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控制测量22560.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区控制测量22560.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区控制测量22560.pptx(9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六章 第六章 小地 小地区控制测量 区控制测量第七章 小地区控制测量 学习要点 控制测量概述 平面控制网的定位和定向 导线测量与导线计算 交会定点的计算#控制测量概 控制测量概述 述控制测量概述一、控制测量的概念二、平面控制测量三、高程控制四、全球定位系统一、一、控制测 控制测量的概念 量的概念1.目的与作用为测图或工程建设的测区建立统一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控制误差的积累作为进行各种细部测量的基准2.控制测量分类按内容分: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按精度分: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一级、二级、三级按方法分:天文测量、常规测量(三角测量、导线测量、水准测量)、卫星定位测量小地区:不必考虑地球曲率
2、对水平角和水平距离影响的范围。控制点:具有精确可靠平面坐标参数或高程参数的测量基准点。控制网:由控制点分布和测量方法决定所组成的图形或路线。3.有关名词控制测量:为建立控制网所进行的测量工作。7-1控制测量的概念二、二、平面控制 平面控制测量 测量一、平面控制测量建立平面控制网,测定各平面控制 点的坐标X、Y。等级关系:布置形式:分一等、二等、三等、四等,前一等作为以后各等的控制基准,逐级控制(由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小地区内布置一级、二级、三级和图根控制。见:图7-1 一等三角锁;图7-2 二等全面 三角网;图7-3边角网和导线网;各级GPD控制网三角锁、三角网(三边网、边角网)、导线
3、网、交会定点,等。1.1.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的等级关系 的等级关系1.常规(传统)平面控制测量的等级关系城市平面控制网的等级关系三角(三边)网城市导线控制范围二等三等三等四等四等一级小三角一级导线二级小三角二级导线三级导线城市基本控制小地区首级控制图根控制 图根导线图根三角2.2.一等三角锁二等连 一等三角锁二等连续网 续网图7-11)一等三角锁为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基础2.传统各级平面控制网布置形式二等连续网充填一等三角锁成为国家平面控制网的骨干。三、四等三角网 三、四等三角网和导线网 和导线网)三、四等三角网和导线网根据测区的需要,在二等三角网的基础上进行加密,基本图形如下:图7-3(
4、a)三角网或三边网图7-3(b)导线网首级控制 首级控制 图根控 图根控制 制3)在一、二级小三角或一、二、三级导线下,布置图根控制网。图根控制网的图形与一、二级小三角或一、二、三级导线的图形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图根控制网的控制面积小,边长较短,精度要求较低,平差方法采用简易平差。交会定点前方交会后方交会附合导线闭合导线支导线导线布置的一般形式单结点导线3.3.图根导线的技术要 图根导线的技术要求 求4.常规平面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P162 表7-1表7-1 城市三角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等 级平均边长(km)测角中误差()起始边边长相对中误差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二 等 9 1.0 1/300
5、000 1/120000三 等 5 1.81/200000(首级)1/120000(加密)1/80000四 等 2 2.51/120000(首级)1/80000(加密)1/45000 3.3.图根导线的技术要 图根导线的技术要求 求4.常规平面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表7-1,表7-2,表7-3,)图根导线的技术要求 测图 附合导 平均边 测距相对 测 角 测回数 导线全 方位角比例尺 线长度 长(m)中误差 中误差 DJ6 长相对 闭合差(km)(mm)()闭合差 1:500 500 75 一般地区1:1000 1000 110 1/3000 20 1 1/2000 60n1:2000 20
