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物理微专题复习 专题63中考物理开放类问题(教师版含解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年中考物理微专题复习 专题63中考物理开放类问题(教师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中考物理微专题复习 专题63中考物理开放类问题(教师版含解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63 物理开放类问题一、物理开放题的含义物理开放题是指题设条件不确定、解题方法多样化、答案不唯一的题目。这些试题或条件开放,或策略开放,或结论开放,可谓千姿百态。通过求解这一类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求解开放性问题,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个有心人,要灵活运用物理知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是解题的关键。这就需要我们抓住题目中的重点字句进行分析、推理、比较、联想,结合概念、规律、现象、状态、情境、图形或图象等方面加以理解。二、开放题类型与特点类型1:题设条件开放型。其特点是条件多余或隐含,求解问题不指明。类型2:过程开放型。其特点是解答方式不
2、统一,方法多样化。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异曲同工”。类型3:设问开放型。其特点是根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类型4:待求结论开放型。其特点是结论不惟一,答案形式多样化。三、开放性试题的质量标准1.情境新颖,内涵丰富,同时创设开放情境要合理,不能与实际情况脱节.2.创设宽松、开放的环境,有利于学生敞开思路、充分发挥、自由探索.同时开放程度要适当,不能无目的、无限制的开放.3.可以是条件开放、策略开放、过程开放或结论开放.4.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学生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5.为学生提供必要、明确的指导说明,让学生能够理解任务的要求.四、解题技法开放性试题的问
3、题中的情景,都与生活、社会、科技相联系,问题的提出以及解决的过程、结果都具有灵活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所以,求解开放性问题,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充分挖掘题目中的情境、图形或图象等隐含条件和重点字句进行分析、推理、比较、联想;同时有机结合所学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现象等一切物理知识,寻求广阔的解题思维、方法和结论。【例题1】(2020贵州黔东南)2020年初新冠肺炎开始在全球蔓延。为了阻止新冠肺炎的蔓延,戴口罩、隔离、喷洒消毒液,都能有效的阻止其蔓延。3月16日九年级同学戴上口罩返校开学。当同学们进入教室,闻到了浓浓消毒液的气味,戴眼镜的同学的镜片上有了雾气。有的同学在手上、文具上
4、喷洒酒精消毒,发现不一会酒精干了。手上喷洒酒精后有一点凉凉的感觉。请你根据上面的描述和所学物理知识提出两个相关问题并回答。示例:问题:镜片上的雾气是怎样形成的? 回答:呼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1)问题:_ ;回答:_;(2)问题:_;回答:_。【答案】 (1)为什么在手上、文具上喷洒酒精消毒,发现不一会儿酒精干了? 因为酒精汽化了。 (2) 喷洒消毒液后,能闻到浓浓消毒液的气味? 因为消毒液发生了扩散【解析】(1)有的同学在手上、文具上喷洒酒精消毒,发现不一会酒精干了,是因为酒精汽化成酒精蒸气散发到空气中了。(2)喷洒消毒液后,能闻到浓浓消毒液的气味,是因为酒精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5、即发生了扩散现象。【对点练习】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方向运动,其路程S跟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请您认真、仔细观察图像,能获得什么信息?写出3条。 (1)_;(2)_;(3)_。【答案】(1)乙的速度比甲大;(2)甲、乙出发后在离出发点60m处相遇;(3)甲走60米用了25分钟,乙走60米用了10分钟。【解析】这是路程时间图像,图线交叉点是两物体相遇位置,也就是甲乙两物体各自经过一定时间都走了60米的路程。还可以看到甲走60米用了25分钟,乙走60米用了10分钟,可见乙比甲快。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很多信息:(1)乙的速度比甲大;(2)乙出发比甲晚15min; (3)甲、乙出发后在60m处
6、相遇。其它答案如:甲走60米用了25分钟,乙走60米用了10分钟都是正确的。【点拨】利用图像收集信息,重点要抓住图像上的特殊点,知道这个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物理意义。通过观察、分析,结合物理知识给予符合物理思想的结论。在利用速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时,s、v、t必须是同一对象、同一运动时间段,使用时切忌“张冠李戴”,还要区分一个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不同运动情况。本题的易错点是学生不会分析图像给出的物理信息。如果以两图线交叉点看去,分别说出对于乙图线上该点横坐标、纵坐标的物理意义,甲图线上该点横坐标、纵坐标的物理意义,就能很容易获得很多信息。信息开放题主要考查考生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如何从众多的
