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至到期投资及长期股权投资分析cikt.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持有至到期投资及长期股权投资分析cikt.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持有至到期投资及长期股权投资分析cikt.pptx(7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章 持有至到期投资及长期股权投资ll主要内容:ll第一节 持有至到期投资ll第二节 长期股权投资1 1第一节 持有至到期投资ll一、持有至到期投资概述ll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取得 ll三、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收益及摊余成本ll四、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到期兑现ll五、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减值2 2一、持有至到期投资概述l l11、定义、定义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企业购入的到期日固定、回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企业购入的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各种债券,如国债和企业债券等。持有至到期的各种债券,如国债和企业债券等。l l22、分
2、类、分类 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购入的债券,按债券还本付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购入的债券,按债券还本付息情况,一般分为三类:(息情况,一般分为三类:(11)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22)到期一次还本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分期付息;(33)分期还本分)分期还本分期付息。期付息。说明:不同类型的债券分别采用不同的确认与计量说明:不同类型的债券分别采用不同的确认与计量方法。方法。3 3一、持有至到期投资概述l l33、科目设置:、科目设置:为了反映各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取得、收益、处为了反映各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取得、收益、处置等情况,可以设置置等情况,可以设置“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
3、”科目,科目,并设置并设置“债券面值债券面值”、“溢折价溢折价”、“应计利息应计利息”等明细科目。等明细科目。说明:说明:新准则规定设置新准则规定设置“成本成本”、“利息调整利息调整”、“应应计利息计利息”明细科目。明细科目。“成本成本”反映债券面值,名反映债券面值,名不副实。不副实。“利息调整利息调整”反映溢折价和手续费用。反映溢折价和手续费用。本教材未使用本教材未使用“成本成本”和和“利息调整利息调整”明细科目,明细科目,如果发生手续费等,也可以设置如果发生手续费等,也可以设置“债券费用债券费用”明明细科目。细科目。4 4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取得(一)债券溢折价的原因(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
4、初始投资成本 5 5(一)债券溢折价的原因 ll 债券的溢价、折价,主要是由于金融市场利率与债券票面利率不一致造成的。6 6ll 当债券票面利率高于金融市场利率时,债券发行者按债券票面利率会多付利息,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债券溢价。这部分溢价差额,属于债券购买者由于日后多获利息而给予债券发行者的利息返还。ll 当债券票面利率低于金融市场利率时,债券发行者按债券票面利率会少付利息,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债券折价。这部分折价差额,属于债券发行者由于日后少付利息而给予债券购买者的利息补偿。7 7(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ll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按购入时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实际
5、支付的价款包括支付的债券实际买价以及手续费、佣金等交易费用。但是,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如果含有发行日或付息日至购买日之间分期付息的利息,按照重要性原则,应作为一项短期债权处理,不计入债券的初始投资成本。8 8ll 企业在发行日或付息日购入债券时,实际支付的价款中不含有利息,应按照购入债券的面值,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 债券面值”科目;按照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扣除面值以后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 溢折价”科目;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9 9ll 企业在发行日后或两个付息日之间购入债券时,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含有自发行日或付息日至购入日之间的利息。这部分利息应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处