6、00 180 表7-4三 三.高程控制 高程控制测量 测量二.高程控制测量建立高程控制网,测定各控制点的高程H。:水准测量另外方法:三角高程测量、电子全站仪高程测量。:分一等、二等、三等、四等,前一等作 为以后各等的控制基准,逐级控制(由 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地形测量时,布设图根水准(也称等外 水准)。:P163 表7-5技术要求主要方法等级关系表7-5 城市水准测量设计规格(长度单位:km)水准点间距(测段长度)建筑区 1-2其他地区 2-4闭合或附合路线的最大长度二 等 400三 等 45四 等 15表7-6 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等 级每公里高差中 误差(mm)附合路线长 度(km
7、)水准仪级 别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mm)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mm)二 等 2 400 DD1 三 等 645 DD3 四 等 10 15 DD3 图 根 20 8 DD3 注:表中R为测段长度,L为环线或附合线路长度,均以公里为单位。表7-5 城市水准测量设计规格(长度单位:km)水准点间距(测段长度)建筑区 1-2其他地区 2-4闭合或附合路线的最大长度二 等 400三 等 45四 等 15表7-6 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等 级每公里高差中 误差(mm)附合路线长 度(km)水准仪级 别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mm)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mm)二 等 2 400 DD1 三 等 645 DD
8、3 四 等 10 15 DD3 图 根 20 8 DD3 注:表中R为测段长度,L为环线或附合线路长度,均以公里为单位。四、四、GPD GPD技术简 技术简要 要三、全球定位系统(GPS)1.系统基本构成 三大部分:空间卫星座 地面监控 用户设备GPD GPD图示 图示 空间卫星座24颗卫星发射信号卫星轨道、时间数据及辅助资料信息 用户设备接收设备接收卫星信号 地面监控中央控制系统时间同步跟踪卫星定位#平面控制网 平面控制网的定位和定 的定位和定向 向7-2 平面控制网的定位和定向一.方位角的定义二.坐标方位角三.直角坐标与极坐标换算四.导线计算的基本公式一 一.方位角定义 方位角定义一.方位
9、角的定义方位角从标准方向起,顺时针量到直线所成的 夹角。从0360。简称:方向角地面同一直线,由于起始的标准方向不同,其方位角的名称和数值也不同。标准方向 方位角名称 测定方法真北方向(真子午线方向)真方位角A 天文方法测定磁北方向(磁子午线方向)磁方位角Am 罗盘仪测定坐标纵轴(中央子午线方向)坐标方位角 计算而得标准方向OPPO真北A磁北Am坐标纵轴1.1.正反方向 正反方向角 角二.坐标方位角 XYABAB BAABBA=AB180 例1已知 CD=782024,JK=3261230,求 DC,KJ:解:DC=258 2024 KJ=146 12301.正反方向角2.2.方向角与 方向角
10、与象限角的关 象限角的关系 系2.方向角与象限角的关系0XY(2)方向角与象限角的关系(表7-9)第象限=R第象限=180-|R|=180+R第象限=180+R 第象限=360-|R|=360+RP1R11P2R22P3R33P4R44(1)象限角直线与X轴的夹角,R=0 90。2.2.方向角与 方向角与象限角的关 象限角的关系 系2.方向角与象限角的关系0XY(2)方向角与象限角的关系(表7-9)第象限=R第象限=180-R第象限=180+R 第象限=360-RP1R11P2R22P3R33P4R44(1)象限角直线与X轴的夹角,R=0 90。三 三.直角 直角坐标与极 坐标与极坐标换算 坐
11、标换算三.直角坐标与极坐标的换算 D12121 12 2Xy0X12Y122.已知两点的极坐标关系,求它 们的直角坐标关系(坐标正算 坐标正算):X12=D12cos12 Y12=D12sin12(7-2-3)3.已知两点的直角 坐标关系,求它 们的极坐标关系(坐标反算 坐标反算):(7-2-5)(7-2-6)1.在坐标系中表示两个点的关系:极坐标表示:D12,12;直角坐标表示:X12,Y12(X12=X2-X1,Y12=Y2-Y1)四 四.导线计算的 导线计算的基本公式 基本公式四.导线计算的基本公式1.推算各边方向角:2.计算各边坐标增量 X=Dcos Y=Dsin3.推算各点坐标 X前
12、=X后+X Y前=Y后+Y三个基本公式:如图,A、B为已知导线点,1、2、3.为新建导线点。观测了导线转折角B、1、2.观测了导线各边长DB、D1、D2.计算1、2、3.的坐标:D1D2D3AB123 123(,)(X1,Y1)2 2(X2,Y2)12 1223 3 3(X3,Y3)#导线测量和 导线测量和计算 计算7-3 导线测量与导线计算一.导线的布置形式二.导线测量外业三.导线坐标计算一 一.导线的布置 导线的布置形式 形式附合导线闭合导线单结点导线导线测量是平面控制测量中最常 用的方法。导线点组成的图形为一系列折线 或闭合多边形。闭合导线和附合导线也称为单导 线,结点导线和两个环以上的
