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注塑模结构设计》9温度调节与控制系统918472.pptx





《《塑料注塑模结构设计》9温度调节与控制系统918472.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塑料注塑模结构设计》9温度调节与控制系统918472.pptx(7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九章 温度调节与控制系统 内容简介:本章讲述模具温度调节系统的功用;模具冷却系统参数的计算;冷却系统设计,包括设计冷却系统的原则、冷却水道在模具中的位置、各种类型冷却水道的设计;加热系统设计(包括电加热、整齐或过热水加热、煤气及天然气加热等);模具温度控制器简介,包括模具温度控制器的作用和使用。第九章 温度调节与控制系统 学习目的和要求:使学生掌握加热与冷却装置设计计算,并能理论联系实际,正确设计出注塑模具的加热与冷却系统。重点:冷却系统设计和加热系统设计。难点:冷却系统设计和加热系统设计。9.1 概述模具加热方法:蒸汽加热、热油、热水加热及电加热等方法,最常用的是电阻加热法;冷却方法:常
2、温水冷却、冷却水强力冷却或空气冷却等方法,大部分采用常温水冷却法。9.1.1 模具温度调节系统的功用 1 改善成型条件 2 稳定制品的形位尺寸精度 3 改善制品机械、物理性能 4 提高制品表面质量 表9-19.1.2 模具的冷却与加热确定冷却或加热措施的原则。对 于 粘 度 低、流 动 性 好 的 塑 料,可 采 用 常 温 水 对 模 具进 行 冷 却,并 通 过 调 节 水 的 流 量 大 小 控 制 模 具 温 度。如 果 对这类塑料制品的生产率要求很高,亦可采用冷水控制模温。对于粘度高、流动性差的塑料,经常需要对模具采用加热措施。对于粘流温度或熔点不太高的塑料,一般采用常温水或冷水对模
3、具进行冷却。有时也可采用加热措施对模温进行控制。对于高粘流温度或高熔点塑料,可采用温水控制模温。对于热固性塑料,必须对模具采取加热措施。由于制品几何形状影响,制品在模具内各处的温度不一定相等,可对模具采用局部加热或局部冷却方法,以改善制品分布情况。对于流程很长、壁厚又比较大的制品,或者是粘流温度或熔点虽然不高、但成型面积很大的制品,可对模具采取适当的加热措施。对于工作温度要求高于室温的大型模具,可在模内设置加热装置。为了实时准确地调节和控制模温,必要时可在模具中同时设置加热和冷却装置。对于小型薄壁制品,且成型工艺要求的模温也不太高时,可直接依靠自然冷却。需要指出,模具中设置温度调节系统后,会给
4、注塑成型生产带来一些问题。因此,在设计模具和温度调节系统时,均要想办法加以预防。9.2 模具冷却系统的计算 9.2.1 冷却时间的计算 5 冷却水入口与出口处温差校核 冷却水的进出口温差由下式进行校验:温差过大:冷却效果好,冷却不均匀温差小:冷却效果不好,冷却均匀 9.3 冷却系统设计 1.在保证模具材料有足够的机械强度的前提下,冷却水道尽可能设置在靠近型腔(型芯)表面,如图9-2所示。2.在保证模具材料有足够的机械强度的前提下,冷却水道应安排得尽量紧密。3.冷却水道的直径应优先采用大于8mm,并且各个水道的直径应尽量相同,避免由于因水道直径不同而造成的冷却液流速不均。4 对于中、大型模具,对
5、冷却液在出、入口处的温差,一般希望控制在5以下,而精密成型模具、多型腔模具的出、入口温差则要控制在23以下,冷却水道长度在1.21.5m以下。因此,对于中、大型模具,可将冷却水道分成几个独立的回路来增大冷却液的流量,减少压力损失,提高传热效率。5 冷却液在模具中的流速,以尽可能高一些为好,但就其流动状态来说以湍流为佳。在湍流下的热传递比层流高1020倍,因为在层流中冷却液作平行于冷却水道壁诸同心层的运动,每个同心层都好比一个绝热体,从而妨碍了模具向冷却液散发热过程的进行。6.制品较厚的部位应特别加强冷却。7.充分考虑所用的模具材料的热传导率。通常,从力学强度出发,选择钢材为模具材料如果只考虑材
6、料的冷却效果时,则导热系数愈高,从熔融塑料上吸收热量愈迅速,冷却得愈快(各种材料的 值见表9-3)。因此,在模具中对于那些冷却液无法通到而又必须对其加强冷却的地方,可采用铍青铜(BeCu)材料进行拼镶。由表9-3可知:铍青铜BeCu材料的导热系数为铜材的1.13.3倍。9.3.2 冷却水道在模具中的位置 冷却水道应围绕模具所成型的制品,且尽量排列均匀一致(如图9-3所示)如果模具采用拼镶结构,且制品成型在所镶入的镶件上(如图9-4所示),如果成型制品的镶件尺寸足够大,能够采用加长水嘴使冷却水道直接通入镶件的方法。(如图9-5所示)如果模具采用拼镶结构,用于成型制品的镶件为圆柱形,其冷却方式可以
