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完整).doc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完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完整).doc(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5分)1、环境规划: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符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学原理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2 、环境管理:指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宏观综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值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3 、宏观环境管理 :指以国家的发展战略为指导,
2、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制定一系列具有指导性的环境战略、政策、对策和措施的行为总体。4、 微观环境管理:指在宏观环境管理的指导下,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为目的、以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内容、以执法监督为基础的环保部门经常性的管理工作。5、流域环境管理:指以特定流域为管理对象,以解决流域环境问题为内容的一种环境管理。6、区域环境管理:指以行政区划为归属边界,以特定区域为管理对象,以解决该区域环境问题为内容的一种环境管理。7、行业环境管理:指以特定行业为管理对象,以解决该行业内环境问题为内容的环境管理。8、部门环境管理:指以具体的单位和部门为管理对象,以解决该单位或部门内的环境问题为内容的一种环境
3、管理。9、资源环境管理:指依据国家资源政策,以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为目的,以实现可再生资源的恢复与扩大再生产、不可再生资源的节约使用和替代资源的开发为主要内容的环境管理。10、环境质量管理:指以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监测为内容的环境管理。11、环境技术管理:指通过制定环境技术政策、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以调整产业结构、规范企业的生产行为、促进企业的技术改革与创新为内容,以协调技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为目的的环境管理。12、环境规划管理:指依据规划或计划而开展的环境管理。13、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指依据国家的环保产业政策、行业政策、技术政策、规划布局和清
4、洁生产工艺要求,以管理制度为实施载体,以建设项目为管理内容的一类环境管理。14、环境监督管理:指从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能出发,依据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环境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及有关规定对一切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行为以及对依法负有环境保护责任和义务的其他行业和领域的行政主管部门的环境保护行为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15、三同时管理制度:指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16、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7、区域复合生态系统:指一定区域内的自然环境要素(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和人类的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相互
5、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18、环境政策执行:指将研究制定的环境政策方案付诸实施,使政策内容变为现实,以实现预期政策目标的动态过程。19、环境预测:指根据人类过去和现有已掌握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20、生态足迹:任何已知人口的生态足迹是生产这些人口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吸纳这些人口所产生的所有废弃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土地的总面积和水资源量。21、水生态修复:指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以生物修复为基础,结合各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以及工程技术措施,通过优化组合、使之达到最佳效果的综合修复受损水环境的方法。
6、22、容量总量控制:即把允许排放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在受纳环境具体功能所对应的环境标准范围内。23、目标总量控制:即把允许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在管理目标所规定的的范围内。24、行业总量控制:即从行业生产工艺着手,通过控制生产过程中资源、能源的投入种类与数量和预测污染物的生产,使排放的污染物总量限制在管理目标所规定的的限额之内。25、社区:指那些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密切、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抚、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共同体。26、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一种创新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对生产过程,要求节约原材料
7、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削减所有废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27、产品生命周期:指产品的生产、销售、使用和后处理四个阶段,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产品以不同的方式和程度影响着环境。28、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政府根据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的内在要求,在决策中全面考虑、统筹兼顾,在环境、紧急、社会之间寻求最佳结合点,科学、合理地进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简称综合决策)。29、环境信息系统:指以环境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空间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
