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危机管理案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危机管理案例分析.doc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讲述企业危机管理案例不可回避的事实 恐怕每个人对煮青蛙的实验都不陌生,这是个非常著名的实验。实验第一次是将青蛙放入热水,青蛙马上感到不适、恐惧而立刻跳出水中。第二次是将青蛙放入冷水,再渐渐给水加温,青蛙没有觉察到潜在危机而留在水中,等它感到水温过高时已来不及逃脱被煮熟的厄运。这个实验被频频引用,给予人们各种各样的启示。在此,我是想从这个实验中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那就是:灭亡必从危机开始,危机未必走向灭亡。 青蛙被煮熟是悲惨的结局,但在这个悲剧发生前,危机已经存在。第一个实验的危机被立即感知,第二个实验的危机慢慢显现,危机的表现方式不同,但死亡必定从某种危机开始。虽然都潜伏着被煮熟的危机,但青蛙
2、的表现不同,结局也不同。第一个实验中的青蛙立刻奋力逃离困境,第二个实验中的青蛙麻木直至无力动弹,它们都遭遇了危机,但不一定都走向死亡。 上面的结论对于企业完全适用。任何一个企业的灭亡都是从危机开始,最常见的危机有财务危机、信誉危机、市场危机、人事危机等等,有的危机是突发性的,有的危机经过长期滋长而成。企业在灭亡前必会出现一些危机,只是有没有察觉到而已。但是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回避的事实是企业必会遭遇危机!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危机,有的企业经不住考验消失在商海中,有的企业顺利渡过难关再显辉煌。事实上,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应对危机的能力。 每个企业都会遭遇危机,百年企业更不例外,在它
3、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遭遇危机的概率更高。危机有来自企业内部的管理不善,也有来自企业外部的环境威胁。如果说百年企业都是管理卓越的企业,它出现内部危机的可能性很低,所以比一般企业幸运而长寿。不可否认,优秀的管理可以降低内部危机的发生率,但是在上百年的发展中,百年企业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动,环境带来的危机是一般企业难以想像的。仅从社会的发展来看,环境会出现很多新的变化,这些变化都是对企业旧模式的考验。如果再考虑历史上出现的天灾人祸,那企业还需要痛苦地挣扎着渡过难关。所以,百年企业遭遇危机的可能性比一般企业大很多。 百年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长寿,说明百年企业有很强的摆脱危机的能力,否则就会在某次危机中不幸夭
4、折。克服危机才能使生命延续,所以危机管理是百年企业生命延续的重要一环。几乎所有的百年企业在总结管理经验时,都会提到危机,因为他们都有深刻的体会。美国的菲克普是危机管理一书的作者,他曾对财富杂志评选出的500强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进行过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0%的人认为企业面对危机就如同人面对死亡一样,是不可避免的事;14%的人承认他所在的企业曾遭受过严重的危机。虽然仅有14%的人承认遭受过严重的危机,但请注意:第一,这些人所经历的只是企业历史中的一部分;第二,“严重危机”的定义不明,或许有人认为没有亏上上亿美元就不叫严重危机。可惜这份调查仅针对世界500强,我没有找到针对百年企业的类似调查
5、,否则那个结果一定更让人震惊。 世界著名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们都是非常杰出的人物,他们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经营着庞然大物。这些人应该是无比荣耀、信心实足,但他们对危机的警惕要胜于对成绩的欣喜,这正体现出他们不同于常人的理智。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韦尔奇说:“我们的公司是个了不起的组织,但是如果在未来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就将走向死亡。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时候达到最佳模式,回答是永远不会。”微软公司原总裁比尔盖茨的名言是“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英特尔公司原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安德鲁葛洛夫是世界信息产业的巨子,他有句名言是“惧者生存”,并将他的辉煌业绩归功于这四个字。德国奔驰公司董事长埃沙德路