6、理。到期一次付息债券的利息由于不能在1年以内收回,应计入投资成本,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 利息调整”科目;分期付息债券的利息一般在一年以内能够收回,不计入投资成本,可以视为短期债权,借记“应收利息”科目。10 10说明:说明:会计准则规定会计准则规定:购买日,实际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已到期尚未支取的购买日,实际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已到期尚未支取的利息,借记利息,借记“应收利息应收利息”科目;未到期的利息,科目;未到期的利息,借记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应计利息”科目。科目。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利息收入时,分期付息的应收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利息收入时,分期付息的应收利息,借记利息,借记“应收
7、利息应收利息”科目;一次付息的应收科目;一次付息的应收利息,借记利息,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应计利息”科科目。目。问题:前后处理的口径不同问题:前后处理的口径不同。本教材本教材:按照可比性原则处理。:按照可比性原则处理。分期付息的利息分期付息的利息均作为均作为“应收利息应收利息”处理,处理,不计入摊余成本不计入摊余成本;一次付息的利息一次付息的利息均作为均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应计利息”处理,处理,计入摊余成本计入摊余成本。11 11三、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收益及摊余成本 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收益的主要来源是利息收入。企业购入不同还本付息方式的债券,投资收益的
8、核算方法有所不同。(一)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二)分期付息债券(三)分期还本分期付息债券12 12(一)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ll 企业按面值购入债券,各期投资收益的确认方法有:票面利率法和实际利率法。ll 企业按溢折价购入债券,各期溢折价的摊销方法有:直线法和实际利率法。ll 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规定,应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投资收益和债券溢折价摊销,并在此基础上确认债券的摊余成本。ll摊余成本是指初始投资成本调整应计利息和溢折价摊销以后的余额。13 13l l直线法的特点是各期的摊销额和投资收益固定不直线法的特点是各期的摊销额和投资收益固定不变,但由于随着溢价、折价的摊销,债券投资成变,但由于随着溢
9、价、折价的摊销,债券投资成本在不断变化,因而各期的投资收益率也在变化。本在不断变化,因而各期的投资收益率也在变化。采用直线法能够简化计算工作,但在一项投资业采用直线法能够简化计算工作,但在一项投资业务中各期投资收益率不同,不能客观反映各期的务中各期投资收益率不同,不能客观反映各期的经营业绩。经营业绩。l l 实际利率法的特点是各期的投资收益率保持不变,实际利率法的特点是各期的投资收益率保持不变,但由于债券投资额在不断变化,使得各期的投资但由于债券投资额在不断变化,使得各期的投资收益也在不断变化;实际利率法下,债券溢价、收益也在不断变化;实际利率法下,债券溢价、折价摊销额是票面利息与投资收益(即
10、实际利息)折价摊销额是票面利息与投资收益(即实际利息)的差额,在票面利息不变而投资收益变化的情况的差额,在票面利息不变而投资收益变化的情况下,摊销额也是在不断变化的。采用实际利率法下,摊销额也是在不断变化的。采用实际利率法能够使一项投资业务中各期投资收益率相同,客能够使一项投资业务中各期投资收益率相同,客观反映各期经营业绩,但计算工作较为复杂。观反映各期经营业绩,但计算工作较为复杂。14 141、按面值购入债券的投资收益确认与 计量。15 15l l采用采用票面利率法票面利率法确认各期的投资收益,应根据票确认各期的投资收益,应根据票面价值和各期票面利率计算利息收入,并确认为面价值和各期票面利率
11、计算利息收入,并确认为投资收益。投资收益。l l结转各期投资收益时结转各期投资收益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应计利息 贷:投资收益贷:投资收益 按照重要性原则,可以在年末结转,也可以按照重要性原则,可以在年末结转,也可以分月结转。分月结转。票面利率法核算方法简便,但只是按照单利票面利率法核算方法简便,但只是按照单利计算,未考虑复利因素,尽管各期的投资收益额计算,未考虑复利因素,尽管各期的投资收益额相同,但由于确认的利息收入在到期之前尚未收相同,但由于确认的利息收入在到期之前尚未收到,应增加投资成本,从而会导致各期的投资收到,应增加投资成本,从而会导致各期的投资收益率不同。
