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教学设想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基本情况。2.理解诗歌和内容,特别是其中的重点字词。3.理解作品中千古传诵句子的哲理。4.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一、简介作者、作品1.作者:岑参(715770),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他是唐代“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他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岑参早年的诗以风华绮丽见长。由于后来历参戎幕,往来边陲,风格为之大变。其诗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思想。“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的代表作之一,他用歌行体写出了西北风雪的奇寒,抒发了雪中送客的深挚友情及因友返
2、京而产生的怅惘之情。三、听录音,或听教师范读全诗四、边读边分析诗起首四句写野外雪景。“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写边塞风狂雪早。“卷”“折”从正面、侧面描写狂风怒号,遍地肃杀的景象。“即”写作惊奇之情。“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此为千古传诵的咏雪佳句。以梨花喻雪十分新奇,读之眼前立刻浮现一幅春风送暖,梨花盛开的美景。五、总结本课内容六、布置作业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大纲要求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培养他们阅读诗歌的兴趣和能力。同时要求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提高自身的想象力和对古文化的涵养。本诗是盛唐时
3、期边塞诗人所作,很具有代表性,在整个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是2004年上海中考必考课目之一。(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A、了解唐朝诗歌发展的基本历程,做到教学上的点面结合。B、朗读背诵诗歌,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2、情感目标:体会古代诗歌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特点和方法,并展开丰富的想象。3、能力目标:掌握初步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二、说学生本人同时担任提高班和平行班的教学,因而,在备课上应该以备提高班为主,兼顾平行班的学习。比如,在诗歌的鉴赏方面,对平行班的要求相对要低很多。而对提高班,很有必要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因为目前的中考难度逐步加大。而学习诗歌是提高对文学作
4、品鉴赏力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三、说教法和学1、本人参考了中国文学发展史,采用以时间为线索的方式,启发学生回忆学到过的诗歌及相关的诗人。这样,使学生对唐诗有一个系统性的了解,且便于他们对诗歌的记忆。从中,也就完成了教学目标1.2、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并且要求他们用一两个词语来归纳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概括能力,也提升了他们用词准确性的水平。3、让学生找出有关描写景物的语句及关键词语,在理顺诗歌线索的前提下,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来描绘诗歌中的画面。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本诗的写作技巧。四、说媒体教学本诗,可运用多媒体的手段,制作幻灯片。让学生直观地观赏塞北的雪景,聆听胡琴、琵琶
5、声。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到了唐朝已经达到了顶峰。唐朝的诗人就像是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烁在文明古国的晨空。今天,我们不妨来看看,我们所了解的著名诗人到底有哪些。让我们顺着时间的脚步去探寻诗人的方向。一般来说,唐朝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二、学生思考这四个阶段各有哪些著名的诗人?三、教师明确并在此过程中启发学生一起来背诵学过的相关的诗句。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同时,对学生来说,通过教师的归纳总结,他们对唐诗的了解就更具有系统性了。初唐(618712)这时期出现了“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还有陈子昂,他们在转变诗风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外,还有
6、宋之问,杜审言(杜甫的祖父)等。盛唐(713765)这时期出现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还有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领和王之涣;田园诗人王维和孟浩然。中唐(766824)这时期更是群星闪耀,出现了自觉发扬杜甫精神的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等;着重发展了杜甫创新技巧的韩愈、孟郊、贾岛、李贺等。还出现了擅长散文的柳宗元和刘禹锡。晚唐(825907)这时期,诗歌也随着时代走下坡路,但诗人们的诗,还残留着盛唐的余响。此间出现的主要有李商隐、杜牧(合称小李杜),还有温庭筠、皮日休等。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是盛唐时期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四、学生反复诵读诗歌。要求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试用一两个词