6、透在他的办公室中悬挂着一幅巨大的恐龙画,画的下方写着一句警语在地球上消失了的不会适应变化的庞然大物比比皆是。海尔公司总裁张瑞敏谈到海尔的发展时,将多年的感受概括为一个“惧”字,他认为市场竞争太残酷,“惧”就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只有居安思危的人才能在竞争中胜出 无论有多长的历史,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功,警惕危机才使生命延续成为可能。 透视危机 不可回避的事实,就应该面对,既然企业必须面对危机,那就应该先透彻地认识危机。 危机指使企业遭受严重损失或面临严重损失威胁的突发事件。危机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它往往与突发事件联系,但事实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突发事件的背后还有事件必然发生的原因
7、。突发事件是导火线,会在短时间内波及到较广的社会层面,使企业蒙受损失,损害企业形象。如果不及时控制,那后果不堪设想。危机一般有四大特点:第一,意外性,危机发生的具体时间、具体环节、实际规模、发展态势、影响程度都是难以完全预测的;第二,聚焦性,危机一旦发生就会受到企业和公众的高度关注;第三,紧迫性,危机会扩大蔓延,如果不及时控制,其影响面、影响程度就会迅速扩大,必须紧急采取行动;第四,破坏性,危机是不期望的突发事件,会在不同程度上给企业造成破坏和损失,还可能影响到相关的人员和机构。 由于危机具有以上特点,企业必须具有控制危机的能力,以免危机突然爆发、迅速蔓延、遭到公众指责、对企业和社会造成危害。
8、控制危机是企业延续生存的需要,与之相应,产生了危机管理。危机管理是指企业为避免或减轻危机带来的损害和威胁,从而有组织、有计划地学习、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管理措施和策略,包括危机的规避、危机的控制、危机的解决与危机解决后的复兴等动态过程。也可以说,任何防止危机发生的行为、任何消除危机的措施都是危机管理。首先,危机管理是与危机有关的工作,所以它的范围较大;其次,作为一项管理,应当重视它的科学性、系统性,应该将危机管理作为企业的一项正式工作;第三,危机虽然是突发事件,但危机管理有一定的过程,仍可找到一定的方法处理。重视危机管理的组织性、学习性、适应性、连续性、科学性、艺术性,可以实现预测尚未出现的危机、
9、发现刚显现的危机、消除发生的危机,达到控制危机、利用危机的目的。 危机一般有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最初危机的危害较小、知道人少,但不及时控制,就会扩大危害和知道的人群,达到一定程度后,危机的破坏性将成倍增长。危机一旦发生,企业应尽可能地做到两件事:第一,Doright,正确地处理,减少损失、避免更多的损失;第二,Speakright,正确地传播,告诉公众真相,引导公众舆论,减少、消除公众的恐慌、反感、敌对心理。 WilliamHeinecke是泰国Minor公司的行政总裁,当泰国在1997年遭遇亚洲金融风暴时,Heinecke的职业生涯陷入最低潮。1998年Forbes杂志对该公司估价1亿美元,
10、Heinecke却认为只值“负2千万美元”。公司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但后来Heinecke出色地带领公司走出困境再创辉煌。Heinecke在他的畅销书创业家:环球经理人的21条黄金规则中,深刻地阐述了他对危机的认识。他处理危机的原则是永远积极主动、对团队保持信心。企业处于不利环境时,员工期待管理人带他们走出困境,所以管理人必须尽快知道该做什么事情,并迅速采取行动。要相信团队可以共渡难关,把危机作为可贵的学习机会,这样将来工作会更加得心应手。同时,他还认为面对危机,极其重要的是及时调研、迅速行动。 随着竞争环境变化的趋势出现,越来越多的经理人开始重视危机管理,危机管理也开始在企业间流行。但是危机
11、管理不是一种时尚,它的存在和发展是必要的,主要有三方面的存在理由。第一,预防、控制、解决危机,这是降低危机危害的成本最低的方法。需要识别可能存在或已经存在的危机,追根溯源排除产生危机的源头,从而提高企业实力、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第二,在危机中发展,企业可以总结经验教训,让企业事后重新振作,甚至有一些危机可以转化成企业发展的机遇。第三,承担责任,企业进行危机管理不只是对企业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如果处理好了危机,可避免给社会造成不应该的损失;如果没有处理好危机,则会加深对社会的危害。 危机管理是系统的管理过程,只有真正地从预防危机、处理危机、事后完善三个环节做好,才能渡过危机,延续发展。 三环相
