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输水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研究.docx
《渠道输水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渠道输水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研究.docx(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渠道输水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研究 水力学研究所 崔 巍、陈文学、穆祥鹏 1调研背景概述 渠道是调水工程和农业灌溉排水系统用于输水配水的主要工程结构形式,与管道相比较,它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维护方便等优点,因而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渠道输水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简称渠系自动化技术)是自动控制技术与明渠水力学的有机结合,通过按照一定的规则控制闸门、分水口、泵站等渠系设备,根据用户的要求适时、适量地供水,减少工程建设费用,避免水量浪费,降低运行管理成本,从而实现渠道输水系统高效、经济地运行。 国外渠系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由法国Neyrpic公司研制出一系列的水力自动闸门和自动化
2、装备开始。其研制的水力自动闸门(Avis/Avio闸门)许多仍在运行中。二战之后,国外进一步发展了利用电气控制的渠系自动化控制设备,充分利用了电气讯号传输速度快的特点,提出了一些新的控制方式,并发展了相应的数学模拟技术,如美国垦务局开发的Little-Man Golvin控制器等。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通讯、电子技术的飞跃及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提出了一些渠系控制算法并编写了相应的软件程序,并开发建设中央自动监控的灌溉系统,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法国的普洛旺斯灌区、美国的“加利福尼亚输水道”工程等。有些渠系的控制工程已做到无人看管,达到了很高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一些专业的渠
3、系自动化监控系统,如美国的SacMan、澳大利亚的TCC(Total Channel Control)、法国的SIC(Simulation of Irrigation Canals)等正在朝商业化应用发展。 国内渠系自动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较为滞后。20世纪70年代起,一些灌区开始装备水力自动闸门,在湖南、湖北、广东的部分灌区得到实验应用。近年来随着大量调水工程的兴建,先进的信息化监控技术得以应用。如引滦入津工程于2002年开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引黄济青工程于2003年实现了部分计算机监控,景泰川调水工程于2005年完成了调水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北疆调水工程于2000年实现了信 179 息化管理
4、,计划于2014年建成通水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设计采用以闸前常水位运行方式为主的自动控制方式。整体看来,国内调水工程的自动化更多体现在硬件水平和办公信息化方面,多数还未引入渠系控制算法,距离真正意义的渠道运行控制自动化还要相当一段距离。 渠道输水是个复杂的非恒定流水力过渡过程,需要在满足各类运行约束条件下,应对一系列控制难题。其中主要的运行约束条件包括:将水位维持在设定的上下界限之间,以防渠堤漫溢;将渠道的水位变化速度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防渠道衬砌的损坏;将闸门的开启速度和变幅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减少闸门的操作,避免损坏;优化泵站机组的运行方式,以减少能耗和维护费用,适应维护计划等。从渠道运行
5、控制的角度看,渠道运行控制需应对的控制难题有: (1)强非线性问题。描述明渠非恒定水流运动的圣维南方程组是双曲型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渠道上的闸门、分水口、堰等结构的水力关系也都是非线性的。强非线性对渠道控制模型的构建、堰流孔流分界点计算等提出了难题。非线性还增加了闸门控制算法参数鲁棒性的要求,需要保证控制系统在不同工况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精确度。 (2)强扰动问题。渠道运行过程存在各种来自系统内外的已知和未知的扰动,如分水口流量变化、闸门启闭、风浪、局部暴雨、操作失误等,使渠道控制指标偏离目标值,渠内流量水位波动,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分水计划的实现,严重时可能会影响输水系统的运行安全。闸门控制算
