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期间的事迹材料(13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抗疫期间的事迹材料(1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疫期间的事迹材料(13篇).doc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抗疫期间的事迹材料(通用13篇)抗疫期间的事迹材料 篇1 在这个不寻常的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来势迅猛。在沙洋滨江新区疫情防控的战场上,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志愿者们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到处留心、悄悄坚守,切实保障了所在长林社区效劳点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安康。 2月2日大年初九以来,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先后共计三批12名志愿者到滨江新区长林社区报到。除一名同志因交通管制隔离在外地,其他11名志愿者坚守岗位、仔细履职,先后圆满完成了社区交办的入户走访、网格组建、再次摸排、重点跟踪、日常监测、分发临时通行证等工作,同时还积极帮助物业开展巡查、清洁、消毒等工作,化身“店小二”“外卖员”,为业主代购
2、蔬菜、水果等生活物资和药品等,以实际行动践初心、赢民心。 “班子成员不带头,谁带头?” 副局长陈鹏身先士卒,第一批到岗,第一个对接社区干部,第一个认领包联网格。2月2日到岗以来,他领先在包联网格建立业主微信群,主动将私人新购的车报备到社区,用于接送同一个网格的社区干部、志愿者,常常帮忙社区拖运接收捐赠的防疫、生活物资。 2月8日元宵节,当天下午全县城区各社区统一制印下发居民临时通行证,其次天开头实行“211”政策限制居民外出购物频次。为了不耽搁居民其次天出门买菜,陈鹏带着小组成员王会敏、贾中平快速分工、加班加点发放通行证。从5点36分做完当天网格“大摸底大调查”开头,一家一户打电话,不到一个小
3、时,三人包保的发改局、电信两个小区共计41户的居民代表全部领到了临时通行证。天色渐渐暗了,时间滑向了6点半,他们才在家人电话的督促里踏上归家的路。 急事准时报,返岗不耽误! “王局长,这么晚打搅您!有个急事跟您汇报!”2月6日晚上10点52分,土地整治局的志愿者王梦君第一时间上报疫情。原来,当天早上上班路上同车非常钟的一名干部被隔离了。该同志属于亲密接触者,10点多刚被通知隔离观看。得知这个消息,她和丈夫快速上报所在社区、单位负责同志,开头两人居家隔离。 其次天一早,王梦君自觉居家隔离的同时,积极协作滨江新区长林社区工作人员快速摸清那名亲密接触者相关状况,交接包联网格入户走访调查数据资料。之后
4、,她每天两次对社区、单位和包联人报备个人身体状况,准时了解、转达那名亲密接触者的隔离观看状况。 最终,2月11日晚上6点33分,王梦君第一时间传达了好消息:那名亲密接触者隔离检查无虞后回家了,警报解除,她和丈夫安全过关了。原本单位和社区都劝她连续在家休息,以便好好照看家中老人和小孩,她却义无反顾重返志愿者岗位。“这几天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不能把事都推给社区包联人和其他一个小区的志愿者,明天我就到岗!” 自觉落了几天的工作,2月12日一大早,王梦君先到包联的龙湖湾小区与其他志愿者碰头分工,再快速找到社区包联人,连续两天加班加点核查龙湖湾小区“大走访大排查”的台账资料。“一丝不苟、仔细负责”,是
5、社区包联人对她的中肯评价。面对确定和褒奖,她只淡淡微笑,“我就是做了一名一般志愿者该做的事、能做的事”。 人心齐,泰山移! 11名志愿者把使命记在心头,将责任担在肩上。 截止目前,前期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台账均已顺当完成,三类人员台账得到进一步完善。他们持续深入长林社区各个包联小区,常态化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引导,一日双报、亲密跟踪武汉返沙人员,现场督导、严格落实防控措施,排查不漏一户、宣传不漏一人。他们响应指令快速,总是第一时间转发防疫信息、通告、公开信等;他们治理效劳主动,积极参加包联小区卡口值守管控、楼道垃圾清理、楼栋电梯消毒;他们效劳群众贴心,准时为包联网格居民代购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资和蔬菜