8、、模拟和表达,并采用空间分析和模型分析等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动态的环境信息,为资源环境管理、研究和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30、决策支持系统:是指以决策模型、数据库和决策者组成的,以集成系统为特征的支持决策的信息系统。二、选择(20分)1 环境管理手段: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和教育五种手段 p32 人类行为包括:自然、经济、社会三种基本行为 p33 环境管理是针对次生环境问题的一种管理活动 p44 环境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 p45 人是各种行为的实施主体;人是产生各种问题的根源。p46 宏观环境管理是从综合决策入手,解决发展战略问题,实施的主体是国家和地方政府。7 由此可见
9、,环境管理与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的综合一体化,决定了整体性是环境管理的最主要特征 p88 可操作性是环境规划生命力的主要标志 p99 信息的密集、不完备、不正确和难以获得是环境规划与管理所面临的一大难题10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实质是影响人的行为p911 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p1312 观念的转变是根本 p1313 人类的社会行为可以分为行为主体、行为对象和行为本身三大组成部分p1314 从行为主体来说,还可以分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p1315 政府行为是总的国家管理行为,诸如制定政策、法律、法令、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等 p1316 市场
10、行为是指各种市场主体包括企业和生产者个人在市场规律的支配下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行为 p1317 流域环境管理、区域环境管理、行业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管理、资源环境管理、环境质量管理、环境技术管理、环境规划管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环境监督管理 (理解每个概念的含义)p17-p1918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国家,是排污交易的诞生地p2419 我国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发展历程?(P2931)起步和深化阶段是重点、 起步阶段(19731983年):1973年8月,国务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审议通过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
11、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保护工作32字方针和第一个环境保护文件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 发展阶段(19841995年)1983年12月,国务院召开了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明确了环境保护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战略任务,是一项基本国策,从而确立了环境保护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地位。重大事件有1984年5月,国务院作出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并成立了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1985年10月,洛阳召开全国城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1989年4月国务院召开了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排污许可证,污染限期治理和污染集中控制等管理制度和措施;1992年
12、8月联合国发展大会之后,中国制定了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环境保护行动计划、 深化阶段(1996年至今)在1996年7月,国务院召开了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做出了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了跨世纪的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和措施,启动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计划和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20 国际自然与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0年3月发表世界自然保护大纲标志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正式形成,该报告首次提到“可持续发展”一词 p4121 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曾主持由21个国家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著名专家组成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其里程碑式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系统阐述了人类
13、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P4122 人地系统由人类社会系统和地球自然物质系统构成 p4923 人地系统的特征 (理解每个特征的含义)p49-50人地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远离平衡态、具有耗散结构的自组织系统。(1)人地系统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它具有众多的层次结构,可以分解为若干子系统,而子系统又可以分解为子子系统等。其主要特征是具有大量的状态变量,反馈结构复杂,输入与输出均呈现出非线性特征。(2)人地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任何一个区域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需要与外界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这种交换既包括与其他区域进行的交换,也包括与外层空间进行的交
14、换。只要开放,人地系统才能不断发展,否则,就将走向灭亡。(3)人地系统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系统。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一个与外界没有任何交换的封闭的系统,会退化为无需的热混沌的状态,即一种平衡态。由于人地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充分的开放使得系统与环境的充分交换成为可能,也就使得系统远离平衡成为可能。只有远离平衡才能发展。(4)人地系统是具有耗散结构的自组织系统。人地系统是一个开放的远离平衡态的系统,可以由于系统内巨涨落由一种状态,通过内部的自组织变为新的有序的状态,并依靠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不因微小的扰动而消失,所以它实际是一种具有耗散结构的自组织系统(5)人地系统是具有协同作
