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生物安全基础知识概论21354.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实验室生物安全基础知识概论21354.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室生物安全基础知识概论21354.pptx(6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实验室生物安全基础知识 实验室生物安全基本概念实验室安全危害来源生物实验室危害来源:生物危害 其他危害 危险性化学品 火的危害 电的危害 噪声 电离辐射等一、生物安全基本知识 相关文件和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4号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已经2004年11月5日国务院第69次常务会议通过并施行。(共七章七十二条)。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2号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办法(2006年5月1日实施)福建省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共15条,2003年十月一日实施)CNAS已于2009年06月30日发布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准则(CNAS-CL05:2009),2009年07月01
2、日正式实施。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规则(CNAS-RL05:2008)世界卫生组织(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一、生物安全基本知识相关文件和标准 GB 19489-2008 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GB 50346-2004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 GB 15981-1995 消毒与灭菌效果评价方法与标准 GB/T 19495.2-2004 转基因产品检测 实验室技术要求 GB/T 27403-2008 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 食品分子生物学检测 GB/T 27405-2008 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 食品微生物检测 GB 50073-2001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GBJ19-87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
3、设计规范 WS233-2002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通用准则 SN/T 1193-2003 基因检验实验室技术要求 YY0569-2005 生物安全柜 ISO 14644.18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国际标准 ISO/DIS 14698.1 3: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 生物污染控制一、生物安全基本知识 什么叫实验室生物安全?Laboratory bilsafety 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条件和状态不低于容许水平,可避免实验室人员、来访人员、社区及环境受到不可接受的损害,符合相关法规、标准等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的要求。“实验室生物安全”一词用来描述那些用以防止发生病原体或毒素无意中暴露及意外释放的防
4、护原则、技术以及实践。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biosafety protection for laboratories)是指当实验室工作人员所处理的实验对象含有致病性微生物及其毒素时,通过在实验室设计建造、使用个体防护设施、严格遵守标准化工作及操作程序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以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室对象侵染,确保周围环境不受污染。一、生物安全基本知识 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laboratory biosecurity)“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则是指单位和个人为防止病原体或毒素丢失、被窃、滥用、转移或有意释放而采取的安全措施。气溶胶 aerosols 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粒径一般为0.001 100m