7、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明确:离愁,别绪,依恋等五、学生再读诗歌。在把握感情基调的前提下,要求体会古代诗歌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特点和方法。并展开丰的想象,勾勒出一幅幅塞北雪景图,品味着一份份浓浓离别情。这个教学板块要求学生1、理解作者“写什么”(用7个字来概括)2、要懂得“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等问题。3、抓住关键词来鉴赏诗歌。4、分析情与景的融合。1、抓住诗歌的线索。(通过让学生找出有关“雪”的词语飞雪、暮雪、雪满、雪上,学生很快就能够明确,本诗的线索就是“白雪”)2、同时找出与四个词相对应的“情”送别前、饯别中、临别时、离别后。3、依次与学生探讨各部分的景与晴的有效结合。送别前(离愁
8、)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飞雪”大雪纷飞奇丽景。其中“卷”“折”写出了北风的猛烈,于是才有了下文的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千古名句,要引导学生去想象并体会其中运用的比喻手法。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写的是“寒雪”雪天奇寒戍边人。学生很快就能够找出表现“寒”的词句。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写的是“厚冰”瀚海冰封愁云凝。“愁”,即离别的哀愁,为下文设下情感的基调。(学生试背该部分)饯别中(盛情)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写的是“饯别”中军置酒别故
9、人。让我们想到“劝君更尽一杯,西出阳关无故人”。临别时(依恋)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写的是东门雪中送别情。抓住“雪满”一词,既写出了回京之路的艰辛为送别情凭添了一份凄凉,也说明了作者的情深,与其说“雪满还不如说是“情满”。一切景语皆情语。离别后(回味)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的是别君之后依依情。诗人在友人离去后还站在送别处迟迟不肯离去,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依恋之情。六、学生试背全诗,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归纳本诗的主旨。诗歌主旨:诗人以摇曳生姿的笔触,描绘了瑰丽奇寒的塞外雪景,表达了对友人的诚挚浓厚的送别之情。七、拓展性阅读。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加强古诗文的
10、积累。推荐岑参的另一首诗: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八、作业1、默写诗歌2、将本首诗改编成500字左右的散文。六、板书设计: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雪(景)别(情)飞雪欲别的离愁暮雪饯别的盛情雪满临别的依恋雪上别后的回味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课堂实录一创境导入课文,激发学习兴趣师: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爱好:生:“踢足球”、“编程”、“唱歌、听音乐”、“看名著”-师:每个同学都有值得伴随自己一生的爱好。老师也有一个伴随了自己二十多年的爱好:读唐诗,而且最爱边塞诗。今天能够和大家一起来吟诵学习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我感到特别高兴。板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二、认
11、定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文本。认定学习目标师:根据对这首诗的诵读感受和以往的学习经验,我们把3个学习目标齐读一遍。学习目标1、朗诵出诗歌的感情。2、抓住关键诗句(名句)品味思想感情。3、分析诗歌语言的精妙传神。根据学习目标,大家自读课文两遍;在小组里交流朗读感受;然后做预习题。预习导学题目:(1)这是一首诗。也是一首诗。(2)作者是边塞诗人。(3)流传千古的名句是(4)你还知道哪些咏雪的诗句做完之后,小组之内交流答案。有分歧的请教相邻小组。还不能确定的问老师。三、探究关键诗句,品味思想感情。师:刚刚读了两遍,大家就产生了这样丰富的体验,实在可贵。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宝贵的体验,再次进入到诗歌中去,细
12、细的搜寻,看看是哪些诗句给了你如此丰富的感受。紧紧的抓住它,细细的品一品,你的感受会更强烈。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句把春风吹开梨花,比喻成北风吹落雪花,比喻用的新奇。师:?生齐:(迫不及待的)说反了!师:你能再说一遍吗?(该女生说一遍正确的。)师:你刚才是不是就想这么说?(女生点点头)生:“千树万树”写得好,写出了雪下得大,而且是一团一团的,梨花也是一团一团开的,很白很多,一望无边,很像。要是用一颗两棵树来描写就不好了。所以“千”“万”两个字要重读。师:说得我们都好象看到了这大雪。你能用声音表达出来吗?生:该生朗读这两句诗。师:我们齐读一遍这两句。对这两句谁还有补充吗?生:“