12、益率不同。16 16l l采用采用实际利率法实际利率法确认各期的投资收益,确认各期的投资收益,首先首先应以应以债券到期时的面值与票面利息之和作为终值,以债券到期时的面值与票面利息之和作为终值,以债券的初始投资成本作为现值,计算债券的折现债券的初始投资成本作为现值,计算债券的折现率,即实际利率(企业确定的折现期不同,实际率,即实际利率(企业确定的折现期不同,实际利率也不同);利率也不同);然后然后按照初始投资成本或摊余成按照初始投资成本或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确认投资收益。本乘以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确认投资收益。l l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投资收益,由于以投资成本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投资
13、收益,由于以投资成本为基础确认投资收益,而债券面值、溢折价和应为基础确认投资收益,而债券面值、溢折价和应计利息均属于投资成本,可以将其视为一个整体,计利息均属于投资成本,可以将其视为一个整体,不必进行划分,因此,不必进行划分,因此,“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科目下,可以只设下,可以只设“投资成本投资成本”明细科目,不再设置明细科目,不再设置“溢折价溢折价”和和“应计利息应计利息”明细科目。明细科目。17 17l l 说明:说明:新准则规定,设置 新准则规定,设置“成本 成本”、“利息调整 利息调整”、“应计利息 应计利息”明细科目。按照新准则,例 明细科目。按照新准则,例5-2 5-
14、2的会计处理为:的会计处理为:06.01.01 06.01.01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 成本 成本 100000 100000 贷:银行存款 贷:银行存款 100000 10000006.12.31 06.12.31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 应计利息 应计利息 10000 10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利息调整 利息调整 455 455 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 9545 954507.12.31 07.12.31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 应计利息 应计利息 10000 10000 利息调整 利息调整 455 455 贷:投资收
15、益 贷:投资收益 10445 1044508.01.01 08.01.01 借:银行存款 借:银行存款 120000 120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成本 成本 100000 100000 应计利息 应计利息 20000 2000018 182、溢价购入债券的投资收益确认与计量 企业溢价购入债券,各期的票面利息收入并不是真正的投资收益。因为企业在购入债券时,已经多支付债券发行者一部分价款,这部分价款属于给发行者的利息返还,应在债券的存续期内分期摊销,抵减债券的票面利息收入。企业溢价购入债券的投资收益,为票面利息与溢价摊销额的差额。19 19l l采用采用直线法直线法摊销债
16、券溢价,即在债券存续期内将摊销债券溢价,即在债券存续期内将债券溢价平均摊销,结转各期投资收益时,应按债券溢价平均摊销,结转各期投资收益时,应按票面利息,票面利息,借记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应计利息”科目;按溢价摊销额,贷记科目;按溢价摊销额,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溢折价溢折价”科目;按票面利息与溢价摊销额的科目;按票面利息与溢价摊销额的差额,贷记差额,贷记“投资收益投资收益”科目。科目。l l采用采用实际利率法实际利率法摊销债券溢价及确认投资收益,摊销债券溢价及确认投资收益,可以采用与面值购入债券相同的方法可以采用与面值购入债券相同的方法直接确认投直接确认投资收
17、益,资收益,也可以在确认投资收益的基础上分别确也可以在确认投资收益的基础上分别确认票面利息和溢价摊销额认票面利息和溢价摊销额。如果采用后者,则应。如果采用后者,则应根据确认的票面利息和按照实际利率确认的投资根据确认的票面利息和按照实际利率确认的投资收益的差额,确认溢价摊销额。收益的差额,确认溢价摊销额。20 20ll说明 按新准则规定,例5-4的会计处理为:2006.01.012006.01.01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成本 200000 200000 利息调整利息调整 6000 6000 贷:银行存款贷:银行存款 2060002060002006.12.312006.12.
18、31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应计利息 20000 20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利息调整 36503650 投资收益投资收益 16350 16350 21 213、折价购入债券的投资收益确认与计量 企业折价购入债券,各期的票面利息收入也不是真正的投资收益。因为企业在购入债券时,已经少支付债券发行者一部分价款,这部分价款属于发行者给予的利息补偿,应在债券的存续期内,分期转为债券投资收益。企业折价购入债券的投资收益,应为票面利息与折价摊销额之和。22 22l l采用直线法摊销债券折价,即在债券存续期内平采用直线法摊销债券折价,即在债券存续期内平均摊销