6、法作为渠道运行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应能够快速有效应对各种扰动对渠道系统的影响,在满足金属结构和机电设备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操作成本。 (3)强耦合问题。当渠道由闸门群控制时,存在着闸门控制作用的相互耦合的问题。单个闸门的操作,会引发相邻多个渠池内水位流量的变化,当有多个闸门参与操作时,它们的控制作用会彼此影响,相互叠加,使系统的水力响应特性变得十分复杂。耦合作用会增加控制器参数的整定难度,并可能恶化控制器的控制性能。耦合作用还会带来不必要的闸门操作,引发水面持续波动,使控制系统长时间难以稳定,增加渠道运行维护成本。在某些工况下,耦合作用甚至会引发水位误差逐渠池放大,水面发生持续振荡,导致
7、堤岸破坏事故,严重影响工程的安全运行。 (4)大滞后问题。与管道相比,渠道控制过程存在严重的时间滞后。渠道水流 180 通常为明渠非恒定流,以浅水波的形式运动,流速通常只有数米每秒,下游响应滞后于上游变化。以我国在建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例,其干渠长约1270公里,若采用自流方式,水从丹江口水库到达北京需两周左右,供给严重滞后于需求。因此需要研究主动的控制方法,保证适时适量供水。当前,渠道输水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控制过程仿真和模型试验、渠道控制建模、闸门控制算法、闸门群控制技术等方面。针对具体的工程,需根据其结构特点、运行性能要求、约束条件等,选定最适合的运行方式,在此基础上
8、,进一步开展控制建模、闸门控制算法设计、控制参数整定与优化等工作。对于某些工程,可能还存在多种运行方式同时并存、多种闸门控制算法切换等问题。对于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的调水工程,可能还存在的冰期输水问题,需结合冰水力学理论和特定的运行控制约束条件,确定运行控制技术。 2选择本专题进行调研的原因、必要性及意义 实现渠道运行自动控制,是提高调水工程输配水效率,保障输水安全的重要措施。水资源的紧缺使得我国城市用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干旱缺水越来越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跨流域调水将成为21世纪中国水利的一大特点。据统计,我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杨立信,2003)。随
9、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通过跨地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解决城市用水的要求日益迫切。当前我国的供水工程供水方式还处于计划供水、人工控制的阶段,由渠首按计划引入流量,流量的变化由渠首控制,这一流量变化以波动的形式从上游传到下游。这种运行控制方式实质上是一种上游运行方式,在运行上缺乏必要的灵活性,难以作到适时、适量供水,或导致供水不足,或导致渠道弃水。 实现渠道运行自动控制,是实现节水农业的迫切要求,是灌区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内容。我国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居世界第109位,水资源严重短缺。在我国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80%以上,渠系是其主要的输水方式。目前灌溉系统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管理方式,其供水方
10、式多为人工控制的方式,存在不少弊端,表现在(1)大多采用人工操作,操作笨拙,信息传递、反应极为缓慢,需要大量有经验的操作、管理人员,年运行费用高;(2)水量难于准确控制,容易造成经常出现大量弃水或供水不足的现象;(3)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181 (4)易产生环境问题,如土壤盐碱化和土壤板结等;(5)管理上人为因素多,以及由于水量供应的不及时、不合理和不公平,农民相互间及农民与灌区管理机构间易产生纠纷。 渠道运行自动化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对渠系流量的经常变化可以作出迅速反应;(2)可根据分水计划实现灵活调度;(3)渠道流量可以天或小时为时段调节,以适应渠侧出水口配水量变化