7、信息中“检出”有用信息,排除无用信息的干扰,这是解题的关键。【例题2】(2020山东潍坊模拟)一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物体,质量为8kg,放置在水平地板上,它在12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以0.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g取10N/kg)。请你依据上述提供的已知条件,自己设计提出两个问题,并计算出两个相应的物理量。【答案】见解析。【解析】(1)问题:正方体受地板对它的摩擦力多大?解:由物体受力平衡可知:f=F拉=12N(2)问题:正方体的重力是多大?解:G=mg=8kg10N/kg=80N。(3)问题:该正方体的密度是多少?解:(4)问题:正方体对地板的压强是多大?解:(5)问题:水平拉动物体
8、做功的功率是多少瓦?解:【点拨】此题给定物理情景和相关条件,要求考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相对一般开放型试题,答案多元不惟一,又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题意,能够提出哪些问题,能够解决哪些问题,考生必须多角度思考。【对点练习】如图,电源电压不变,闭合S,R1、R2均能正常工作,已知R1的额定功率为1.5w,A1的示数为0.5A,A的示数为1.5A。据以上条件,逐一列式计算出与该电路有关的物理量。【答案】见解析。【解析】R1的阻值:R1P/I21.5w/0.52A6电源、R1、R2两端电压:U=U1=U2IR10.5A63VR2的阻值:R2U/I3v/(1.50.5)A3R2的功率:PR2UI3V
9、1A3w电路总电阻R:R总R1R2/(R1+R2)2电路总功率P:P总UI3V1.5A4.5W【点拨】由题设中的功率、电流值,据电学中所涉及到的公式,即可联想到如不同电阻的电压、电流、电阻及其功率值。 【例题3】(2020石家庄模拟)在初中物理实验中,常常用长方体木块作为实验器材来研究一些问题,现在请你以长方体木块作为实验器材之一,可以适当添加其它辅助器材,设计三个实验来研究或说明相关的物理问题。(力、热、声、光、电均可)添加主要器材主要实验过程研究或说明的物理问题示例细绳、小车将木块竖放在小车上,用细绳突然拉动小车向前运动,木块向后倒下木块具有惯性设计一设计二设计三【答案】添加主要器材主要实
10、验过程研究或说明的物理问题设计一弹簧秤、细线用细线将木块挂在弹簧秤钩上,木块静止时,弹簧秤有读数木块受到重力设计二弹簧秤、木板、毛巾、砝码将木块分别放在木板、毛巾上用弹簧秤匀速水平拉动;砝码放在木块上,将木块放在木板上匀速拉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设计三导线、开关、灯泡、电源将导线、开关、灯泡、电源、干木块连成串联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灯泡是否发光木块是绝缘体【解析】本题不但结论开放,条件也有所开放,只是木块为必备器材之一,同时它又是设计性实验题。不过题材来自于平时的演示实验,所以难度并不大。解决此类问题,要求我们平时留心观察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准确把握实验的意图和原理。【点拨】
11、本题把长方体木块作为必备实验器材,允许适当添加其它辅助器材,设计实验来研究或说明相关的物理问题。一般地,只要能达到目的,添加的辅助器材越少、实验原理和过程越简单越好。有些同学把“研究或说明的物理问题”当作现象的描述了,产生理解上的偏差,不能正确地表达现象反映的物理实质。如添加小车做物体具有惯性的实验时,在“研究或说明的物理问题”中,他们只是说木块向前或向后倒下,未提及惯性问题。【对点练习】欲对一块不规则的矿石标本进行鉴定,请你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三种测矿石密度的方法,将每种方法所需主要器材、应测物理量和所测密度的表达式写出来。【答案】见解析。【解析】根据密度公式,要求物质的密度,只要求出其质量和体
12、积即可。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方法一)器材:天平、量筒、水、细线。应测物理量:矿石质量m;矿石放入前量筒中水的体积V1;矿石放入量筒后水和矿石的总体积V2。表达式为。(方法二)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筒、水、细线。应测物理量:矿石的重力G;矿石放入前量筒中水的体积V1;矿石放入量筒后水和矿石的总体积V2。表达式为。(方法三)器材:天平、烧杯、水、细线。应测物理量:矿石的质量m;盛满水的烧杯与水的总质量m2;把矿石轻放入盛满水的烧杯后,测出剩余水、烧杯、矿石总质量m3;表达式为:。(方法四)器材:弹簧测力计、烧杯、水、细线。应测物理量:矿石的重力G;用弹簧测力计悬挂矿石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
13、G。表达式为:。【点拨】本题属于过程开放的试题。根据选择的器材不同,用到不同的测量原理,采用不同的测量步骤,得到不同的结论。一、选题题1.在光具座上固定一个凸透镜,使烛焰中心在凸透镜主轴MN上,如图2所示,当烛焰在A点时,成像在B点;当烛焰在B点时,成像在C点,则凸透镜位于( )A.A点的左侧 B.AB之间 C.BC之间 D.C点的右侧【答案】A【解析】这是一道过程开放问题。题中说明当烛焰在A点时,成像在B点,若在B 点成的像为A点上烛焰的实像,则透镜应位于AB之间。那么,根据光路可逆,烛焰在B点时,成像应在A点,而题中指出:烛焰位于B点,成像于C点。显然B点成的像是A点上烛焰的实像的假设是错
14、误的,则在B点成的应是A点上烛焰的虚像,则透镜应在A点的左侧。当A点与透镜的距离小于f,B点与透镜的距离也小于f时,若烛焰位于A点,能在B点成虚像;若烛焰位于B点,在C点也是成虚像。2.一个物体受到同一直线上两个力F1和 F2的作用,它们的合力为F,则( )A.如果F1 F2,那么F的方向总是跟较大的那个力相同B.如果F1= F2,那么F=0C.如果F1 F2,那么F= F1- F2D.F总大于F1和 F2的任意一个【答案】A【解析】这是一道条件开放的问题,本题中的 F1、F2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它们的大小关系已在各选项中作了假设,但各个力的方向未说明,两个力可能同向,也可能反向,那么合力的情
