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并购经典案例解析.docx
《中国企业并购经典案例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企业并购经典案例解析.docx(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企业并购之路并购经典案例解析主讲人:王 林引言:今天上午我们交流话题是“中国企业并购之路”,也就是“并购经典案例解析”。今天这个话题主要是从宏观角度给大家一个理念,并购对企业的发展、对中国未来产业的发展会产生什么作用以及中国企业在并购过程中是怎么做的,通过哪些方式做并购,最后我会跟大家讲一下并购在一些经典案例中是怎么做的,中国一些大企业是怎么通过并购来实现自己的扩张和发展,实现产业链的整合,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我叫王林,盛高咨询集团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北京)。我个人在战略、文化、并购几个领域操作项目比较多,也出版了自己的一些书,比如成功向左,失败向右,在经济危机时写了两本书这个冬天冻死谁
2、、中国企业如何过冬,主要为中国企业在战略方面怎么度过经济危机,怎么做,我做一些指导,这两本书也提到了在当大家不看好现在经济形势时可以通过并购实现企业的扩张。近年来中国并购市场风起云涌,从国内的国美收购永乐、大中,到国外的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吉利收购沃尔沃,我想问大家,从你们的理解,你们觉得这些并购会对企业、行业本身、产业会产生什么影响?意味着什么?我的理解是:不管是国美收购永乐、大中,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吉利收购沃尔沃,我归结为都是战略性并购,企业为了实现他自身经济发展进行战略性并购,从国美收购永乐大中来讲,大家看到表面上扩到了店面的配置或者在全国的布局更好,但内涵的核心是竞争对手
3、被消灭,其实这是一个企业通过并购实现自己的增值手段,在开始时大家会看到电器零售业在国内烽烟四起,有很多公司,永乐、大中是为数不多的能够跟国美抗衡的电器企业,都被国美收购了,那国美收购永乐、大中之后,现在和苏宁的势力对比,相对来说已经不平衡了,因为当时和苏宁争购大中时,双方进行了力量的拼搏,最终是国美胜出,当然现在在国内除了电器连锁业除了国外公司不讲,国内连锁也现在只剩下了两家,即国美和苏宁,就像国外的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大家会看到,在国内电器连锁业是以两个企业相对垄断的格局已经形成,这个产业已经被这个两个企业相对控制,但这种局势的形成对产业是否有好处?有好处,是一个结构性的变化,原来企业规模小
4、时,资源、优势不集中,当剩两家时就便于电器、也便于产业发展和企业的发展,因为本身资源集中了,能够将他的力量更集中的发挥出来,联想收购IBM业务其实代表着产业的转移,IBM只是把PC业务收购,现在IBM在做软件、做外包,甚至像我们一样在做管理咨询,IBM大举进行管理咨询业,在管理收了很多管理咨询团队,把PC业务卖给联想意味着美国公司逐渐把他的制造业或者相对高端的制造业(过去是)逐步向中国转移,对于中国的企业意味着什么?中国企业通过去收购他们的业务可以占领国外的市场,其实联想收购IBM之后在美国设立它的销售中心,占领欧洲市场、美国市场,这对双方都有利,跨国并购一方面可以实现产业转移,一方面可以实现
5、全球性的布局、制衡,这对联想或者PC产业的一个促进。吉利收购沃尔沃的结果现在还不知道,但从现在来看为什么国家这么支持?吉利收购沃尔这件事绝对不是企业行为,而是国家行为,包括背后资金的来源、和外国谈判过程中我国的一些资源是发改委亲自出面签合约,是一个国家行为,那国家为什么做这件事?现在国家突出“促转型,调结构”,国家需要产业升级,原来中国汽车规模很庞大,但生产的都是中低端的机器,在国际上没有竞争力,这次吉利收购沃尔沃意味着我们把中高端品牌完整的产业链拿到中国市场,把技术也拿进来,这样通过本身中高端品牌的引进可以向国外市场出击,所以说国家为什么这次收购沃尔沃,这么热衷推这个事的原因,背后折射的不只
6、是一个企业行为,而是一个国家行为,在国家大的战略布局之下鼓励民营企业做收购,做一些技术收购、国外产业链的收购,甚至中高端产业链的收购,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所谓“促转型,调结构”的战略目标。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目标,我认为是通过两个方式实现的,一个就是刚才我说的调结构,促转型,推动一些实力比较强的民营企业或者成规模的民营企业,让他们去做并购,这个并购一方面去整合国内的企业,就像国美收购永乐、大中,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的并购,另外像吉利收购沃尔沃,促进国内产业升级,促进国内的技术升级,这种并购国家是大力推动的,通过这个实行我们转型的目标。最近央企并购步伐非常快,在央企的趋势是什么?2003年