13、导 线称为导线网。一.导线的布置形式AB12支导线二 二.导线测量的外 导线测量的外业 业二.导线测量的外业主要工作:选点:在现场选定控制点位置,建立标志。测距:测量各导线边(新边)的距离。测角:观测导线各连接角、转折角。掌握三步工作的方法与要求。一 一.导线的布置 导线的布置形式 形式(一)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二.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选点时应注意下列各点:相邻导线点之间通视良好,便于角度和距离测量;点位选于适于安置仪器、视野广宽和便于保存之处;点位分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进行细部测量。绘制控制点的“点之记”一 一.导线的布置 导线的布置形式 形式(二)导线边长测量二.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导线
14、边长一般用电磁波测距仪或全站仪观测,同时观测垂直角将斜距化为平距。图根导线的边长也可以用经过检定的钢卷尺往返或两次丈量(三)导线转折角测量 导线的转折角是在导线点上由相邻两导线边构成的水平角。(导线的转折角分为左角和右角,在导线前进方向左侧的水平角称为左角,在右侧的称右角。)三 三.导线测量的内业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计算三.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目的: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要求:评定导线测量的精度,合理分配测量误差。3.3.支导线计算 支导线计算(一)支导线计算 AB12AB(XB,YB)B1DB1D12 支导线没有多余观测值,因此不会产生闭合差,从而 无须进行任何改正。由于支导线没有多余观测值,
15、因此没有检核条件,无 法检验观测值的差错,施测与计算时必须十分小心。已知数据:AB,XB,YB 或 XA,YA,XB,YBA、B为已知边,点1、2为新建支导线点。观测数据:转折角B,1;边长DB1,D12。支导线的计算步骤 支导线的计算步骤支导线的计算步骤 支导线的计算步骤(1)推算各边方向角前=后+(左)-180(2)计算各边坐标增量 X=Dcos Y=Dsin(3)推算各点坐标 X前=X后+X Y前=Y后+Y AB12AB(XB,YB)B1DB1D12准备工作支导线的计算步骤 支导线的计算步骤支导线的计算步骤 支导线的计算步骤例已知 例已知x x a a=664.20 m,=664.20
16、m,y y a a=213.30 m,=213.30 m,x x b b=864.22 m,=864.22 m,y y b b=413.35 m;=413.35 m;AB12AB(XB,YB)12D1D2准备工作测 测 得 得 1 1=2120010,D=2120010,D1 1=297.26 m,=297.26 m,2 2=1621530,=1621530,D D2 2=187.82 m=187.82 m;求;求1 1、2 2、点的坐、点的坐 标 标 支导线的计算步骤 支导线的计算步骤支导线的计算步骤 支导线的计算步骤例已知 例已知x x a a=664.20 m,=664.20 m,y y
17、 a a=213.30 m,=213.30 m,x x b b=864.22 m,=864.22 m,y y b b=413.35 m;=413.35 m;AB12AB(XB,YB)12D1D2准备工作测 测 得 得 1 1=2120010,D=2120010,D1 1=297.26 m,=297.26 m,2 2=1621530,=1621530,D D2 2=187.82 m=187.82 m;求;求1 1、2 2、点的坐、点的坐 标 标(1).推算各边方向角前=后+(左)-180 支导线的计算步骤 支导线的计算步骤支导线的计算步骤 支导线的计算步骤(1)推算各边方向角前=后+(左)-18
18、0(2)计算各边坐标增量 X=Dcos Y=Dsin(3)推算各点坐标 X前=X后+X Y前=Y后+Y AB12AB(XB,YB)B1DB1D12准备工作支导线的计算步骤 支导线的计算步骤支导线的计算步骤 支导线的计算步骤例已知 例已知x x a a=664.20 m,=664.20 m,y y a a=213.30 m,=213.30 m,x x b b=864.22 m,=864.22 m,y y b b=413.35 m;=413.35 m;AB12AB(XB,YB)12D1D2测 测 得 得 1 1=2120010,D=2120010,D1 1=297.26 m,=297.26 m,2
19、 2=1621530,=1621530,D D2 2=187.82 m=187.82 m;求;求1 1、2 2、点的坐、点的坐 标 标(2)计算各边坐标增量 X=Dcos Y=Dsin支导线的计算步骤 支导线的计算步骤支导线的计算步骤 支导线的计算步骤(1)推算各边方向角前=后+(左)-180(2)计算各边坐标增量 X=Dcos Y=Dsin(3)推算各点坐标 X前=X后+X Y前=Y后+Y AB12AB(XB,YB)B1DB1D12准备工作支导线的计算步骤 支导线的计算步骤支导线的计算步骤 支导线的计算步骤例已知 例已知x x a a=664.200 m=664.200 m,y,y a a=
