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猪生产学概述39439.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精选]猪生产学概述39439.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猪生产学概述39439.pptx(10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猪猪 生生 产产 学学动物科技学院n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养猪业又在畜牧业中重要地位。n一、养猪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一、养猪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n(一)提供肉食n猪肉是我国人民生活中的主要副食品,在肉食消耗量中,猪肉占很大比重(一般地区7080%),而且猪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消化率高,另外,猪具有多生、快长、早熟的特性,我国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又有养猪的习惯,因此,大力发展养猪业是改变食物构成、扩大肉食来源,提高人民生活的有效措施。n(二)提供肥料n猪类尿排泄量多,肥效高,不仅含有农作物必须的氮、磷、钾等元素,而且还含有大量的有机质,
2、可以改良土壤,一头猪每天可排泄粪尿9kg,其中粪3kg、尿6kg,加上垫圈每年可积肥5000kg。n而目前,兵团农场,包括地方公社,现在大量使用化肥,破坏了土壤的团粒结构,土壤板结,而近几年又开始要用家家肥料,它可以保证农业长期的高产稳产,使农牧业成为良性循环。n(三)提供工业原料n猪的鬃、皮、骨、内脏是制草、毛纺、制药、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如:皮可以制草、煮胶、鬃毛可以作机械工业和国防工业和毛防工业的原料,肝、胆、脑髓可提取各各医药、工业用品,还可以提炼胆红素、血红素。n(四)出口换取外汇n猪鬃、猪肠衣是世界出口量最大的国家(约占全世界出口量70%)n(五)发展经济,增加收入n利用自然资源和
3、农业副产品,增加了集体、个人的收入n促进了农牧结合,使农牧业生产进入良性循环n促进了城乡交流,发展商品经济经济。第一章第一章 猪的起源、进化和生猪的起源、进化和生物学特性物学特性第一节第一节 猪的起源、进化猪的起源、进化n世界上所有的家猪都是由野猪驯化而来的,是人类劳动的产物,猪是脊椎动物门、哺育乳纲、偶蹄目、不反刍亚目、大型猪科、猪亚科、猪属、家猪品种。n猪是起源于几千年的亚洲和欧洲野猪,中国家猪起源于一种野猪,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中国家猪起源于欧洲野猪,另一种说法中国家猪起源于亚洲野猪,还有一种说法华南猪起源于亚洲野猪,华北猪起源于欧洲野猪。关于这些说法那一种正确不是我们这门课要研究的目的
4、,我们只要知道家猪是由野猪驯化而来的。第二节第二节 猪的生物学特性猪的生物学特性n 一、性成熟早、繁殖力强一、性成熟早、繁殖力强n猪是常年发情、常年配种、常年分娩,还受季节限制,怀孕期短114天,性成熟早,生后2个月就有性裕表现,如江苏省焦溪猪(武进县)小公猪4050天就有性裕表现。再如河北定县小公猪60就有性裕表现,还有四川内江63天就有性表现,小母猪34个月就有第一次发情表现,比外国猪都早。n猪是多胎高产、繁殖力强,如我国的太湖猪有一胎产36仔的最高记录,世代间隔短周转快,在短期内可以大量繁殖,达到几代同堂,另外我国猪有较多的乳头数,一般华北猪乳头数在16个以上,华中猪一般14个以上,华南