19、。结转各期投资收益时,均摊销。结转各期投资收益时,应按票面利息,应按票面利息,借记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应计利息”科目;按科目;按折价摊销额,借记折价摊销额,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溢折价溢折价”科目;按票面利息与折价摊销额之和,贷记科目;按票面利息与折价摊销额之和,贷记“投资收益投资收益”科目。科目。l l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债券折价及确认投资收益,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债券折价及确认投资收益,可以采用与面值购入债券相同的方法可以采用与面值购入债券相同的方法直接确认投直接确认投资收益,资收益,也可以在确认投资收益的基础上分别确也可以在确认投资收益的基础上分别确认票面利
20、息和溢价摊销额认票面利息和溢价摊销额。如果采用后者,也应。如果采用后者,也应根据确认的票面利息和按照实际利率确认的投资根据确认的票面利息和按照实际利率确认的投资收益的差额,确认折价摊销额。收益的差额,确认折价摊销额。23 23ll说明 按新准则规定,例5-6的会计处理为:2006.07.012006.07.01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成本 200000 200000 应计利息应计利息 10000 10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利息调整 60006000 贷:银行存款贷:银行存款 2040002040002006.12.312006.12.31 借:持
21、有至到期投资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应计利息 10000 10000 利息调整利息调整 1356 1356 贷:投资收益贷:投资收益 11356 11356 24 24(二)分期付息债券ll 到期一次还本分期付息债券的投资收益确认与计量,与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的投资收益确认与计量基本相同,只是确认的应收票面利息作为短期债权处理,通过“应收利息”科目核算。债券溢折价的摊销也有直线法和实际利率法两种方法。ll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应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债券溢折价摊销,并在此基础上确认债券的摊余成本。25 25(三)分期还本分期付息债券l l债券的分期还本分期付息,一般有两种情况:债券的分期还本分期付
22、息,一般有两种情况:l l一是发行方按照债券号码等确定还本期,同时偿付一是发行方按照债券号码等确定还本期,同时偿付债券利息;债券利息;l l二是发行方对所有债券均在发行期内分期还本,在二是发行方对所有债券均在发行期内分期还本,在还本时偿付债券利息。对债券购买者来说,如果购还本时偿付债券利息。对债券购买者来说,如果购入第一种债券,则某一号码债券仍可视为一次还本入第一种债券,则某一号码债券仍可视为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不同号码债券可视为不同期限一次还付息的债券,不同号码债券可视为不同期限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其核算方法与前述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本付息债券,其核算方法与前述一次还本付息债券的核算方法相同,这里
23、不再重复;如果购入第二种的核算方法相同,这里不再重复;如果购入第二种债券,由于还本方式不同,核算方法也有所不同。债券,由于还本方式不同,核算方法也有所不同。下面所讲的分期还本分期付息债券,是指第二种债下面所讲的分期还本分期付息债券,是指第二种债券。券。26 26l l分期还本分期付息债券,利息和本金一并分期偿分期还本分期付息债券,利息和本金一并分期偿付,其溢、折价的摊销,可以采用付,其溢、折价的摊销,可以采用直线法直线法或或实际实际利率法利率法。11、分期还本债券溢、折价摊销的、分期还本债券溢、折价摊销的直线法直线法与一次还本与一次还本债券溢、折价摊销的直线法有所不同。在分期还债券溢、折价摊销
24、的直线法有所不同。在分期还本的条件下,由于债券各期的面值余额不同,因本的条件下,由于债券各期的面值余额不同,因而不能简单地将溢、折价差额在各期平均摊销,而不能简单地将溢、折价差额在各期平均摊销,而而应按债券各期面值余额占各期面值余额之和的应按债券各期面值余额占各期面值余额之和的比例摊销。比例摊销。22、采用、采用实际利率法实际利率法,结转投资收益时,应,结转投资收益时,应首先首先根据根据期初债券投资账面价值和实际利率计算实际利息,期初债券投资账面价值和实际利率计算实际利息,即投资收益;即投资收益;然后然后根据尚未偿还的本金和票面利根据尚未偿还的本金和票面利率计算票面利息;率计算票面利息;最后最
25、后根据各期实际利息与票面根据各期实际利息与票面利息的差额,计算溢、折价摊销额。利息的差额,计算溢、折价摊销额。27 27 四、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到期兑现 l l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到期兑现,是指一次还本债券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到期兑现,是指一次还本债券的到期兑现。如果是一次付息的债券,到期时企的到期兑现。如果是一次付息的债券,到期时企业可以收回债券面值和利息;如果是分期付息的业可以收回债券面值和利息;如果是分期付息的债券,到期时企业可以收回债券面值。一般来说,债券,到期时企业可以收回债券面值。一般来说,在债券投资到期时,溢价、折价金额已经摊销完在债券投资到期时,溢价、折价金额已经摊销完毕,不论是按面值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持有 到期 投资 长期 股权 分析 cikt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