11、;(4)对突发的或没有预报的渠侧配水量的变化或暴雨形成的洪水流入渠道做出及时响应。因此,渠系运行自动化控制是调水工程安全高效输水的重要保障,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选择本专题调研,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3近年该专题发展新动向和值得关注点 3.1本专题发展的新方向和值得关注点 3.1.1明渠系统控制建模 渠道系统控制模型是分析其控制与响应特性、设计控制算法的基础。自上世纪30年代起,国外学者基于明渠非恒定流数学模型,应用数值分析方法、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开发出多种渠道运行控制模型。然而受建模方法、模型精度、应用成本等因素影响,目前只有少数控制模型应用于工程实践。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
12、相对滞后,近年来随着引黄济青、南水北调中线等调水工程的兴建,虽然加强了科研投入,但主要是跟踪国外已有研究成果,取得的原创性成果还较少。 渠道控制建模主要采用两类方法,一类是机理分析法,以圣维南方程组为基础,通过线性化、离散化、拉氏变化等数学处理,导出控制模型;另一类是试验建模方法,也称为系统辨识,利用模拟仿真、模型试验或原型观测数据,构建黑箱灰箱控制模型。Malaterre在1998年曾对已有的渠道运行控制模型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包括圣维南方程组反演模型、线性圣维南方程组模型、无限阶线性传递函数模型、有限阶非线性模型、有限阶线性状态空间模型等。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和渠道运行控制需
13、求的更新,许多模型得到了改进与提高,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发展方向。根据它们采用的建模方法与模型的特点,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82 (1)非线性圣维南方程组模型 该类模型为非线性模型,通过离散处理圣维南方程组导出,能够准确表现渠道水流的非线性特性,多用于反演计算(model inversion)和开环控制。代表性的有Wylie(1969)提出的Gate Stroking模型,Fubo Liu(1998)提出的CLIS模型等。2004年Bautista在Gate Stroking原理基础上提出了Volume-compensation方法,该方法被证明是简单、有效且鲁棒的,可用来拟定渠道的闸门操作计划,
14、目前在美国盐河工程上进行测试研究。 由于非线性圣维南方程组模型的数学推导较为复杂,在许多工况下无解或解不收敛,也不便于使用控制理论分析系统的鲁棒性、稳定性等控制特性,更多的学者将圣维南方程组线性化,导出控制模型,运用丰富的线性控制工具分析系统的控制特性,设计控制算法。当前非线性圣维南方程组模型的研究与应用较少。目前尚没有其用于渠道闭环控制的报道。 (2)线性圣维南方程组模型 该类模型采用在工作点附近线性化处理圣维南方程组的方式导出,常用的是状态空间模型。该类模型在上世纪末研究较多,学者们运用现代控制论、智能控制论的控制原理,对渠道的可控制、可观测性、稳定鲁棒性进行分析,设计渠道集中控制算法。代
15、表性的模型如Malaterre(1997)、Reddy(1999)使用有限差分格式线性化处理圣维南方程组得到的集中式状态空间模型,Durdu(2005)应用优化模糊估计理论设计状态观测器,并在闸前常水位运行方式下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状态观测器在稳定性、简易性方面都优于Kalman状态观测器。 该类模型多以整个渠道为单元建模,便于从整体上分析渠道的控制特性,处理渠池间的耦合关系,实现优化求解。但对于大型渠道,状态矩阵将十分庞大,对计算、存储要求较高,难以做到实时优化与控制。受模型建模过程复杂、计算量偏大等缺点限制,该类模型近年来的研究相对较少。 (3)简化圣维南方程组模型 该类模型以圣维南
16、方程组为基础,通过简化或忽略次要的水力因素进行建模。常见的处理方法是将圣维南方程组线性化和拉氏变换,在频域内分析渠池的主要特征并对模型做简化处理。早期Corriga等(1989)、Ermolin(1992)的模型都属此类。也有学者基于Hayami模型、扩散波模型进行控制建模,这些模型是圣维南方程组在 183 某些工况下的简化。相比较而言,近年来出现的简化模型在适用范围、模型精度等方面有了较大提高。以Schuurmanns(1995)提出的积分滞后(ID)模型和Litrico和Fromion(2004,2005,2007)改进的积分滞后零阶(IDZ)模型为代表。 简化圣维南方程组模型成为近年来的
17、研究热点。该类模型多以渠池为建模单元,具有结构简单,计算量较小,便于实施分布控制等优势,但其在模型精度、适用范围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提高。近年来一些学者尝试以该类模型为基础,推导线性状态空间模型,开展渠道的集中控制算法研究。 (4)基于辨识的黑箱灰箱模型 受渠道水流运动的复杂性,以及渠道物理参数变化、量测误差、未知扰动等因素的影响,完全基于圣维南方程组推导渠道控制模型比较困难和复杂,而随着渠道参数的变化(如糙率等),所建模型的精度会在渠道运行一段时间后出现偏差,因此一些学者提出运用系统辨识技术建立渠道运行黑箱灰箱模型。代表性的有Sawadogo等(2000)、Rodellar等(2003)应用Au