5、猪1214个,而国外猪一般在12个,也有14个的。n因此在选种时,国内猪要求14个以上,国外猪12个以上。n二、生长发育快二、生长发育快n一头猪从初生到6个月体重就可以在到90kg,(达到屠宰标准)拿相对生长来说,从出生到初生重的2倍时所需同的时间,一般马要60天,牛47天,山羊22天,绵羊15天,而猪只要710天,另外拿出生重到一年以后的生长数字来看下表:畜种牛羊猪初生22kg5.2kg1.00kg12个月180kg66.5kg132kg增长倍数9倍12.8倍130倍n三、存积脂肪能力强,屠宰率高,产热量多三、存积脂肪能力强,屠宰率高,产热量多n我国的地方猪种有较强的沉积脂肪的能力,特别是腹
6、脂一般(10月龄的肥育猪),含腹脂率7.41%。n猪一般810月龄(体重120kg)含脂率可高达35%。n这与我国人民长期的习惯和我国的国情有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猪一般70kg以前瘦肉率较高,国外猪一般100kg以前瘦肉率较高。一般养猪,猪养的越大,瘦肉率越低,我国一般测定瘦肉率在90kg活重;猪的屠宰率也是各种家畜中最高的。n四、猪是单胃杂食的动物四、猪是单胃杂食的动物n猪和肉食动物的牙齿有相似之处,有发达的门齿和犬齿,又有与反刍动物相似的发达的臼齿。胃是反刍动物与肉食动物胃的过渡型,不仅能很好的消化精饲料,也能较好的消化青粗饲料,但是应注意饲料中的粗纤维含量不能过高,否则影响其它饲
7、料的消化率(因为猪仅靠大肠的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远比不上瘤胃消化粗纤维的能力。)另外国内猪耐粗饲料能力强。n五、利用饲料效率高五、利用饲料效率高n以每kg增长所需的饲料量和饲料营养成分来衡量n奶牛、肉牛每kg增重所需810个饲料单位(苏联)n羊每kg增重所需610个饲料单位(苏联)n猪每kg增重所需37个饲料单位(苏联)n目前:国内为肉比最高的可达到2.5kg:1。第二章第二章 猪的品种猪的品种第一节第一节 猪种类型的划分猪种类型的划分n猪的经济类型可分为脂肪型、腌肉型和鲜肉型,这是由于人们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各地区的饲料特点,经长期选育而成的。n北美及美国主要分为:脂肪型、腌肉型、鲜肉型n东欧有苏
8、联等国:脂肪型、兼用型、肉用型n一、脂肪型:一、脂肪型:n猪体形较短,皮下脂肪厚,膘厚可达4cm以上,瘦肉一般在3745%。n二、腌肉型腌肉型:n猪体形长短适中,膘厚在3.04.0cm,瘦肉率在4550%。n三、鲜肉型三、鲜肉型n体型较长,膘厚在2.03.0cm,瘦肉率在55%以上。n关于猪的经济类型不仅与品种有关,而且与饲料的蛋白质水平关系很大,所以养好瘦肉型猪饲料是关键。第二节第二节 我国的地方猪种类划分我国的地方猪种类划分n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加之经济条件发展不平衡,农业生产制度差异悬殊,所以猪种的形成是多种多样的。n我国猪种类型的划分主要是根据猪种起源、生产性能、外形特点、自然环境
9、、农业生产和饲养条件来划分的,大致可分为六大型:n一、华北型n二、华南型n三、华中型n四、华北、华中过渡型(江海型)n五、西南型n六、高原型第三节第三节 国外品种国外品种n一、巴克夏猪(黑色)英国n二、约克夏猪(白色)英国n三、苏白猪(白色)苏联n四、长白猪(白色)丹麦n五、杜洛克猪(棕红色)美国n六、汉普夏猪(黑色、前甲肩有白带)美国n七、施格(白色)比利时)第三章第三章 猪的纯种繁育猪的纯种繁育n第一节第一节 我国育种工作的展望我国育种工作的展望n建国以来我国基本建立了“三化”就是公猪良种化、母猪地方化、肥育猪杂种化。n而目前的养猪生产主要是以杂交培育新品系或专门化品系来提高生产效益(最大
10、限度的利用杂交优势)即本品种选育的目的。第二节第二节 纯种选育提高纯种选育提高n一、我国地方猪种选育一、我国地方猪种选育n(一)保持我国地方猪种的优良特点n1、适应性:耐寒、耐暑、耐粗饲、抗病力强n2、繁殖性能:性成熟早、产仔数多、母性强n3、耐粗饲:能在较低饲料条件下较好的发挥生产性能(适合我国国情)n4、肥育性能:在一般饲养水平下我国猪不低于外国猪,但在高营养条件下我国猪低于外国猪的日增重。n(二)地方猪种的选育措施(保种、防止基因的随机漂移而丧失)n1、调查研究,只有了解优缺点和品种的特性,才能采取有效的保种措施n2、以县为单位建立原种场,繁殖场(选择具有品种特征的优良公母猪)n3、确定