12、扣,拯救危机(1)预防危机 危机管理分预防危机、处理危机、事后完善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紧密相连、环环相扣。而这三个环节中,预防危机是重点,避免危机发生是最理想的管理效果,即使无法避免至少也可做到未雨绸缪、从容应对。企业预防危机的工作主要有树立危机意识、建立危机管理体系、检察和分析危机、采取对策和措施。 耕柱是墨子的得意门生,但经常受到墨子责备,耕柱觉得很委屈,就询问墨子为他何总遭到责骂。墨子问:“假设我要上太行山,依你看,我应该用良马还是用老牛拖车?”耕柱答:“良马,因为良马可以担负重任。”墨子说:“我常骂你是因为你能担负重任,值得我一再教导。”墨子通过不断地给耕柱施加危机感,使耕柱时常自省,
13、成为非常出色的弟子。可见早在中国古代就有危机意识,诸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等等,都是中国古人防范危机的警语。树立危机意识是最首要的工作,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保持高度的危机感,时刻留意市场变化,加强内部管理,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下不断奋进。企业还应当向员工灌输危机意识,让员工明白企业不警惕危机就会被市场淘汰,员工不警惕危机就会被企业淘汰。危机意识是开展危机管理的基础,危机管理的重点工作也正是树立危机意识,许多企业已将危机意识融入到企业文化中,从而使其在企业全范围、经营全过程中影响企业。 建立危机管理体系,首先是成立危机管理组织,一般是危机管理小组或危机管理委
14、员会。危机管理小组是一个智囊团,需要各个领域的专才和危机管理专家,由企业的高层领导人和各职能部门人员组成,一般是兼职。也可以借助外部的专业力量,比如请外部的危机管理机构指导或协助,这些专业机构可以是风险管理咨询公司、公共关系咨询公司、金融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服务、行业协会等。工作组成员应该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并且要经常考虑一些关于危机的问题,比如“组织应对危机的能力如何?”“是否注意到最有可能产生危机的环节,是否有相应的准备?”“如果危机一旦发生,是否有及时而有效的应对措施?”等等。危机管理小组只是起到统领的作用,真正实施危机管理需要全员参与。有人说:“一切管理都是风险管理”,这有一定道理,管理
15、存在风险,风险会引发危机,所以危机管理是与所有人都相关的工作。其次,危机管理体系需要制定危机管理的制度、流程和计划,做到工作开展有条不紊、面对危机胸有成竹。只有将危机管理规范起来,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很多企业的危机管理流于形式,等到危机产生时却毫无办法,甚至有的企业认为危机管理就是应急措施,危机来了以后再开展,这样的危机管理形同虚设。有制度才能有章可循,有流程才能有条不紊,有计划才能心中有数。 检查危机可以让企业发现危机,分析危机可以让企业应对危机。企业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失调时,最容易产生危机,危机爆发前,一般都会出现一些信号。企业留意一些情况的出现,可以发现潜在的危机,比如对企业不利的舆论越来
16、越多、企业突然受到公众“关注”、企业的绩效指标不断下降、近期遇到的麻烦越来越多、管理者不重视甚至排斥不同意见、粗糙的计划无法应对环境的突然变化、资金周转慢、士气低落、员工松散等等,都是一些最常见的危机前兆。企业还应将所有可能的危机进行排列,制定一张危机评估表,或者是系统的风险列表。在评估表中,详细列出可能发生的危机,根据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排列顺序,并预测这些危机的危害程度,最后给这些可能的危机评估等级。根据等级来具体分析,首先要分析危机产生的原因是内部的还是外部的,其次要分析这些原因中哪些是可控的哪些是不可控的,最后就是分轻重缓急地剖析各个危机的产生根源。 在分析潜在危机之后,要制定管理危机问题
17、的方案,并采取相应措施。根据危机的影响程度、产生原因设计方案,方案的第一目标是避免危机,第二目标是要减少不可避免的危机造成的损失。方案重在预防,事先采取防范措施,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危机发生之前企业该怎么做;二是如果危机发生了企业又该怎么做。还有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危机的模拟训练。模拟训练主要是设计突发状况,用以考验危机处理小组和全公司人员的反应,并且定期训练可以提高危机管理小组和全体员工的危机意识和反应能力。模拟训练是危机管理中比较新的内容,但实际上我国古代早有此先例。春秋末年的著名军事家伍子胥在辅佐吴国领兵时,不是先练如何打胜仗,而是训练打败仗后如何处置。实际上,伍子胥是一名常胜将军,