5、 的固态或液态微小粒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分散 体系。一、生物安全基本知识感染性微生物的危险度等级分类 危险度 1 级(无或极低的个体和群体危险)不太可能引起人或动物致病的微生物。危险度2 级(个体危险中等,群体危险低)病原体能够对人或动物致病,但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社区、牲畜或环境不易导致严重危害。实验室暴露也许会引起严重感染,但对感染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并且疾病传播的危险有限。危险度3 级(个体危险高,群体危险低)病原体通常能引起人或动物的严重疾病,但一般不会发生感染个体向其他个体的传播,并且对感染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危险度4 级(个体和群体的危险均高)病原体通常能引起人或动物的严重疾病
6、,并且很容易发生个体之间的直接或间接传播,对感染一般没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一、生物安全基本知识 实验室分级实验室可以分为:基础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一级(BSL-1)基础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二级(BSL-2)防护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三级(BSL-3)最高防护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四级(BSL-4)根据操作不同危险度等级微生物所需的实验室设计特点、建筑构造、防护设施、仪器、操作以及操作程序来决定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水平。表1 叙述了与不同危险度等级相对应的(而非“等同的”)各危险度等级微生物所要求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危险度等 级生物安全水平 实验室类型 实验室操作 安全设施1 级 基础实验
7、室生物安全水平一级基础的教学、研究GMT不需要;开放实验台2 级基础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二级初级卫生服务;诊断、研究加防护服、生物危害标志开放实验台,此外需BSC 用于防护可能生成的气溶胶3 级防护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三级特殊的诊断、研究在二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上增加特殊防护服、进入制度、定向气流BSC 和或其他所有实验室工作所需要的基本设备4 级 最高防护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四级危险病原体研究在三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上增加气锁入口、出口淋浴、污染物品的特殊处理级BSC 或级BSC并穿着正压服、双开门高压灭菌器(穿过墙体)、经过滤的空气 生物安全水平、操作和设备 BSC:生物安全柜;GMT:微生物操作技
8、术规范生物安全水平1级 2级 3级 4级实验室隔离a不需要 不需要 需要 需要房间能够密闭消毒 不需要 不需要 需要 需要通风向内的气流通过建筑系统的通风设备HEPA 过滤排风不需要不需要不需要最好有最好有不需要需要需要需要/不需要b需要需要需要双门入口 不需要 不需要 需要 需要气锁 不需要 不需要 不需要 需要带淋浴设施的气锁 不需要 不需要 不需要 需要通过间 不需要 不需要 需要/不同生物安全水平对设施的要求 a 在环境与功能上与普通流动环境隔离 b 取决于排风位置生物安全水平1级 2级 3级 4级带淋浴设施的通过间 不需要 不需要 需要/不需要c不需要污水处理 不需要 不需要 需要
9、需要高压灭菌器现场实验室内双门不需要不需要不需要最好有不需要不需要需要最好有最好有需要需要需要生物安全柜不需要 最好有 需要 需要人员安全监控条件d不需要 不需要 最好有 需要 不同生物安全水平对设施的要求c 取决于实验室中所使用的微生物因子 d 例如:观察窗、闭路电视、双向通讯设备个体防护装备装备 避免的危害 安全性特征实验服、隔离衣、连体衣污染衣服 背面开口罩在日常服装外塑料围裙 污染衣服 防水鞋袜 碰撞和喷溅 不露脚趾护目镜 碰撞和喷溅 防碰撞镜片(必须有视力校正或外戴视力校正眼镜)侧面有护罩安全眼镜 碰撞 防碰撞镜片(必须有视力校正)侧面有护罩面罩 碰撞和喷溅 罩住整个面部发生意外时易