7、、2004年当时有一个话叫“民进国退”,现在是“国进民退”,现在的国进民退其实是央企在经过经济危机之后他们的经济优势爆发出来,现在央企大举收购民企,在做产业链的整合,这个过程中他们大量收购民企,这和我国促转型,调结构目标是一致的,现在是130多家央企,整合到110多家,但发改委当时定的目标是在2010年底达到80多家,但现在看这个目标还没有实现,没有整合完毕,国家总体目标是在央企层次做80几家特大央企,通过这些央企实现整个产业链整合,或者是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业链整合。国家鼓励区域性的央企,区域性的国资企业去做区域性的并购,我现在接触很多区域国资委排前三名、五名的企业在本省内做区域性的整合,
8、做区域性的并购,这也是国家鼓励的一个方式,通过他们做一些并购,做行业的整合,这是国家鼓励的。从2009年开始,国家不断的出一些并购政策,包括并购贷款的放开,鼓励并购的政策,这些都围绕着国家总体目标去实现的,政策线条非常清晰,而在座的各位是律师行业的精英,大家要把握一条线。今天要跟大家交流的有6个话题:1.并购的基本概念;2.世界五次并购浪潮;3.并购的类型及案例;4.中国企业并购思路;5.常见并购模式案例;6.战略并购经典案例。一、并购的基本概念企业并购是企业合并与企业收购的简称,即Mergers and Acquisitions.(简称M&A)企业合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企业合并是指企业
9、间的吸收合并,即在两个以上的企业合并中,其中一个企业因吸收了其他企业而成为存续企业的合并形式;广义的企业合并则泛指一切企业的产权交易行为;企业收购是指某一企业为了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购买其他企业资产或股份的行为。通俗地讲,就是一企业接管另一企业的行为,被接管的企业其法人地位并不消失。并购的意义和目的在于实现财富与价值的增加。我们做一个并购不简单说1+1等于1,或者简单把两个企业并在一块,这对我们来讲没有意义,因为并购是要付出成本的,不管是前期做并购的战略、中期的尽调还是到后面的并购、整合,如果并购不能实现1+1大于2的目的,那这个并购肯定是失败的,所以并购最终目的是要实现财富和价值的增加,两
10、个企业能够实现协同效应,能够使我们并购之后的企业价值大于原有两个企业的效应之和。企业并购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不可阻挡的整合浪潮,只有沿着产业演进曲线发展才是企业成功的战略。二、世界五次并购浪潮从19世纪末至今西方国家已经历了五次大规模的企业并购浪潮:1.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以同类企业并购为主,以寻求垄断地位。2.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上下游企业的纵向并购为主要特征。这个并购主要做产业链的整合,当一个企业本身规模做大时,就希望向上下层进行整合,现在我们看到中国目前的很多企业正在做这样的并购。3.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企业混合并购为主要特征。这个时候企业发展规模比较大,很多大的企业集团要实现自
11、己的多样化发展,就以混合并购为主。4.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融资并购为主要特征,杠杆收购盛行。这个时候出现了很多收购方式。5.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强强并购为主要特征。第一次并购浪潮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高峰时是1880年1916年,从并购行业来讲,这次并购主要集中在铁路、石油、机械制造、纺织、烟厂。这次并购浪潮发生在西方的工业革命之后,工业革命第一批企业是铁路、石油、机械、制造,这西方工业革命第一批产生的企业,在他们身上最早产生了并购。从第一次并购最活的区域来看,主要发生在经济发展比较成熟的美国、英国和德国。在当时有很多公司,这些公司在当时已经初具规模,通过并购、自己对其它企业的兼并。第一次企
12、业并购浪潮的特点是小并小,工业革命之后企业比较分散,就像中国在80年代、90年代,大量的小企业,不管钢铁行业、石油行业、制造行业,这些行业本身规模很小,竞争力非常弱,随着竞争的加剧,他们需要以这种趋势把自己合并在一块,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这些企业以制造业为主,制造业需要的是规模优势,这才有自身的降低成本的需求,降低生产成本,靠扩张很容易实现,也可以通过并购这种方式迅速扩大自己的产业规模,实现产业相对垄断,所以需要互相之间进行合并。并购以横向并购为主,什么是横向并购?就是同一产业或者同一部门的中央企业互相并购,它的并购体现在行业、产业之内,在自己的行业之内互相并购,互相兼并,最终产生一批在行业占垄