18、他教士兵如何处理败仗是要士兵做好防范危机的准备、学会处理危机。 华为公司是世界级通信设备供应商,在2001年的利润是29亿元、利润率是1908%,比海尔、联想都高。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铁通等通信公司技术改造使用的产品,50以上都是华为提供。目前平均每两个上网的中国网民中,就有一个使用华为的接入设备。在荣誉、成功的面前,任正非的态度是“只能高兴3分钟”。 华为公司的企业文化被称为狼性企业文化,华为的老总任正非归纳出了狼的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最为特别的是狼有强烈的危机意识,这一点与华为不谋而合。 在华为如日中天的时候,任正非突然先后抛出华为
19、的冬天和北国之春两篇充满忧患意识的文章。这两篇文章刚刚出现,便引起了业界的极度关注,在网上广为流传,受到企业界的推崇。一个事业正红红火火的企业,有如此的危机感非常难能可贵。 在华为的冬天中,任正非向华为人敲响了警钟华为一样可能进入事业的冬天。在深刻地认识到冬天来临的可能性后,文章提出了许多华为需要改进和注意的地方:1均衡发展,就是抓短的一块木板;2对事负责制,与对人负责制是有本质区别的,一个是扩张体系,一个是收敛体系;3自我批判,是思想、品德、素质、技能创新的优良工具;4任职资格及虚拟利润法是推进公司合理评价干部的有序、有效的制度;5不盲目创新,才能缩小庞大的机关;6规范化管理本身已含监控,它
20、的目的是有效、快速的为业务需要服务;7面对变革要有一颗平常心,要有承受变革的心理素质;8模板化是所有员工快速管理进步的法宝;9华为的危机,以及萎缩、破产是一定会到来的;10安安静静地应对外界议论。 北国之春是华为的冬天的姊妹篇,用优美的文笔,再述了企业的忧患意识。任正非在东瀛之行时,看到日本宁静、祥和、富裕的画面与10年前一样,不同的是这10年来日本正经受战后最严寒和最漫长的冬天。这不由让任正非想到华为已经出现了10年的高速增长,员工和企业都是在良好的发展环境中成长,如果华为也遇到冬天,那么是否也能应付自如呢?华为的超前意识,提早地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且积极地寻找对策。 任正非说:“10多年来
21、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只有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10年。”华为强烈的危机意识,也许应了“哀兵必胜”的话。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危机的存在,也在采取措施积极地防范。这种危机感和先前行动,是狼敏锐的感觉和强烈的生存意识。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提醒企业不断自省,时刻改善,更加巩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明天的变化做好准备。 有人曾对全球工业500强的董事长和总经理进行过调查,发现这些企业被危机困扰的时间平均是8周半,没有应变计划的公司比有应变计划的公司长25倍;危机后遗症波及的时间平均是8周,没有应变计划的公司也比有应变计划的公司长25倍。在企业的生命周期中,
22、发生危机是不可避免的事实,越早意识到危机的存在,越容易控制危机的发生。百年企业一般都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更加懂得保护长期创立的基业,因为在千变万化的世界中,谁都可能遭遇突如其来的意外。企业生命越长越谨慎,有时甚至显得保守,很多百年企业不厌其烦地经常检查可能出现危机的环节,对每一次市场变化都要做详尽分析,当发现稍有异样,便要组织人员一追到底。也许正是如此谨慎,才让百年企业经历百年风雨依然屹立。 三环相扣,拯救危机(2)处理危机 危机是必然存在的,有的危机可以通过防范而阻止其发生,而有的危机即使知道其存在还是要发生,还有的危机是在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发生。不是所有的危机都可通过防范制止,所以企业还要做
23、好处理危机的准备,在危机真正到来时尽可能降低其损失。处理危机的措施一般分两类:一类是危机发生初期的应急措施;另一类是危机发生中后期的解决措施。这两类措施都有一定的参考方法,但是危机具有突发性、紧迫性,企业更应随机应变采取最有效的措施。 危机发生初期是最紧张的时期,其损失和影响扩散的速度最快,所以企业必须时刻关注,及时处理,采取应急措施。危机一般是突发事件,当企业知道危机发生后,应该沉着冷静,立即隔离危机防止其蔓延。如果企业有该危机的应变计划,应该立即启动;如果企业没有应变计划,要么选择最常规的处理方法,要么根据情况特殊处理,总之,企业的目的是及时控制危机扩大。如果没有危机管理小组的企业,还应先