11、基础群大小,一般应保证20头以上公猪,6080头母猪n4、大群闭锁:禁止引入外血,防止丧失原有的基因配套,防止近交衰退。n5、注意建立不同品系和保种(只允许在商品猪群内进行经济杂交)n二、国外引入品种的选育n从国外引入品种的目的,第一作经济杂交的父本,第二作育成新品种的亲本,选育措施。n1、集中饲养:有利于风土驯化(只有具有一定的数量才能进行选育工作,否则可能产生退化现象)n2、创造有利的饲养管理条件(要有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n3、选育提高扩大繁殖n提高的重点应放在肥育能力,胴体品质,不能见纯就留,应保证种猪的质量(在扩大繁殖的同时)n4、建立良好的繁育体系(必须建立原种场,有计划的进行选育)
12、第三节第三节 选择方法和种用价值的选择方法和种用价值的评定评定一、猪的选择方法一、猪的选择方法n1、个体选择:根据个体的表型值选择(适应遗传力高的性状)繁殖性能的选择一般不用个体选择。而对胴体品质、生长速度等高遗传力性状比较适合。n2、系谱选择:根据亲缘或祖先的表型值选择,也就是用祖先的表型值估测个体的育种值。n3、同胞选择:全同胞选择,半同胞选择n4、后裔测验:准确度高,时间长n5、合并选择:一般常用n二、猪的种用价值的评定方法二、猪的种用价值的评定方法n三三.选配方法选配方法n1、选配前的准备:分析猪群情况分析以往交配结果分析参加配种公母猪的系谱等n2、似订选配计划(方案),公母猪号,选配
13、公母猪的亲缘关系,预期效果。n3、选配方法(个体选配是群体选配)第五节第五节 猪的品系繁育猪的品系繁育n一、系祖建系一、系祖建系(优秀系组和继承者是关键)n二、近交系:二、近交系:近交系数达到0.375以上称为近交系:一般用的较少,同胞、半同胞。n三、群体继代选育三、群体继代选育(群体建系)第四章第四章 猪的杂交猪的杂交第一节第一节 杂交的概念和目的杂交的概念和目的n杂交:杂交:是遗传上不同品种、品系间的相互交配,也是有关位点不同的两个体间的交配(基因型)或是有关位点基因频率不同的两群间的交配(基因频率)。说明杂交双方基因型和基因频率上是不相同的。n杂交类型有两种:n一是以育成新品种为目的的育
14、成杂交(包括导入杂交)n另一是以获得杂交优势为目的的经济杂交。n一、育成杂交:一、育成杂交: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种进行杂交,使它们的优点结合起来,产生新的优良品质,以育成新的品种。这种杂交叫做育成杂交。n这种杂交方法一般在本地品种不能满足要求,而引入的国外优良品种又不能在当地进行纯繁时采用,它是创造新品种中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方法,其特点是需要的年限较短,也比较灵活,表现在:杂交用的优良品种可多可少,根据目标可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根据杂交效果决定杂交方式,可以采用一次杂交或几次杂交,也可以采用有限度的级进杂交,杂交代数不限,只要达到了育种目标,符合理想型要求是,即可在杂种后代中横交固定,进行
15、自群繁殖。n育成杂交又可分为简单的育成杂交(即只有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和复杂杂交(即用3个或3个以上品种进行杂交),复杂育成杂交,因能结合几个品种的优点,杂交效果一般比简单育成杂交好,所以在培育新品种时应用较广。n如新疆白猪、新疆黑猪等都是采用育成杂交。n二、导入杂交二、导入杂交n导入杂交即改良性杂交,其目的是在猪种生产性能基本是好的,但存在某一缺点,采有本品种选育在短期内不能见效时,用来改良猪种的方法,用这种杂交方法,只能进行一次,然后选留第一代,杂种中比较好的公母猪与原被改良品种公母猪杂交,直到后代比较理想时,再用杂种公母猪相互交配进行自群繁育,这种杂交方法可以保存当地猪的基本特征,同时用另