6、、水果、粮油等生活用品。 他们的付出,群众看在眼里,网格微信群、业主的朋友圈到处可见对他们的赞扬;战友记在心上,滨江新区、长林社区的干部职工经常表达对他们的确定。他们无愧于志愿者的名字,必将与社区工携手并肩,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 抗疫期间的事迹材料 篇2 37年间,山西静乐县双路乡卫生防疫员王元林为全乡15个村的孩子接种疫苗20万人次,实现了标准接种、安全接种,100%完成国家强制免疫。其间,没发生一起根底免疫传染病、一起接种纠纷。 王元林说,针眼上的是天大的事,件件都马虎不得。 见到王元林那天,是6月30日。吕梁山东麓的双路乡迎来一场久违的细雨,静谧山乡透着阵阵凉意。 王元林正预备出
7、门,张亮杰的孩子3岁了,该加强接种流脑疫苗了,半月前娃儿发烧不能注射,今儿得再去一趟。他当心翼翼地把疫苗和冰块从冰箱移入随身背的疫苗箱,边穿那件出门才穿的中山装边说,针眼上的是天大的事,件件马虎不得。 他要去的是15里外的兰家山,从河滩下去,再沿着陡坡爬上去。 61岁的王元林已经这样走了37年。37年中,他为全乡15个村的孩子接种疫苗,接种疫苗达20万人次,实现了标准接种、安全接种,100%完成国家强制免疫。其间,没发生一起根底免疫传染病,没发生一起接种纠纷。 王元林先后获得省级规划免疫先进个人、法定传染病报告先进个人、免疫规划优秀个人等荣誉称号。日前,山西省卫生厅授予他卫生防疫楷模荣誉称号。
8、 苦点累点不怕,就怕误了娃娃。 山西省静乐县是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在王元林童年记忆里,就有天花、脊髓灰质炎、流脑等疾病流行。他亲眼看到这些传染病夺去许多孩子的安康和幸福。 初中毕业后,王元林选择了在县卫校读书。1973年毕业返乡后,他成了全县第一代乡村防疫员,那时候,由于知道怕,就更懂得自己身上的责任有多重! 起初,大山里的人不大明白,自家孩子没病,为啥要挨那一针,还吃那些红红绿绿的药丸丸?王元林只能一趟趟地找上门,一家家地做工作。兰家山村的赵桃娥是个聋哑人,家里3个孩子都到了接种疫苗的年龄。王元林几次上门,任凭怎么说、怎么比划都不行。好不简单请人帮助用哑语把道理说清了,可赵家又拿不出钱来接
9、种。王元林二话没说,自己垫钱给3个孩子打上了疫苗。 王元林每到一村,总要打听谁家快生孩子了,谁家刚生了孩子。一有新生儿的消息,他就马上上门,为孩子建起安康档案。春去秋来,看着王元林一趟趟地跑,听着王元林一回回地说,乡亲们明白了:这疫苗,谁打上,对谁好。 为了不漏掉一个孩子,王元林走遍山乡,风雨无阻。去年春节刚过,大雪纷飞,正好李天亮家的新生儿到了接种期。王元林背起药箱,深一脚浅一脚地直奔10多里外的南黄苇村。两个多小时后,当满身是雪的王元林撩开李家土窑洞的门帘时,李天亮惊诧地说:这么大的雪你还来?王元林却答:这么大的事,我怎能不来? 一次出诊的路上,天忽降大雨。坡陡路滑,王元林左膝盖重重磕在石
10、头上。他挣扎着爬起来,一瘸一拐坚持走到大山深处完成接种。他的左腿从今落下毛病,不能弯、蹲不下,天一凉就疼。跑山路最费的是鞋,王元林每年要穿坏老伴亲自做的七八双布鞋,布胶鞋一年也得两三双。他说:苦点累点不怕,就怕误了娃娃。 为了娃,多跑几个来回算个啥? 那天,在张亮杰家,王元林认真给孩子测过体温后,才给孩子接种了流脑AC疫苗。张亮杰有些不好意思,打一针害你跑两趟,还下着雨!王元林仔细地说:发烧是典型的接种禁忌,带病接种是害了娃。为了娃,多跑几个来回算个啥? 如今,双路乡的很多老乡都能说出接种疫苗的禁忌常识:感冒、发烧不能打;吃鸡蛋过敏不能打;糖丸必需用凉开水调成糊状服下,水温千万不能高这都是王元
11、林走家串户宣传的结果。 为保证疫苗安全有效,王元林常年养成两个习惯:不管多远的路,他从不在外过夜,以保证便携式疫苗箱维持正常的低温;一进家门,不管白天黑夜,首先要按一下房灯开关,看是否停电。一旦停电,他就马上将冰模板一个个挪到冰箱冷藏室,以确保疫苗质量。王元林说:一个细节把握不好,就会出大事。 王元林出门喜爱穿4个兜的中山装,兜里总装着几个64开大小的本子。在他家一个纸箱里,这样的小本本有几十个。小本本上具体记录着孩子的名字、所在村庄、父母姓名、诞生年月日,曾经接种的时间、疫苗名称,还有每次疫苗的批号、日期、产地和生产日期。每个月,王元林都要依据小本本自行设计一张疫苗接种行程表,哪天去哪几个村
12、、哪个村有几个孩子需要接种,都做了标注,一个都不漏。 王元林生活中,一切都围着疫苗转。一次,王元林高烧39摄氏度,人躺在床上,心里却想着10里外的砚湾村,那里有个孩子等着接种。接种疫苗有规程,不能错过周期,他给自己打了退烧针,就头顶烈日出门了。今年春节,狼儿沟村老赵带着1岁多的孙子回乡过年,正月初八就要返城。初七一大早,王元林冒着刺骨的寒风来到18里外的狼儿沟村。看到王元林冻得发僵,老赵心疼地说,晚打一针不要紧!王元林却说:接种晚了,惹上些病,我可就害了你们了! 乡亲们待见咱,比啥都强! 王元林生活的神家村,是双路乡政府所在地。这些年,村里盖新居、建小楼的人越来越多,有的还开回了小汽车,王元林