24、成立危机处理小组,分析危机原因、估计危机状况及趋势、分析有哪些人受到影响及受到影响的程度、制定解决方案、选择发布信息的渠道。危机处理小组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列出一张危机处理时间表,大致估计处理危机应该在哪个时间段达到哪些目标,时间表具有督促作用。接下来的应急措施主要分两方面:一方面是控制影响;另一方面是控制损失。控制影响主要是防止媒体大肆报道、谣言四起、公众恐慌甚至抵制,最快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借助媒体引导公众。 第一,控制影响。企业应及时阅读相关报道,了解媒体对危机的看法,并要大致列出回应媒体这些看法的期限。媒体会进行追踪报道,企业也要追踪媒体评价的变化。新闻媒体一方面是希望找到新闻热点;另一
25、方面又趋于替弱者说话,很容易站在企业的对立面。受害者受到损失感到不满,会借助各种渠道宣传自己的受害经历,成为媒体关心的焦点。竞争对手则希望扩大危机的影响,削弱企业的竞争优势,会暗中支持媒体的声讨活动。各方面情况对企业都非常不利,企业要尽快地通过媒体与大众沟通。首先,企业要尽快找到一个可靠的有经验的发言人,代表公司传递信息。发言人可以是公司的高层人员,也可以是对危机最了解的人,但发言人必须有沟通能力,态度诚恳,能在短时间内让人产生信任感。其次,召开新闻发布会或记者招待会,或者直接通过媒体进行公告。讲明补救措施,让受害者安心,尽可能稳住受害者,最好能取得受害者的谅解。公开事件原委,澄清事实真相,引
26、导舆论,让公众消除疑虑。 第二,控制损失。危机带来的损失是多方面的,尽可能切断一切损失扩大的途径。损失可能涉及到企业、消费者、公众,如果相互的损失有冲突,企业应该先控制消费者和公众的损失。最常见的危机是产品质量问题,如果是这方面的危机,企业应该不惜代价地迅速收回不合格产品。库存的不合格产品要集中,市场上还没销售出去的不合格产品要收回,已经到用户手中的不合格产品要追回。在控制损失时,企业应从长远角度考虑,尽量保住企业声誉。 等危机发生一段时间后,紧张感降低,主要是进行一些例行的工作,此时企业可将重点放在解决措施上。解决措施不同于应急措施,不是为了控制事态,而是要真正地解决问题。一方面要实实在在地
27、把已出现的危机处理好;另一方面是要解决危机的根本问题。企业主要有以下几种解决措施: 第一,补偿受害者损失。如果是由于公司的问题损害了他人利益,企业必须承担责任,给予补偿。从道德上讲,企业有补偿的社会责任;从自身利益上讲,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外界看来,受害者是事件的起点,也是事件的终点。事件因受害者遭受损失引起,媒体会自始自终地关注受害者,受害者自然成为事件的焦点。只有当受害者基本满意后,事件才算出现转机,媒体才会转移视线。让受害者基本满意,是衡量企业渡过危机的第一个基本标准。 第二,通过法律调控危机。法律是公正严明的,通过法律解决问题,可以让公众心服口服。特别是当一些纠纷不完全是企业责任时,
28、法律手段还可保护企业。当一些事件难以平息时,法律裁决也可以终止事件。利用法律手段处理危机,是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处理问题,可以较公正地结束整个事件。 第三,利用权威处理危机。当企业与公众的观点不一致时,利用权威人士或权威机关的言论,可以引导公众观点。由于企业处于被动的位置,企业的言论很难得到重视,即使陈述简单的事实,也被公众怀疑是企业在狡辩。这个时候,权威人士和权威机构的发言极为重要,可以很容易地更正公众的偏见。权威人士可以是专家、有社会影响的公众人物、对事件最了解的人,权威机构可以是政府、专业部门、消费者协会等,只要是公众信任的对象,他们的意见易被接纳。 第四,公布危机产生原因。补偿损失只能让
29、公众基本满意,说明原因和防止措施才能使公众真正满意。危机的背后总有原因,如果不说明,社会上就会流行各种不利企业的说法。企业自己说不出令人信服的原因,就等于默认谣言。所以企业在事件发生的同时,要开展调查,寻找事件的原因。如果是企业的责任,要向公众道歉、给予补偿,并保证不再犯类似错误;如果不是企业的责任,更应让公众明白真相。如果企业一时难以查清真相,也要及时公开调查的进展情况,澄清没有根据的谣言,让公众相信企业决不会就此作罢,会继续追查,杜绝下次再发生类似现象。 正如前文所说,百年企业都遭遇过各种各样的危机,但他们都顺利地处理了各类危机。在具体的处理措施上,百年企业没有什么共性可言,因为危机本来就
30、是突发事件,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在态度上几乎是一致的必须迅速控制危机,必须找出事件真相,必须与公众沟通。从百年企业处理危机的案例中,可以得到很多启示,但这绝对不是解决问题的范本。解决危机的成败,最终是要看企业本身。 美国强生公司是具有100多年历史的跨国制药企业,在国际健康事业领域位居世界前列。强生公司主打产品之一“泰诺”,是治疗头痛的止痛胶囊,可为公司带来45亿美元的年销售额,但正是这个知名产品曾经历过一次严重的危机。 1982年9月,芝加哥地区有7人因服用泰诺止痛胶囊而死。顿时谣言四起,随后被传为有2000人死于服用泰诺。全国消费者极度恐慌,94%的服药者声称绝不再服用此药,医院、药