13、断地位的大企业,通过这种互相兼并产生行业的大企业。第二次企业并购的浪潮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其中1928年、1929年达到了最高潮,这次并购的特点是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相互渗透,产生了一些竞争寡头,例如洛克菲勒公司控制的花旗银行,摩根银行创办了美国钢铁公司,第二次并购浪潮对美国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个时间正好是经济大萧条,经济危机,这个时候美国经济非常不景气,但和自身经济发展有关,当时各行业都非常混乱,大家无序竞争,造成整个社会秩序出现了问题,又有经济危机的出现,这个时候以摩根为主的大企业集团在美国进行了大量的并购工作。在并购业有一句经典的话“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摩根重组了新大陆”,
14、第二次并购对西方经济发展起了很大作用。这次并购有现在能看到的公司:英国通用电器,通用电器对整个世界发展的贡献很大,就目前来讲,地位都没有企业去挑战,在20年代时就已经通过并购形成了很大的企业集团。这次并购的特点是大并小,像洛克菲勒这种公司大的石油集团,像摩根集团大的财团,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相互渗透,用自己资本的力量、优势,大财团并购小企业,以动向并购为主,大财团做的是产业链的整合,这次不只是眼光放在自己企业本身或者行业本身,在向上下游做并购,这种大并购是以福特汽车为典型,这次形成了集生产、焦炭、生铁、钢铁、铸建、锻造、汽车零部件、装备运输销售和金融为一体的统一两个企业。 通过这种并购,美国的企
15、业实现了这种大的垄断企业,甚至在行业、产业里实现了其绝对垄断。当时并购浪潮结束以后,在美国最大的278家公司中有236家公司把原料、生产、运输、销售等生产工具结合为一体,这些公司不只是福特汽车一个,有200多家公司都是从开始到最后的销售环节全部掌握。这个时候很多的大企业都已经初具雏形。第三次企业的并购浪潮,这次浪潮发生在19541969年,其中60年代后期达到了最高潮,这次并购的特点是规模大,资产在一千万美元以上的并购公司是51家,到1965年增到62家,1968年达到173家,3.3%的并购企业资本量占到所有并购企业的42%,这次企业并购规模非常大,只有3%数量的企业背后的资本额占到40%,
16、而这时正好是二战以后整个亚洲经济腾飞时,日本经济在这个时候发展很快,这次在亚洲出现了最开始的并购浪潮(在日本),现在看到的八幡公司、富士公司他们合并成新日制铁,这两家公司的钢铁产量占日本钢铁总产量的42%,并且当时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公司,两家企业占到国内钢铁整个行业的42%,中国企业发展到现在,不管是宝钢还是首钢,他们在这个市场当中的地位远远不及它,和它的距离还差很远。在国内,未来钢铁行业可能出现的趋势和当时日本的经济差不多,最终我们的行业可能就剩下两三家、三四家大的集团企业。在汽车工业方面,日本有两家最大的汽车公司:丰田公司和日产公司在60年代进行了很多工作,企业规模有了很大增长,大家
17、可以看一下这个数据非常可怕,1971年这两家汽车公司的数量占到全国汽车总量的62%,对照目前中国的形势,其实我们正在走他们的路子,中国现在经济形势和当时日本的经济情况差不多,包括产业的情况、企业的情况。在60年代或者50年代末日本的汽车行业、钢铁行业一片红,有很多小企业,通过逐步并购,形成了这几家大的企业公司,中国说得上名字的汽车公司不下十几家,几十家,非常分散,没有办法形成行业内的规模优势和资源优势,相互之间无序竞争,打价格战,不去把精力放到提高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或者提高用户体验,这不利于行业发展,当这种情况持续一段时间后,逐渐会出现日本的那种情况,未来的汽车行业,在不久的将来或者五年、十年
18、之后也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有三到五家企业可能控制整个行业的50%、60%。这次并购浪潮的特点是大并大,在60年代10年中,资产一亿以上大公司被并购的117家,在并购117家企业中资产达311亿,在1951年到1968年之间美国最大的1000家公司有1/3被并购,在英国和德国也出现了这种情况,整合并购成为第三次浪潮中的另一个特点,也就在这个时候不只是我们第一次并购(横向并购、行业内的并购),第二次并购是产业链的整合,产业链上下延伸,第三次并购不仅限于本产业内,更多的时候是混合并购,比如只经营电话业务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听这个名称大家感觉到的可能是做电话的,其实不是,在60年代并购中,在四、五年以