18、to-Regressive Integrated with eXogenous input(ARIX)和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with eXogenous Input(ARIMAX)模型构建的渠道控制黑箱模型。 基于辨识的黑箱灰箱模型近年来发展较快,所建渠道控制模型已能达到较高精度,且模型结构相对简单,适用于自适应控制。由于黑箱灰箱模型不便于分析系统的控制特性,且系统辨识的成本还较高,辨识过程也较为复杂,仍待进一步发展。 3.1.2渠道控制算法 渠道的控制算法是根据输入水位、闸门开度等可测量或预估的参数,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逻辑和数值
19、运算处理,并产生闸门运动等输出的过程。典型的控制算法可表示为一系列的数学方程,通过计算机来完成。渠道控制算法的研究已有数十年历史,根据这些算法使用的控制技术,可分为单变量启发式控制、PID控制、预测控制、模糊控制、非线性模型反问题控制、最优控制、鲁棒控制等类别。进入二十世纪,渠道控制算法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PI控制、预测控制、鲁棒控制和最优控制几类。 (1)PID类控制算法 PID类算法属于经典反馈控制算法,具有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工作可靠、调整 184 方便等优点,在各种算法中应用最广。近年来随着渠道规模不断增大,对控制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PID类控制算法需要加入前馈、解耦、滤波等环节
20、。针对大型渠道系统的集中式PID控制研究开始增多,但其复杂的建模和计算过程使得许多学者更青睐对分布式PID控制算法的改进上。 Schuurmans(1999)提出了一种流量控制与闸门控制相结合的分布式PI控制算法,其参数可基于ID简化模型方便地进行整定。Malaterre(1999)研究了优化方法整定分布式PI控制算法。Seatzu(2002)将状态反馈对角矩阵和H最小范数用于分2布式P和PI控制算法研究。Van Overloop等(2005)研究了多模型优化方法的分布式PI控制器,并在美国Umatilla Stanfield Branch Furnish渠道为对象进行了仿真测试。 上述研究均
21、属分布式PI控制算法,而理论上渠道为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因而集中式PI控制算法更为合适有效。不过受集中控制模型建模复杂、参数整定困难等因素影响,该方向开展的研究较少。Clemmens和Schuurmans(2004)基于ID简化模型建立渠道状态空间模型,构建LQR目标方程。仿真结果表明,完全集中式控制以及仅考虑上游所有渠池和下游相邻渠池信息的分布式控制效果最好。Montazar等(2005)以印度Narmada渠道为对象,建立ID简化模型,研究了集中式PI控制算法。 国内针对PI控制算法开展了较多的理论研究,在利用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新兴理论整定控制参数方面取得一些成果,但在大型渠道控制参数的整
22、定方面成果还较少,一些结论有待物理模型及工程实践检验。崔巍(2005)研究了渠道自调整模糊PI控制算法;范杰(2003)利用权函数研究PID控制与模糊控制的联合作用;韩延成(2007)将小脑模型神经网络CMAC的原理与PID控制相结合,应用于渠道控制。上述研究成果仅进行了单渠池仿真测试。王长德、柳树票(2001)研究了等体积运行方式下的P+PR控制算法,探讨了串联倒虹吸的处理问题;姚雄(2008)研究了闸前常水位运行渠道主动流量补偿前馈方法。崔巍针对闸前常水位运行方式特点,提出了“PI串级反馈控制主动蓄量补偿前馈控制解耦”的控制算法。 (2)最优控制算法 渠道最优控制算法是以渠道系统性能指标(
23、通常是水位波动和闸门操作量的加权函数)最优为求解目标的反馈控制算法,在上世纪90年代一度成为研究热点,主要用于渠道集中控制方式研究。该算法使用状态空间模型,针对整个渠道建模,因 185 而理论上其控制效果优于分布式控制算法,然而受状态空间模型建模复杂、计算存储要求高等因素影响,尚未见到工程应用实例,近年所受关注大大减少。该类控制算法主要是线性二次最优控制算法和线性二次调节器算法。 Malaterre(1998)研究了渠道线性二次最优控制算法。该算法具有模型状态变量和矩阵规模大的缺点,且仅能用于缓流渠道。Reddy和Jacquot(1999)应用线性二次最优控制理论开发了比例积分控制算法,发现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渠道 输水 系统 自动化 控制 技术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