20、213.300 m,=213.300 m,x x b b=864.220 m,=864.220 m,y y b b=413.350 m;=413.350 m;AB12AB(XB,YB)12D1D2测 测 得 得 1 1=2120010,D=2120010,D1 1=297.26 m,=297.26 m,2 2=1621530,=1621530,D D2 2=187.82 m=187.82 m;求;求1 1、2 2、点的坐、点的坐 标 标(3)推算各点坐标 X前=X后+X Y前=Y后+Y1.1.闭合导线 闭合导线(二)闭合导线AB12345B012345DB1D12D23D34D45D51(XB
21、,YB)闭合导线图已知数据:AB,XB,YB A、B为已知点,1、2、3、4、5为新建导线点。观测数据:连接角B;导线转折角0,1,5;导线各边长DB1,D12,D51。(二)闭合导线计算1、角度闭合差计算和调整若已知数据:A1,XA,YA导线转折角A,1,4;边长DA1,D12,D4A。测 量闭合导线坐标计 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 算表点号转折角(右)改正后转折角 方向角 边 长 D(米)坐 标增量(米)X Y改 正 后增量(米)X Y坐标(米)X Y点号A1234A19703001051706101462412330061122224+12+12+12+12+12484318485.47+0.
22、09-0.085395900理=5400000f=测-理=-60f容=605=134540000097031210517181014636123301811222361234A536.27536.27328.74328.74A闭合导线坐标计算(一)闭合导线计算2、坐标方位角计算2、坐标方位角计算(一)闭合导线计算检核闭合导线坐标计 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 算表点号转折角(右)改正后转折角 方向角 边 长 D(米)坐 标增量(米)X Y改 正 后增量(米)X Y坐标(米)X Y点号A1234A19703001051706101462412330061122224+12+12+12+12+124843
23、18131400620622482843612341055448431854000009703121051718101463612330181122236115.10100.09108.3294.3867.58612.18545.62448.56472.34415.26490.05441.94350.621234A536.27536.27328.74328.74A闭合导线坐标计算5395900理=5400000f=测-理=-60f容=605=134(一)闭合导线计算3、坐标增量及闭合差计算212x23y122313y23x123.1坐标增量计算D1D2(一)闭合导线计算3、坐标增量及闭合差计算
24、3.1坐标增量计算闭合导线坐标计 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 算表点号转折角(右)改正后转折角 方向角 边 长 D(米)坐 标增量(米)X Y改 正 后增量(米)X Y坐标(米)X Y点号A1234A19703001051706101462412330061122224+12+12+12+12+12484318131400620622482843612341055448431854000009703121051718101463612330181122236115.10100.09108.3294.3867.58+75.93-66.54-97.04+23.80+63.94+86.50+74.77-48
25、.13-91.33-21.891234A536.27536.27328.74328.74A闭合导线坐标计算5395900理=5400000f=测-理=-60f容=605=134(一)闭合导线计算3.2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检核改正图根导线3、坐标增量及闭合差计算T=fD1400012000闭合导线坐标计 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 算表点号转折角(右)改正后转折角 方向角 边 长 D(米)坐 标增量(米)X Y改 正 后增量(米)X Y坐标(米)X Y点号A1234A19703001051706101462412330061122224+12+12+12+12+124843181314006206224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区 控制 测量 2256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