19、后并购了270多家公司,成为一家大型混合公司,不仅经营电话业务,还经营金融业务、保险业务、食品业,药品,已经变成一个混合型、多元化发展的公司,行业跨度非常大,这种经营的多元化有效降低了它的经营风险,不仅局限于一个产业之内,通过多元化的发展,将其覆盖面拓宽,然后降低经济对其影响。在第三次并购浪潮中,跨国并购出现了扩大的趋势,这个时候可口可乐开始在全球进行扩张,美国的可口可乐公司在这期间购买了多家瓶装厂,飞利浦和西门子在唱片市场进行合并,这个时候已经不只是局限于在美国本土并购或者欧洲本土并购,这时候跨国并购已经成为趋势,像可口可乐企业在这个时候就开始向全球扩张,飞利浦、西门子他们也在不同国家进行他
20、们所认为的合并。第四次并购浪潮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这次并购浪潮比较有特点,因为这次并购浪潮中出现了新的并购成分和新的并购方法,这次并购当中总的特点是规模更大,刚才我们说第三次是大并大,规模已经比较大了,但在第四次并购浪潮中规模已经不是以一个亿、两亿美元介入,已经是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的并购规模。比如1981年7月美国最大的化学公司杜邦公司出资87亿美元收购了大陆石油公司,这个规模已经到了87亿美元,通过这么一个收购,杜邦公司进入了石油开采行业,1984年德士古公司以101亿美元收购了第十五大石油公司格带石油公司,这个已经是上百亿美元的规模,1984年雪佛龙石油公司以133亿
21、美元收购了海湾石油公司,从第四次并购浪潮规模已经不是简单的合并,完全是大财团之间的运作,大资金的运作。刚才给大家看的这次并购里是以石油行业为主,当然不只是石油行业,不只是石油行业有这么大的规模,其中通用电器公司以60亿美元收购了美国无线电公司,不只是在石油行业,在其它行业、在制造行业、电器行业也出现了大规模、大金额的并购。之前的几次并购还是一个传统的并购,通过资产、股权收购的方式进行收购,大家还是按部就班的做一些收购的工作,根据每个企业资金实力跟战略发展需要做并购,但第四次并购时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杠杆并购,出现了很多新的并购方式,第一个就是换股并购,已经不只是简单的用现金并购,用资金并购,出现
22、了换股并购,利用企业之间的股权交换实现对另一个企业的控股,实现对一个企业的并购,当然还有很多新的并购存在,比如杠杆收购,简单来讲是以小博大,管理层收购,为什么会出现管理层收购?这个时候在治理结构上出现了所有人和管理层的矛盾,所以管理层会提出来要进行管理层收购,化解这种矛盾。还有员工持股计划,员工持有企业的股份。杠杆收购有一个典型的案例:潘特里收购露华浓。1985年资产仅有1亿5千万美元的潘特里公司以58亿美元收购了净资产10亿美元的露华浓公司。这个案例是并购业杠杆收购的经典案例。杠杆收购内在核心是通过未来要收购公司的资产质押来获得财团的贷款,用这个贷款收购目标企业。第二个是跨国并购增长迅速,在
23、这次并购中跨国并购得到了快速发展,刚才讲了在第三次并购浪潮中出现了跨国并购的趋势或者一些企业开始尝试跨国并购,在第四次并购浪潮中,跨国并购得到了快速发展,在1987年美国并购外国公司183起,交易额达到7.7亿美元,但1988年达到了240起,交易额有11亿美元,1983年外国公司以并购形式在美国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56%,1988年占到92.3%,大家看到跨国并购在整个经济中占主流地位,跨国之间的相互投资,相互并购已经成为当时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接二、世界五次并购浪潮第五次并购浪潮始于1994年,一直持续到今。其实第五次浪潮没有严格的划分,现在有人讲已经到了第6次并购浪潮,具体来讲第五次并购浪
24、潮持续到2008年左右,也就是说2008年的金融危机,这个时候在并购方面出现了一个相对的低谷,有很多企业当时以现金为王,但从2009年以后,整个并购业慢慢恢复,在并购浪潮划分中,有的人把2008年划分成第6次并购浪潮的出现,但总的来讲还没有切开。从第五次并购浪潮来看,并购规模有创新高,强强联合,这个时候并购已经不是简单的并购了,我们称为强强联合,其中大家可能看到迪士尼公司以190亿美元收购了美国广播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娱乐业公司。1997年美国两大飞行公司波音和麦道合并,涉及133亿美元,波音和麦道本身规模已经非常大,在1997年他们进行合并。1998年德国奔驰和美国克莱斯勒合并,交易额达到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企业 并购 经典 案例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