16、一品种的优点来改正当地猪的某一缺陷,使已有一定基础的良种猪,能迅速形成新品种的有效方法,我国许多地方良种猪一般都具有耐粗饲、繁殖力高、抗病力强等优点,但其生长较为缓慢,体型小,臀部倾斜,凹背等缺点,针对这种情况,除对一部分良种猪群实行本品种选育外,还可引入适宜的优良品种来和它们进行导入杂交,以保持其本地猪的优点,纠正其缺陷,在进行导入杂交时,必须注意:引入的品种必须具有被改良品种所缺乏的优点并且具被改良品种相类似的生产性能和外貌,否则不但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引起被改良品种的混杂。n三、经济杂交三、经济杂交n猪的经济杂交,属于生产性杂交,其目的在于利用杂交猪的杂种优势来降低养猪成本,提高其效
17、益。杂种优势就是杂交后代(杂种猪)超过其纯种亲本的这种优势表现。杂种猪具有生活力强、繁殖力高、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抗病力强、容易饲养(好养),利用杂种猪进行肥育,可以增加产肉量,提高瘦肉率,降低养猪成本,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n生产实践和科学试验证明,经济杂交的效益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n1、繁殖性状杂交的优势效益最高,杂交比纯繁产仔多,成活率高,断奶体重大,总的效益是断奶每窝成活仔猪数增加11.5头,断奶窝重提高2030kg。n2、肥育性状的杂种优势效益中等,杂种猪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国外猪种与我国猪种杂交,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大体都提高20%。n3、胴体性状在杂交时一般不产生杂种优势,瘦
18、肉率介于二亲本之间,偏向高值亲本,呈中间遗传。n四、杂交与纯繁四、杂交与纯繁n50年代猪的育种普遍应用纯种繁育来提高猪群质量,6070年代,纯种繁育提高已不是育种的主攻方向,如何发挥杂种优势被重视起来。n近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把纯繁和杂交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杂交育种有了新的发展,专门化品系的研究和杂交方式的探索有了新进展。n一般来说,纯种选育提高在选育初期效果明显,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再想提高较困难,而速度很慢,因而猪的主要育种方法已转向杂交(但不是盲目杂交)。n没有纯何谓杂,所以纯繁和杂交在育种工作中是互相联系,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互相不可代替的。第二节第二节 拟定杂交方案的依据和拟定杂交方
19、案的依据和一般原则一般原则n 一、获得杂种优势的一般规律一、获得杂种优势的一般规律n只有掌握了这种规律才能好的利用杂种优势。n1、杂种方案首先立足于怎样获得较高的杂种优势。n两亲本遗传结构相差悬殊,最易表现杂种优势,这是专门化品系的理论基础。n杂种优势的产生取决于基因相互作用的方式和程度,也就是提高了杂合基因对的频率而提高优势。n2、不同经济性状表现的杂种优势不同n家畜的各个性状不是以同样的程序表现其杂种优势的。遗传力低的性状容易呈现杂种优势,如繁殖性状。n遗传力高的性状不易呈现杂种优势,如胴体性状。n只有熟悉那些性状容易呈现杂种优势,那些性状不易出现才能发挥家畜的最高效能。n3、猪的那些经济
20、性状杂交效果明显n最易获得杂种优势的性状,体质的结实性、产仔数、泌乳力、育成仔数、断奶重和断奶窝重(遗传力较低的性状)n比较容易获得杂种优势的性状: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n不易获得杂种优势的性状:外形结构、胴体品质n二、制定杂交计划应考虑的重点二、制定杂交计划应考虑的重点n1、熟悉原始材料的基层情况n了解原有猪群的优缺点及特点分析有关的杂交试验资料研究改进这些不足性状的方法对那些迫切需要提高的性状应重点考虑应综合考虑经济效益n2、运用遗传育种规律来制定杂交改良计划n分析要改良性状的遗传力和基因效应n即:改良性状是属于高遗传力或低值遗传力,改良性状是受加性基因控制还是受非加性基因控制,以便预见杂交