10、于取下防毒面具 吸入气溶胶 在设计上包括一次性使用的、整个面部或一半面部空气净化的、整个面部或加罩的动力空气净化(powered air purifying,PAPR)的以及供气的防毒面具手套 直接接触微生物划破得到微生物学认可的一次性乳胶、乙烯树脂或聚腈类材料 保护手 网孔结构一级和二级生物安全水平安全指南主要内容 实验室的设计和设施 实验室的基本规范 健康和医学监测 培训 实验室设备 检测过程安全防护 废弃物处理一、实验室的设计和设施 在设计实验室和安排某些类型的实验工作时,对于那些可能造成安全问题的情况要加以特别关注,这些情况包括:1、气溶胶的形成 2、处理大容量和或高浓度微生物 3、仪
11、器设备过度拥挤和过多 4、啮齿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侵扰 5、未经允许人员进入实验室 6、工作流程:一些特殊标本和试剂的使用。设施和设备要求详见 GB/T 19489-2008中的要求典型的一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典型的二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可能发生气溶胶的操作程序。门保持关闭并贴上适当的危险标志。潜在被污染的废弃物同普通废弃物隔开。二、实验室的基本规范 BSL-和BSL-实验室:1进入规定 2工作人员的防护要求 3.有关安全操作 4.实验室工作区 5.生物安全管理 1.进入规定 1、在处理危险度2 级或更高危险度级别的微生物时,在实验室门上应标有国际通用的生物危害警告标志(图1)。
12、2、只有经批准的人员方可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3、实验室的门应保持关闭。4、儿童不应被批准或允许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5、进入动物房应当经过特别批准。6、与实验室工作无关的动物不得带入实验室。2.人员防护 1、在实验室工作时,任何时候都必须穿着连体衣、隔离服或工作服。2、在进行可能直接或意外接触到血液、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在感染性的材料或感染性动物的操作时,应戴上合适的手套。手套用完后,应先消毒再摘除,随后必须洗手。3、在处理完感染性实验材料和动物后,以及在离开实验室工作区域前,都必须洗手。4、为了防止眼睛或面部受到泼溅物、碰撞物或人工紫外线辐射的伤害,必须戴安全眼镜、面罩(面具)或其他防护设备。5
13、、严禁穿着实验室防护服离开实验室,(如去餐厅、咖啡厅、办公室、图书馆、员工休息室和卫生间)。6、不得在实验室内穿露脚趾的鞋子。7、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域进食、饮水、吸烟、化妆和处理隐形眼镜。8、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储存食品和饮料。9、在实验室内用过的防护服不得和日常服装放在同一柜子内。3.有关安全操作 1、严禁用口吸移液管。2、严禁将实验材料置于口内。严禁舔标签。3、所有的技术操作要按尽量减少气溶胶和微小液滴形成的方式来进行。4、应限制使用皮下注射针头和注射器。除了进行肠道外注射或抽取实验动物体液,皮下注射针头和注射器不能用于替代移液管或用作其他用途。5、出现溢出、事故以及明显或可能暴露于感染性
14、物质时,必须向实验室主管报告。实验室应保存这些事件或事故的书面报告。6、必须制订关于如何处理溢出物的书面操作程序,并予以遵守执行。7、污染的液体在排放到生活污水管道以前必须清除污染(采用化学或物理学方法)。根据所处理的微生物因子的危险度评估结果,可能需要准备污水处理系统。8、需要带出实验室的手写文件必须保证在实验室内没有受到污染。4.实验室工作区 1、实验室应保持清洁整齐,严禁摆放和实验无关的物品。2、发生具有潜在危害性的材料溢出以及在每天工作结束之后,都必须清除工作台面的污染。3、所有受到污染的材料、标本和培养物在废弃或清洁再利用之前,必须清除污染。4、在进行包装和运输时必须遵循国家和或国际
15、的相关规定。5、如果窗户可以打开,则应安装防止节肢动物进入的纱窗。5.生物安全管理 1、实验室主任(对实验室直接负责的人员)负责制订和采用生物安全管理计划以及安全或操作手册。2、实验室主管(向实验室主任汇报)应当保证提供常规的实验室安全培训。3、要将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特殊危害告知实验室人员,同时要求他们阅读生物安全或操作手册,并遵循标准的操作和规程。实验室主管应当确保所有实验室人员都了解这些要求。实验室内应备有可供取阅的安全或操作手册。4、应当制订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的控制方案。5、如有必要,应为所有实验室人员提供适宜的医学评估、监测和治疗,并应妥善保存相应的医学记录。三、健康和医学监测 主管机构
16、有责任通过实验室主任来确保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接受适当的健康监测。监测的目的是监控职业获得性疾病。为达到这些目的,应进行如下工作:1、根据需要提供主动或被动免疫(工作人员的免疫接种)2、促进实验室感染的早期检测 3、应禁止高度易感人群(如孕妇或免疫损伤人员)在高危险实验室中工作 4、提供有效的个体防护装备和方法。在一级生物安全水平操作微生物的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监测指南:历史证据表明,在一级生物安全水平操作的微生物不太可能引起人类疾病或兽医学意义的动物疾病。但理想的做法是,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进行上岗前的体检,并记录其病史。疾病和实验室意外事故应迅速报告,所有工作人员都应意识到应用规范的实验室操作技
