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法语义的认知解释优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句法语义的认知解释优秀课件.ppt(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句法语义的认知解释第1 页,本讲稿共14 页一、语言与认知的关系 语言结构是认知过程的产物,它是在人对客 观世界的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语言交际 时,表达或理解的一方对句法结构都有所选择。根据交际目的,反复运用某种结构形式就形成稳 定的认知结构,这就是句法结构的认知基础。从 认知角度对句法结构作出认知范畴的解释是认知 语法研究的目的。语言活动受人类心理机制的制 约,因此有许多普遍的规律,但由于语言类型上 的差异,不同的语言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所 以认知规律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第2 页,本讲稿共14 页二、原型范畴 科学研究,离不开分类,我们研究语法,就需要给词、短语、句子进行必要的分
2、类。分类就需要有一定的可操作 的标准。但是,我们所制定的标准,不论如何精细,如何 准确,总是有些对象会发生问题。例如汉语里,名词和动 词的界限似乎比较清楚,帽子、书包、树木、房子都 是名词,走、吃、打扫、敲打都是动词。但是实际上 还是有一些词语,很难归类。比如:动宾 偏正1 偏正2(1)学习英语 学习园地 理论学习(2)演出话剧 演出人员 文艺演出(3)研究科技 研究水平 历史研究(4)调查事故 调查表格 农村调查第3 页,本讲稿共14 页二、原型范畴“学习、演出”等既可以带宾语,也可以修饰名词做定 语,还 可 以 接 受 名 词 修 饰,后 两 者 都 是 偏 正 短 语。那 么“学习”等
3、到 底 是 动 词,还 是 名 词?还 是 名 动 词?这 说 明,“帽子、书 包”等 属 于 典 型 的 名 词,“走、吃”属 于 典 型 的 动词。而“学 习、演 出”等 就 不 是 典 型 的 名 词 或 动词。第4 页,本讲稿共14 页二、原型范畴 在 自 然 界,同 样 也 存 在 这 样 的 情 况,麻 雀、燕 子 是 典 型 的鸟 类,而 鸵 鸟、鸡、鸭 就 不 是 典 型 的 鸟 类。因 此,我 们 在 给语言成分或现象分类时,首先需要树立起“原型范畴”,建立 起 核 心 的 成 员 集 合。所 谓 原 型 范 畴 是 指 具 有 该 类 范 畴 典 型属 性 和 特 点 的
4、成 员 的 集 合。在 原 型 和 非 原 型 之 间 没 有 不 可 逾越 的 鸿 沟,从 最 典 型 成 员 到 最 不 典 型 成 员,按 照 典 型 程 度 的高低逐步过渡,从而形成一个连续统。例如:部分名词,可以直接受动量词修饰,叫做“动量动态名词”。(1)一阵雨 一阵风 一阵雪(2)一顿饭 一顿点心 一顿皮鞭(3)一场球赛 一场战争 一场京剧(4)一次宴会 一次灾难 一次机会第5 页,本讲稿共14 页二、原型范畴 还有部分名词,可以带着“前”“后”,表示动态,叫做“时间动态名词”。例如:(5)雨前雨后 球赛前球赛后(6)饭前饭后 战争前战争后(7)会前会后 假期前假期后还 有 部
5、分 名 词,可 以 进 入“正 在 之 中“的 框架,叫做“进行动态名词”。例如:(8)球赛正在进行之中(9)战争正在进行之中(10)会议正在进行之中(11)手术正在进行之中第6 页,本讲稿共14 页二、原型范畴 尽管“风、雨”、“战争、球赛”以及“会议、手术”等都是名词,但是它们的属性实际上还是跟一般的典型名词有区别。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建立起一个名词动态性程度 的 连 续 统,假 设 从A点 到E点,为 一 根 横 轴,中 间 可 以 分为B、C、D三个点。静态 100 75 50 25 0 A B C D E 动态 0 25 50 75 100 A是典型的静态名词静态100%动态0%
6、,E是典型的动词静态0%动态100%,静态因素跟动态因素互为消长:当静态成分增长,相应的动态成分就减少;当动态成分增长,相应的静态成分就减少。第7 页,本讲稿共14 页二、原型范畴 原型范畴的建立,可以帮助我们认清,以典型成员为核心,它 的 外 围,实 际 上 排 列 着 程 度 不 等 的 非 典 型 成 员,这 将有 助 于 我 们 认 识 到 在 两 个 或 几 个 典 型 集 合 之 间 存 在 着 过 渡 地带。这样我们在给语法成分或者语法现象分类时就可以采取柔性处理,而不是刚性处理。第8 页,本讲稿共14 页三、象似性原则 世界上事物与事物之间往往存在某种联系,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联系
7、就是象似性,即两个事物之间,或者某部分外形,或者某种属性,或者某种特点比较相似,我们就把这种联系称之为象似性关系。我们在认识某个事物时,往往利用凸现的事物去认识比较隐蔽的事物,利用已知的事物去认识未知的事物。借助于象似性原则,我们主要采用了转喻和隐喻的方法。第9 页,本讲稿共14 页1.转喻 转 喻:依 赖 于A和 B的 临 近 性 与 关 联 性,把A看 作 相 关 的B。属于同一个认知域的转指,用局部指称整体,用来源指称 结 果 等。比 如 一 个 国 家 的 首 都 往 往 是 该 国 的 政 治 中 心、经济 中 心、文 化 中 心,也 是 政 府 的 所 在 地,所 以,用 首 都
8、来 替代 整 个 国 家 是 个 惯 例,好 比“国 际 上 非 常 重 视 北 京 的 声音”,其中的“北京”实际上就是指代中国。再如:(1)我们去吃火锅。(2)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火锅”指代的是“火锅”里的食物。“山”、“水”指代的是依靠“山”和“水”所获得的食物。第10 页,本讲稿共14 页 2.隐喻 隐喻:利用具体、生动、常用、熟悉的概念来隐喻比较抽象、陌生、难以理解的概念。比如把利好的股市叫做“牛市”,把不景气的股市叫做“熊市”。再比如有关军事的说法转述到一般工作中来:文教战线、体育战线、科学堡垒、抗旱第一线、第三梯队等等。最明显的是把空间隐喻为时间。例如:(1)春节即将到来。(2
9、)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3)他在这里工作了前后三十年。第11 页,本讲稿共14 页三、图形与背景 我 们 感 知 两 个 事 物 之 间 的 空 间 关 系 时,往 往 把 一 个 事 物A作 为 直 接 对 象“图 形”,而 把 另 外 一 个 事 物B 当 作“背景”。图 形 又 叫“目 的 物”,背 景 又 叫“参 照 物”。图 形的特点是:凸现的、较小的、居于中心位置的、可移动的、容 易 引 起 注 意 的、容 易 辨 认 的;而 背 景 的 特 点 是:不 凸 现的、较大的、居于边缘位置的、静态的、不容易引起注意、不容易辨认的。第12 页,本讲稿共14 页三、图形与背景 我们观察事物,可以从图形到背景,也可以从背景到图形。这里显然存在两种不同的途径。例如:(1)亭子在湖中心。人造湖在公园中央。(2)旅游团住在度假村里。度假村坐落在山脚下。(3)湖中心有个亭子。公园中央有个人造湖。(4)度假村里住着旅游团。山脚下建了个度假村。第13 页,本讲稿共14 页三、图形与背景 图形与背景有的可以转换,有的不能转换。比如:(1)小学在超市的右边。超市在小学的左边。(2)跳水台在游泳池左边。*游泳池在跳水台右边。第14 页,本讲稿共14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