31、店纷纷拒绝销售泰诺。 政府正在商议对策,媒体尚未大肆报道,强生公司抢先一步采取应对措施。由董事长为首成立了危机管理委员会,并以闪电般的速度出台了四个重要决策:第一,在全国范围内全部收回价值近1亿美元的泰诺止痛胶囊,投入50万美元通知医院、诊所、药店、医生停止销售;第二,开放消息,真诚地与媒体沟通,无论消息对企业有利还是不利,均保证传播真实的消息;第三,积极配合美国医药管理局的调查,在5天内完成对收回胶囊的抽查,并向公众公布检查结果;第四,以美国政府公布的新的药品包装规定为契机,为泰诺止痛药设计防污染的新式包装,准备重返市场。 回收的800万粒胶囊中,仅有75粒受到氰化物污染。事后查明原因,是有
32、人通过贿赂,在胶囊中掺入氰化物导致中毒事件发生。1982年11月,约翰逊公司举行大规模的记者招待会,宣布公司率先实施“药品安全包装新规定”,泰诺止痛胶囊启用防污染新包装,并公开播放了生产过程的录像。美国媒体对此事进行了广泛报道。仅用一年的时间,泰诺止痛药又重新占据了市场的领先地位。 “在遇到危机时,公司应首先考虑公众和消费者利益”,这是强生公司处理危机的原则,强生公司自己总结这次危机管理有三点经验:一、迅速收回受污染的产品;二、向消费者开诚布公地解释问题;三、在第一时间向公众公开道歉以示诚意。 强生公司在处理这次事件时,一直保持诚恳态度,树立了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形象。美国商业周刊分析强生成功
33、处理危机的关键是“透明、有同情心、负责任”。并且由于出色的危机管理,美国公关协会授予强生公司最高奖项。 无论企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处理危机,重要的是:坦诚相对,切忌文过饰非;追根溯源,切忌饮鸩止渴;大胆面对,切忌躲躲闪闪。处理危机是必要手段,杜绝危机才是根本目的。 三环相扣,拯救危机(3)事后完善 危机是企业的一次特殊事件,通过危机可以让企业看到很多平时看不到的缺陷,还可以锻炼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每一次危机过后,企业可以从中有所收获,如果不及时进行总结,就会丧失用代价换来的宝贵经验。同时,危机过后还有一些尚待改进的问题,如果不及时开展,就会丧失宝贵的完善时机。 危机基本结束后,企业应该进行反省,总
34、结经验教训。一般根据先后顺序,可分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调查分析,找出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每次危机的背后总有原因,在短时间内可以发现一些较直接的原因,但是一些隐蔽的、本质的原因却不一定能及时发现。处理危机时,企业都会找到一些可以解释的原因,但事后如果再问一下这些原因为什么会存在,可能还会找到更深层次的问题。所以在处理完危机后,企业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找出源头。虽然原因有内部和外部之分,但是企业都不可因此推卸责任,即使是外部不可控的原因,企业也可能存在察觉、应对方面的失误。第二,全面评价危机管理工作,找出问题,总结经验。在整个危机事件中,企业在预防危机、处理危机方面都有值得评价的地方,
35、可以进行总结,用以改进危机管理。由于危机管理很特殊,平时的工作难以检验,只有当危机发生时才能真正了解危机管理水平。因而每次危机过后,都是一次评价危机管理的好机会。而且危机发生的形式多样,每经历一种危机就可积累该方面的危机管理经验,避免类似危机重演。所以,危机过后正是提高危机管理水平的好时机。第三,整改,改进直接与危机相关的部门的管理,全面提高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完善企业的危机管理体系。通过调查、评价、分析,企业能够找出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分两类。一类问题与直接产生危机的环节相关,可能是用人失误、财务混乱、质量监管不严等等问题,事后企业要大力改进相关部门。另一类问题与危机管理相关,发现危机管理中的
36、问题,及时改进。 无论危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处理结果如何,必然都会影响企业形象。因此处理完危机后,企业还应重塑企业形象。通常树立企业形象可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平时,另一个是关键时期。企业形象需要长时间积累,企业必须在日常经营中保持良好的形象。这个时期,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保持持久的毅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塑造稳定的形象。但是在关键时期,企业的一举一动都在公众的关注下,是塑造形象的最佳时机。如果利用好了关键时期,企业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企业的危机时期就是一个关键时期,在危机中的表现最能体现一个企业的素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企业的每一个行动都会透露出企业的内涵,公众会对企业产生深刻的印象。在