17、术的重要性。在二级生物安全水平操作微生物的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监测指南:1、必须有录用前或上岗前的体检。记录个人病史,并进行一次有目的的职业健康评估。2、实验室管理人员要保存工作人员的疾病和缺勤记录。3、育龄期妇女应知道某些微生物(如风疹病毒)的职业暴露对未出生孩子的危害。保护胎儿的正确措施因妇女可能接触的微生物而异。四、培训 进入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方能取得进入实验室控制区域工作的资格。培训由实验室负责人组织,熟悉实验室工作和操作规范的人员担任辅导。培训内容包括:1.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定、自身防护的规定及相关的其它规定;2.实验室各项仪器装备的使用方法;3.正确的着装方法;4.微生物学
18、操作基本技术及无菌操作方法;5.实验室清洁及消毒方法;6.意外事故处理方法;7.国内外新技术、新方法等的不定期培训。培训的实施细则 1.理论培训:(l)培训目标:熟悉本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形成初步的实验室工作概念。了解本实验室从事工作的特点以及各种微生物的危害评估文件。(2)培训方式:讲解。(3)培训内容:本实验室各项成文的规章制度:生物安全防护、废弃物处理、安全制度、卫生制度、责任制度、试剂定购制度、仪器使用制度等。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生物安全管理手册。(4)考核:由本实验室三位工作人员组织对理论学习的书面考试和面试工作。书面考试注重其掌握的准确程度,面试主要测试其熟练程度和灵
19、活应变能力。考核本合格者须重新学习,不能进入下一步的培训。培训的实施细则 2.常规技能培训:(l)培训目标:熟练基本实验操作和仪器的使用;初步培养实验的基本观念和良好的实验习惯。(2)培训方式:现场实验。(3)培训内容:卫生打扫:实验室地面、实验台面、超净台面、垃圾处理以及打扫得先后顺序;工作休息区的卫生打扫。实验室常规操作技术:包括无菌观念、平板的制备、划线分离、显微镜观察、菌落接种、活化、菌体收集、菌(毒)种保存等。小型仪器的使用:微量移液器和移液管的使用、pH计和试纸、天平、混匀器、微波炉、电磁炉、水浴锅等。玻璃仪器的清洗:量筒、烧杯、三角瓶等。大型仪器的使用:普通冰箱和低温冰箱(存放和
20、处理样品)、高压锅、离心机、液氮罐、生物安全柜、生化培养箱、电泳设备、超净台、PCR 仪、摇床、超声破碎仪、显微镜等。消毒和灭菌方法:物理灭菌(紫外、过滤、灼烧、高压)法、化学灭菌(熏蒸、酒精、消毒液)法等。办公用品使用的培训:电话、传真机、电脑、打印机等。五、实验室设备 选择设备时应符合一些基本原则,即:1、在设计上应能阻止或限制操作人员与感染性物质间的接触 2、建筑材料应防水、耐腐蚀并符合结构要求 3、设备装配后应无毛刺、锐角以及易松动的部件 4、设备的设计、建造与安装应便于操作、易于维护、清洁、清除污染和进行质量检验。应尽量避免使用玻璃及其他易碎的物品。需要详细咨询设备的性能和结构规格,
21、以确保设施具备必要的安全特性。基本生物安全设备 1、移液辅助器避免用口吸的方式移液。有不同设计的多种产品可供使用。2、生物安全柜,在以下情况使用:处理感染性物质;如果使用密封的安全离心杯,并在生物安全柜内装样、取样,则这类材料可在开放实验室离心 空气传播感染的危险增大时 进行极有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包括离心、研磨、混匀、剧烈摇动、超声破碎、打开内部压力和周围环境压力不同的盛放有感染性物质的容器、动物鼻腔接种以及从动物或卵胚采集感染性组织)。3、一次性塑料接种环,也可在生物安全柜内使用电加热接种环,以减少生成气溶胶。4、螺口盖试管及瓶子。5、用于清除感染性材料污染的高压灭菌器或其他适当工具。
22、6、一次性巴斯德塑料移液管,尽量避免使用玻璃制品。7、在投入使用前,像高压灭菌器和生物安全柜等设备必须用正确方法进行验收。应参照生产商的说明书定期检测。常用设备的安全操作注意事项(1)生物安全柜分为I、II、III个不同等级。I级能够保护工作人员和周围环境,但不能切实保护操作样本,因此生物安全柜I级不能用于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无菌操作。II级生物安全柜在设计上不但能提供个体防护,而且能保护工作台面的物品不受空气的污染,其有四种不同的类型(A1、A2、B1和B2型),可用于操作危险度II级和III级的感染性物质。III级生物安全柜则可提供更高级别的生物安全保护。常用设备的安全操作注意事项(2)生物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验室 生物 安全 基础知识 概论 21354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