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与管理基础知识分析概论bzwt.pptx
《财务会计与管理基础知识分析概论bzwt.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会计与管理基础知识分析概论bzwt.pptx(8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管理会计学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主讲教师:海福安2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论第一节管理会计的定义第二节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第四节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和联系世界上每100家破产倒闭的大企业中,85是因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不慎造成的。世界著名的咨询公司:美国兰德公司 学习目标1了解管理会计的定义、产生与发展进程;2理解管理会计的目标及所包含的内容;3理解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4了解企业管理会计的一般工作组织。3重点与难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4导入案例会计专家罗宾 库珀研究发现:“随着弱势企业的产生以及全球性竞争的愈演愈烈,公司必须学会在管理成本方面更具竞争力。对许
2、多公司而言,能否持续生存取决于它们运用复杂的成本管理会计系统的能力,而这种成本管理会计系统能产生内在动力来促进企业成本的下降。”5他进一步论说:“随着成本管理对公司的生存越来越具有根本性作用,出现了两种倾向:第一,要求有新成本管理形式出现;第二,企业中越来越多的人与企业的成本管理相关。”他继续建议说:“由于大量非会计人员涉及成本管理过程,这将增强对管理会计的需求。”67第一节管理会计的定义一、国外会计学界对管理会计定义的论述二、国内学者对管理会计定义的论述三、本书对管理会计的定义四、泰勒的科学管理对于什么是管理会计,国内外会计学界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管理会计就是预测、决策会计,而有的人则认为管
3、理会计是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决策信息的内部会计。8一、国外会计学界对管理会计定义的论述(一)狭义管理会计阶段(二)广义管理会计阶段9(一)狭义管理会计阶段20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1标志1958年美国会计学会管理委员会对管理会计的定义;1966年美国会计学会出版基本会计理论中的定义;所谓管理会计,就是运用适当的技术和概念,对经济主体的实际经济数据和预计经济数据进行处理,以帮助管理人员制定合理的经济目标,并为实现该目标而进行合理决策。1982年美国学者罗伯特在现代管理会计一书的定义。102核心内容以企业为主体展开其管理活动;是为企业管理当局的管理目标服务的;是一个信息系统。1112(二)广义管理会
4、计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来1标志:1986年美国全美会计师协会管理会计实务委员会对管理会计的定义;1982年英国成本与管理会计师协会对管理会计的定义。2核心内容:以企业为主题展开其管理活动;既为企业管理当局的管理目标服务,也为其他非管理集团服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既提供货币性信息,也提供非货币性信息;从内容上,管理会计既包括财务会计,又包括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13二、国内学者对管理会计定义的论述代表:汪家佑教授的论述;管理会计是西方企业为了加强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大利润的目的,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收集、加工和阐明管理当局合理地计划和有效地控制经济过程所需要的信息,围绕成本、利润、资本三
5、个中心,分析过去,控制现在,规划未来的一个会计分支。李天民教授的论述;温坤教授的论述。14三、本书对管理会计的定义管理会计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它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方式方法,通过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制与解释、传递等一系列工作,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并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注意从属性、范围、内容、目的上理解。15四、泰勒的科学管理(FrederickWinslowTaylor,18561915 年)“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制”谋求最高工作效率,它是雇主与雇员共同达到繁荣的基础,它能使“高工资与低劳动成本相结合”。关键在于确定一个工作日的合理工作量,泰勒认为,劳资双方不能保持
6、和谐关系的最大障碍,是管理部门搞不清一个工人每天适当的工作量究竟是多少。16谋求取得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用科学管理代替传统管理(必须进行思想变革),要建立一种良好的组织管理体制,使第一流的工人“乐于以最高的速度工作”,并使每个工人都有可能象第一流工人那样高速度地工作,亦即“使每个人都充分发挥他的最佳能力”。劳资双方都要改变对对方、同伴和工作的责任观念,都要把注意力从盈余的分配转移到增加盈余上来;改变对管理的认识,必须摒弃传统的凭个人经验的管理,而使之纳入科学的轨道。第二节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一、概述二、以成本控制为基本特征的管理会计阶段三、以预测、决策为基本特征的管理会计阶段四、以重视环境适应性