15、况就不同了。3.重为100牛的长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1米2,现用一个大小为20牛的力竖直作用在物体中央,则物体对地面的压强 ( )A.一定是200帕 B.可能是1000帕 C.可能是800帕 D.可能是200帕【答案】C【解析】这是一道条件开放的问题,解答本题常见的错误是选择答案A,其原因是认为作用在物体中央的大小为20牛的力方向竖直向下,而实际上题目中并没有明确给出力的方向,只是说明力竖直用在物体中央,所以该力有竖直向下和竖直向上两种可能。当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时,物体对地面的压力F为120牛,则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p1=F1/S1=120牛/(0.1米2)=1200帕;p
16、2=F2/S2=120牛/(0.1米2)=800帕。4.如图所示,一个重为10牛的实心金属块,挂在弹簧秤下并浸入水中(弹簧秤未画出),当金属块的体积的1/3浸入水中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为8牛,当把金属块全部浸入水中并碰到杯底时,弹簧秤的示数( )A.可能是2牛 B.可能是6牛 C.可能是8牛 D.以上答案均错【答案】A【解析】由题意已知物重G=10牛,当V排=1/V物时,弹簧秤示数F弹=8牛,则物体所受浮力F浮= G-F弹=2牛。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水gV排,水g1/3V物=2牛,推得:水g V物=6牛,即当金属块全部浸没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6牛。当把金属块全部浸入水中并碰到杯底时,若金属块只
17、是与杯底接触而未互相挤压,则金属块受重力、浮力和弹簧秤的拉力共三个力的作用,此时弹簧秤的示数为:F弹=G-F浮=(10-6)牛=4牛。若金属块与杯底接触并互相挤压时,杯底对金属块有竖直向上的支持力,此时弹簧秤的示数不确定,最小值为零,即弹簧秤示数的范围为04牛。5.如图所示电路中,电阻R2为10欧,合上电键S,电流表示数I为0.4安,若将电阻R2换成电阻R2/= 20欧,闭合电键S,则电流表示I/为( )A.I/=0.2安 B.0I/0.2安 C.0I/0.4 安 D.0.2安I/R。根据欧姆定律,在电压不变时,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小,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电流应该变小,所以电流表示数
18、I/应小于0.4安,又因为R/不大于R的两倍,电流应不小于原来一半,所以电流表示数I/应大于0.2安。二、填空题6.(2020河南)在通常情况下,许多物质的密度、沸点、凝固点、比热容等都是稳定不变的。这些稳定不变的物理量既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也是自然界平衡与和谐的本质反映。假如这些物理量发生改变,我们生产、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就会发生变化。请仿照示例,就任一物理量发生改变,提出一个相关的物理问题,并做出合理的猜想。【示例】问题:如果水的密度变小,轮船的吃水深度将如何变化? 猜想:轮船的吃水深度将增加。问题:_;猜想:_。【答案】 (1)如果水凝固点变低,会更容易结冰吗? (2)凝固点变低,冬天会更难
19、结冰【解析】可以提出一个问题,水的凝固点,如果水的凝固点变低,是否会更容易结冰;然后作出猜想,凝固点变低,即凝固的温度变低,那么水要降低更低的温度才能结冰,所以冬天会更难结冰。7.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其它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测量物理量的一种思路。例如:温度计是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的。请你也举出一个例子_。【答案】(1)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长度的变化来显示力的大小;(2)研究条形磁铁(或电磁铁)磁性时,用它吸引铁屑(或大头针)的多少来显示磁性的强弱;(3)研究物体的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时,用物体推纸盒前进的距离来显示其具有动能的
20、多少;(4)鼓面上撒碎纸屑来显示鼓面的振动情况;(5)进行电流的热效应实验时,在电热丝上涂些蜡,利用蜡的熔化来显示电热丝温度升高等。【解析】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初中物理在研究概念、规律和实验中多处应用了这种方法。大家要在头脑中搜寻学习过的物理内容,筛选出应用这个思想方法获取的知识,确定答案。你可以从力、热、光、电、磁、分子原子、能量等方面进行思考。【点拨】这是一道开放性实验题,实验器材以确定,实验目的及实验方案完全开放,考察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基础及
21、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论开放型题目的特点是条件一定,结论多种多样。根据试题提供的信息,从不同的方向分析会有不同的结论,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解答时,要在这些符合要求的结论中选择最有把握的结论作为答案。8.甲、乙两辆汽车分别在平直的公路上作匀速直线运动且方向相同,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运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乙车向_运动,且vZ_v甲(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答案】东 大于(或西 小于) 【解析】这是一道条件、结果开放问题。通过审题可看出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运动的方向不确定,因此要分两种可能的情况讨论。(1)以地面为参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年中考物理微专题复习 专题63 中考物理开放类问题教师版含解析 2021 年中 物理 专题 复习 63 中考 开放 问题 教师版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