13、的日子却过得紧巴巴的。住了20多年的两间老屋漏雨走风,老伴说,要翻修得四五万元,修不起呵!现在老两口借住在同村的二女儿家,家里除了公家配给的电冰箱和一个文件柜外,没什么值钱的家什。 在王元林心里,觉得最亏欠的就是自己老伴和两个女儿。王元林的工资起初只有26.5元,到上世纪80年月,涨到每月60多元,至今,他的工资也只有370元。30多年,王元林没给家里挣回什么家产,一家四口的生活全靠家里的6亩责任田。因经济拮据,大女儿只上到小学六年级就辍学,二女儿初中没读完就外出打工去了。由于王元林常年奔跑在山乡,家里的农活全靠老伴一个人操持。提到老伴,王元林有些哽咽:她懂得我,我感谢她! 王元林也有不少快乐
14、事。我管的辖区,我管的事,娃娃们没一个耽搁,都健安康康的。还有很多事,也让王元林感到欣慰。前年,在外打工的女儿、女婿回村盖房。开工那天,没有打招呼,前村后邻的乡亲们都来了,大工、小工全都不要工钱;地里的农活老伴一个人忙不过来,总有乡亲过来帮把手;走在山间,谁开车或骑车碰上了,都会毫不迟疑地停下车,捎他一程 想想这些温馨事,王元林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乡亲们待见咱,比啥都强! 抗疫期间的事迹材料 篇3 “嗯,挺好,体温都正常,呆在家里千万不要出门,有什么需要就跟我联系就好,我们都会尽量满意你们的需求。”1月31日一早,万载县白水乡卫生院医生丁某给小浩量完体温做好登记后,拎着医药箱又连续赶往下一户
15、人家。 “这些返乡人员全都安排在家自我隔离,我们每天派专人上户给他们量体温,确保过了观看期再解除隔离。有些还住的挺远的,走路都要走半小时。”丁某笑着说道。 当前,疫情来势汹汹,席卷全国,面对严峻的防疫形式,万载县广阔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榜样作用,放弃假期,坚守岗位,守护百姓的平安。 丁某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年35岁的他已有6年党龄。在此次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他除了在医院接诊、消毒以外,每天早晚还要和同事一起上户,为武汉等地返乡的村民测量体温、登记备案,还不定期到乡主干道上的疫情监测点轮值。从大年三十至今,他始终坚守在岗位上,还没回过一趟家,跟家人吃一顿团聚饭。 “某最近真挺累的,每天忙的晕头转向,又要
16、接诊又要下乡,还要轮值,消杀也靠他,家里的事都顾不上了,他老婆都快要生了似乎。”说起丁某,同事们都点头赞扬。 说起妻子,丁某内心有些内疚。妻子是一名教师,也是一名党员,现今9月身孕有余,马上临盆。双脚有些水肿的她,行动多有不便,刚满三岁的儿子也只能由父母照看。但父母年纪也大了,加上身体又不太好。母亲血压高,父亲左肾有结石、积水,年前做检查还发觉肾脏内长了一颗95x72mm大小的囊肿。本准备趁着春节假期带父亲去大医院动手术,哪知规划赶不上变化,突然的疫情,让丁某连回家的时间都没有,更别提照看家人了。听说母亲的降压药吃完了,他也只是在上户途中路过家门口时,把药扔进家里的院子后就转身回医院连续工作,
17、连家门都没进。“我父亲是名老党员,从小他就教育我,要听党话,感党恩。我是儿子,是丈夫,但我更是医生。家人需要我,但白水的群众更需要我。国难当前,我必需舍小家,顾大家。”丁某态度坚决。 疫情就是集结号,自全县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大事一级响应启动后,全县广阔党员争当表率,冲锋在前,像丁某一样的党员还有许多,他们主动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机,重返工作岗位,为生命站岗,让艳丽的党旗高高飘扬在战“疫”第一线。舍身忘我的背后,是齐心协力对抗疫情的信念和决心,我们坚信:我们肯定能早日打赢这场疫情攻坚战! 抗疫期间的事迹材料 篇4 2023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迅猛爆发,由点及面,很快涉及全国
18、。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全国医护人员和疾控工积极响应党中心的号召,前赴后继、视死如归,投入到了与病毒抢夺时间、挽救人民生命的宏大斗争中。同志们立下了神圣的誓言:无论生死,不计酬劳! 在这千千万万名抗疫战士中,有一位疾控新兵,她叫许蓉蓉。 24岁的许蓉蓉2023年9月刚刚入职到仪征市疾控中心检验科。平常工作刻苦、勤奋,深得大家的赞许。 2023年11月,许蓉蓉被派往扬州市疾控中心进修学习PCR技术(生物学的聚合酶链反响)。2023年1月30日,当她接到去扬州市疾控中心帮助检测新冠肺炎病毒核酸工作的通知时,没有丝毫迟疑,整理行装,立即赶往扬州市疾控中心报到。 在长达26天的时间里,她全程参