37、危机过后的一段时间内,企业可以抓紧时间巩固在危机中树立的良好形象。如果相反,在处理危机时企业犯下了错误,那企业更要加倍弥补,这个代价会更大,但是企业又必须重塑形象,否则会一蹶不振。在重塑形象时,企业针对事件损害了企业哪方面的形象,重点在哪方面弥补。虽然在危机发生时及之后的一段时间都是树立形象的关键时期,但是需要在日常经营中保持,否则,再辛苦塑造的形象也会迅速毁掉。 危机过后,大多数企业比较容易想到的善后工作是总结经验教训、重塑形象等,但还有少数的企业却是在危机之中发现契机、实现发展。安迪格鲁夫曾是Inter公司的CEO,他的一句名言是:“优秀的企业安度危机,平凡的企业在危机中消亡,只有伟大的企
38、业在危机中发展自己。”如果能把危机转变成一次发展机遇,确实是一件令人骄傲的事。一般的企业能够渡过危机便已感到万幸,能够通过危机补上缺漏就已很不错,很少有企业想到借危机发展。然而一个优秀的企业越是在危机时刻,越是能体现综合实力和整体素质,能够很好地解决危机反而让公众增加好感。而且越是优秀的企业,越是利用疏漏做文章,本来是因为某种缺陷让公众怀疑、排斥,企业却能加大该方面的力度,反而让公众相信企业这方面的能力值得信赖。并且在危机发生的过程中,可能会意外地发现一些机遇,成为企业发展之机。 事后完善包括完善疏漏环节、完善危机管理、完善企业,能从危机中有所收获,才算真正地处理好危机。百年企业并不是因为一帆
39、风顺而健康成长,相反,是经历无数挫折后才茁壮成长。正是在一次次危机后不断总结,百年企业才积累了应对危机的丰富经验,才能在危机面前应对自如,甚至变劣势为优势,最后反败为胜。 1999年6月初,比利时120人因喝了受污染的可口可乐出现头疼、恶心等食物中毒症状。比利时卫生部当晚告诫国民不要饮用可口可乐公司的所有产品,并且宣布禁止销售可口可乐公司的产品。与此同时,法国也有80多人因饮用可口可乐中毒,法国卫生部和商业部门在15日做出撤出500万罐装和听装可口可乐饮料的决定。事发不久,卢森堡、荷兰也发现受污染的可口可乐,两国当即下令撤下所有可口可乐公司的产品。6月16日,韩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下令抽查国内的
40、所有可口可乐产品,全球对可口可乐的产品产生巨大恐慌。 公司总部得知产品气味不好并引起不良反应后,近一个星期时间内竟认为这对公众健康没有任何危险,没有启动危机管理方案。公司仅在公司网站上粘贴了一份相关报道,并且报道中有很多难懂的专业词汇。没有一个公司高层管理人出面表示对事件的关心。可口可乐公司只同意收回部分产品,拒绝回收所有产品。比利时和法国分公司的管理层没有做出及时反应,也没有充分参与整个事件的沟通。事件发生之初,可口可乐公司竟对中毒的消费者不闻不问,低调处理,缺乏诚意。比利时卫生部长气愤地说:“我很难相信,作为一家世界著名的大公司在事件发生后竟然拿不出迅速进行处理的措施。”在处理危机方面,可
41、口可乐公司犯下了巨大的错误。 可口可乐公司在得到比利时政府提供的患者初步化验报告后才惊醒,组织专家研究此事,并开始了一系列的活动。可口可乐公司宣布撤回在欧洲市场上的产品,并当众销毁。6月15日,可口可乐宣布发现事件原因,比利时生产的产品受污染,是因为设在比利时安特卫普的可口可乐生产厂家在装灌200毫升瓶装可口可乐时使用了“坏的二氧化碳”;法国中毒事件原因是敦克尔克工厂的杀真菌剂洒在了储藏室的木托盘上造成污染。可口可乐公司声称这两起事件互不相干。6月22日,比利时的各大报纸都刊登了艾华士的道歉信和巨幅彩页广告。6月24日,在法国举行记者招待会,艾华士当众大口喝可口可乐,这张照片被全球许多媒体刊登
42、。可口可乐公司向消费者致公开信道歉,并开设专线电话、专门网页,回答消费者的相关问题。事件平息后,可口可乐公司投入巨资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其目的都是为了“重振公司声誉”。虽然这次危机暴露了可口可乐公司处理危机迟缓的问题,但是当公司意识到形势严峻后,在后期开展了大量的事后完善工作,最终还是挽回了声誉。 公司此次事件总损失高达13亿万美元。1999年底,公司宣布利润减少了31%,全球裁员5200人。此次危机中,可口可乐公司在处理危机方面存在问题,但是事后完善非常不错,弥补了前期过失,甚至让消费者相信可口可乐的品质更加有保障。比利时的一家报纸评价说,可口可乐虽然为此付出了代价,却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
