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淡水养殖病害防治研究的现状与对策概述cwrg.pptx
《我国淡水养殖病害防治研究的现状与对策概述cwrg.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淡水养殖病害防治研究的现状与对策概述cwrg.ppt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东淡水养殖病害防治研究的现状与对策王 钦 东(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近年来,随着海上山东建设步伐的加快,我省水产工作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新时期,水产品总产量跃居全国首位。淡水养殖在“两高一优”目标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迅猛发展,常规养殖品种和名特优品种养殖产量成倍增长。然而,随着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养殖品种的不断增加,养殖病害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山东淡水养殖业持续、健康、高效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全面了解国内外水产动物病害防治研究的现状,掌握研究发展的新趋势,针对我省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科学的应对措施,显得尤为重要。1、我国淡水养殖病害研究发展概况 我国淡水养殖病害的研究与其他自然学科研究一
2、样,是从生产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随着生产发展的需要而不断深入完善的。远在春秋战国末期,范蠡所著养鱼经时,养鱼已相当普遍。宋朝苏轼所著的物类相感志和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均记录了当时劳动人民治疗鱼类疾病的经验。但是,由于当时自然科学本身的水平所限,有关鱼病的记载大多停留在经验阶段。解放前,我国学者曾进行了一些鱼类寄生虫的研究。由于受到当时社会制度的限制,亦未能开展鱼病学方面的系统研究。新中国成立后,鱼病病害研究有了迅速的发展,相继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区)鱼病学研究和教学机构,从此鱼病学科有了一支较大的队伍,试验研究广泛迅速地开展起来。不仅总结了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而且解决了
3、生产上急需解决的很多问题。尤其对四大家鱼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治,总结出了一套成功的经验。开展“无病先防、有病早治”,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淡水养殖业的发展。在鱼病学基础研究方面,对有关病原的形态结构、致病原因、生活史以及流行病、病毒、免疫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果;对于常见性鱼病,已筛选研制出多种有效化学药物;中草药防治鱼病亦取得显著成绩;对特种水产病害的防治主要集中在鳗鲡、河蟹、鳖、鳜等养殖品种。2、淡水养殖病害防治技术研究的必要性和依据 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连续十多年独占鳌头,养殖产量一直以不断拓展的势头雄居世界之首。1997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3602万吨,约占世界水产品总量的30%,养殖产量2028万
4、吨,约占全国水产品总量的56.3%,1998年我国淡水养殖的总产量占世界淡水养殖总产量的68%,2000年又超过了70%,也就是说,世界的三分之二以上养殖的淡水鱼是我国生产的,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从事淡水渔业生产、科研、教学及管理工作的同志引以为荣的。然而,水生动物病害一直在影响着水产养殖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有1015%的养殖面积受到病害影响,近年来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据初步调查,山东省网箱养殖发生的病害每年损失鱼产量约达500万公斤。池塘养殖病害更为严重,据王德清和王钦东同志的调查,仅草鱼和鲤鱼就有7大类47种病害。草鱼由鱼苗到成鱼,养殖成活率不足30%。其他鱼类和特种水产养殖亦是如此,
5、病害已成为淡水养殖能否快速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针对淡水养殖病害日趋严重的状况,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正常条件下,宿主的非病原菌在环境恶化的压力下,使条件致病菌毒力增强而成为病原菌;其二,有些控制病原的方法使一些新病原出现,即控制一种病可能在生态上让另一种病原繁殖,如使用一种弧菌疫苗会使另一些毒力强的弧菌株生长起来,发生更大的流行病;其三,引种时使鱼体携带病原到处传播,在新的地区遇见新的宿主,造成新的流行;其四,诊断技术的改进使人们易发现新的病原。因此,加强淡水养殖病害防治研究,减少病害的发生,能够大大提高鱼类的成活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养殖效益,对促进淡水渔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6、,使渔业增效、农民增收、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3、国内外病害研究发展趋势 现今的淡水养殖病害研究,不仅重视病原生物学、流行病学的研究,更对有关环境变化和营养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予以高度重视。在防治方面,不仅使用药物治疗,更注意提高宿主本身免疫功能和抗病力的研究。自八十年代后期,各种高新生物技术已迅速用于淡水动物病害研究和控制领域。3.1 病原生物学和流行病害学研究 近年来,除了对细菌、寄生虫性疾病进行深入研究之外,淡水养殖动物病害的病原生物学研究逐渐将重点转向病毒性疾病。国内尤以鳗、鳖、鳜、草鱼出血病毒研究为重点,国外则侧重于鲑鳟鱼类的病毒研究。业已发现了数种病毒,对病毒的毒力、传染途径和发病
7、规律有了新的认识。将防治的研究重点从寻找新的防治药物转向改变养殖制度和模式,加强饵料营养和提高鱼体自身免疫力和抗病力的研究方面。免疫学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水产动物病害研究中的一个重点,无论是细胞免疫,还是体液免疫均取得了较大进展。研究表明,鱼类具有特异性免疫机能,但在抵抗疾病感染过程中,非特异性免疫所起的作用更为重要。虾、贝类虽然不产生免疫球蛋白,但其非特异性免疫机制不仅涉及细胞免疫反应,而且也涉及体液免疫过程,尤其是凝聚素及酚酶原激活系统在免疫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其次,有关环境紧张对鱼、虾、贝类免疫功能的影响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吞噬细胞功能和溶菌活性的测定现已成为评价环境污染对鱼、虾、贝类免疫
8、功能和抵抗力高低的主要指标。另外,肽聚糖等免疫激活剂的研究,无论在实验室条件下,还是在实际应用中都取得了良好效果。鱼类商用弧菌疫苗已研制成功,并已在实践中应用。国内长江水产研究所和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也已摸索出一些应用于防治鱼病的免疫技术,特别是草鱼出血病病毒的免疫预防技术,在生产应用上已见到显著成效。青岛国家海洋研究所等单位进行的多糖免疫药物在对虾养殖应用研究中,亦取得良好效果。3.3病原的快速诊断与检测 随着现代免疫学、分子生物和生物化学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及在水生动物疾病快速诊断领域中的应用,许多高新生物技术已进入淡水养殖鱼、虾、贝类病害病原诊检领域。用于某些鱼类细菌病检测的快速生化检测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淡水 养殖 病害 防治 研究 现状 对策 概述 cwrg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