19、加了扬州市疾控中心的核酸检测任务,包括样本的前期处理、核酸检测体系的配制以及核酸的提取工作。穿上厚重的防护设备,在试验室里一待就是4、5个小时,最长6个多小时,加班到凌晨更是家常便饭。闷热、痛苦、饥渴,但她始终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声累,兢兢业业地完成全部工作。 许蓉蓉的父母也是医务工,一家三口同在抗疫一线,每天在繁忙工作的同时,赐予了她很大支持。晚上加班到很晚的时候,他们一边担忧女儿的安全,一边又怕打搅她的工作,经常在家始终等她进了家门才会回房休息。虽然家在接近的邗江区,但一家三口在一起吃饭的次数却屈指可数。 作为检验队伍中最年轻的一员,许蓉蓉积极主动地担当各项工作。“能干,吃苦耐劳,仔细负责”
20、是扬州市疾控中心检验科教师们对她最多的评价。 在完毕了扬州市疾控中心的调用工作后,她马上回到了仪征市疾控中心检验科的岗位,投身到新的工作当中,开展疑似新冠肺炎样本采集、送检单汇总、样本的核对等工作。 当前,新冠肺炎还在肆虐之中,任重道远。我们信任,在党中心顽强有力的领导下,有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有很多个象许蓉蓉一样优秀的医护人员、疾控工的忘我拼搏,我们必将取得最终的成功! 抗疫期间的事迹材料 篇5 今年42岁的张志田,是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其次医院放射科医生,宣恩县李家河镇老司城村人。 1月19日,他带着10岁的儿子从杭州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扩散,原本规划1月27日返回杭州的张志
21、田取消了行程。 1月29日晚,张志田主动向宣恩县卫生安康局“请战”,情愿参加李家河卫生院疫情防控救治工作。1月30日早上,张志田走进卫生院,成为该院一名“编外医生”。 张志田从医20余年,主要从事放射科临床医学讨论,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张志田发挥自己优势,参加卫生院影像学报告诊断。 李家河卫生院进出口只有一个大门,医护人员和患者通道通用,张志田与卫生院商议改造,根据传染病楼两通道、三分区的标准,隔离出医护人员通道、患者通道,分开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物区。同时,针对通道还改造两个小门出入住院楼,该院在卫生院大门,也特地用隔离带分开为进、出口。 该卫生院医用物资紧急,张志田便多渠道联系,为卫生院筹
22、集捐助医用防护物资。“又捐物资,又捐技术,真的很感动。”李家河卫生院院长段万能表示。 家住来凤县大河镇大坝社区的杨铮,2023年从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在外地一企业上班。学习临床医学专业的杨铮看到监测点人手不够,主动申请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志愿者效劳。他每天工作12个小时,排查过往车辆,为车上人员检测体温,同时利用在学校学到的专业学问,指导执勤人员标准防护措施 抗疫期间的事迹材料 篇6 2023年2月1日下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走进一名自称退役军人的年轻人,向医护人员捐赠医用口罩1500个。医院工作人员反复询问捐赠人姓名未果后,出具了这样一份感谢信:“亲爱的退役军人:在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战斗
23、中,您向我院捐赠医用口罩1500个。我院将严格治理捐赠物资,确保每一份爱心捐赠物资都用于疫情防控工作。我们为您在特别时期对我院疫情防控工作的大力支持致以真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一个偶然的时机,兰州战役纪念馆的同事们不经意发觉了这份感谢信,知道了在自己的身边有这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在抗击新冠疫情关键时刻悄悄捐赠医用口罩的同事,他就是齐乐。 齐乐同志2023年部队退役后应聘到兰州战役纪念馆担当讲解员。工作以来,他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退伍军人,始终保持退伍军人困难面前不退缩、冲在前的精神,在抗击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中,心中有责,主动作为。 “一念起,天际咫尺”。2023年1月24日,齐乐同志已经预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期间 事迹材料 13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