13、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忽”字,表现了表现了雪来得快,来得突然,表现了诗人的惊喜。师:你就用这种惊喜的语气给大家读一遍好吗?生读。师:他们本地人看见这雪会惊喜吗?生:(急)岑参他是湖北人,应该没怎么见过这么大的雪,所以他又惊又喜。但是他见过千树万树的梨花开,所以他一看见雪花就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梨花。师:岑参可能是在什么时候看见这个景色的?生:(七嘴八舌)早晨!一睁眼!一开窗!一推门!(最后统一成“早晨一推门”)师:咱们推荐一位同学来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好么?大家推荐一名同学?师:你就是岑参了,有一天的早晨-(老师一边说一边把他送出门去)学生一推门,一脸惊喜,“啊”了一声。(众生笑)师:岑参由眼前的大雪
14、想到家乡的梨花,到吟出这两句诗,可能就是很短的时间内的事,可能就在一推门的时候-咱们请这位同学再来一遍好不好?生:鼓掌。该生再次走出去,推门惊喜情不自禁吟咏出这两句诗。全班鼓掌。师:可见艺术来源于生活。齐背这两句。生:“胡天八月即飞雪”写出了塞外雪下得早,才阴历八月就下大雪了,尤其是“即”,表现出诗人的意外、惊奇。而我们这里八月十五才刚刚感觉到一点凉爽。“飞雪”的“飞”显示出雪下的大。师:历代文人墨客有许多吟咏雪花的诗句-生:“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师:雪是背景,是烘托。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写出了雪的香。坏了,不是写雪的,是写梅的。生:“梅须逊雪三分白,
15、雪却输梅一段香”,写出了雪的白。师:投影“大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让此诗三分。师:投影“燕山雪花大如席”李白北风行。这一句与本诗有什么不同呢?生:写出了一片雪花之大;本诗写的是整个的雪下的大。师:所以,这两句诗不着一个“雪”字,却是咏雪诗中的名句。接着品咏诗句。生:“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这四句写了边塞的奇寒。狐裘是最高级的保暖的东西,丝绸的被子是最高级的被子,也都不觉得暖和了。将军的弓也冻硬了,都护的铁衣本来是不离身的的东西也冻得难以上身了。可见是多么多么的寒冷。师:投影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片断
16、.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这是岑参在另一首边塞诗中对塞外奇寒的描述,刚磨好的墨汁连字还没来得及写就冻上了。全班齐读“散入珠帘湿罗幕”这四句。生:“风掣红旗冻不翻”也是写寒冷的,连红旗都冻住不动了,这是塞外特有的奇景。咱们这儿从来没见过。生:我在老家见过。升完国旗,下雪,红旗湿了,最后冻住不动了。师:你老家什么地方?生:东北。师:奇冷与塞外不相上下。哪个字用的生动?生:“掣”。拉,扯的意思,这里是拟人的手法。北风又拉又扯红旗还是不动,这是一个奇迹。师:请大家读出这种情景来。齐读这两句。生:最后两句是写的送别。送别的时间是“暮”,地点是轮台东门,路上是“雪
17、满天山路”。生: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依依不舍的惆怅心情。朋友都已经走得看不见了,诗人还站立在那里久久不肯离去。师:还有与此意境相似的诗句吗?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了:诗人早上看见大雪还惊喜异常呢,傍晚朋友回京就突然惆怅了。不矛盾吗?生:他喜欢大雪,雪花使他想起了家乡的梨花,自然惊喜温暖。朋友回京自己却不知道什么时候回去,惆怅也是人之常情。师:那么岑参是怎样来到边塞的呢?生:沉默摇头-师:大家可能需要一点材料。投影“作者背景”并讲解补充道:“岑参曾两度出塞,共从军六年。他第一次出塞时刚走到半道就碰到了回京的老朋友,他写道:
18、“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他两次出塞都不是被动的,是他积极投身边塞军旅生涯的一种主动行为,所以诗中处处体现出一种豁达,这也是盛唐人所特有的一种豁达。请用这种情感朗读末四句。生:齐读。师:他送朋友的时候心情惆怅,可以想象,一回到军营,他就又投入到紧张激烈的军旅生活中去了。他曾在送某将军出征时写道:“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诗人是在赞颂友人,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志向。师:投影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知君。这是和岑参齐名的另一位边塞诗人高适的诗篇,充满盛唐人特有的豪放情感!为了更进一步体会这种唐风诗韵,下面我们试着背诵这首诗,看谁背得多。学
19、生自主背诵。三分钟后,请两名同学展示。四、检测达标,巩固提高。做检测达题,做完之后,小组之内交流答案。有分歧的请教相邻小组。还不能确定的问老师。1、忽如一夜春风来,2、瀚海阑干百丈冰,3、写出胡地雪来得早的一个字是4、任写胡地奇寒的一句5、从室内景物转到室外送别的两句景物描写是6、分析一下“风掣红旗冻不翻”中的“掣”字:7、看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你有什么联想五、拓展延伸,辐射课外。师:我喜爱唐诗二十多年,诗读的多了,也曾经写过一些或许可算作诗的习作。给大家展示两首。献丑了。函授纪实片段、先生张口不闻声,未等到时已成冰。呼气成烟吸气长,马海毛上结白霜。笔凉更有凉手握,字落纸上声自作。、写的是十几年前在曲阜读函授的情景,夸张的写寒冷的手法和歌行体的体裁都明显受到这首边塞诗的影响。清明杯茶淡酒过清明,也有风雨也有情。春夏秋冬三生事,喜怒悲欢一念中。衔觞久饮浮生痛,寂寞常沐快哉风。谁道郊野抚琴处,樵夫不解流水听。师:希望大家课下多找些唐诗来读,可能有人喜欢送别诗,有人喜欢哲理诗,有人喜欢-读得多了,你自然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可见读唐诗并不难。就让我们带着对唐诗的热爱最后齐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生:有气势的齐背。下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