15、用的系统。人地系统由无序转向有序的自组织作用,其机制在于系统内部和各子系统间的各要素之间会产生彼此合作即协同的作用。协同作用的结果产生了宏观的有序,协同作用越大则系统就表现出越强的整体功能。当人与环境之间的协同作用强时,则表现为人地关系的和谐。(6)人地系统具有时空特征。它的时间过程在静态上表现为规模、结构、格局、分布效益,在动态上表现为演变、交替、发展周期;它的空间特征表现为区位、生存空间、生态系统、地域实体(城市系统、行政组织系统),研究人地系统必须重现它的时空关系。24 消除环境外部不经济性,使生产者或消费者自己承担所产生的外部费用,目前比较有影响的手段:一类为经济刺激,另一类为直接管制
16、,经济刺激是指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采用限制性或鼓励性措施,促使污染者自己减少或消除污染的手段;直接管制是政府根据法律、法规等,强行对外部予以管理的方式 p6825 排污收费、产权交易、排污许可 (理解每个概念的含义)p68 排污收费:对排污者征收排污税,以使污染者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相等,这种使得“外部成本内部化”的税收被称为“庇古税”,也被称为“排污收费”。 产权交易: 产权交易 关理事1960年由科斯提出的。科斯反对政府利用排污标准、收费等方法干预污染问题的解决,他认为在产权明晰的前提下,由排污者和污染受害者通过死人的交易活动可以达到私人之间的契约,从而自行解决污染问题。 排污许可:基本思
17、想是政府把排污总额分配给各个排污企业,发放排污许可,并允许排污许可在市场上买卖。(26-27 理解每类标准的具体规定适用范围 p102-103)26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并不是指对大气环境的区划,而是指为确定研究地区的大气环境规划目标而对这些地区进行的功能区划分。环境空气质量分为:一类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名胜古迹、疗养地以及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特定工业区、交通枢纽干线等地区。27 根据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将地表水环境划分为五类水域; 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
18、自然保护区; 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区等; 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 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及人体非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28 根据我国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将区域声学环境分为04五类区域,分别执行五类标准,各类标准的适应区域如下: 0类声环境功能区:适用于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要求昼间的等效声级低于50dB,夜间低于40dB; 1类声环境功能区:适用于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
19、安静的区域;该区昼夜间等效声级应低于55dB,夜间应低于45dB; 2类声环境功能区:适用于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该区昼间等效声级应低于60dB,夜间应低于50dB; 3类声环境功能区:适用于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其噪声标准要求昼间低于65dB,夜间低于55dB; 4类声环境功能区:适用于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包括4a类和4b类两种类型。4a类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
20、)、内河航道两侧区域,一般,4a类要求昼间等效声级低于70dB,夜间低于55dB;4b类要求昼间等效声级低于70dB,夜间低于60dB;29水生态系统健康作为一种考虑生态、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利益的管理理念,引起各国政府与学术界的重视,成为水环境管理的目标和方向 p18230 水生态修复至少要遵循循环再生,和谐共存、整体优化、区域分异四大原理p18431 影响大气自净能力的因素,包括气象的、地理的各种因素,理解每个因素的影响机理 p215-216例如:影响大气自净能力的气象因素:风、湍流和大气稳定度;影响大气自净能力的地理因素:大气圈不是孤立存在的,边界层内空气流动总是受下垫面的影响,如自然景观
21、、地形地貌、海陆位置、城乡分布等,都会引起小范围内的气温、气压、风向、风速和湍流的变化,从而对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产生间接影响;32 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熟悉每种类型所包含的具体技术p287例如:农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禽畜粪便综合利用技术、渔业废物综合利用技术、林业废物综合利用技术;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尾矿综合利用技术、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 生活垃圾综合利用技术:生活垃圾发电技术、废旧塑料回收利用技术、废玻璃回收利用技术、废旧家电资源化利用技术、生活垃圾焚烧灰渣综合利用技术、废旧橡胶制品回收利用技术; 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技术: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
22、油污资源化利用技术、废旧电池资源化利用技术、其他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33 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模式ISO14000理解定义和内涵 p316 ISO14000系统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它的初衷是通过规范全球工业、商业、政府、非营利组织和其他用户的环境行为,改善人类环境,促进世界贸易和经济的持续发展。ISO系统主要包括环境管理体系及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生命周期评价三部分。ISO14000系统标准的提出和实施,为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提供了合适的规范,是企业环境管理更加规范有序,同时也为企业国际交流提供了共同语言。34 综合决策的主体,概况为政府、企业、公众,理解每个主体的特征和
23、作用 p353 (1)政府: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中,中央政府是最为重要的决策主体,其重要性主要来自于它的权利和权威,因此,在综合决策中,政府属独特的主导地位,与其他主体相比,占据绝对优势。政府各职能部门是综合决策中起实质性作用的主体,这主要指它们是“政府”在各项职能上的实际代表者,掌握着重要的决策权。实际上政府的决策是由各个部门提供一个基础,这个基础对于最终做出的决策具有重大影响。因此,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综合决策,是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最关键的层次。 (2)企业:作为一个有明显利益倾向的的群体,企业对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企业在综合决策中的力量来自它的经济实力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影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规划 管理 复习 完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