7、采用的环形冷却水道。图9-6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冷却水道的结构要求在镶件上装有两个型密封圈,因此,镶件与模板的配合精度要求是非常高的。如果间隙过大、密封圈由于没有足够的正压力会发生密封不严,而间隙过小,则在组装时会切断密封圈(因为密封圈的厚度必须高出镶件表面)。型芯也必须设置必要的冷却水道。如图9-8所示型腔中凸起的部分(只要凸起的部分足够大)也需要设置冷却水道。如图9-9所示侧抽芯模具中的侧滑块,只要尺寸足够大,也必须设置冷却水道。如图9-10所示9.3.3 模板冷却水道的设置 型腔直接在模板上加工而成的,可以直接在模板上设置冷却水道。如图9-11,图9-12,图9-13所示 冷却水道基
8、本上围绕型腔,其制品在成型过程中的散热效果比前两种排列要好得多。冷却水道过长,入水口与出水口温度相差很大时,为保证其冷却效果,可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回路。如图9-14所示,模具边缘处,冷却水道的封密,一般采用紫铜或铅制作的圆柱堵,以过盈配合的方法将其封住。如图9-15和图9-16所示。成型零件是以镶件方式镶入模板,其冷却水道的分布,最好采用围绕镶件的方法。如图9-17所示 一般情况下,模板中的冷却水道常采用钻床加工。有些水道较长且横竖交错,在加工时,为了减小难度和使钻孔所要求的精度相对降低,一般规定两条相交错的水道在长度小于150mm时,最小间距为3mm,在长度大于150mm时,最小间距
9、为5mm,如图9-18所示。图9-19所示,冷却效果不均匀。一般仅用于成型制品壁较薄,尺寸较小的型芯。9.3.4 型芯冷却水道的设置 图9-20所示,冷却效果均匀。常用于尺寸较大的型芯。注意:型芯侧面的水道封堵一定要平整 冷却尺寸较细长的型芯时,可采用铜管插入型芯,如图9-21所示的方式。在制作时,首先要保证型芯有足够的力学强度,其次,铜管与型芯内孔的配合要适当。一模多腔的模具,其型芯的冷却方式可分为:串联冷却和并联冷却 如图9-22、图9-23所示。串联冷却水道具有流动有力的优点,但存在随着型芯数目增加,温度梯度变化大的缺陷。并联冷却水道随温度梯度变化不大,但流动不够有力,其结果会导致对不同
10、型芯冷却效果不均匀。许多模具中,一些形状特殊,尺寸较薄且偏长的型芯,在成型过程,需要对其进行温度控制时,可以采用具有较好热传导率的材料(如铍青铜)与冷却水道相结合使用的方法,如图9-24所示。在型芯尺寸、力学强度允许的前提下,在型芯中加入带有螺旋的水槽镶件,如图9-25所示的方式对其温度进行控制,可获得极佳的效果。冷却方式:(1)冷却水围绕型芯,如图9-27所示。(2)采用热传导率较高的材料(如铍青铜)制造细长型芯。(3)在型芯内部较粗的部分(通常宜径大于8mm)加入 细铜棒,如图9-28所示。细长圆型芯通常直径小于6mm 如果细长型芯的尺寸稍大(一般直径超过8mm),可采用在型芯内部安装细铜
11、管的方式,如图9-29所示。值得注意的是,在采用这种冷却结构时,应对型芯的力学强度进行校核,以免在成型时发生弯曲、甚至折断等问题。9.3.5 型腔冷却水道的设置 中、大型模具和尺寸较深的型腔,必须单独设置冷却水道。如图9-31所示。对于那些尺寸较大、并且采用镶件形式的型腔,通常可采用下列方法设量冷却水道。如图9-32所示。9.4 加热系统 对于熔融粘度高,流动性差的塑料,如聚碳酸酯、聚甲醛、氯化聚醚、聚砜、聚苯醚等,则要求较高的模温,此时需要对模具进行加热。若模温过低,则会影响塑料的流动性,产生较大的流动剪切力,使塑件的内应力较大,甚至还会出现冷流痕、银丝、注不满等缺陷。尤其是当冷模刚刚开始注
12、塑时,这种情况更为明显。但是,模温也不能过高,否则要延长冷却时间,且塑件脱模后易发生变形。当模温要求在80 以下时,模具上无需设置加热装置,可利用熔融塑料的余热使模具升温,达到要求的工艺温度。若模温要求在80 以上时,模具就要有加热装置。9.4.1 电加热 电加热为最常采用的加热方式,其优点是设备简单、紧凑、投资小,便于安装、维修、使用,温度容易调节,易于自动控制。其缺点是升温缓慢,并有加热后效现象,不能在模具中交替地加热和冷却。模具电加热有电阻丝加热和工频加热两类,后者因加热装置构造比较复杂,体积大,所以很少采用。1 模具电阻丝加热的形式:(1)直接用电阻丝作为加热元件。将电阻丝绕制成螺旋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塑料注塑模结构设计 塑料 注塑 结构设计 温度 调节 控制系统 918472

限制150内