作为阅读积存的最终目的。旨在为广阔的教师留下广泛的训练空间,这就为我们的试验讨论供应了理论依据。 2、现代教育心理学讨论说明,少年儿童个体智力进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这就说明:少年时期应当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存语言信息的阶段。因而从小培育少年儿童的语言表达力
33、量也是势在必行的。 3、强化读书积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已成为我国传统语文教学阅历所验证,“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潭,蛟龙生焉”的例子不胜枚举。中国几千年的教育实践“熟背-解意-作诗文”的人生系列训练培育出了一大批名贯古今、誉满中西的中国文豪 4.赏识教育理论。 “赏识教育”是中国陶行知讨论会赏识教育讨论所所长、被誉为“中国第一位觉醒的父亲”的周弘用20年时间探究的结果,赏识教育在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思想的理论根底上,建构出自身的体系,是布满了人文思想的现代教育理念。 四、设计目的 帮忙小学生说标准、标准的话,说好听的话,说有规律的话。训练孩子能够自如的与人沟通,并有自信地当众说话是小学生语
34、言训练校本课程的主要目的。 详细目标: 1、根底阶段(6岁左右):把握3000个左右的词语;能够连贯地进展简短的叙述;能够说清晰自己想说的事;口齿清晰;讲话有礼貌,愿意与人交谈;想象力和规律思维力量得到提高;增加自信念。 2、初级阶段(6-9岁):把握4000个左右的词语;能够完整复述某件事情;能够自如地讲出某个话题;能够连贯地当众说话;想象力和规律思维力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有信念当众说话。 3、中级阶段(9-12岁):能够说标准标准的一般话;朗读文章和自由表达,语音标准、语句流畅,表达具有规律性;能够较自然地进展与人沟通、敢于当众说话;说话用词精确;初步把握晚会主持、班会主持等活动主持技巧;初
35、步把握表演技巧。 五、实施步骤和操作要点: (一)实施步骤 本课程开发分三个阶段进展: 第一阶段:预备阶段。 1、师资培训,苦练根本功,学习理论,提高素养。 2、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资料,进展分析讨论。 4、确定学校校本课程目标,设计方案。 5、健全制度,组织实施。 其次阶段:讨论实施阶段。 1、师资培训,外出观摩学习。 2、讨论语言艺术课堂教学,上好语言训练课。 3、进展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水平策略的讨论。 4、参与各级各类竞赛,强化提高力量。 5、收集师生优秀作品。 6、探究语言表达训练教学中的育人功能。 7、收集并记录试验所获得的初步资料、数据,进展统计分析。 8、撰写教学论文。 第三阶
36、段:为总结阶段。 (1)总结讨论成果,明确存在问题 (2)撰写总结报告,预备成果展现 (二)主要操作要点 1、课程设置 点面结合,全面开设语言训练课程。 1语音发声根底训练 2诗文朗读 3童话寓言故事朗读 4看图说话 5讲故事 6角色扮演 7节目主持 根底、初级、中级,三阶段课程均为以上七章安排,课时内容依据阶段目标及年龄特点设置。 2、课时安排 在课时安排上,首先安排每天早上30分钟的自由说话时间,保证练习的时间,每周还特地安排一节语言训练课,进展集中的指导。 3、教学形式 全员参加,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语言的艺术,让人人都能“会说话、乐说话、说好话”。打破时空的限制,把课内与课外相结,学习
37、与活动相结合,通过活动来激发学生进展说话训练的兴趣,检验教学的成果。 (三)课程的组织与治理 1、精选组员,供应人力保障。 2、积极开展课程的研发活动,编订校本教材小学生语言训练。 3、积极开展课题讨论活动,把讨论落实到每一节课堂之中。 4、标准制度,保证课题的实施。坚持每月例会制度,准时分析总结工作得失。建立试验课制度,抓好备课、上课、评课各个环节。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5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对培育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力量,培育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力量,团结协作的力量、社会活动力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校将依据国家根底教育方针、国
38、家课程实施规划、依据学校“一切为了学生进展、为了一切学生进展、为了进展一切学生”的育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及教师的资源,仔细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讨论与试验。 一、课程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使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科学、体验生活、走向社会,促进学生爱科学、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通过实施校本课程,进展学生探究力量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思维力量,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育观、课程观的更新,改善我校的课程构造,结合本地资源,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 1、学生层面 初步学会如何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知道怎样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并组织实施;会对自然、生