21、改良的效果。n了解要改良性状间的相关关系,以免造成有些性状提高而另一些性状下降n注重经济效益高的性状的改良、提高。n不能面面具到,如:耳形这种性状有时可以放宽n3、影响杂种优势效果的因素n杂种优势率的变化n因为杂种优势=(子一代的平均值-双亲均值)/双亲平均值100%n所以由于遗传.环境、配合力等因素,可能使子一代均值和双亲均值而有所变化,而影响杂种优势率。n年龄性别对杂种优势的影响:这主要是母体效应(主要表现在正反交之间的差异),年龄对杂种优势也有影响(一般老龄后母本均值下降)。n母体效应一般在性成熟以前影响较大,而性成熟以后会发生变化。n环境对杂种优势的影响n主要表现在营养条件和环境温度对
22、杂种优势的影响,营养条件主要是限饲或不限饲,还有饲料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和饲料的利用率,也就是饲料报酬。环境温度主要表现在适宜温度和不适宜温度两种条件下,杂种优势的表现不同。n三、杂交亲本的选择三、杂交亲本的选择n1、母本品种的选择n母本品种要求分布广,适应性强,一般以本地猪种作母本。主要是为了能适应当地的条件,便于推广。n应选择繁殖力强,母性好,泌乳力高的猪种作母本。n2、父本品种的选择n应选择生长速度快,胴体品质好的猪种作父本,这些性状遗传力值较镐,易遗传给后代,并具有较高的经济意义。n根据商品猪的要求选择父本类型,如要求瘦肉较多的胴体,应选用肉用型品种作父本。n注意:如希望杂交后代中要获得
23、某一性状,那么在选择亲本时应重点考虑这一性状在较亲本上的表现特点。n三元杂交或复杂杂交应注意考虑最后一轮的父本。n四、杂交方式的选择四、杂交方式的选择n1、根据本地区和猪场条件(技术条件、经营条件)选择合适的杂交方式,两品种简单杂交,多品种的复杂杂交、轮回杂交、品系间杂交。n2、根据杂交测定的效果进行选择(选择最优的杂交组合)n3、合理的安排试验群和对照群n因为杂交优势的评价是以纯种繁殖群体对照的,要准确的衡量杂种优势的效果,只有对纯种(对照组)做出可靠的评价,才能肯定杂交优势的效果(在纯繁中已讲到了一部分)。第三节第三节 猪的繁育体系猪的繁育体系n建立纯繁杂交相结合的繁育体系建立纯繁杂交相结
24、合的繁育体系n1、有领导、有计划的建立纯繁杂交体系,否则就会把纯种搞杂,破坏了猪种资源,给生产带来不利影响。n2、有计划的进行配合力测定和杂交组合试验,防止盲目杂交。n3、建立县乡村配套的繁育体系,若搞三品种杂交,可建立三级繁育体系,如搞二品种杂交可建立两级繁育体系。n三级繁育体系n一级为纯种繁殖场,主要提供纯种公母猪(种用)n二级为杂种繁殖场,主要提供一代杂种母猪n三级为商品场,主要提供经济杂交的子一代商品仔猪n二级繁育体系n一级为纯种繁殖场,(提供纯种父、母本)n二级为商品场,(提供肥育用仔猪)n关于各级猪场的任务和作法,请同学们自己看书。第四节第四节 开展猪经济杂交的具体问题开展猪经济杂
25、交的具体问题n一、制定猪的经济杂交的区划,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经济杂交一、制定猪的经济杂交的区划,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经济杂交n1、了解我国地方品种的优缺点,在经济杂交时给予足够的重视。n优点:早熟易肥、繁殖力强、肉质好、耐粗饲、适应性强。n缺点:体质弱、凹腰、垂腹、后驱发育不好、生长慢、饲料报酬低。n在经济杂交时要注意保持优点,改进缺点,不能盲目乱杂。n2、对现有猪群进行选择、整顿、了解其体形特征,生产性能,饲养习惯,对主要经济性状进行测定。n3、根据当地的饲料条件和营养水平,进行杂交对比试验,选出适合本地区的最好的杂交组合。n4、在开展经济杂交时,应进行省、区、县之间的大协作和有关院校技术部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选 生产 概述 39439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