7、为基本特征的战略管理会计阶段五、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六、管理会计的新领域1718一、概述萌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70年代后在世界范围内得以迅速发展。其形成和发展受社会实践及经济理论的双重影响。19世纪20年代-20 世纪初-管理会计的萌芽期20世纪初30年代-执行性管理会计的发展期20世纪40-50 年代-现代管理会计的创建期20世纪60年代-80 年代中期-管理会计理论的繁荣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管理会计的变革期19二、以成本控制为基本特征的管理会计阶段(二十世纪初到50年代)(一)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及20世纪初的社会化大生产。(二)经济理论的发展古
8、典组织理论有三个学派:官僚学派、科学管理学派和行政管理学派。(三)管理会计的形成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差异分析、经营分析。列宁曾对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作了精辟的论述,他说:“资本主义在这方面的最新成就泰罗制,同资本主义其他一切进步的东西一样,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又包含一系列的最丰富的科学成就,它分析劳动中的机械动作,省去多余的笨拙的动作,制定最适当的工作方法,实行最完善的计算和监督方法等等。”2021三、以预测、决策为基本特征的管理会计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一)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跨国公司的大量涌现、竞争的激烈、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二)经济理论的迅速
9、发展行为科学、系统理论、决策理论。(三)管理会计的发展22该阶段管理会计的特征以标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控制继续得到强化并有新的发展。责任会计将行为科学的理论与管理控制的理论结合起来。开始行使预测、决策职能。进行预算,编制计划。进行考核、评价。23新古典组织理论新古典组织理论的产生主要是为了满足管理界日益增长的“应该注重组织内人的因素”的需要。其侧重点在于人际关系和人力资源,其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群体动态、非正式组织、管理监督风格、参与管理和自我实现等几个概念。美国管理学家梅奥(Mayo)率领一个小组于19271932年进行了著名的霍桑实验(theHawthornestudies),提出了群体动
10、态即群体行为方式的概念。24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激励理论是管理理论中行为科学学派用于处理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四者之间关系的核心理论。按照行为科学家的看法,人的动机来自需要,由需要确定人们的行为目标。而激励作为人的一种内心活动,起着激发、驱动和强化人的行为的作用。251需要层次论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成五个等级,依次是:(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友好与归属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完成(实现)的需要。这五个层次上的需要,依次形成一种金字塔式的结构。它们与激励的关系是:尚未得到满足的需要,具有最大的激励作用;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要的激励作用则相
11、继显示出来,从生理的需要到自我完成的需要,按此由下而上地推移。262双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由美国学者赫茨伯格(F Herzberg)等人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该理论认为,组织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可以区分为激励和保健两类因素,它们正好满足组织成员两类不同的需要,即避免不愉快或不满意的需要和要求个人发展或自我实现的需要。两者之间彼此独立,各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的行为。与之相适应,这两类不同的因素起着不同的作用。27四、以重视环境适应性为基本特征的战略管理会计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竞争要求企业进行“顾客化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顾客化生产”提供了可能、整个社会重视环境
12、。(二)经济理论战略管理理论(三)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1981年由管理学家西蒙提出。其内容包括:价值链分析;SWOT 分析;战略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绩效评价。战略管理会计的内涵战略管理会计是指以协助高层领导制定竞争战略、实施战略规划,从而促使企业良性循环并不断发展为目的,能够从战略的高度进行分析和思考,既提供顾客和竞争对手具有战略相关性的外向型信息,也提供本企业与战略相关的内部信息,服务于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会计分支。战略管理会计的特征拓宽了传统管理会计的研究范围 提供多样化的会计信息 改进了项目及业绩评价的尺度 内部管理和控制方法不断创新 与传统管理会计相比自身的竞争地位竞争者的实力顾