43、 “经一事,长一智”、“失败乃成功之母”,危机带来的不仅是挫折,还能让企业从中受益。只有经过不断的磨炼,才能增强企业体质,从容面对危机,接受考验。 平息危机,寻找转机(1)有人将企业的危机分为两类,一类是“亡羊补牢型”;另一类是“马失前蹄型”。第一类是因为羊圈坏了,没有及时修复造成了羊的丢失,问题出在自身,这种是结构性危机;第二类是因为马在奔驰的过程中不小心摔倒,问题具有偶然因素,这种是偶发性危机。分析危机性质,有利于企业管理危机。 结构性危机 结构性危机又被称为“亡羊补牢”型危机,其意为:羊虽然跑掉了,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可以避免更多的羊丢失。战国策楚策四就写道:“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44、” 结构性危机一般来源于企业内部,是企业很早以前就存在的问题,并通过长时间发展形成。由于问题出在内部,危机有发生的必然性。企业在连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中,很可能会留下一些弊病,有的弊病是企业知道的,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来不及根治;有的弊病是企业根本不知道的,直到危机发生还不一定能清楚原因。第一种企业犯有忽视的毛病,认为弊病只要影响不大,就暂时不必费心费力去更正。例如人员管理不严,最初可能是小部分人迟到早退,后来可能发展成相当一部分人任意旷工。在没有出现问题时,仅把其看成员工个人问题,但是可能由此引发重大工伤事故、错过重要商业信息、企业反应迟缓等危机。还有像资金周转慢引发财务危机、质检不严造成信誉危机等
45、,引发的原因很可能就是企业疏忽了某种“小毛病”。第二类企业犯有失查的毛病,这类毛病更可怕,根本不知道哪里有问题。产生这类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企业平时不注意自我检查。这种企业一般容易出现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只将精力集中于某一点,而根本不管其他方面是否跟上。资金缺乏了还再扩张、才能不行还再提拔、技术落后还再扩产这些都是对自我认识不足,不但难以实现一厢情愿的目标,最终反被任意滋生的问题所累。如果把这两类企业比作司机,那他们在发展道路上飞奔的汽车终有一日会戛然而止。第一种司机明明知道刹车不灵,不去及时修理,还神采奕奕地开到马路上,真有一天遇到突发情况时,才后悔莫及。第二种司机根本不知道刹车被拆,还洋洋得意地
46、一路前行,直到路况紧急,才想起刹车在哪儿。 由于此类危机因企业内部顽疾而起,在企业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危机是一直存在,但是爆发时往往和一些关键事件相联系。比如在重要人事变动、重要贷款到期等企业的关键时间点,特别容易暴露问题。还有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那些隐藏的危机极有可能显化。但是这类危机的源头在内部,情形变化只是导火线。 解决这类危机的方法主要是预防,因为内部问题可以通过检查及早发现,尽早解决。在日常经营中,应该对企业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可以形成定期检查、定期汇报制度,让企业形成自我监督的习惯,增加员工发现问题、重视问题的意识。同时,还可以配合不定期的抽查,由企业专门的人或部门突然抽查
47、,这是对定期检查、定期汇报制度的监督,避免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作用,并且突然检查还能提高员工警惕性。日常经营中的检查不仅可以发现问题的萌芽,还能及时发现危机出现的征兆。一般而言,危机总会出现一些征兆,特别是结构性危机更是如此。结构性危机的征兆有很多种,虽然危机的形式、性质有差异,但是都会增加企业经营的困难,所以当企业发现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时,很有可能就是潜在危机已经存在。除平时检查外,还有一种比较有效的防范措施,就是在关键时刻快来之际设立关键检测环节。这种检测的成功率很高,可以根据将发生的关键事件预测会出现哪方面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检查。天天防贼是必须的,虽然成功率不高,但必须天天执行;在洪灾出现前防洪更是必要,而且措施具有针对性。所以企业应该将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关键点检查相结合,发现一切可能存在的结构性危机,防止滋生蔓延。 因为问题来自于内部,如果此类危机一旦出现,一般很难得在短时间内根本改善。面对现实,解决危机的首要目标应该是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和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将危机转变成发展机遇,一般很难实现。补好羊圈不再丢羊就已不错,要想在修羊圈时顺手牵一两只羊进羊圈,显然很有难度。所以解决危机的眼光可以直接集中在解决问题上,想借此发展一类的想法可以暂缓。解决结构性危机,是以平息危机为主。 20世纪的半个世纪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