39、活、社会及自我问题进展深度探究;尝试进展生产劳动,体验劳动和技术实践过程;会自主地与活动相关的社会部门与个人联系,进展表达与沟通,并学会自我治理,初步转变学习方式,表达“自主学习、自主治理、自主进展”的学生形象和 “培育人、进展人、完善人”办学理念,促进学生的多元(差异)进展。 2、教师层面 通过对活动的参加、组织、指导和治理,转变教育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和指导者。改善教师学问构造,培育一支“一专多能”型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化成长。 3、学校层面 探究一条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路子,建立并完善一套较为合理的具可操作性的校本课程的
40、设置模式,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品位以及完善课程文化和学校文化。 二、教学原则 1综合性原则。在活动中,既要对以往所学的各学科学问加以综合,表达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综合;也要关注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以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2实践性原则。强调在体验中猎取学问,在调查、考察、试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效劳动中发觉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展实践力量和创新力量。 3自主性原则。强调学生自主选择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制定活动方案、开展实践和表达结果。教师的指导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 4开放性原则。强调面对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在时间安排、主题确
41、定、方法运用、活动操作和成果表达等方面有相当大的敏捷性,为学生发挥共性特长和才能供应宽阔的空间。 5过程性原则。关注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的学习体验和共性化表现,关注不断生成的新的目标和主题,关注实践活动的方法、态度、体验、诚信等。 三、主要措施 1、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发动全体教师参加校本课程开发。 2、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和治理制度,以标准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治理工作,使校本课程开发纳入教师业务考核中。 3、以教研组为单位确定本科组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 4、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 5、发动全体教师依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开设校本课程。 6、充分发挥校本研训的作用,整合各科组教师的特
42、长和优势共同开发校本课程。 四、课程构造 按课程开设的培育目标分为人文素养类、科学素养类、生活技能类、身心素养类、艺术修养类、信息技术类、学科竞赛类七大类。 人文素养类:通过人文文化的学习,提升学生人文文化品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培育学生与人合作和进展沟通的力量。 科学素养类:通过各种科技自然活动,培育学生科学思索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培育学生喜爱科学、勇于探究、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生活技能类:通过生活学问的学习,把握肯定的生活技能,提高学生生活的质量。 身心素养类:通过体育工程和心理安康辅导,促进学生身体素养和心理素养的提高。 艺术修养类:通过艺术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增加艺术修
43、养,培育学生发觉美、观赏美、表现美、制造美的审美力量。 信息技术类:通过学习电脑操作学问,培育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力量,综合学习、讨论性学习的力量。 学科竞赛类:以学科竞赛来培育学生进取创新精神,科学探究精神。 五、选课方法 学生选课分以下几步走: 1、向学生宣传实施校本课程的意义,激发学生参加校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2、学校向学生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让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3、先按正常教学班统计学生选课状况,再依据学生第一、其次志愿,学校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习人数,原则上组班不超过50人,低于20人不开班。 4、视学生选课状况及场地限制,按校本课程课时规划表,有目的有规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六、教学评价 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学校遵循重过程、重应用、重亲身体验、重全员参加原则。 一要表达评价的过程性。将评价贯穿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全过程,重点评价教师参加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参加与体会。 二要留意评价内容的丰富性。依据学生在校本课程中参加程度、学习态度、实践体验、方法和技能的把握进展全面评价。 三要注意评价的鼓励性。结合学生的活动过程及讨论结果进展评价,鼓舞学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创设有利于学生可持续进展的学习组织与学习环境。 四要强调评价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