13、客的需求拓宽了研究范围货币的会计信息非货币的会计信息提供多样化的会计信息 战略管理会计在对项目分析评价时,不仅考虑净现值等定量指标的计算结果,而且还考虑项目上马后可能对企业未来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在评价业绩评价时,以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为标准 改进项目及业绩评价尺度适时生产系统作业成本法全面质量管理再造工程标杆制度管理与控制方法不断创新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程序确定企业目前的宗旨和目标 分析环境 分析企业的资源 发现机会和威胁,识别优势和劣势 重新评估企业的宗旨和目标 制定战略 组织实施 评价并反馈信息 企业的宗旨和目标解决“企业到底从事什么事业”的问题。36五、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管理会计作为一门新兴
14、的学科,它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以后,由于不断地吸收现代管理科学和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各方面的研究成果,使它的内容逐步丰富、完整起来。80年代初-80 年代中后期:西方现代管理会计的引进消化阶段80年代中后期以后: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提高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水平及效果阶段。37六、管理会计的新领域适应当代新的技术经济条件的新发展而形成的新领域包括: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管理,质量成本会计,人力资源会计,资本成本会计,会计信息系统。基于学科的交叉渗透而形成的新领域包括:行为会计,信息资源会计,委托代理会计。基于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际性经济竞争日趋激烈而形成的新领域包括:战略管理
15、与战略管理会计,国际管理会计。第三节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一、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二、管理会计的对象三、管理会计的目标四、管理会计的职能五、实现职能应完成的管理会计工作六、管理会计的工作程序七、管理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八、管理会计的内容3839一、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一)会计实体假设(二)持续运作假设(三)会计分期假设(四)货币时间价值假设(五)成本性态可分假设(六)目标利润最大化假设(七)风险价值可计量假设40二、管理会计的对象(一)现金流动论(二)价值差量论(三)资金总运动论(四)以使用价值管理为基础的价值管理(一)现金流动论现金流动具有最大的综合性和敏感性,它的流入与流出既有数量上的差别,也有时
16、间上的差别,通过对现金流动的分析可以为企业改善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提供重要的综合性的信息。因此现代管理会计的对象是现金流动。4142(二)价值差量论该观点认为:在管理会计中,价值差量是对每一项内容进行研究的基本方法。价值差量具有很大的综合性。现金流动仅在经营决策和资本支出决策的分析中涉及。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价值差量。43(三)资金总运动论该观点认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着共同的对象-资金运动。把资金总运动作为管理会计的对象,与管理会计的实践及历史发展相吻合。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企业及所属各级机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资金总运动。44(四)以使用价值管理为基础的价值管理1从实质上看,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企业
17、的生产经营活动。2从管理体现经济效益的角度上看,其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价值运动,并以价值差量为其主要表现形式。3从实践角度看,管理会计的对象具有复合性的特点。45三、管理会计的目标管理会计是适应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实现提高经济效益的最终目标,管理会计应实现以下两个分目标。(一)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二)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一)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1与计划、评价和控制企业经营活动有关的各类信息,包括历史的信息和未来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利于各级管理者加强对经营过程的控制,实现最佳化经营。2与维护企业资产安
18、全、完整,及资源有效利用有关的各类信息。3与股东、债权人及其他企业外部利益关系者的决策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将有利于投资、借贷及有关法规的实施。46(二)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在现代管理理论的指导下,管理会计正在以各种方式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将会计核算推向会计管理。从实践角度看,管理会计以制定各种战略、战术及经营决策、帮助协调组织企业工作等方式参与管理,不仅有利于各项决策方案的落实,而且有利于企业在总体上兼顾企业长期、中期和短期利益的最佳化运行。4748四、管理会计的职能计划、评价、控制、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报告。(一)计划主要是利用财务会计的历史资料及其他有关信息,进行科学地预测和分析,编制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财务会计 管理 基础知识 分析 概论 bzwt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